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物证技术概论

第一讲物证技术学概论第一节物证概述一、什么是物证• 1 证据:所谓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从宏观上可划分为:人的证据方法,物的证据方法人的证据方法——人证:是指通过对案件事实有所感知的诉讼参与人,如当事人、证人在诉讼中就其感知所得进行陈述,一般禁止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只能描述其所感知的事物本身;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定而提出的意见(口头或书面),或者揭示物中隐含的证据信息,或者对某一信息进行评价。
物的证据方法——物证:所谓物证是承载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信息的一些物质载体,如带血的刀、凌乱的字迹、尸体上的伤痕这些载体无法通过自我主动述说的方式表白犯罪信息,而需要通过诉讼参与人或者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提取信息。
人的活体同样能够作为物证,譬如血型、DNA……2.物证的概念物证是指以其物质属性、外形特征、存在状况、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及声纹特征等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质性客体。
证明形式:自身属性、外形特征、存在状况,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及声纹特征物证的“物质属性”:指物理和化学属性:质量、结构、性能、成分等。
物证的“外形特征”:指其客观存在的外观表现:形状、大小、数量、颜色、新旧程度等。
物证的“存在状况”:犯罪行为的发生,打破了物质运动的常态,使得原来以某种存在状况存在的物质在时空方面发生变化。
尽管物质没有出现特殊的可以利用的特征或属性变化,但就其存在状况而言,也可以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真相的依据。
A.现场上各种痕迹、物品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B某物从此地移到彼地;C尸体的存在状况:移尸、碎尸、抛埋尸体、藏匿尸体。
物证的“所载内容”:各种载体记载的证明案情的信息:字迹、符号、图形、图像、声纹、电磁信息等。
文件物证上的手写笔迹;图纸、票据;监控录像;录音;计算机存贮设备记录信息,通信信息等。
二、狭义物证与广义物证(1)诉讼法上的狭义物证三大诉讼法规定:物证仅仅是通过其位置、成分或者上面的痕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质或物品。
法医学中的物学与物鉴定

法医学中的物学与物鉴定在法医学中,物学与物鉴定是不可分割的一对重要概念。
物学是法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涉及了对物证的收集、保护、鉴定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而物鉴定则是物学的具体应用,通过对物证的鉴定,法医学可以为犯罪案件的侦破和司法判决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证的来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证与案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践中,物学通过收集、保护和鉴定物证,为案件的侦破和司法判决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手段。
物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证的收集、保护和鉴定等方面。
物证的收集需要侦查人员在现场进行科学的勘查和搜索,以确保所有的物证都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固定。
物证的保护是指在收集后,对物证进行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其在整个鉴定过程中不被污染或破坏。
物证的鉴定则是通过对物证进行各项实验、测试等方法,确定其性质和特征,从而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物学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测量法、化学分析法、指纹鉴定法、DNA鉴定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对物证的外观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了解物证的基本情况。
测量法是通过对物证的大小、形状、重量等进行精确的测量,为物证的鉴定提供数据支持。
化学分析法则是通过对物证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以确定物证的性质和特征。
指纹鉴定法和DNA鉴定法是物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物证上的指纹或DNA进行检测和比对,确定相关的身份信息,从而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关键线索。
二、物鉴定在犯罪案件中的应用物鉴定作为物学的应用领域,在犯罪案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对物证的鉴定,法医学可以为犯罪案件的侦破和司法判决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了案件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物鉴定在犯罪案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痕迹鉴定、毒物鉴定、武器工具鉴定和DNA鉴定。
痕迹鉴定通过对案发现场的物证进行分析和鉴定,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轨迹和作案手段。
毒物鉴定则是通过对尸体、组织和生物体等样本进行化学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毒物相关的痕迹,从而确定死因和案件的性质。
物证技术学名词解释

