思想非来一个大转变不可 - 南方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后练习

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后练习

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人物是( )A、焦裕禄B、邓稼先C、袁隆平D、王进喜【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是( )A、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我国坚持工人阶级专政D、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中共八大召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召开了中共八大C、完成了三大改造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人民公社化运动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C、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国民经济损失惨重【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这一思想()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题目中“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相符,故C项正确。

2.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A“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中的要求独立自主相吻合,故A项正确。

3.(2018·无锡期中)“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据此,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发生在()A.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B.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C.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解析:选C由“周恩来的发言”“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可以判断这是美国方面对在处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时对中国方面的态度的回应,据此可知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评价,故C项正确。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要敢于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决裂。我国曾经是一个小生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既广又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大障碍。
小生产习惯势力的一个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有些同志习惯于手工操作、手工业的管理方式,抵制、排斥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有些同志喜欢搞小而全、大而全,不愿走专业化协作的道路,等等,都是小生产的习惯势力作祟,与现代化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先进,敢于打破落后的常规。
在世界历史上,经济落后的国家赶上或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是屡见不鲜的。从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就超过了英国;二十世纪初期,德国也赶上了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日本,一九五○年的生产总值还大大低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到了一九六八年,就超过了英、法和西德,仅次于美、苏,在经济上跃居世界第三位。资产阶级能够做到的事情,无产阶级更应该做到。
要克服官僚主义,打掉衙门作风。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有些人却沾染了不少官气。他们搞经济工作不按经济规律办事,而凭“长官意志”、行政手段发号施令。他们喜欢摆架子,讲排场,把自己领导的单位变成机构臃肿、层次重叠的官僚衙门。有些唾手可办的事情,得这个批示,那个圈阅,几个月定不下来。下级有事写报告请示,不答复;打电话找,秘书挡驾。他们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当官,以为掌管的摊子越大,指挥的人越多,官越大,政治、生活待遇也越高。同样的机器设备,在外国有工人和管理人员一千人就够了,我们这里常常超过人家三、四倍,产量反而不如人家。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官气太重,管理混乱。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工会九大致词中指出,今后各个企业的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要由本车间工段和班组的工人选举产生,某些严重失职或作风恶劣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向上级建议处分或撤职。这种作法对打掉官气,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综合检测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综合检测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5.据资料记载:“1978年11月,当年时任固原市原州区张易公社党委书记的郭兴海在毛庄大队下磨生产队召开会议,总结 中山生产队‘包产到户’的成功经验,决定在上滩大队、毛庄大队等13个生产大队实行‘包产到组’,将每个生产队划分为两 个作业组进行‘自由耕种’,收成除上交国家公粮外,剩下的都是作业组的。经过一年尝试,作业组生产效果明显。”以上内 容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运动的顺利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答案
10.B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搞联产承包”可以看出这是在农村进行改革;由“广东宝安县也在筹划引进外资”看出这 是在试行对外开放。故选B。
11.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时间关系的递进、开放地域的递进和开放成效的递进等特点。 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建立浦东开发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解读三个维度的“中国密码”。(12分)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变化趋势?(4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4分)
答案
16.【答案示例】 (1)从“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观念转换·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方面来看: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 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4分)从“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重民生·顺民意·正民心”方面来看:在农村推 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鼓励乡镇企业发展,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路;城市改革中实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6分)从“改革开放成功的保障:循序渐进·由点到面·上 下联动”方面来看,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2)有限开放到全方位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参与全球竞争。(4分) (3)对内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坚实后盾,对外开放又进一步推动对内改革的深化。(4分) 【解题思路】 (1)根据材料一“从三个维度对中国成功的密码进行了解读”可知,三个维度的“中国密码”围绕对内改革 和对外开放展开,可分别概括为思想解放、关注民生、由点到面,再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作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有限 范围开放”“单方面自我开放”“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可知,我国对外开放从有限开放向全方位开放发展;根据材 料二“引进来—走出去”可知,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参与全球竞争。(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检测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检测卷

期中综合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D)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上甘岭》《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都涉及( C)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3.回顾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有( C)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4.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A)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5.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

下列诗句中与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有关的是( C)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6.右图是1954年邮政总局发行的特种邮票,它的发行是为了庆祝( B)A.《共同纲领》的通过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D.《双十协定》的签订7.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确切地说是( A)A.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 B.对国家政权的改造C.对生产力的改造 D.对资产阶级的改造8.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D)①片面追求高速度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9.“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元旦社论1978

