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单元测试春

合集下载

智慧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智慧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智慧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绪论单元测试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关于“农耕”、“文学艺术”、“制度规范”、“吃吃喝喝”、“侠精神”说法正确的是()答.全都是文化3、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特点是()答.连续性.多样性.统一性.包容性-----------------第一章测试-------------------1、人类最早的护体材料是()答:自然物2、在中国,()时代人们开始养蚕获取蚕丝,并能织出较为精美的丝织物。

答.新石器时代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语的本义是()答.染色技术的发现4、“蔽膝”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答:商周5、“被体深邃”这个词,说的是以下哪种服装款式()答.深衣6、秦朝的长冠,形如鹊尾,故俗称“()”答.鹊尾冠7、西汉男女服装,沿袭深衣形式。

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时称“()”。

答:三重衣8、()是魏晋南北朝服饰的特点。

答.民族大融合9、魏晋南北朝时,一种饰物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

这种饰物是()答.纤10、()是盛唐时候的女装,因为它的衣袖往往宽于袖四尺(1.3米),所以这种衣服被称为“大袖衫”。

答.大袖衫--------------------第二章--------------------问:“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

中国烹调之妙,亦是表明文明进化之深也。

”这段话是谁说的?()答:孙中山问:豆类的总名,古代叫做“”。

答:菽问:《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

”这里的“苴”指的是()答:麻籽问:以下关于“牛羊豕(猪)说法正确的是(??)答:为大三牲问:以肉加五味煮成的肉汁,这种古代的烹技叫做()。

答:羹问:加工成为极细的肉丝,这种古代的烹技叫做()。

答:脍问:“饮御诸友,炮鳖脍鲤。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2022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2022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2022一、选择题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A妇女穿的头饰叫做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来源于一个叫做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据明显的边线,其中“中岳”所指的就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3. 北方人年夜饭必须通常都必须过节,其象征意义就是:C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4、四书包含:《论语》、《大学》、《孟子》、_B_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5.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C)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6、“青梅竹马”源自以下哪个典故(A)A、李白《长干行》B、白居易《长恨歌》C、李煜《虞美人》D、李商隐《无题》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A、西林寺B、东林寺C、庐山D、龙虎山8、孔子是哪国人_B_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A.韩愈B.欧阳修C.曾巩D.柳永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A.21B.23C.24D.25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A、红茶;B、绿茶;C、黄茶;D、黑茶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A、夜深无人私语时B、相见何必曾相恋C、夜半无人私语时D、相见时难别亦难14、耳环最完整的促进作用就是(B)A、女性身份的象征B、约束女性的行为C、装扮作用D、表示女性已婚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就是指:(C)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16.唐代诗人中别称作诗鬼的诗人就是:B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17.“天言、神知、我言、子知”,最早就是汉代人杨震说道的,他说道这句话的目的就是为了:A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于以下哪部作品_A_A、《水浒传》B、《三国演义》C、《红楼梦》D、《西游记》19、在古代大一统时期,具有领土最少的朝代就是_B_A、清B、元C、唐D、宋20、以下不属于八大菜系的就是_C_A、山东菜系B、四川菜系C、赣菜系D、湘菜系21、人的器官中的肾脏就是形成人体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下四种中药里对肾脏存有好处的就是(C )A.人参B.陈皮C.桑椹D.陈皮22、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存有(D)只A.285B.286C.287D.28823.“阳关大道”原是所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24.我们常说道的“鸿雁传书”源于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25.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26.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喝什么?B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27.我国传统则表示次序的“天干”共计几个字?BA 8B 10C 12D 1428、“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于哪部作品_A_A、《红楼梦》B、《陈涉世家》C、《烈女传》D、《三国志》29.秦始皇攻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为:B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30.我国就是茶叶的故乡,绿茶就是最古老的品种,就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小的第一小茶种,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知名的绿茶?D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31、长城的长度为_A_A、公里B、公里C、公里D、公里32、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宋朝33、戏剧中的"戏胆"就是指: AA、主要角色或者关键性情节B、贯穿性道具或贯穿动作C、演员的精彩表演34.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就是:B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35.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就是指多少岁?C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36.以下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就是:DA《牛郎织女》 B《孟江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37.我们用“羞花”去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B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38.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就是在:A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39.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智慧树知到《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我们将文化结构分为三个层次()A:精神文化、物态文化、方式文化B: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态文化C:方式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D:制度文化、物态文化、方式文化正确答案:精神文化、物态文化、方式文化2、下列最能表现文化超地域性的概念有()A:美国的企业文化B:大数据时代C:农夫山泉——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D:“地球村”文化正确答案:“地球村”文化3、下列对文化“趋同论”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趋同可能导致文化发展的停止B:文化趋同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实现人人平等C:文化趋同就是趋同于西方文化D:文化趋同是全球化时代下的必然结果正确答案:文化趋同可能导致文化发展的停止4、以下对文明的特征,理解恰当的有()A: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B:文化具有超个人性C:文明具有多样性D: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内容的多样性正确答案:文明具有地区性和超地区性,文明具有超个人性,文明具有多样性5、优良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民族凝聚和民族复兴等积极作用。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二章1、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___以前,主要表现在___的不断扩大上,其后则表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

