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康复期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中风康复护理_论文(共3篇)

中风康复护理_论文(共3篇)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疾患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由于缺乏康复期护理干预,导致患者致残率增高,约有70%〜80%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文章对18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0年8月我院脑中风康复期患者18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已度过危险期。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43~79岁,平均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6例(%)、34例(%)、16例(%)。

对照组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8岁,平均岁;合并咼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8例(%)、38例(%)、1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或止血治疗,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一般治疗。

观察组:待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平稳48h后由康复护士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及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②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急性期患者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

康复训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床边训练阶段:使患者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防止关节变形及脱位。

如仰卧位时,上肢置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如砂袋等以防下肢外旋。

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西医护理进展论文

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西医护理进展论文

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中风偏瘫也被叫做半身不遂,是指一侧肢体不能自己控制活动,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

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

患中风后,大部分患者都遗留偏瘫,不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中风偏瘫康复训练的中西医护理研究日益增多。

给予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和中西医护理,能够恢复肢体的部分功能,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训练;中西医护理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征,被列为世界医学难题,中风后患者会引起偏瘫。

脑中风偏瘫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脑内病变,主要由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血液粘滞综合征、吸烟及恶劣气候等危险因素导致急性脑血管病。

中风偏瘫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存活患者中约80%-90%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近年来随着脑中风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降低,脑中风的早期肢体康复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中风偏瘫患者,在进行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及中西医护理,有助于加快患者恢复,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本文就近年来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的中西医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1 中风偏瘫的早期康复训练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之一,常见于各种脑部病变,是由于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

其中最常见于脑梗死,脑出血等各种脑血管病患者。

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常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严重影响了肢体功能活动的完成。

中风偏瘫患者早期、正规、全面的综合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人护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恢复工作能力,最终能够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中风病人护理论文

中风病人护理论文

中风病人的护理【摘要】本文对我院中风科曾收治的100例中风患者,针对中脏腑患者病情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给予了及时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中经络患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护理人员注重病人生活起居,饮食及情志的护理,本病的后遗症半身不遂、失语指导其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促进了病人全身心的康复。

【关键词】中风;护理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噼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

其病情变化迅速,病程较长,恢复较慢,易留下后遗症。

临床上除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处,加强危重病人的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情绪、饮食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练,对减少患者的合并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曾收诊的100例中脏腑和中经络患者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女性43例,男性57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34岁,其中中脏腑患者16例,中经络患者84例,首次发生中风患者79例,复中者21例。

2 护理措施2.1 急性期的护理中脏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患者病情重,而且复杂,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

急性期对病人的护理着重于生命体征的观察,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措施。

2.1.1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下义齿及佩带物,痰涎雍盛者,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阻塞气道而窒息。

2.1.2 神昏病人眼睑常不能完全闭合,因眼结膜长期暴露而致干燥,甚至发生角膜馈疡。

每日用1%的硼酸或生理盐水洗眼一次,涂上硼酸软膏再用纱布遮盖,或带眼罩保护角膜。

2.1.3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口腔,防止口臭、口垢和口腔糜烂。

如果病人有张口呼吸时,可用生理盐水浸湿纱布覆盖口上,以防咽喉干燥和异物刺激。

2.1.4 预防褥疮发生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污物。

每1-2小时翻身按摩一次,翻身动作要轻、柔、稳,切勿拖、拉、擦而使皮肤受损。

患者的骨头隆起部位易受压,如腰背部、骶尾部、骰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

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论文

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论文

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中风患者康复期中的效果及意义。

方法:选择10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护理干预组50人,对照组50人,对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护理不采取护理干预。

收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组50例患者中, 治愈6例, 疗效显著者16例,有效24例,无效4例, 有效率85%。

对照组50例,治愈4 例,疗效显著者14 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有效率78%。

结论:脑中风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对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效果和远期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脑中风;康复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45-02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的疾病 [1]。

本文收集了增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住院100例处于康复期的脑中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护理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100例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头颅ct检查确诊(诊断全部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2]标准) 脑中风。

其中脑梗死53例, 脑出血47例,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病情平稳,转入本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干预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3~68岁。