元旦社论1978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旦社论1978篇一:人民日报历年元旦社论标题总汇《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总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人民日报》在每年元旦都发表一篇辞旧迎新的社论,即元旦社论。

元旦社论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权威性,敏锐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总目:1949将革命进行到底1950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一九五○年元且1951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面我们的伟大祖国1952以高度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迎接一九五二年1953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1954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1955迎接一九五五年的任务1956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1957新年的展望1958乘风破浪1959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1960展望六十年代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会主义的新胜利1962新年献词1963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1964乘胜前进1965争取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保证1966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六六年1967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1968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1969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1970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1971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1972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1973新年献词1974元旦献词1975新年献词197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77乘胜前进1978光明的中国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1980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1981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1982一年更比一年好,定教今年胜去年1983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1984勇于开创新局面1985和衷共济搞四化1986让愚公精神满神州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1988迎接改革的第十年1989同心同德,艰苦奋斗1990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1991为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1993团结奋进1994艰苦奋斗,再创辉煌1995总览全局,乘势前进1996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1997把握大局,再接再励,同心同德,开拓前进1998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1999团结奋斗,创造新业绩2000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0XX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20XX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20XX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20XX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20XX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20XX伟大的开局之年20XX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广20XX喜迎伟大的20XX年------元旦献词20XX元旦献词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20XX迎接奋发有为的20XX年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20XX年元旦社论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目录《将革命进行到底》3《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一九五○年元旦》6《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面我们的伟大祖国》8《以高度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迎接一九五二年》11《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13《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15《迎接一九五五年的任务》17《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211957《新年的展望》241958《乘风破浪》261959《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281960《展望六十年代》31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331962《新年献词》361963《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391964《乘胜前进》421965《争取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保证》451966《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六六年》471967《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501968《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561969《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581970《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611971《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631972《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651973《新年献词》681974《元旦献词》701975《新年献词》72197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761977《乘胜前进》781978《光明的中国》54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841980《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861981《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881982《一年更比一年好,定教今年胜去年》901983《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911984《勇于开创新局面》921985《和衷共济搞四化》931986《让愚公精神满神州》94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951988《迎接改革的第十年》961989《同心同德,艰苦奋斗》971990《满怀信心迎接九十年代》981991《为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99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1011993《团结奋进》1021994《艰苦奋斗,再创辉煌》1041995《总揽全局,乘势前进》1051996《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1061997《把握大局,再接再励,同心同德,开拓前进》1071998《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1091999《团结奋斗,创造新业绩》1102000《迎接新世纪的曙光》11020XX《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11220XX《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11420XX《共创幸福生活美好未来》11520XX《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11620XX《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11720XX《伟大的开局之年——元旦献词》11820XX《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元旦献词》11920XX《喜迎伟大的20XX年——元旦献词》12020XX《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元旦献辞》12120XX《迎接奋发有为的20XX年—元旦献词》12220XX《在把握机遇中迎接下一个十年》12320XX《抢抓机遇再创辉煌》12420XX《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125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日报》1949年元旦社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在我们的敌人方面也不怀疑了。

苏州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历史期中模拟试卷(1)

苏州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历史期中模拟试卷(1)

苏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试卷(一)八年级历史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

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A.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B.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 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如图的影片情节中,主人公争分夺秒,克服困难,确保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顺利升起,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解放南京B.开国大典C.重返联合国D.香港回归3.郭沫若先生在其诗歌《新华颂》中写道:“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丈,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

”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标志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C.标志着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时间节点是A.西藏和平解放B.中国新生C.朝鲜战争爆发D.澳门回归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有农民在一场运动后编了“地主地主别狂,运动让你灭亡”的顺口溜。

这场运动奉行的法律是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6.郭沫若在《咏邱少云烈士》中写道:“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

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

戳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

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山河。

”邱少云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深刻体会与感悟是A.见义勇为B.遵守纪律C.助人为乐D.拾金不昧7.在预习《抗美援朝》这一节课时,某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对峙的局面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8.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出台,首先是由宪法委员会草拟宪法初稿,然后先后经过北京500多名高级干部、各地区单位8000多人和占全国人口约三分之一的一亿五千万人的三个月讨论,最后再由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审议后通过。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献词)1980-1989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献词)1980-1989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献词)1980-1989一九八○年来到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了。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欢欣鼓舞,满怀着向四化目标前进的坚强信念和决心跨入八十年代。

在七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扭转乾坤,粉碎了“四人帮”,从深重的灾难中挽救了我们的国家。

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开始了。

一九七八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了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

