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液及成分的保存条件及离开血库后的最长保存时间

合集下载

临床用血的血液保存期限

临床用血的血液保存期限

临床用血的血液保存期限在医疗领域中,临床用血的安全和有效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血液的保存期限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输血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全血的保存期限。

一般来说,全血在 2 6 摄氏度的冷藏条件下,保存期限为 35 天左右。

在这个保存期限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能够保持一定的活性和功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会逐渐发生变化,比如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

红细胞悬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它的保存期限相对较长。

在同样的冷藏条件下,红细胞悬液可以保存 42 天左右。

这是因为在制备红细胞悬液的过程中,去除了大部分血浆和白细胞,减少了一些容易导致血液变质的因素,从而延长了保存时间。

血小板的保存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

由于血小板的功能和活性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通常在 20 24 摄氏度的振荡条件下保存,保存期限只有 5 天左右。

血小板的保存时间较短,这就要求血库对血小板的库存管理要更加精确和及时,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提供新鲜有效的血小板。

血浆的保存方式和期限也有所不同。

新鲜冰冻血浆在 20 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可以保存1 年。

而普通冰冻血浆的保存期限则相对较短,一般为 4 年。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血液的保存期限呢?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不合适的温度会加速血液成分的变质和破坏。

另外,保存容器的材质和密封性也会对血液保存产生影响。

如果容器存在泄漏或者与血液发生不良反应,都会缩短血液的有效保存期限。

为了确保血液在保存期限内的质量和安全性,血库会采取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定期检测血液的各项指标,如血细胞的数量和活性、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含量等。

同时,对保存设备和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维护,保证温度、湿度等条件始终符合要求。

在临床用血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保存期限内的血液进行输注。

比如,对于急性失血的患者,可能会优先使用新鲜的血液成分;而对于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输血治疗的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保存期限相对较长的血液。

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运输及各种血液成分的质量要求【

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运输及各种血液成分的质量要求【
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3.血小板的保存: 血小板极其脆弱,影响血小板保存的
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和pH值, PH值的变化直接影响血小板保存的质量。 保存血小板的温度应该是22±2℃,这个温 度应贯穿于血小板从采集、离心、贮存、 转运和输注的全过程,不仅如此,还应该 在专用的血小板保存箱中水平振荡下保存。 因乳保为酸存血和可小以PC板减O2水在 缓平储 这升存 一高的 过,过 程使程 。P中H下,降PO,2下振降荡,下
② 采 血 速 度 : 200ml全血 采 集 时 间 ﹤ 3 分 钟 , 400ml全血采集时间<6分钟。
③采血过程不顺畅的全血不能不用于制备血小 板。。
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④全血采集后的保存要求: 采集完毕的血液立即放入冰箱或预冷
的贮血箱内,箱内的温度要维持在2~8℃, 冰块不可以直接与血袋接触,防止溶血。 若准备制备手工分离血小板则需放置 在22℃±2℃的 保存箱内。
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4.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为性传播、经血液 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急性感染常出现在6~12周,潜伏感染可持 续数月、数年或更久,潜伏感染也可以称 为无症状的携带者。
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五、血液及其成分的安全贮存
1. 全血和红细胞的保存: ① 温度:血液必须始终保存在2~8℃的温度范围 内。实施全血和红细胞输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恢 复或帮助维持机体的携氧能力,以及维持机体的 循环血量。如果血液不是贮存在2~8℃,它的携 氧能力会大大降低。
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特点: 红细胞及白细胞含量几乎和全血相同。
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2. 悬浮红细胞(CRCS) ⑴定义: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分

