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血液成分的保存
临床输血规范解读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

临床输血规范解读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了解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临床输血规范进行解读,介绍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
一、血液制品的种类血液制品是指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各种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血浆制品等。
在临床输血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务人员需根据相关指南和规范进行合理选择。
二、血液制品的选取要求1. 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输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测试,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
常见的输血适应症包括急性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3. 根据血液制品的保存期限,选择存储时间最短的产品。
新鲜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的保存期限较短,需及时使用。
三、血液制品的储存要求1. 血液制品的储存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悬液的储存温度为2~6摄氏度,新鲜冰冻血浆和血浆制品的储存温度为-18摄氏度以下。
2. 血液制品的储存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
应使用无菌、密封且透明的容器,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 血液制品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来说,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悬液的储存时间不超过7天,新鲜冰冻血浆和血浆制品的储存时间不超过1年。
四、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1.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和记录温度。
医务人员需定期检查和记录血液制品的储存温度,确保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2. 对于过期的血液制品,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过期的血液制品严禁使用,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记录。
3. 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结: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在进行临床输血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正确的储存和管理。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课件

27
第一节 全血的保存
一、全血在(4±2)℃时的保存
4、 改善红细胞的放氧能力
解决的方法:
1、保存液中加NaHCO3,所产生的C02,可由内在的
Ca(OH)2来消除,避免pH降低,有利于2,3-DPG的合成
2、加磷酸二羟丙酮,可以增加2,3-DPG含量。
3、加丙酮酸盐、通过辅酶Ⅰ系统增加1,3-二磷酸甘油酸(1,
• 全血在保存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 全血保存主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1
第一节 全血的保存
血液在贮存中的变化
(一) 血浆的变化
项目
保存液
血浆pH
ACD
CPD
0
7.00
保存天数
7
14
21
6.79
6.73
6.71
7.20
7.00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6.89
35
6.84
29
温度对红细胞保存的影响
• 6 ℃以上时, 无法保证血液成分的活性和有效性。高于
10 ℃红细胞破坏增加, 10 ℃以上超过30 min游离血红
蛋白的含量逐渐增加,pH下降,血钾浓度也逐渐上升。
• 保存温度低于下限2℃时, 红细胞可能溶解破裂,输给患者
可能造成输血不良反应。
• 储存温度≦6 ℃可最大限度地抑制血液中的细菌生长。
33
第一节 全血的保存
三、血液在贮存中的变化
(二) 贮存期(shelf life)
全血,聚氯乙烯塑料袋,4℃条件下贮存:
ACD或CPD保存液:贮存期为21天
CPDA-1保存液:贮存期为35天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血液样本的收集与保存

血液样本的收集与保存全血根据收集的条件,分成不抗凝和抗凝两种。
同时,不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清;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浆。
标本的存放温度及时间,血清、血浆及细胞分离的方法步骤也是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抽血后,血细胞因代谢需要,要消耗掉部分营养成分,故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时,需及时地离心以分离掉细胞成分。
采血前个体的准备情况,如空腹时间的长短、采样时间的确定及采血时患者的姿势;止血带应用时间,输液情况,体育运动,抗凝剂及稳定剂的选用;标本的处理等均可影响到某些检验指标的水平。
故标本采集过程应标准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析前误差。
一、不抗凝收集血清:1、无添加剂的干燥空管收集: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药剂(硅油)。
它利用血液自然凝固的原理使血液凝固,等血清自然析出后,离心使用。
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检测。
亦可直接用干燥EP管收集全血,充分静置使得红细胞充分自然凝固后,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
2、用促凝管收集: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硅油,同时添加了促凝剂。
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如果想快点出结果时,可采用促凝管。
一般静置半小时到1小时,直接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常用于急诊生化。
3、含有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收集:管壁经过硅化处理,并涂有促凝剂可加速血液的凝固,缩短检验时间。
管内加有分离胶,分离胶与PET管具有很好的亲和性,确实起到隔离作用,一般即使在普通离心机上,分离胶能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和固体成分(血细胞)彻底分开并积聚在试管中形成屏障。
离心后血清中不产生油滴,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
血液成分制备及保存