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8~69岁。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失语、抑郁、智能损害、及肢体功能损害。

护理干预组除有效治疗和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

中风护理论文:浅谈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体位护理

中风护理论文:浅谈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体位护理

中风护理论文:浅谈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体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正确的体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促进患者的康复。

方法根据病情、病程,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同时配合按摩,通电针刺法等治疗。

结果50例脑卒中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褥疮,其中一例发生坠积性肺炎。

治疗后步行恢复率为85%。

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配合按摩,通电针刺等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脑卒中;体位;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

因此,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

而体位护理(良姿位摆放及被动体位变换),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体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

1临床资料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10年2月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死46例;其中女12例,男38例,年龄52~88岁,平均为72岁;发病4~6 h或半周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住院平均天数48 d。

2体位护理2.1仰卧位2.1.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患肢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或因久病气血两虚,血行不畅,或因大便浸渍,很容易发生褥疮。

故应做好褥疮的预防,要经常变换体位,每2~3 h翻身一次,翻身时应注意勿使头部屈曲及过伸,在骨突处用红花酒精按摩,并用气圈、海绵垫托扶,防止因压迫出现血瘀,而发生褥疮,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当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转向一侧,解开衣领,予氧气吸入。

2.1.2脑卒中恢复期重点是防止肢体痉挛及软瘫。

探讨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探讨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探讨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疗效情况。

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

护理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方式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

结果:护理后,护理组ADL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与护理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有利于中风恢复期患者快速的恢复,护理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实际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78-02中医谓“中风”,即脑卒中,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有关城乡合计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是我国死亡率与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类型[1]。

中风恢复期是指发病后两周至半年内时段,在此期间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有重要帮助。

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方式在中风患者康复期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护理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参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排除意识与认知不清患者,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确诊的中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

护理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7~78岁,平均年龄(62.5±2.5)岁。

病程在2~7个月,平均病程(4.2±1.6)月。

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46~76岁,平均年龄(63.2±2.6)岁。

病程在2~8个月,平均病程(4.8±1.3)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例如对患者各项体征的定时定期检测,向患者指导关于恢复期的用药与康复的注意事项。

中风病人康复护理论文

中风病人康复护理论文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的不合理等因素,中风成为当今社会中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病症之一。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风患者的饮食、生活、语言、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中风患者;饮食调护;生活护理;语言训练;心理护理;功能训练中风患者所留有的后遗症的程度是不同的,但是程度轻重,都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

通过实际调查和病例分析,我们发现,在对中风病人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预防甚至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这些措施实施起来都不是特别困难,主要就是要求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以及患者的合作。

比如护士的用心照料,医生的合理疗法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通过各种治疗程序,消除病痛。

笔者详细记录了具体的护理方法及笔者在治疗患者期间的个人体会。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0年-2011年共收治中风病人80例,其在80例中风患者中,脑梗死55例,脑出血25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55-74岁,平均65.6岁,均采用专业仪器,对患者进行了治疗。

通过治疗与复健过程,大部分患者恢复了健康,且将后遗症的发生率降到了最低,未对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2 治疗实际方法2.1 饮食疗法由于大部分的中风患者体重超标,且大多伴有痰湿状况。

因此,可以从饮食方面合理调配,减轻患者的病痛。

大部分的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贯彻清淡的原则,而且由于年龄原因,最好选择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且含糖分不宜过高。

同时应该强烈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少吃含脂量以及辛辣的食物,减少对胃的刺激。

同时应该注意食物的搭配,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风患者大部分的病症表现是动作无法自如地进行,因此在治疗时更要注意患者的运动,对患者进行有关的教育,使患者每天有合理的运动量。

2.2 护理要领在进行治疗时,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大部分中风患者由于生活无法自理而必须住院配合治疗,因此医院的病房成为他们的活动场所,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中医护理方法论文

中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中医护理方法论文

浅谈中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中医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中医护理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观察组(n=52)为2009年8月~2010年8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对照组(n=52)为2008年7月~2009年7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未接受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的生活功能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康复锻炼后,观察组adl量表各项的独立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1.2.1 一般方法:护理人员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中风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

