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语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摸底考试试卷

九年级摸底考试试卷

九年级摸底考试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文,标出正确的读音。

(每题1分,共5分)(1)“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2)“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朝”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黄”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5)“春眠不觉晓”中的“晓”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2.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使用方式。

(每题1分,共5分)(1)“不翼而飞”用来形容____。

A. 物品突然不见B. 消息迅速传播C. 人突然消失(2)“画龙点睛”用来形容____。

A. 画龙技巧高超B. 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C. 事情进行到一半(3)“一视同仁”用来形容____。

A. 看待事物有偏见B. 对待不同的人或事物采取同样的态度C. 把事物看得一样重要(4)“不胫而走”用来形容____。

A. 人跑得快B. 消息迅速传播C. 物品突然不见(5)“一诺千金”用来形容____。

A. 说话不算数B. 承诺非常宝贵C. 物品价值连城3. 根据题目所给的句子,找出病句并修改。

(每题2分,共10分)(1)“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找出并修改病句)(2)“老师讲课生动,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找出并修改病句)(3)“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找出并修改病句)(4)“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异。

”(找出并修改病句)(5)“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钟。

”(找出并修改病句)二、数学基础题(共30分)1. 解一元一次方程。

(每题5分,共10分)(1)2x + 5 = 13(2)3x - 7 = 2x + 112. 根据题目所给的图形,计算面积或周长。

(每题5分,共10分)(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求其面积。

(2)一个圆的半径为3厘米,求其周长。

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海南专用)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D (2分) 2.甲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乙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丙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丁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人。

(2分)3.(1) 域nàn (2分)(2)D(2分)(3)示例:难道这不是海南灯塔中最年长,相貌也最出众的一座吗?(2分)(4)示例一:时间如同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将我们的喜怒哀乐慢慢带走。

示例二:爱心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

(3分)4.山雨欲来风满楼人迹板桥霜湖中人鸟声俱绝却道“天凉好个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空1分,共8分)5.(1)示例:感受文学魅力,书写精彩人生。

(2分)(2) 格式:称呼顶格写。

语法:①“初荣”应用书名号②同时做好收稿、审稿、定稿及编辑等工作。

(每小题1分,共2分)二、品味与鉴赏(35分)(一)(5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6.闻笛赋烂柯人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3分)7.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并且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历史会总会向前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

(2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8.C (2分) 9.白汽弥漫的样子喝酒茂盛的样子寄托(每空1分,共4分)10.(1)我勉强(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就是醉翁亭啊!(每题2分,共4分)11.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九年级摸底考试卷语文

九年级摸底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美轮美奂鸿毛片羽B. 遥不可及窃窃私语振聋发聩C. 气喘吁吁碧空如洗纷至沓来D. 风驰电掣雪中送炭震耳欲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终于脱颖而出。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应当临危不惧,迎难而上。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

3. 下列句子中,句式错误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B. 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C.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 这本书是送给我的。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座大桥如巨龙般横卧在江面上。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这本书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读起来令人陶醉。

D. 他们的友谊如山一样坚固。

5.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神秘氛围炽热B. 谨慎恳切沉着C. 愤怒愣住沉重D. 稳重愣神沉静6. 下列句子中,病句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B. 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C.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D. 我们的友谊如同金子般珍贵。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C. 她的成绩一直很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D. 他勤奋好学,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晨都会锻炼身体。

B. 这本书是老师送给我的。

C.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D.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送给我的。

B. 她的成绩一直很好。

C.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D.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送给我的。

初三语文摸底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摸底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摸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B. 瞠目结舌(chēng)C. 铿锵有力(kēng)D. 恣意妄为(zì)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 恣意妄为,不假思索C. 锲而不舍,锲而不舍D. 瞠目结舌,目瞪口呆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恣意妄为,不顾他人感受。

B. 他锲而不舍,终于完成了任务。

C. 他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

D. 他鞠躬尽瘁,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决定每天早起读书。

B. 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异。

C.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

D.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优异。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B.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C.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夜空。

D. 他像一阵风,来去无踪。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B.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C.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

D.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笑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C. 春天来了,花儿凋谢了。

D. 春天来了,花儿枯萎了。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一阵风。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一只兔子。

D. 他跑得像一只猎豹。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B. 你知道这件事吗?C. 你不知道这件事吗?D. 这件事你知道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B.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努力?C. 他总是这么努力,是因为他有梦想。

人教初三语文摸底考试卷

人教初三语文摸底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虚谦卑谦逊B. 炽热炽烈炽热C. 漠视漠然漠不关心D. 恣意恣情恣放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老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我把那本珍贵的日记锁在抽屉里,以免别人偷看。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