临床常用血制品相关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血制品相关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血制品相关注意事项
名称
保存条件
保存期
输注
放置
外观
全血
4±2℃
35天
1、取回后30分钟之内输注。
2、根据病情决定输血速度(急性失血、慢性贫血、年龄、心肺功能等)
3、一般情况200ml在40-60分钟输注完毕,最长不超过2小时。
如30分钟之内不能输注,应放回储血冰箱或2-6℃冰箱
静置:上层淡黄色,下层暗红色,两层之间界限清楚,无凝块。如果下层暗紫色,界限不清,表示溶血。
2、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的输注,1袋(16U)不超过60分钟。
3、如输注时间超过30分钟,应间断摇动血浆,放置血小板聚集
如不能马上输注,室温下放置20分钟,每隔10分钟摇动血袋一次,超过20分钟仍不能输注,送输血科暂替保存。
淡黄色,云雾状,无纤维蛋白析出,无黄疸,无气泡,无重度乳糜出现。
储血袋无破损
5年
1、取回后30分钟之内输注
2、输注速度根据病情,一般情况下200ml在30分钟内输完
特殊情况溶化后未能及时输注,4℃储血冰箱暂时保存,不超过24小时,不可再冰冻。
淡黄色澄清液体,无纤维蛋白析出,无黄疸,无气泡,无重度乳糜出现。
储血袋无破损
标签清楚。
新鲜机采血小板
22±2℃
(轻震荡)
5天
1、取回后马上输注
储血袋无破损
标签清楚。
去白红细胞悬液
4±2℃
35天
同上
同上
暗红色,无凝块,无溶血,无黄疸,无气泡,无重度乳糜出现。
标签清楚
洗涤红细胞
4±2℃
24小时
(洗涤后24小时有效)
同上
如30分钟之内不能输注,应放回储血冰箱或2-6℃冰箱,有效期内输注

血液输注时间标准及要求

血液输注时间标准及要求
血液输注时间及要求
血液制品种类
从离开血库至开始输注时间要求
输注速度要求
放置要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血、红细胞
30分钟
200ml在2小时内输完,如受血者条件允许,尽量在40-60分钟输完
因故不能输注,可返回血库,最长保存4小时
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
10分钟
以受血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室温(22±2℃)放置。新鲜血小板不超过24小时,冰冻血小板不超过半小时,且每10分钟摇动血袋
新鲜冰冻血浆
融化后30分钟内输注
100-200ml(成人)在30分钟内输完
因故不能输注,可在2-6℃冰箱内保存24小时
冷沉淀
融化后即时输注,不超过10分钟
以受血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因故不能输注,可在2-6℃冰箱内保存6小时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血液储存与出入库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与出入库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与出入库管理制度1输血科应统一使用本地区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所有血液均使用输血管理系统软件统一管理。

及时通过网络系统或电话与血站联系预定血液,保证常规用血与特殊用血的需求。

2根据以往临床用血统计数字,医院床位的增减度,合理制定周、月和年贮血计划。

保持一定库存量。

定期进行分析,克服随意性与盲目性。

输血科常规储存红细胞与血浆,特殊及稀有血型血液成分需要提前预约。

库存血量最好保持在三天的用血量,血型按o、a、b、ab大约3:3:3:1比例贮血。

根据医院床位数与手术量设定常规红细胞储血量与最低血量警界线(具体内容见《血液动态预警机制》),红细胞常规每天补充库存后每型(除ab 型)保持在20u左右,若低于5个单位(最低血量警界线)而市中心血站无法满足时需及时告知临床,同时依据《血液动态预警机制》及时处理,以确保临床急诊用血需求。

3对血站发来的血液制品,应由输血科专业人员收取,认真检查运输过程中冷链的运行情况,对血液制品逐袋核查验收,确定血液数量及质量无误后签收,并立即进行分类登记和电脑入库。

血液应按品种、规格分类贮存,按保存日期的先后排列,分型存放。

4.血液入库前应仔细检查验收。

内容:运输条件、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齐全。

应注明备血日期、备血周期、血型、供血日期、条形码等。

5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入库时间、入库人、送血人等。

6血液按a、B、O、AB血型分别存放在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冷库的不同层,并有明显标志。

不同日期的血液应存放整齐,排列整齐,不得倒置。

7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全血及红细胞悬液保存温度为4℃±2℃,血浆置-20℃以下,血小板保存温度22℃±2℃,轻振荡。

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按规定做好储血冰箱的温度监测工作。

血库管理制度

血库管理制度

血库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二、负责全院病人治疗和手术用全血及成分血的领取、保存、交叉配血及发血等工作。

三、收到合血标本后,应尽快将血合好、急诊血合好后,应电话通知临床前来领取、四、保证血库各型血液有一定的库存量,以确保临床或应急需要。

五、做好全血、成分血进出库登记及血库账目管理,各种资料保存10年以上。

六、杜绝发生差错、事故。

七、做好清洁卫生及安全保卫工作。

八、血液领发制度。

1、病房与血库工作人员要遵守血液领取有关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病房医师要逐项填写用血通知单,连同患者全血标本一并送血库。

