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中考专题07热学实验(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答案版)

专题07热学实验【考点分析】章节考点考试题型难易度物态变化熔化、凝固实验实验题★★汽化(沸腾)实验实验题★★内能比热容实验实验题★★★【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探究熔化和凝固规律: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的物质;(1)常见晶体: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吸热(缺一不可);(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4)处于熔点的物质状态:固态、固液共存和液态;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1)常见非晶体的物质:蜂蜡、松香、沥青、玻璃、塑料等;(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熔化凝固图像:【冰熔化成水后,水的比热容更大(水的升温图像斜率比冰小)】【例题1】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2)在BC段,锡处于态;在DE段,锡处于态。
(3)锡的熔化用了min,它熔化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态。
【答案】(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解析】解:(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点为:230℃,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即凝固点也是230℃。
(2)在BC段,锡处于熔点温度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DE段,锡处于降温过程中,所以处于液态。
(3)由图可知锡从3分钟开始熔化,到7分钟熔化完成,所以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凝固过程,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变式1】(一)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热学实验(Word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热学实验1.小明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
(1)安装器材时,先确定(填“酒精灯”、“铁圈和石棉网”或“温度计”)的位置;(2)正确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
①由图像可知,该固体是(填“晶体”或“非晶体”),第5min时处于(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①某次实验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①;①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填“快”或“慢”);(3)实验结束后,小明试管中的固体换成水,加热足够长的时间,试管中的水(填“会”或“不会”)沸腾。
2.小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加热的优点是;(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①;(1)在此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选填“加热时间”或“液体升高温度”)来知道水和煤油吸收热量多少;(2)正确组装好器材后,给水和煤油加热,当温度达到35①时开始计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数据记入表中。
①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请在图丙中补画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 )①由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
①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质量一定的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是相等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
上述比值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小明在原实验装置上进行两处改动来比较酒精和煤油的热值大小,需要的两处改动是:①将烧杯中的煤油换成质量的水;①在两个酒精灯中分别放入,燃烧完后哪个装置中水的温度高就说明该装置燃料的热值大。
4.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时,采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加热质量不同的水,如图甲、乙所示。
通过实验,该小组绘制了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AB图线如图丙所示。
(1)由实验可知,该实验室所在地点的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要持续吸热,但温度;(3)分析甲、乙两个装置烧杯中水的多少可知,图丙中(选填“A”或“B”)图线反映的是甲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4)我们的暖气中都用水来做传热介质,是因为。
中考物理实验专项训练:热学实验

热学实验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他应选用_______和初温都相等的A 、B 两种液体。
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并不能直接测出,因此使用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保证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只需比较_______就可以比较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A 、B 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3)如果B 物质的比热容是()32.110J /kg C ⨯⋅︒,则A 物质的比热容是_______()J /kg C ⋅︒。
(4)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A 、B 两种液体中应选_______液体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 ”“B ”或“C ”),示数为______℃;(2)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从图像中发现该物质熔化过程时间过短,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熔化过程时间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增加试管中海波的质量②酒精灯用“小火”加热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度3.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存在怎样的关系?【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1)先用温度计测出气压式喷雾器内气体的温度,如图甲所示。
(2)关闭喷嘴处的阀门,接着用手按压活塞快速打气,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如图乙所示。
(3)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一部分气体,并用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部气体的温度,如图丙所示。
【分析与论证】(1)该实验通过_______来反映气体内能的变化,这里所应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实验》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实验》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5Ω、10Ω、20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甲“50Ω 1A”,乙“10Ω 2A”)和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完整;(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放在(选填“A”或“B”)端;(3)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A.定值电阻R短路B.定值电阻R开路C.滑动变阻器开路D.电流表开路(4)实验中依次接入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利用描点法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上述实验中,小强用R=5Ω电阻做完实验后,先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R换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他应向(选填“A”或“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6)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选填“甲”或“乙”)。
2.小明在学习电阻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1)小明将三个不同的导体a、b、c分别接入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的M、N两点间,分别测出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实验结果记录在表1中。
表1: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①分析表1数据可知,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均填“相同”或“不相同”)(2)将表2中提供的导体分别接入如图乙所示电路中的A、B两点间,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及答案 热学实验(4个考点)

考点一:物质熔化和凝固1.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______,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______,第9min时海波处于______(填物质的状态)。
2.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___________min;(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___________;(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___________态。
A.固 B.液 C.固液共存3.图甲是小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不需要估读)。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3)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在t1时刻的内能______ t2时刻的内能;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则冰的比热容______ 水的比热容(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4.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中考物理《热学实验题》专题训练(附含答案)