3.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是()A. 诚挚恳切B. 骄傲傲慢C. 坚定坚毅D. 勤奋勤恳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小明是个活泼的孩子,像只小鸟一样欢快。

B. 那条小河弯弯曲曲,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我们要像战士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

5.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音字的一项是()A. 知识B. 水平C. 美丽D. 明白6.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B. 我去商店买了一些水果、蔬菜和粮食。

C. 她用真诚的微笑和热情的问候,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D. 我国成功举办了一届又一届的奥运会。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

B. 那片叶子在秋风中飘舞。

C. 那朵花在阳光下绽放。

D. 那条小河在山谷中流淌。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B. 她是一个勤奋、善良、聪明的女孩。

C. 那座山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

D.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跳着舞。

9. 下列句子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满载而归B. 眼高手低C. 胸有成竹D. 背水一战10.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件事难道能忘记吗?B. 你怎么能这样对待老师呢?C. 他为什么不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呢?D.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

初三语文摸底考试卷电子版

初三语文摸底考试卷电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鲲鹏(kūn)濠梁(háo)兑命(yuè)食马者(sì)B. 布衾(qīn)两鬓(bìn)大庇(bì)沉塘坳(ào)C. 修睦(mù)尽粟(sù)突兀(wù)学学半(xiào)D. 骈死(pián)槽枥(lì)相马(xiàng)辗冰辙(zhé)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B. 故外户而不闭(外面的窗户)C. 骈死于槽枥之间(成批地死去)D. 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结)3.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B. 稚、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C.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D. 系向牛头充炭直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 其名为鹏其真无马邪C. 货恶其弃于地也受任于败军之际D. 策之不以其道大道之行也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 盗窃乱贼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 鸡鸣狗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D.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7. 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孟浩然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篇辞表。

B.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

C. 《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D.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初三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句子中。

(4分)(1)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________,精力充沛。

A. 老当益壮B. 老态龙钟C. 老气横秋D. 老马识途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词义。

(4分)(2)“一诺千金”中的“诺”字,其意思是:A. 诺言B. 承诺C. 答应D. 许诺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空缺处。

(4分)(3)“________,月涌大江流。

”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C. 君不见黄河入海流D. 君不见长江入海流4.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段,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错别字。

(4分)(4)“春天的校园里,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

”这句话中的错别字是“簇”,正确的字应该是“簇”还是“簇”?5.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段,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4分)(5)“文段中提到的‘春天的校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这个句子是对文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吗?二、阅读理解(共3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文言文材料略)(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3分)(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6分)7.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现代文材料略)(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2)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5分)(3)评价文章的写作手法。

(5分)三、写作(共50分)8. 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50分)(写作材料略)语文初三摸底考试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1. 正确答案:A. 老当益壮2. 正确答案:B. 承诺3. 正确答案: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4. 正确答案:错别字是“簇”,正确的字应该是“簇”。

5. 正确答案:这个句子是对文段内容的正确理解。

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答案及评分标准)7

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答案及评分标准)7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江西专用)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

(12分)1.B(2分)2.C(2分)3.B(2分)4.D(2分)5.B(2分)6.C(2分)二、古诗文阅读。

(20分)7.D (2分)8.(2分)“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的动态,“深巷静”渲染雪夜深巷的清寂。

“积素”二字摹写静态,描绘积雪覆盖地面、皑皑一片的动态,“广庭闲”渲染雪夜广庭的清寂。

9.(3分)增加店铺推荐10.(4分)(1)于是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到他那里去买药,以致他家的门槛一月一换。

(2)如今当官的人也像这样啊!11.(3分)写出了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为下文揭露官场的黑暗腐败蓄势(做铺垫)。

【点睛】参考译文: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材。

其中一人专门收购优质药材出卖,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少价,也不肯过多地谋取利润。

另一位不管药材优质不优质的都进货,他售价的高低随顾客的心意,相应地把优质品或次品卖给他们。

第三位商人不收购优质药材,只管多购多卖,售价低廉,买的人请求增加一点就多给他一些药,从不计较,于是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到他那里去买,以致他家的门槛一月一换,过了一年,他就成了大富翁。

那个优质药次品药都售卖的商人,买药的顾客稍少一些,过了两年也富起来。

而那个专卖优质药材的商人,他的店铺大中午也像夜晚一样冷清,生意萧条,以致他吃了早饭而到了晚饭就无米下锅了。

郁离子听了这件事,感叹道:“如今当官的人也像这样啊!从前楚国边境三县有三个县官:其中一个很廉洁但不得上司的欢心,当他离任的时候,连雇一只船的钱都没有,人们无不讥笑他,认为他是傻子。