各种晶体盐红细胞保存液:
枸橼酸 保存液 钠 2H2O
枸橼酸 H2O
葡萄糖 磷酸二 无水 (g/L) — — — — 0.275 0.550
比率
氢钠 H2O 腺嘌呤 保养液 ml:血 ml
(g/L) (g/L) (g/L) (g/L) ACD-A ACD-B CPD CP2D CPDA-1 CPDA-2 22.0 13.2 26.3 26.3 26.3 26.3 8.0 4.8 3.27 3.27 3.27 3.27 24.5 14.7 25.5 51.1 31.8 44.6 — — 2.22 2.22 2.22 2.22
(五)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1.概述:红细胞代谢速度取决于保存温度,把保存温度降至 红细胞代谢率几乎停止,以达到延长红细胞保存期的目的。 在冰冻过程中,为防止血液结冰,破坏细胞内结构,可加 入防冻剂。 细胞内防冻剂:甘油、二甲基亚砜 细胞外防冻剂:羟乙基淀粉
红细胞低温甘油保护剂 甘油(g/v)79.2%、葡萄糖(g/v) 8.0%、果糖(g/v)1.0%、EDTA·2Na(g/v)0.3%,用注 射用生理盐水配成40%甘油应用液。
(二)浓缩红细胞
1.制备:用离心方法将采集到二联袋内的全血分离出部分血浆制备而成的红 细胞成分血。 2、质量标准 (1).含有全血中全部的红细胞、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和部分血浆。 (2).红细胞比容为0.65~0.80。 (3).1U红细胞容量为120ml±10%。 (4).血红蛋白不低于45g/单位。 (5).200ml全血分离出的红细胞为1U的浓缩红细 胞。 3.保存和运输 浓缩红细胞保存在2-6℃。含ACD-B、CPD保养液的浓缩红细胞保 存期为21天,含CPDA-1保养液的保存期为35天。运输温度2-10℃。
血液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办法

血液的储存和运输管理血液成分组成复杂,要想保持各种血液成分的活性不变或尽量减少其变化,就必须按各种血液成分的特点和要求,用专用贮血冷藏箱(库)分别按温度要求进行贮存和运输,以减慢其代谢速度、延长寿命、防止变质,保证临床使用有效和安全。
各血站和医院输血科或血库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合适的血液储存和运输设备。
一、血液储存和运输设备(一)贮血冷藏箱(库)贮血冷藏箱形状一般为圆柱体或长方体,以垂直式较好,箱体内要宽敞明亮,应有适当的照明设备和风扇。
内设3~4个隔离层,隔离架有固定式或转盘式。
每隔层均有一扇内门,以减少冷空气散发,保持温度均匀,节省电能。
隔层间要有一定距离,周围要留有一定空间以便空气回流,使箱内各处均匀快速降温。
箱体隔热性能、密封性能要好,以保持温度恒定。
(二)贮血冷藏箱1.温度要求贮血冷藏箱与一般家用冷藏箱不同,它对温度要求很严,即必须控制在2~6℃范围内,箱内温度上下层之间、前后之间温差不得超过2℃。
因此要求制冷机功率要大,冷风不能直接吹到血袋上,以免造成局部温度过低而产生溶血。
要有温度记录器,记录器温感探头必须置于带有一定介质的容器中,容器内实际温度与记录器记录温度之差要小于±l℃。
2.高低温及断电报警装置贮血冷藏箱必须有高低温和断电声响报警装置,一旦温度升高或降低超过温度要求,便自动报警。
报警器电源与冷藏箱不能共用同一电源,防止一旦停电不能报警,必须另设电源,最好用干电池。
对报警器应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功能正常。
冷藏箱的报警温度应定于上限6℃和下限2℃。
当报警器温感探头的温度分别超过6℃和低于2℃时,报警器应发生报警。
3.温度记录系统温度记录曲线记录的温度与标准温度计测试的温度之差要小于±1℃,这样表明记录温度曲线是可靠的,否则要进行调整。
4.定期维护冷藏箱应设专人管理,定期维修保养,并建立档案保存。
质控部门要定期对温度、高低温报警和温度记录曲线进行监测。
(三)贮血冷库冷库适用于贮存大量血液和血液成分,其性能要求基本同贮血冷藏箱,此外还有下列要求:1.分区存放冷库内设有分隔区,在分隔区内存放不同品种、规格、血型的血液和血液成分。
血液保存发血临床输血和血液报废制度

血液保存、发血、临床输血和血液报废制度
1、全血一经入库置4℃血液贮存冰箱,做相关成分则按不同要求保存,血浆置-40℃冰箱保存,浓缩血小板保存于22℃血小板保存箱内。
冰箱温度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并且每天登记温度4次。
各成分血制品按操作规程进行保存。
2、发血时本着从远期往近期用血原则,特殊情况如血液病、新生儿科等根据临床需要给予新鲜血。
3、输血前应先鉴定输血协议书,配血应采用二种介质配血(必须有一种为检测IgG抗体的方法),对标本应严格核对姓名、年龄、床号、科别、性别、住院号、血型及献血员姓名、血型、血编号、采血日期、血量及有无渗血、溶血、脂血等现象。
4、血液一经发出,原则上不再退回,但对未启用且时间较短则可由血库技师鉴定后决定。
复检发现某项检测不全、溶血、脂血等需报废的则需报科主任,经同意方可按规定报废,过期血则由科主任决定处理,并报医院相关处室。
浅析血液成分的制备及保存

