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合集下载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一、介绍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换热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热交换过程中。

在使用管壳式换热器之前,需要先了解它的标准尺寸,以便选择合适的型号。

二、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尺寸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尺寸通常是按照壳体内径和管道外径计算的。

一般标准尺寸的管壳式换热器有以下规格:1. DN25/25,壳体内径为219mm,管道外径为25mm;2. DN32/25,壳体内径为273mm,管道外径为25mm;3. DN40/25,壳体内径为325mm,管道外径为25mm;4. DN50/25,壳体内径为426mm,管道外径为25mm;5. DN65/25,壳体内径为529mm,管道外径为25mm;6. DN80/25,壳体内径为630mm,管道外径为25mm;7. DN100/25,壳体内径为720mm,管道外径为25mm;以上标准尺寸仅供参考,实际情况还需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三、注意事项在选择管壳式换热器之前,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定换热器的流量和热载荷;2. 确认换热器的使用压力和温度范围;3. 根据流体特性和腐蚀情况选择合适的材质;4. 根据使用环境选择适当的防腐形式。

以上是关于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尺寸的介绍,希望能帮助您了解相关知识并选择合适的型号。

二、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规格1. 壳体尺寸壳体尺寸一般以壳体直径和长度表示。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壳体直径从50mm到5000mm不等,长度也有所不同,最长可达20m。

2. 管束数量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热交换的效率。

国家标准中规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数量应在1到12根之间,具体数量可根据使用条件及要求来进行选择。

3. 温度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一般受制于材质、管束数量以及流体性质等多个因素。

国家标准中对于常用的曲率半径、沸点温度、加热量及换热系数等参数进行了规定。

4. 压力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管壳式换热器最新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最新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最新标准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冶金等行业。

作为一种重要的设备,其标准化对于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管壳式换热器最新标准进行介绍和解读,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管壳式换热器的最新标准主要涉及到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等方面。

在设计方面,新标准对换热器的结构、材料、尺寸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在制造方面,新标准对换热器的加工工艺、焊接技术、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证设备的制造质量。

在安装方面,新标准要求对换热器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管道连接等进行规范,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其次,管壳式换热器的最新标准还涉及到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方面。

在运行方面,新标准对换热器的操作参数、运行条件、安全防护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工作。

在维护方面,新标准对换热器的清洗、检修、防腐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障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最后,管壳式换热器的最新标准对设备的质量检测和验收也进行了详细规定。

新标准要求对换热器的出厂检验、安装验收、运行监测等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设备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并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新标准还对设备的质量记录、档案管理等进行了规定,以便于对设备的质量进行追溯和管理。

综上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最新标准涵盖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质量检测和验收等方方面面,对于相关行业的生产、使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行业应密切关注最新标准的更新和变化,不断提高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最新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标准意识,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十章管壳式换热器

第十章管壳式换热器

第⼗章管壳式换热器第⼗章管壳式换热器第⼀节管壳式换热器基本知识【学习⽬标】学习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了解该标准适⽤范围及相关定义、规定。

了解管壳式换热器型号表⽰⽅法。

⼀、GB151《管壳式换热器》标准适⽤范围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标准规定了⾮直接受⽕管壳式换热器(已下简称“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要求。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1 “范围”⼆、换热器型号表⽰⽅法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第3章“总则”中,规定了换热器型号的表⽰⽅法。

1、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GB151图1)图10-1 AES、BES浮头式换热器1-平盖;2-平盖管箱(部件);3-接管法兰;4-管箱法兰;5-固定管板;6-壳体法兰;7-防冲板8-仪表接⼝;9-补强圈;10-壳体(部件);11-折流板;12-旁路挡板;13-拉杆;14-定距管;15-⽀持板;16-双头螺柱或螺栓;17-螺母;18-外头盖垫⽚;19-外头盖侧法兰;20-外头盖法兰;2、换热器型号的表⽰⽅法采⽤碳素钢、低合⾦钢冷拔钢管做换热管时,其管束分为Ⅰ、Ⅱ两级:Ⅰ级管束——采⽤较⾼级、⾼级冷拔钢管;Ⅱ级管束——采⽤普通级冷拔钢管。

⽰例:a )浮头式换热器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mm ,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均为1.6MPa ,公称换热⾯积54m 2,碳素钢较⾼级冷拨换热管外径25mm ,管长6m ,4管程,单壳程的浮头式换热器,其型号为:4256546.1500----AES Ⅰ b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封头管箱,公称直径700mm ,管程设计压⼒2.5MPa ,壳程设计压⼒1.6MPa ,公称换热⾯积200m 2,碳素钢较⾼级冷拨换热管外径25mm ,管长9m ,4管程,单壳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型号为:42592006.15.2700----BEM Ⅰ c )U 形管式换热器封头管箱,公称直径500mm ,管程设计压⼒4.0MPa ,壳程设计压⼒1.6MPa ,公称换热⾯积75m 2,不锈钢冷拨换热管外径19mm ,管长6m ,2管程,单壳程的U 形管式换热器,其型号为:2196756.10.4500----BIU f )填料函式换热器平盖管箱,公称直径600mm ,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均为1.0MPa ,公称换热⾯积90m 2,16Mn 较⾼级冷拨换热管外径25mm ,管长6m ,2管程,2壳程的填料函浮头式换热器,其型号为:22256900.1600----AFP Ⅰ三、换热器部分定义及规定GB 151标准许多定义和规定是与GB 150⼀致的,以下内容摘录了⼀部分不同于GB 150的规定。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讲义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讲义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1999一.适用范围 1.型式固定——P t 、P S 大,△t 小浮头、U 形——P t 大,△t 大*一般不用于MPa P D 5.2>,易燃爆,有毒,易挥发和贵重介质。