2、病房做好输血准备后,有医务人员凭填妥的领血单到血库领取,非本病房医务人员不得发给。

3、领、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领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及血液质量,在查对无误并由双方共同办好登记签字手续后,方能将血液发出或领走。

4、血液发出后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5、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九、领发血液的核对1、领发双方必须严格遵守血液领发查对制度、领发血液时,双方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

完全无误后,方可办理领发手续。

2、领发血液时,双方应检验血液保存的情况,即血液封口严密,自己清楚,血液外观正常。

3、凡库存血液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发出,应通知有关部门作必要的调查和鉴别。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接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十、库存血液管理1、经常观察冰箱的运转情况及温度,每日按规定记录4次冰箱温度,画好冰箱温度指控图。

2、全血及成分血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并按“先发存放时间较长的,后发存放时间较短的”的原则发出。

血液及成分运输和保存管理制度

血液及成分运输和保存管理制度

血液及成分运输和保存管理制度
一、储存设备监测
1、各种保存血及成分的冰箱或冰柜的温度必须每 4 小时记录一次。

2、温度失控报警器必须设定一个温度失控范围,并随时处于开启状态。

3、温度失控报警器在箱内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必须能被激活并发出明显的警报信号。

4、液氮冰柜必须另含有监测液氮水平的报警系统。

二、保存
1、全血及红细胞制品可在 1~6℃的冷房或冰箱中保存 21-35 天、
2、冷沉淀物和新鲜冰冻血浆在≤—18℃保存 12 个月(超过 12个月后可转为普通血浆)。

3、普通冰冻血浆≤—18℃保存 5 年。

4、粒细胞浓缩物20~24℃可保存 24 小时。

5、血小板浓缩物可在 20~24℃持续震荡的条件下保存 1~5 天。

6、洗涤红细胞以及已脱离密闭系统的其它血制品、解冻红细胞1~6℃保存 24 小时。

7、20%甘油保存的冰冻红细胞≤-65℃,40%甘油保存的冰冻红细胞≤-120℃,液氮保存的冰冻红细胞≤-120℃,一般用于常规输血的冰冻红细胞可保存 10 年。

三、运送
全血及红细胞制品运送温度 1~10℃,冰冻类制品运送温度≤—18℃,粒细胞及血小板浓缩物运送温度 20~24℃。

血液输注时间标准及要求

血液输注时间标准及要求
血液输注时间及要求
血液制品种类
从离开血库至开始输注时间要求
输注速度要求
放置要求
全血、红细胞
30分钟
200ml在2小时内输完,如受血者条件允许,尽量在40-60分钟输完
因故不能输注,可返回血库,最长保存4小时
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
10分钟
以受血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室温(22±2℃)放置。新鲜血小板不超过24小时,冰冻血小板不超过半小时,且每10分钟摇动血袋
新鲜冰冻血浆
融化后30分钟内输注
100-200ml(成人)在30分钟内输完
因故不能输注,可在2-6℃冰箱内保存24小时
冷沉淀
融化后即时输注,不超过10分钟
以受血者可以耐保存6小时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血液及成分的保存条件及离开血库后的最长保存时间一、全血
保存条件:血库2—6℃专用冰箱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离开血库冰箱到输注结束在常规温度中不超过4小时。

二、红细胞悬浮液同全血。

三、浓缩红细胞及少白红细胞同全血
四、洗涤红细胞
保存条件:在血库2-6℃专用冰箱内保存不超过24小时。

因洗涤红细胞采用开放式洗涤,被污染的机率高,取回病房后应立即输注。

五、冰冻红细胞
解冻洗涤后的红细胞在2-6℃血库专用冰箱内保存6小时。

取回病房后立即输注。

六、血浆
保存条件:-20℃以下血库专用低温冰箱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血浆在血库完全融化后原则上是立即输注。

因故不能输注者在无污染的前提下,只能作为普通血浆存放于4℃冰箱内不超过24小时。

七、冷沉淀保存条件:同血浆。

冷沉淀完全融化后以病人耐受的速度立即输注,2-6℃保存不得超过6个小时。

八、血小板
保存条件:在20-24℃温度范围内振荡保存,在有效期(采集后五天)内输注。

血小板取回病房后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立即输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