是将采集到 的全血放入无菌多连袋 中, 离心后用手工方法 将其分为不 同的成分血 。 其优点是 比较经济 , 操作简单 。 但
也 有 下 列 缺 点 : 1重 复性 较 差 ;2 去 血 小 板 血 浆 ( P ) () () PP、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 R ) P P 和浓缩血小板( C 制品中易污染 P) 其他细胞 ;3 必须配备血袋封 口机 ;4对血液成分的重量 () () 无法设立对照和记 录;5 制备浓缩血小板较为 困难 ;6 无 () () 法进行标准化 和条行码识别处理 。 . 22 另一种方法是将 采集 到的血液放入无菌多连袋 , . 离心 后用 自动血液分离机将其分离并装入别 的无菌袋中。其优 点如下 : 1可以进行条形码识别 、 () 数据 记录和血液分 离过 程 中的信息传递 , 整个分离 过程进行 控制 ;2 可以 自动 对 ()
中 国 中医 药 咨讯
・
21 年 4 00 月上 第 2 卷 第7 期
Ap i rl 2 0 01 Vo. 1 2 No 7 .
9 ・ O
Ju l f iaTrdt n lC i s diieI fr t n o ma n a io a hneeMe cn nomai o Ch i o
一
盐类和各种离子等 ; 白膜层主要包括富含血小板 区、 富含淋
巴细胞区 、 富含单核细胞区和富含粒细胞区 , 这些有形细胞 比重接近, 因此 聚集在 白膜层 ; 红细胞层可简单分为年轻红
细 胞 和正 常 红 细 胞 , 由于 二者 处 于 红 细胞 的不 同 生长 时期 , 因 此 比重 略 有差 别 。 根据 全 血 离 心 后 分 层 的 原 理 , 以将 可
成分制备后 , 要注意保存 。
血液保存2

活化。镁离子和钾离子可抑制血小板的糖酵解,减少乳酸的产生,并有维持
血小板膜稳定的作用。氯化钠用于调节PAS的渗透压。
血 浆 成 分
1、新鲜冰冻血浆
定义: 采集后储存于冷藏环境中的全血,最好在6小时(保养液为ACD)或8小 时(保养液为CPD或CPDA-1)内,但不超过18小时将血浆分离出并速冻呈固态
的成分血。
保存:保存温度低于-18℃,保存期为自采血之日起1年,解冻后2~6℃保存,应 24小时内输注。
2、冰冻血浆
定义 :采用特定的方法在全血有效期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 或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将剩余部分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 保存 : 保存温度低于-18℃。保存期为自血液采集之日起4年,解冻后2~6℃保 存,应24小时内输注。
血 液 辐 照 技 术 原 理
原理 用于血液辐照的射线有γ 射线和X射线,两种射线辐射物理性能
和损伤淋巴细胞的方式相同。射线以电子粒子或次级电子形式所致的 电离辐射作用,具有敏捷、快速地穿透有核细胞,直接损伤有核细胞 的DNA或间接依靠产生离子或自由基的生物损伤作用杀伤淋巴细胞 ,使其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和停止增生。辐射作用只发生在瞬间,辐 照后的血液及成分血没有放射活性,对受血者无任何放射杀伤作用。 γ 射线在血液辐照技术(血液辐照仪)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6、辐照血液
红 细 胞 成 分 血
红细胞成分血是指以全血内红细胞为主要组分的一类成分血,主 要包括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 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等。 1、浓缩红细胞
定义:浓缩红细胞也称压积红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少血浆红细胞,是将采集到多联塑料血袋 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剩余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保存:保存温度为2~6℃,含ACD-B、CPD血液保养液的浓缩红细胞保存期为21 天;含CPDA-1(含腺嘌呤)血液保养液的浓缩红细胞保存期为35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
80-100滴/分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
2.0×1010/L
22±2℃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
血浆
新鲜液体血浆(FLP)
4±2℃
24小时内输注
<10ml/min
新鲜冰冻血浆(FFP)
全部凝血因子
-20℃以下
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FP)
血液种类
主要成分
适应症/主要用途
保存温度
保存期
输注要求
红
细
胞
浓缩红细胞(RBC)
全部红细胞和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和部分血浆
主要用于急慢性失血性贫血、术中输血、一氧化碳中毒
4±2℃
ACD:21天
CPD:28天
CDPA:35天
2u≤4小时
少白红细胞(LPRC)
去除70-80%的白细胞
4±2℃
24小时内输注
红细胞悬液(CRCS)
去除90%的血浆,加适量的红细胞添加剂而成
4±2℃
ACD:21天
CPD:28天
CDPA:35天
洗涤红细胞(WRC)
除去80%的白细胞和99%的血浆
4±2℃
24小时内输注
冰冻红细胞(FTRC)
4±2℃
解冻后24小时输注
血
小
板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
每一治疗量含血小板≥2.5×1011/L
缺少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
-20℃以下
四年
冷沉淀
主要成分为Ⅷ因子、第Ⅻ因子和少量纤维蛋白原
-20℃以下
一年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来自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
每200ml含粒细胞1.5×109个
22±2℃
24小时内输注
尽快输注
全血
4±2℃
ACD:21天
CPD:28天
CDPA:35天
同C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