结构型式:外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填料函、双填料函式(径向双道) 2.参数41075.1,35,2600X PN DN MPa P mm D N N ≤⨯≤≤。

参数超出时参照执行。

D N :板卷按内径,管制按外径。

3.管束精度等级——仅对CS ,LAS 冷拔换热管Ⅰ级——采用较高级,高级精度(通常用于无相变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 Ⅱ级——采用普通级精度 (通常用于再沸,冷凝和无振动场合) 不同精度等级管束在换热器设计中涉及管板管孔,折流板管孔的加工公差。

GB13296不锈钢换热管,一种精度,相当Ⅰ级;有色金属按相应标准。

4.不适用范围受直接火焰加热、受核辐射、要求疲劳分析、已有其它行业标准(制冷、造纸等)P D <0.1MPa 或真空度<0.02MPa+二.引用标准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监察范围,类别划分*等*按管、壳程的各自条件划类,以其中类别高的为准,制造技术可分别要求。

*壳程容积不扣除换热管占据容积计,管程容积=管箱容积+换热管内部容积。

壳程容积=内径截面积X管板内侧间长度。

2.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界限、载荷、材料及许用应力、各受压元件的结构和强度计算。

3.有关材料标准。

管材、板材、锻件等4.有关零部件标准。

封头、法兰(容器法兰、管法兰)紧固件、垫片、膨胀节、支座等三.设计参数1.有关定义同GB1502.设计压力Mpa分别按管、壳程设计压力,并取最苛刻的压力组合(一侧为零或真空)。

管板压差设计仅适用确能保证管、壳程同时升降压,如1)自换热 2)Pt P s均较高,操作又能绝对保证同时升降压。

3.设计温度℃0℃以上,设计温度≥最高金属温度。

0℃以下,设计温度≤最低金属温度。

GB-151-1999-讲义-管壳式换热器

GB-151-1999-讲义-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1999一.适用范围 1.型式固定——P t 、P S 大,△t 小浮头、U 形——P t 大,△t 大*一般不用于MPa P D 5.2>,易燃爆,有毒,易挥发和贵重介质。

结构型式:外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填料函、双填料函式(径向双道) 2.参数41075.1,35,2600X PN DN MPa P mm D N N ≤⨯≤≤。

参数超出时参照执行。

D N :板卷按内径,管制按外径。

3.管束精度等级——仅对CS ,LAS 冷拔换热管Ⅰ级——采用较高级,高级精度(通常用于无相变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 Ⅱ级——采用普通级精度 (通常用于再沸,冷凝和无振动场合) 不同精度等级管束在换热器设计中涉及管板管孔,折流板管孔的加工公差。

GB13296不锈钢换热管,一种精度,相当Ⅰ级;有色金属按相应标准。

4.不适用范围受直接火焰加热、受核辐射、要求疲劳分析、已有其它行业标准(制冷、造纸等)P D <0.1MPa 或真空度<0.02MPa+二.引用标准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监察范围,类别划分*等*按管、壳程的各自条件划类,以其中类别高的为准,制造技术可分别要求。

*壳程容积不扣除换热管占据容积计,管程容积=管箱容积+换热管内部容积。

壳程容积=内径截面积X管板内侧间长度。

2.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界限、载荷、材料及许用应力、各受压元件的结构和强度计算。

3.有关材料标准。

管材、板材、锻件等4.有关零部件标准。

封头、法兰(容器法兰、管法兰)紧固件、垫片、膨胀节、支座等三.设计参数1.有关定义同GB1502.设计压力Mpa分别按管、壳程设计压力,并取最苛刻的压力组合(一侧为零或真空)。

管板压差设计仅适用确能保证管、壳程同时升降压,如1)自换热 2)Pt P s均较高,操作又能绝对保证同时升降压。

3.设计温度℃0℃以上,设计温度≥最高金属温度。

0℃以下,设计温度≤最低金属温度。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等工业领域。

为了确保管壳式换热器的安全运行和有效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规范其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

本文将就管壳式换热器标准进行介绍和解析。

首先,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介质的性质、流体参数、换热面积、
传热系数等因素,以确保换热器的性能满足工艺要求。

同时,制造
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管壳式换热器的安装和调试也需要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设备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管道连接
牢固,密封性良好。