另一位选择一切可能时机索取钱财,人们并不恨他,反而称赞他贤明能干。

再一个则有利就沾,无所不贪,他用索取来的钱财巴结上司,他对待部属爪牙如儿子,把富家大户当作贵宾对待,不到三年就得荐举,担任了掌管纲纪的要职,即使老百姓也称赞他好,这不也是很奇怪的事么!”12.(6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三、现代文阅读(30分)13.(4分)往事:(1)“我们”去打麦场找长长的麦秸;(2)奶奶去掉麦秸皮儿,泡入水缸中;(3)奶奶用麦秸编各种玩具;(4)“我们”把麦秸编成的玩具放在一起评比;(5)几个伙伴凑一起,举着麦秸小精灵编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语文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绰.号(chuo)埋.怨(man)打盹.(dun)翘.首企盼(qiao)B 蓦.然(mo)魁梧.(wu)沉淀.(dian)盆器倾.侧(qing)C 孪.生(luan)沮.丧(ju)哺.育(fu)阡.陌交通(qian)D 哄.笑(hong)悄.然(qiao)妥帖.(tie)鲜妍.明媚(ya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世博会的举办,将大副提升上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C、今天的澳门,社会安定详和,经济持续增长,民众安居乐业。

D、我们坚信:有同胞们的支援,有兄弟姐妹的帮助,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3、用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7分)⑴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⑶但愿苍生俱饱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

(不超过30字)(2分)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探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情境按要求表达。

(5分)教育部倡导的“读名著,诵经典”活动后,河北省也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

不过总有一些学生以各种理由不愿多花时间在阅读名著上。

⑴作为阅读名著的受益者,你如何邀请不爱阅读名著的小名参加到“读名著,诵经典”活动中来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3分)⑵你想用名著中生动的情节打动小明,请把名著的名称和描绘的情节写在下面。

(2分)二、阅读(50分)(一)阅读甲乙两段,完成习题。

(13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⑴弘范:元军元帅。

⑵捍:保卫。

⑶泫(xuan)然:水滴下的样子。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_______ ⑵天祥泫然出涕.涕:_______7、把下列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⑵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8、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5分)⑴富贵不能淫:⑵威武不能屈:⑶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9、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2分)(二)说明文阅读。

(11分)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①据相关专家分析,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

②去年7月,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戏谑的“段子”:“重庆处处都是海景房,遍地都是游泳池。

”那时重庆已被大雨“浇透”,降水量突破了1892年以来日降雨量极值。

同样在7月,泉城济南也遭到了突发暴雨的袭击,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整个“泉城”汪洋一片。

③除此之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也有一个洪水滔天的“记忆”。

年初,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地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

在西南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还产生了3天连续降水3929毫米新的全球降水纪录。

夏季的欧洲,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降水量打破了1789年以来的同期降水纪录。

7月,非洲迎来雨季,东非和西非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大批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而南亚一些地区更是被3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所浸泡,沦为汪洋泽国。

④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

去年,美国共追平打破了263项温度纪录。

持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不仅使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年水位创下历史新低,更助长了去年发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山林大火,22人不幸罹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⑤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

6月初,高温袭击了南亚一些地区,巴基斯坦南部甚至出现了51.6℃的极端天气。

7月,东、南欧的罗马尼亚等国气温一直高居40℃以上。

8月,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40.9℃,创下了日本最高气温纪录。

⑥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过去一年中,“古努”、“锡德”、“罗莎”、“利奇马”等系列台风陆续登场,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海面上的渔船被打得七零八落,路边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急驶而过的火车都被掀翻在地。

2月28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最大风力14级的大风,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车厢被吹翻,4人不幸罹难。

10、请简要概括本文所要说明的内容。

(2分)11、第②段加点的词“最大”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12、为了具体地说明全世界正在承受的暴雨、高温等气候灾难,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13、遏制全球变暖现象,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做些什么?(至少写两种)(2分)(三)议论文阅读(11分)辩证看压力邵景均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

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

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

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

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

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

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

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

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

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

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

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

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

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

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人民日报》4月8日第7版)14、通读全文后,你认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分)15、本文从哪几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16.谈谈你对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3分)17、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3分)18、请你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2分)(四)记叙文阅读(15分)爱,从来不卑微②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

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革命老区失学的孩子们募捐的纸箱。

为了引起过往路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

相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木棍撑着墙壁的教室里,哀哀的目光在秋风中抖瑟着。

③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食堂前路边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们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这个老头正专注的捡着什么。

久而久之,我们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④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的老头的到来。

他正佝偻着身子很吃力的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们面前走过。

忽然听下来。

在那个粘有地震灾区照片的牌子跟前停了下来。

很久才移向另一张。

我们不禁哑然失笑。

我的同学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几件衣服当作垃圾收走了。

”⑤我笑笑,低头清理那叠少得让人脸红的捐款。

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几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⑥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来,他已把钱放在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⑦望着他佝偻这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