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清淡素食,避免摄入过多动物脂肪、肉类等,严禁烟酒。

康复训练以说教式为主,病情稳定后通过主动及被动训练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1.2.3 中医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病情、日常生活行动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修改治疗计划。

急性期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密切留意患者七情,做好精神疏导。

重视饮食疗法,康复期应加强滋养肝肾、调和阴阳。

1.3 疗效观察: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康复情况;评价患者康复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生活功能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x2检验、t检验,p0.05),康复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不能自理22例、部分自理16例、完全自理14例,观察组不能自理2例、部分自理15例、完全自理35例,观察组完全自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脑中风是严重危害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脑中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除了注重疾病的治疗,还关注疾病的康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锻炼宜与发病同步开始[2]风后通过早期康复锻炼、积极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3~4]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急性期中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初期各关节活动3~4次/d,注意保护肩胛骨,患者独立完成床上翻身、上下肢控制训练,练习直到坐位i级平衡改为站起训练,患侧腿部循序进行负重、体重平衡分配训练,待站立稳定后开始日常生活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摘要】中风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残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

预后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合理的治疗病情稳定以后,系统的护理也很重要,可使患者得到较好的康复。

本文旨在总结中风患者的护理经验,使更多的中风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中风患者;康复期护理
中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且易留后遗症。

康复期适当的护理与早期的治疗同等重要。

对患者日后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有直接关系。

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如偏瘫、大小便失禁,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

中风患者易产生心里紧张和不安等焦虑情绪。

因此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对中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1 心理护理
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证明,患者的心理平衡及心理康复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风患者由于肢体瘫痪,心理一时难以承受,尤其是大小便不能自理者,生活离不开他人的照顾,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日常生活护理需安排一个舒适、安静、方便的修养环境,可减轻病者身心疲惫;再者患者身体功能受限,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不安、紧张、急躁等。

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运动、感觉和语言功能障碍或受限,又不能自我调节不良心态和恶性刺激,可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对肌体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中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劝慰并与其谈心,鼓励其说出内
心感受,让其将内心压抑发泄出来,并给与同情、理解、安慰,使其保持愉快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检查及护理,这对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很有作用。

耐心向患者解释,要以宽容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能以情乱气、不要过怒、过思,只有心平气和,才有利于康复。

2 饮食护理
中风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饮食应以高蛋白、蔬菜水果、低糖、低盐、低脂肪类的食材为主。

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72小时后要给与鼻饲流质饮食,如米粥、鱼汤、豆浆、牛奶、鸡蛋汤等易消化有营养、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每次鼻饲量约200ml,(注意每次鼻饲后要打点儿清水冲洗胃管)每日4-6次,要防止患者呛咳,并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这样能促使患者早日从口腔进食;对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喂食时让患者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患者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行。

如患者吞咽反射障碍,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

进食后漱口,以免食物残渣留在口腔,注意口腔卫生。

如有便秘者,宜食富含高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木耳、韭菜、水果等。

如有高血压患者,应进食低盐食物,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戒烟戒酒。

3 肢体功能锻炼
肢体活动功能受限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肢体不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则逐渐出现肌肉萎缩,功能减退,因此当病情稳定时,就要尽早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失用性挛缩。

先做被动运动。


法是一手握住患者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慢慢地活动关节,达关节最大活动度或引起疼痛时为止。

每天3-4次,时间由短到长,感觉瘫痪肌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指导进行主动运动,如练习仰卧伸手、抬脚、逐渐站立、行走、耸肩等运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扣纽扣、手指捏小物件等,提高生活技能,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理疗等以促进功能恢复,促进康复期肢体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

不仅有利于患者日后的生活自理,也是患者重新走向社会所必须的。

4 预防褥疮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造成的组织坏死。

后果严重,所以重在预防,主要是针对卧床不能自主运动的中风患者。

首先要保持床面干燥、平整、无渣屑,每2-3小时翻身一次。

对于受压严重部位和骨关节突出部位,放置气垫或者棉垫,并按摩受压部位,每日2-4次,每次3-5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要拖、拉、推,以防擦伤皮肤,常擦身洗澡,常更换内衣。

参考文献
[1] 黄丽佳.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疗,2010,(18).
[2] 苗庆艳.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