物证技术学是犯罪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的物证进行收集、保护、检验和分析,以获取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证据。
本文将从物证技术学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和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一、物证技术学的定义与作用物证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物证的收集、保护、检验和分析的学科。
物证是指犯罪现场或与犯罪案件有关的物品,如血迹、指纹、纤维、足迹等。
物证技术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这些物证的科学分析,为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提供客观、可靠的证据。
二、物证技术学的分类1. 硬件物证技术:包括现场勘查技术、痕迹检验技术、生物学检验技术等。
现场勘查技术主要用于犯罪现场的勘查和记录,以获取物证的初步信息;痕迹检验技术主要用于检验和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微小物质痕迹,如纤维、颗粒等;生物学检验技术主要用于检验和分析与犯罪现场有关的生物学样本,如血迹、唾液等。
2. 软件物证技术:包括计算机取证技术、网络取证技术等。
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用于从计算机硬盘、存储介质等电子设备中提取和分析与犯罪案件有关的电子证据;网络取证技术主要用于追踪、收集和分析互联网上的相关证据。
三、物证技术学的基本原理物证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证的特征和性质,应用相应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进行检验和分析。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物证技术学原理:1. 形态学原理:根据犯罪现场的物证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推断物证的来源和性质。
2. 物理学原理: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如光学、声学、热学等,对物证进行检验和分析。
例如,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颜色、形状和纹理,可以推断其来源。
3. 化学原理: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物证进行化学成分的检验和分析。
例如,利用化学试剂对血迹进行检验,可以判断其是否为人血。
4. 生物学原理:应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学样本进行检验和分析。
例如,通过DNA比对技术,可以从犯罪现场的生物学样本中提取嫌疑人的DNA信息。
物证技术学概论

物证技术学概论第一章物证技术学概述第一节物证的概念、种类、特性与发现和提取一、物证的概念物证是证据的一大类,是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存在的实物。
物证技术学研究领域的物证是广义的概念,诉讼法中所规定的物证是狭义的物证概念。
物证是指依法收集与案件有联系、通过科学鉴定或侦查措施能以其外形特征、所载字迹特征或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文书和痕迹。
二、物证的种类物证种类繁多,最通用的分类法:(一)依照物证的客观存在形式和特性,可分为:(1)物体(质)、物品物体:是由一定特构成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
主要是指自然界存在的物质。
物品:生活和工作用品,一般主要为人造物。
物体,物品证明案件的种形式:外表形态特征:可以与辨认相结合,也可以证明案件性质和犯罪条件物质成分:不同的化学成分,油漆,塑料,橡胶,污垢…可以认定或排除嫌疑,但要注意其特定性,用多种方法检验,生物属性:生物学上的排异性如,血迹距离、次序、位置等:人和工具距离,人的特殊位置,人与物,物与物的次序关系等.(2)痕迹物证痕迹是指人体或某物体与其他人体或物体相接触时所形成的能反映出该物体形态特征的一种物证。
也是用形态特征痕明案件事实的物证。
痕迹可分为:形象痕迹:手足工枪动作习惯痕迹:足迹步法特证、笔迹整体分离痕迹:一物体分离成两块以上(3)文书物证文书是指载有文字、图案、印文等的书面材料和存储材料。
文书物证是一项综合性的物证集合体。
有形象痕迹(如:印章,身份证等),也有动作习惯痕迹(笔迹特征),还有微量物证等。
(4)化学物证是指用用某种物质化学组成成份和特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类物证。
通过化学成份进行自身和种类认定。
在实际鉴定和侦查中,这种分类一般不采用,而采用微量物证这一分类。
司法鉴定法规规定分类中有微量物证对物质特定性的认定:要把成份,形态,物理属性,结合起来。
(5)生物物证是来自生物体的物质,以其生物遗传特征,细胞形态、物体形态、物质成份等特性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类物证。
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

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第一篇: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一)物证技术的概念物证技术,是指对案件中各种物证所进行的发现、记录、提取、显现、保管、检验和鉴定的科学技术的总称。
它不仅能够解决刑事案件中有关物证方面的专门性问题,也可解决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关于物证方面的专门性问题,因此是整个司法活动中解决物证专门性问题的科学技术。
长期以来,公、检,法机关以及法学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解决物证专门性问题的技术进行了命名,如公安系统称之为“刑事技术”,检察院系统称之为“检察技术”,法院系统称之为“司法技术”,法学界称之为“物证技术”、“司法鉴定”或“法科学”等。
其实,“技术”、“鉴定”或“科学”与“物证技术”在主体内容上没有实质差别。
物证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证,而物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研l究物证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式各样的,物证技术与物理学(力学、光学、电学等)、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二)物证技术的研究内容物证技术主要包括物证摄影技术、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法医检验技术、物质成分检验技术、音像物证检验技术等内容。
1、寻找、发现、识别物证的技术。
任何一个刑事案件的侦破都是从寻找、发现物证开始的。
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往往是潜在的、微量的,如果不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就根难发现。
闻此,物证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在犯罪现场寻找、发现物证的各项技术。
同时,对在寻找、发现阶段找到的痕迹要进行识别,确定哪些痕迹可能是作案人所遗留的。
2、记录、提取物证的技术。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对已发现的物证必须进行记录、提取,这是证实物iIE与案件的关联性的重要步骤。
对物证的记录必须做客观、全面、准确,除了进行文字记录以外,还必须进行照相、绘图和摄像;对不同的物证要分别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予以记录,保证记录曲质量。
对现场所发现的各种物证,条件许可的情况都要进行提取。
物证的种类不同,提取的方法也各异,无论采取何种提取方法,一是要保证提取的质量,不能破坏、污染物证,要求按照规定的提取方法、要求和程序提墩;=是要征得事主的同意并办理登记手续。
物证技术学实验报告