()A:周思想B:魏晋思想C:唐疆域D:汉疆域正确答案:汉疆域2、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等等。

()A:开辟贸易之路、和亲B:建立臣属关系、进贡C:领土相向扩大、称霸D:建立安稳的政治经济干系正确答案:开辟贸易之路、和亲3、“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礼记中庸》,描述的是那种体制。

()A:贵族制B:民主制C:官僚制D:法制正确答案:贵族制4、下列不属于现代官僚体制的是()。

A:分赃制B:民主制C:专家制D:文官制正确答案:民主制5、现代中国是小农经济,因此中国文明是关闭的文明。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A. 传统是延续性的B. 传统是指向未来的C. 传统是历史的D. 传统是革新的答案:传统是革新的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A. 对B. 错答案:对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A. 对B. 错答案:错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A.马可波罗B.郑和C.利玛窦D.魏源答案:利玛窦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这句话是谁提出的?A.林则徐B.梁启超C.康有为D.司马迁答案:梁启超第二章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 母系氏族B. 分封制C. 父系氏族D. 家国一体答案:家国一体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A. 对B. 错答案:对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B.诲人不倦C.寓教于乐D. 不耻下问答案:因材施教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

这“三表”是本、原、用。

A. 对B. 错答案:对“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5、A. 始皇暴毙B. 边患日重C. 仁义不施答案:仁义不施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A.司马相如B.司马徽C.司马懿答案:司马相如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 明代心学学风B. 宋代理学学风C. 唐代诗学学风答案:宋代理学学风8、道教创立后逐渐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太平道;另一支为天师道,也称“五斗米道”。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吉林师范大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吉林师范大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10、单选题:
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A:源远流长
B: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C:开放的氛围浓郁
D:异彩纷呈
答案:A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礼
B:御
C:武
D:射
答案:B
2、单选题:
下列“六经”中哪部已经亡佚()
A:《书》
B:《乐》
C:《诗》
D:《礼》
答案:C
3、单选题: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A:地区文化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民族文化都有地域特征
C:区域文化是在相互借鉴中形成的
D: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答案:A
4、单选题:
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A:多样性
B:包容性
C:独创性
D:灵活性
答案:C
5、单选题:
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子、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有边疆民族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 )。
B:闻一多
C:胡适
D:王国维
答案:C
16、以下不属于龙的形成与起源其他诸说的是( )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1、正月初一作为新年,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

()A:对B:错答案: 对2、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A:贴门神B:贴春联C:贴“福”D:放鞭炮答案: 贴门神,贴春联,贴“福”,放鞭炮第二章1、在春节,饮屠苏酒可以辟疠一切不正之气。

()A:对B:错答案: 对2、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E:口腔传染病答案: 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第三章1、元宵节起源于何时()A:春秋B:秦朝C:汉朝D:三国E:魏晋答案: C2、元宵节送花灯是以求添丁,寓意人丁兴旺。