在调试阶段,需要进行介质流动、温度、压力
等参数的检测和调整,以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此外,管壳式换热器的维护和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标准
规定了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洗、更换零部件等内容,以延长设备的
使用寿命,保证其安全运行。

在维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杜绝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标准要求,才能确保管壳
式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发挥良好的换热效果,为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的内容,
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
安全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
标准意识和技能水平,为管壳式换热器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
公称换热面积(m2)
管/壳程设计压力(MPa),压力相等时只写Pt 公称直径(mm),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 分子为管箱内直径,分母为圆筒内直径
第一个字母代表前端管箱型式,第二个字母代表壳体型式, 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粘度在10-3 Pa·s以下的低粘性液体,Ft=0. 应用虎克定律,可分别求出管子所受的压缩力和壳体所受的拉伸力。 拉杆是一根两端皆带螺纹的长杆,一端拧入管板,折流板穿在拉杆上,各折流板之间则以套在拉杆上的定距管来保持板间距离,最后 一块折流板用螺母拧在拉杆上紧固。 折流板泄漏校正系数Rl 折流板厚度:为了防振、并能承受拆换管子时的扭拉作用,折流板须有一定厚度。 旁路挡板的安装:旁路挡板厚度一般与折流板厚度相同,可将它嵌入折流板槽内,并点焊在每块折流板上。 第三个字母代表后端结构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组合部件有前端管箱、壳体和后端结构(包括管束)三部分,三部分的不同组合,就形成结构不同的换热器。 当设备上无安装折流板的要求(如冷凝换热)时,应该安装一定数量的支持板,用来支撑换热管,防止它产生过大挠度。 解决方法:在外壳上装设膨胀节,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温差热应力,且在多程换热器中,这种方法不能照顾到管子的相对移动。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补偿问题 具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公称直径(mm),对釜式重沸器用分数表示, 14因子来校正,则不论加热或冷却,均可取(mf/mw)0. 此修正项的计算,往往由于壁温未知而要用试算法; 显然,长管不便于拆换和清洗,增加程数则使构造复杂,并在无相变的换热器中引起平均温差的降低。 (3)当管束与壳体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常会使管子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流体的泄漏。 (1)传热面一定时,增加管长可使换热器直径减小,从而使换热器的成本有所降低。 (8) 折流板外缘与壳体内壁之间的泄漏面积Asb 管长应选用标准值:GBl51-1999推荐换热管长度为:l000、1500、2000、2500、3000、4500、6000、7500、9000、12000 mm等

管壳式换热器选型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选型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选型标准一、工艺参数在选择管壳式换热器时,首先要明确工艺参数,包括热负荷、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流量和温度、换热器材质以及工艺要求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换热器的设计、选材和制造。

二、物料特性了解物料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管壳式换热器至关重要。

物料特性包括密度、粘度、腐蚀性、相变性质(如沸点、熔点等)等,这些特性将决定换热器的设计、结构、材料选择以及操作方式。

三、设计条件设计条件包括工作压力、温度、密封性要求、结构设计要求等。

在选择管壳式换热器时,需要考虑这些条件,以确保换热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并保证操作安全可靠。

四、结构形式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等。

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需要考虑实际工况、工艺要求、物料特性和设计条件等因素。

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五、材料选择根据物料特性和设计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

常用的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合金钢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腐蚀性、耐高温性能、抗低温性能等因素,以确保换热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六、传热计算传热计算是选择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环节。

根据工艺参数和物料特性,进行传热计算,确定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等参数。

传热计算将直接影响换热器的设计、结构和材料选择。

七、流体阻力计算流体阻力计算是选择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于不同的流体介质,需要计算其流经换热器时的阻力损失,以确定流体泵或风机的型号和规格。

流体阻力计算将直接影响换热器的设计、结构和材料选择。

八、校核与优化在完成初步设计和选型后,需要对换热器进行校核和优化,以确保其满足工艺要求和设计条件。

校核主要包括强度校核、密封性校核等;优化主要包括结构优化、材料优化等。

通过校核与优化,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和维护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壳式换热器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加热或冷却流体。

在设计、制造和安装管壳式换热器时,可能需要遵循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
1. ASME标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制定的压力容器标准,其中包括了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要求,如ASME VIII-1(压力容器设计)、ASME VIII-2(压力容器曲线边板)、ASME B16.5(法兰标准)等。

2. API标准:美国石油学会制定的行业标准,涉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可能包含一些适用于换热器的标准,如API 660(空冷器、热交换器和冷却器)、API 661(空冷器和冷却器)等。

3. 国际标准:国际上也有一些标准适用于换热器,比如ISO标准,例如ISO 9001(质量管理系统)、ISO 3834(焊接质量要求)、ISO 15547(冷却器和空冷器)等。

4. 欧洲标准:比如EN 10204(金属材料检测证明)、EN 13445(压力容器)等欧洲标准,可能也适用于管壳式换热器。

这些标准涵盖了从设计、制造到安装和运行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

具体适用的标准可能取决于换热器的用途、材料、工作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

在设计和使用管壳式换热器时,应该遵循适用的标准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安全和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