物证技术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学习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物证分析技术;3. 进行实验操作,熟悉物证技术的操作流程;4. 培养对物证技术学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实验装置与材料1. 显微镜;2. 灭菌棉签;3. 玻璃显微片;4. 数据处理软件。
实验过程实验1 纤维物证的显微镜观察1. 取一段未经处理的纤维样品;2. 在显微镜下对纤维进行观察,记录其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3.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纤维进行计量和比较。
实验2 指纹检验1. 汇集多个实验者的指纹样本,包括湿水法、湿粉法和带光源法;2. 使用灭菌棉签,轻轻涂抹实验者的手指,并选取区域对应的玻璃显微片;3.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指纹特征,并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
实验3 法医荧光实验1. 取一段未处理的血液样本;2. 在特定波长的光源下观察血液样本的表现;3. 记录血液样本在光源下的荧光表现和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1的纤维物证观察发现,不同颜色的纤维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且纹理和形状也有所不同。
经计量和比较,可初步判断纤维来源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2. 实验2的指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实验者的指纹特征差异明显,湿水法和湿粉法可清晰显示指纹纹路,带光源法能更好地展示指纹的形状和细节。
数据处理软件可辅助对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和鉴别。
3. 实验3的法医荧光实验发现,血液样本在特定波长的光源下会产生荧光现象,不同波长光源下血液荧光的颜色也有所变化。
这可为判断是否有血液残留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物证技术学实验,我们掌握了纤维物证观察、指纹检验和法医荧光实验等几种常见的物证分析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用于破案和司法鉴定。
同时,数据处理软件在物证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我们培养了对物证技术学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物证技术学总论

薄层扫描色谱仪
薄层扫描仪由光源、单色器、检测器、扫 描装置和计算机等组成。其通过线性或锯齿 扫描,能对薄层板进行反射和透射吸光度的 测量及荧光测量,也可测定斑点的紫外 —— 可见反射吸收光谱,得到色谱图。通过测算 峰高和峰面积,完成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
1、液——液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 由于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存在差异,使溶质在两 相间达到分配。 其又可分为正相液——液色谱法和反相液——液色谱法。 2、液——固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 其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对吸附剂活性表面的竞争吸附,是根据 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3、离子交换色谱法 其作用机制是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 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对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将它们分 离开来。 4、空间排阻色谱法(空间排斥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或凝胶过滤色谱法) 其作用机制是试样进入色谱柱后,随流动相在凝胶外部间隙以及凝胶孔穴 旁流过,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里去而受到排阻,较早地被冲洗 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产生部分渗透作用,小分子则可渗透到孔穴里去,因 为存在一个平衡过程而较晚被冲洗出来。这样,试样组分基本上是按其分子 大小受到不同排阻先后从柱中流出,从而实现分离的。
色谱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 装固定相的,称为填充柱。另一种 色谱柱称为毛细管色谱柱。
在填充柱内填充的固定相有两种类型,即气—固色 谱中的固定相和气——液色谱中的固定相。 A、气——固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种具有多孔性及较 大表面积的吸附剂(如硅藻土、三氧化二铝等)。 B、气——液色谱中的固定相是在担体表面涂上一层 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的液膜而形成的。担体是一种具有 化学惰性、多孔性的固体颗粒,它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大 的惰性表面,用以承担固定液,使固定液以薄膜状态分 布在其表面上。常用的担体可分为硅藻土型和非硅藻土 型两类。固定液一般都是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
物证技术之复习资料