去年一年间,我们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我们初步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了认识。

我们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落实了各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认真总结了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了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它作为工作重点转移以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

实行调整方针第一年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的执行,使农村形势发展很快很好,大部分地区做到增产增收。

由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减免部分税收,农民收入增加,也就是说,全国大部分人口的收入有了增加。

原来过长的基本建设战线已有所缩短。

工业内部,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到下半年已经超过了重工业的增长速度,支农工业进一步加强。

国内市场情况良好,许多城市副食品的供应有明显改善;进出口贸易也有较大增长。

党和政府经过艰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安排了七百多万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并且提高了相当一部分职工的工资。

这不但使城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使城镇社会秩序得到安定。

科学战线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文化艺术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我们胜利地进行了对越南侵略者的自卫还击作战,巩固了边境的安全。

我们在扩大国际交往,坚持反霸斗争,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方面,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八十年代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也是严峻的,充满考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非来一个大转变不可
1979-01-01来自:南方日报/李明
今天是元旦。

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从今天开始了。

这是伟大转变的开始。

在这个伟大转变开始的时刻,每一个革命同志都要好生想一想: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适应这个转变,跟上这个转变。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当革命任务转变的时候,有些人由于思想跟不上而掉队了,落伍了;甚至摔跤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正如乘车一样。

当飞快的车子在转弯的时候,如果思想上没有准备,就会感到突然而来,难免心悸胆怯;如果不主动地去适应这种情况,任由惯性摆布,就会上下颠簸,左右摇摆,甚至被摔下来。

新长征中的社会主义列车,已经开进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的新的历史进程,它要求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一个个新任务,一个个新情况,一个个新问题,迎面而来,向旧思想、旧作风、旧工作方法挑战。

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不相应地来一个转变,紧跟上去,谁就会被动、落后、掉队,就可能成为一个对四个现代化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空头革命家。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思想也有一种惯性作用。

客观形
势发展了,工作重点转移了,任务变化了,他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却不变,任由惯性的驱使,仍然在旧的轨道上滑行。

这样一来,尽管新的进程中,沿途是鸟语花香,一派春光,他却无动于衷;到处是龙腾虎跃,他却麻木不仁;尽管历史使命何等神圣,他却在迟疑、等待、观望;尽管新任务何等光荣而艰巨,他却墨守成规,按步就班。

这怎么行呢?
请听,飞奔前进的社会主义列车机声隆隆,车轮滚滚,汽笛啸鸣,它唤醒我们每一个同志: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思想非来一个大转变不可!
在这伟大转变的一年开始的晨钟响过后,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问一问自己,思想转了没有?跟上了没有?做政治工作的同志,是不是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要围绕着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做经济工作的同志,是不是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真正按经济规律办事,努力钻研技术,学科学、学管理,决心成为本行的专家?我想,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的,要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经历一场思想斗争,作一番努力,才能够达到。

有的同志对工作重点转移,在感到欢欣鼓舞之余,心里还有点余悸。

他们担心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会丢了阶级斗争这个“纲”,所以犹豫不决,欲转又怕。

为什么怕呢?无非是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
未肃清,思想被束缚,还没有得到解放。

这也难怪。

这些年来,林彪、“四人帮”这伙丑类,歪曲阶级斗争和生产建设、政治和业务技术的辩证关系,挥舞起“唯生产力论”之类的大棒,对着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农群众和干部打将过来。

他们把搞生产建设同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划上一个等号,而把自己那个篡党夺权的“阶级斗争”说成是“纲”,要压倒一切,冲击一切。

什么生产建设,什么人民生活,对他们说来,都是不屑一顾的。

他们卖的这些狗皮膏药,的确是够害人的了。

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让林彪、“四人帮”的紧箍咒禁锢住头脑了。

我们搞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为了发展经济,使劳动人民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

恩格斯就曾经说过,任何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无产阶级革命和其他一切革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使人民摆脱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而获得自由,而且根本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有力量,并且不可战胜,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就应当适时地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此都有过明确的指示。

我们不妨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全力以赴地搞好现代化建设,让我们的国家继续处于落后的状态,哪里还谈得上改善人民生活,
谈得上加强国防力量,谈得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离开了生产斗争去谈什么阶级斗争,离开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去谈什么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那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显而易见,我们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把工作重点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是完全一致的。

动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全力以赴,一心一意为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内最大的政治,是一场伟大的阶级斗争,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我们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才能把三中全会的精神变为自觉的行动,才能使我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适应我们所面临的伟大转变,才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