()A:对B:错答案: A3、《说丹朱》中认为踩高跷源于以()为图腾的祭祀舞蹈。

A:神B:龙C:鹤D:鱼E:凤凰答案: C第四章1、妇女在元宵节出游摸门钉寓意()A:生子添丁B:身体健康C:驱邪除病D:家庭和谐E:生意兴隆答案: A2、从体力来说:体力强的人可以适当多动,体力较差的人可以少动,皆不得疲劳过度。

()A:对B:错答案: A第五章1、每月的上巳日均是初三。

()A:对B:错答案: B2、上巳节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A:对B:错答案: A3、上巳节,王羲之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曲水流觞活动中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

A:对B:错答案: A4、古人在上巳节常举办的活动有()A:祓禊衅浴B:水上浮枣C:临水浮卵D:曲水流觞E:蟠桃宫会答案: ABCDE第六章1、清明节分为哪三候()A:桐始华B:田鼠化为鹌C:虹始见D:草芽发E:花絮飞答案: ABC2、寒食清明合二为一是唐玄宗二十年?()A:对B:错答案: A3、清明插柳的意义()B:怀念介子推C:美化环境D:放松心情E:纪念扁鹊答案: AB4、运动养生的作用()A:流通气血B:滑利关节C:强筋健骨D:坚肤壮肌E:聪耳明目答案: ABCDE5、吃野菜的意义()A:尝鲜B:染色C:代粮D:防病E:健身答案: ABCD第七章1、端午节是为了()B:纪念伍子胥说C:纪念孝女曹娥说D:辟邪说E:纪念钟馗说答案: ABCD2、“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说的是端午节的哪个习俗()A:吃粽子B:斗百草C:悬钟馗像D:送瘟神E:饮药酒答案: D第八章1、斗百草的几种方法()A:文斗B:武斗C:曹斗D:干斗E:花斗答案: AB2、端午节五瑞之首是()A:菖蒲B:艾草C:石榴D:蒜头E:龙头花答案: A第九章1、对于七夕的节日起源,说法正确的是()A:妇女乞巧B:自然崇拜C:时间崇拜D:数字崇拜E:生殖崇拜答案: ABCDE2、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A. 正确B. 错误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A. 正确B. 错误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A. 正确B. 错误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民为贵C. 以仁为本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 父子有亲B. 君臣有义C. 夫妇有别D. 长幼有序E. 朋友有信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A)A. 仁B. 义C. 礼D. 知2.颜渊问仁,子曰:(B)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为仁C. 仁者其言也讱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D)A. 博学B. 审问C. 明辨D. 自我修养4.孔子关于仁的答复,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A. 共性B. 个性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A. 天人感应B. 形式逻辑C. 辩证逻辑D. 天人合一6.天的涵义包括:(D)A. 神性义B. 道德义C. 自然义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董仲舒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社会的和谐C. 人的身心和谐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A. 尽心B. 慎独C. 仁礼的统一D. 穷理10.荀子提出过:(B)A. 天人交相胜B. 制天命而用之C. 尽心、知性、知天D. 不以人灭天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A. 史官B. 祭司C. 司马D. 礼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 和静清寂B. 清虚卑弱C. 仁义礼智D. 恭宽敏惠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A. 祭神如神在B. 未知生,焉知死C. 无神论D. 疑心论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B )A. 善利万物而不争B. 推己及人C. 居善地D. 处众人之所恶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A. 治人事天莫若啬B. 圣人无常心C. 上善若水D. 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BD )A. 相反相成B. 反向思维C. 道法自然D. 祸福相依8.以下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 )A. 不妄为B. 不作为C. 不多为D. 有所不为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 )A.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C. “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以下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BC )A. 忠恕之道B. 弱者,道之用C. 天之道,利而不害D. 天道酬勤1.“佛”意思是什么? AA. 智者、觉者B. 神仙C. 庙里的塑像D. 传说中的人物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 尼泊尔B. 古印度C. 中国D. 泰国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 公元前6世纪B. 秦代C. 三国时期D. 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 普救寺B. 白马寺C. 少林寺D. 南华寺5.“今于众前,发老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CA. 玄奘B. 迦叶摩腾C. 鸠摩罗什D. 不空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 DA. 神光B. 迦叶摩腾C. 法兰D. 梁武帝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BA. 《大菩提藏经》B. 《大唐西域记》C. 《大乘起信论》D. 《瑜伽师地论》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章节测试含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章节测试含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章节测试含答案小节测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涉及“文化”之意义的是:()答案:《周易》A.《尚书》B.《周易》C.《诗经》D.《论语》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化”一词,主要涉及到的文化功能是:答案:教化功能A.认识功能B.沟通功能C.教化功能D.记录功能小节测验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是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