物证技术学2011—2012学年度必修课程讲义物证是案件调查人员为查明案件事实,依据科学原理,采用技术方法收集、检验和鉴定与案件真相有关的各种物品、物质、文字的外表形态、成份和内容。
物证的分类1 根据其检验的方法可分为生物物证(借助医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检验。
法医病理、尸体现象、DNA、和其他生物物证、蛆虫的繁殖速度,甘肃的杀人抛尸)、物理物证(借助物理学的方法检验或者其他现象。
外表形态,文书中笔画叠加、爆炸物金属颗粒,肉眼观和镜下观、光学原理和电工原理的检验)、化学物证介质显示物证2 根据证明作用可分为直接物证和间接物证3 从物证的形态特点可分为物品(纽扣、撕破的衣服、毒品)物质(微量物质包括气体等)文书(反映内容和书写动作)痕迹(工具、枪弹痕迹)电子数据介质载体。
物证的特点⏹经过合法程序才有效⏹唯一和不可替换性⏹依赖技术手段⏹客观性物证技术:英美概念,Forensic sciences。
前苏、德概念,criminalistics。
中国概念,刑事技术、检察技术等。
与案件有关的需要运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检验、鉴定物证的科学方法。
物证技术的范围:广义的物证包括法医在内的所有物证等,狭义的仅包括实物物证。
物证技术的发展:伴随十七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并迅速发展,随着技术的成熟进行验证和筛选。
遗传学的滥用:天生犯罪人、ABO血型导致的冤案。
最初的警察,苏格兰场-扩散至英美法系国家,并在美国迅速成长。
冤案与半个世纪的物证技术迅猛发展。
物证技术的分类1 按照物证的传递方向分为:⏹物证显现技术、物证固定技术、物证复制技术、物证检验技术。
2 按照技术种类分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数学、心理学等。
3 处理物证的一般流程分:⏹发现物证技术、记录物证技术、提取物证技术、鉴定物证技术物证技术的特点⏹依据科学的成熟发展状态加以使用。
如医药学鉴定。
⏹依据完善的科学原理发展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成熟的技术,一般的技术人员均可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证技术学
主讲人:郭冰
•郭冰,河南漯河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博士•61719305
2号楼305
•26575523
徐立根教授
授课大纲
第一章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章物证摄影技术
第三章形象痕迹技术
第三章文书物证技术
第四章化学物证技术
第五章生物物证技术
第六章音像和电子物证技术
第一章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认识“物证”
小练习
1
CASE-BASED 2
APPROACH
5
6
7
什么是物证?
第一节物证和物证技术
一、物证的概念
物证是指依法收集的,与案件有
联系的,能以其外部特征及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声纹特征等证明其与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从而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物质性客体。
物证的双联性
案件中的人、事、物、时、空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
物证技术学中的“物证”刑事诉讼法中的“物证”
刑事诉讼法
证据种类
*物证
*书证
*证人证言
*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鉴定结论
*勘验检查笔录
*
视听资料物品
(二)物证的特征
1、不可替代性
2、物证的科学性
3、物证的客观性
(三)物证的种类
1、根据外部形态的分类(1)物品
(2)物质
(3)文书
(4)形象痕迹
(5)音像资料
(6)电子数据
2、检验方法的不同(1)物理物证(2)化学物证(3)生物物证
3、物证的来源不同
(1)来源于人体的物证
印痕、运动、气味等
(2)来源于物体的物证
实物、印痕、物体物质等(3)来源于动物体、植物体的物证(4)与环境相关的物证
温度、湿度、灯光、烟雾等
二、物证技术和物证技术学(一)物证技术的概念
物证技术是指研究不同类型物证的发现、记录、提取、检验以及鉴定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总称。
(二)物证技术的分类
(1)阶段不同△发现技术△记录技术△提取技术△鉴定技术
(2)根据物证的类型△形象痕迹技术
△文书物证技术
△化学物证技术
△生物物证技术
△音像物证技术
△电子物证技术
三、物证技术学的发展史
(一)中国物证技术发展史
1、神兽神判——独角兽
2、刑讯逼供
3、痕迹鉴定
《封珍式》足迹鉴定
4、心理学
“五听”
5、法医检验——《洗冤集录》
宋慈
(二)外国物证技术发展史
1、汉斯•格罗斯
——《司法检验官手册》
2、贝迪隆——人体数据测量法
3、指纹法
4、血型
5、DNA
(四)物证技术学与临近科学的关系
1、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
2、物证技术学与司法鉴定
3、物证技术与法庭科学(forensic sciences)
4、物证技术与刑事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