“人文”指的是()答案:道德人伦A.自然规律B.道德人伦C.文章典籍D.人体花纹2填空题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经典著作《原始文化》中阐述了“文化”的定义。

小节测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多是指一种狭义的文化,它与下列哪一类是大致相当的?答案:人文文化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2填空题人类还通过文化认识不同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昨天和今天,并去探索它们的明天。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使我们认识了印第安人的原始社会。

小节测验1.下列对于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描述,较为合理的是:答案:男耕女织#农耕为主A.农耕为主B.贸易为主C.交换为主D.男耕女织2.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影响主要有:答案:内敛性#保守性#重自然A.保守性B.重自然C.内敛性D.创新性小节测验1.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有:答案:封邦建国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宗庙祭祀制度A.嫡长子继承制B.任人唯贤制度C.封邦建国制度D.宗庙祭祀制度2.下列说法中,属于中国古代宗法政治制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的主要有:答案:重人情轻规则的传统#官本位的社会观念#中国人的奴性人格A.中华文化的凝聚力B.中国人的奴性人格C.官本位的社会观念D.重人情轻规则的传统小节测验儒家所提倡的所谓修身“三纲领”、“八条目”见于下列哪个文献?答案:大学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2.孔子的思想被概括为“仁”学,下列说法中属于孔子“仁”学思想内涵的有:答案:爱人#克已复礼#忠恕A.克已复礼B.忠恕C.爱人D.尽心知性小节测验下列对于生命理想的描述,不属于儒家特色的是:答案:自我超脱A.万物一体B.天人合一C.自我超脱D.家国情怀2.儒家的生命理想在对待自然上也有充分的体现,下列能够说明儒家对于自然的态度的是:答案:顺遂自然#感恩自然#敬畏自然A.顺遂自然B.征服自然C.敬畏自然D.感恩自然小节测验下列对于老子“道”的理解中,不准确的一项是:答案:“道”是一种具体可感的物质A.“道”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源B.“道”是一种具体可感的物质C.“道”是一种超越感觉的存在D.“道”是万物变化遵循的法则2.下列能够体现道家追求“自然”、“无为”思想的是:答案: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第十章测试(2016春)
1
【单选题】(1分)
能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观点是( B )
A. “国亡史存”
B. “六经皆史”
C. “在史言史”
2
【单选题】(1分)
“二十四史”采用史学编撰体例是(A)
A. 纪传体
B. 编年体
C. 国别体
D. 典志体
3
【单选题】(1分)
以下史学著作属于通史体例的是B
A. 《三国志》
B. 《资治通鉴》
C. 《宋元学案》
D. 《元和郡县图志》
4
【单选题】(1分)
乾隆帝在“国史”修撰中创设“贰臣传”体现出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是(D)
A. 秉笔直书的精神
B. 官修史书的传统
C. 史官崇高的地位
D. 强烈的道德教化意识
5
【单选题】(1分)
制度完备的“史馆”出现在哪个朝代(D)
A. 北魏
B. 隋
C. 汉
D. 唐
6
【单选题】(1分)
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A
A. 史德
B. 史学
C. 史才
D. 史识
7
【单选题】(1分)
朱彝尊提出:“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

”表达了中国传统史学所蕴含的理念是(B )
A. 道德教化
B. 秉笔直书
C. 通古今之变
D. 殷鉴不远
8
【单选题】(1分)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被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与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具有( D )的意识。

A. “以任故国之史报故国”
B. “在史言史,不识忌讳”
C. “史官所任者,万世之事”
D.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9
【单选题】(1分)
万斯同“布衣修史”反映出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理念是(A )
A. “国亡史存”
B. “誓不食周粟”
C. “通古今之变”
D. “借史言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