中考物理《热学实验题》专题训练(附含答案)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其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
3.物理兴趣小组做了两个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认真分析回答问题。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冰块,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图1所示中甲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①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宜选用_______(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②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____℃;③实验过程中记录B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如果把实验分成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则熔化前阶段冰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④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持续_______热量。
(2)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①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a.温度计b.石棉网c.装水的烧杯d.酒精灯A.abcd B.acbd C.dabcD.dbca②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②所示,图中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③图③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_______不同;④从图③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
此时水上方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⑤水沸腾后如果将酒精灯熄灭,观察到水仍然沸腾,这是因为_______。
4.小东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不计加热过程中质量损耗),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实验过程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a图像较细,b图像较粗)。
(1)某时刻,烧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温度为______℃;(2)图像a表示的是______(选填“试管”或“烧杯”)中物质的温度的变化图像;(3)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由图像可知第5min时,试管中的物质______(选填“未熔化”或“已开始熔化”);(5)第6min时,试管和烧杯内物质的状态分别是______态和______态;(6)试管内的碎冰熔化过程需要______min;(7)第31min时,试管内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实验》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实验》专项练习题-附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为了解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小雪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0mL的水(1)小雪先给A管加热,当A管中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导管C流到B管中,B管中水面会,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成水。
同时,发现温度计示数会;(2)小雪每隔1min记录B管中水的温度,持续加热到第10min,B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且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这表明B管中的水已经;(3)供暖系统就是利用水蒸气放热供暖的。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等质量的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表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选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2)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在标准大气压下燃酒精灯;(4)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选填“前”或“时”)的现象;(5)图丁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低于”、“等于”“高于”)。
由图象还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不同;(6)请根据甲、乙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7)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是因为;(8)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3.[探究名称]探究液体放热时降低的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某实验小组猜想:液体放热时,降低的温度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他们找到了以下器材:装有低温水的绝热容器,同规格的温度计和试管(带塞子)若干,足量的水、酒精和煤油。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实验》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实验》专项检测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和小红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图乙是杯中水沸腾时,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2)两位同学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由该图可知,水的沸点是℃,a、b 图像倾斜度不同的原因是所用水的不同。
2.如图是小海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他把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小海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中有大量的冒出水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7989898983.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特点”的实验装置。
(1)组装实验器材时,石棉网的高低应根据调节;(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形成的,甲图中杯口附近(填“A”“B”)处的“白气”更浓;(3)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4.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三套实验装置,甲、乙装置的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丙装置的两个烧瓶中装有等质量的煤油。
(1)甲、乙实验通电前,需使两个U形管内的液面;(2)乙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其中电阻R3的作用主要是使通过R1和R2的不相等。
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在(选填“左”或“右”)侧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
若通电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个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几乎不变,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某同学利用丙装置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他们应使瓶中装有和初温相等的水和煤油,并使甲、乙两烧瓶中金属丝的电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此实验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热学实验题重点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等实验,侧重考查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实验结论、用图像描述规律等。
一、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规律 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2.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且继续吸(放)热。
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持续吸(放)热。
3.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持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放)热,温度不断变化.此类题考查学生对固体熔化(凝固)实验的掌握情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固体熔化时的规律.根据温度计的使用的注意事项: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同时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水浴加热,可以使加热比较均匀,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的就越快.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容c一定时,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水的质量m越大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就会越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内(吸热相同),若物质固态时温度升高多,而液态时升高少,由此可知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就越小.例1 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2)实验时,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此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_________℃;在熔化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在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4)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选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
(5)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6)在探究过程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跟踪练习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选择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方案应选,理由是:.(2)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某种物质熔化过程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右上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中可知两段时间内该物质吸收了相同的,但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判断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填“>”或“<”)液态时的比热容.(3)根据所画出的图像,归纳出海波熔化过程中的两个特点:①;②。
(4)图像中,该物质在t1时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t2时的内能.跟踪练习2.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和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填序号).A.水蒸汽 B.小水珠(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分钟.(5)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第20min末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与第15min末相比具有的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小”).(6)利用水给试管内的萘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7)细心的小李提出:若把萘换成冰做实验,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较大.二、探究液体沸腾实验规律1.装置设计①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②烧杯加盖的目的:减少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③仪器安装顺序:由下往上2.实验现象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最后消失,水吸热温度升高;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最后在液面破裂,放出大量的热,水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实验结论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①水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②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③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1)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平齐,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器壁和底部,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2)(2)实验中影响水的加热时间的因素,知道给烧杯加盖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从而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一开始加热,水的温度上升的比较快,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上升的越来越缓慢,到达沸点后,温度保持不变.加纸盖减少加热时间,但如果密闭好的话,会使杯内气压升高,使水的沸点升高.(3)(3)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点: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最后消失;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体积变大的原因:在上升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减小,同时水汽化成的水蒸汽增多.(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要清楚水要继续沸腾,需要继续吸热.(5)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过多、水的初温过低、未加盖、酒精的火焰过小,都会造成加热时间过长.例2 如图所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2)图a、b是实验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情况,其中(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此时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实验中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由图线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过程中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中水温由90℃到沸腾用时10min,要缩短此段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写一条即可)。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C,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6)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7)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跟踪练习3.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⑴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⑵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⑶乙图中a图象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当地大气压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⑷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填“b”、“c”或“d”)。
跟踪练习4.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如图乙所示,温度的正确读数是________ °C .(2)当水沸腾时,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 位置(体积为V A )上升到B 位置(体积为V B ),则V A _______V B (选填“>”、“=”或“<”,下同).气泡在A 、B 两位置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 A 和p B ,则p A______ p B .(3)表格中的内容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则水的沸点是 _______ °C .(4)实验完成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 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跟踪练习5.如图甲是小鹏探究“水和油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油,相同时间两试管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水=4.2×103J/(kg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放在油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2)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液体的内能。
(3)实验过程中两个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此时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2 3 4 5 6 7 8 温度/°C 9092 94 96 98 98 98 98 98 °C 10090 甲 乙B A(4)若试管中油的质量为水质量的2倍,由图象可知:c=J/油(kg•℃)。
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规律煤油实验设计:实验时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或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方法:①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多少;②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多少,这是转化法。
①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既加热时间长),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质量多少、升高的温度有关。
方法归纳:比较物质吸热能力大小的实验探究中,实验器材的安装为了方便操作,应该从下向上逐个安装;实验时应加装搅拌装置,使液体受热均匀。
(2)在实验过程中,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对两种液体加热,根据W=Pt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相同的热量,那么水和食用油就吸收相同的热量,因此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热的多少。
(3)根据公式Q吸=c m △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当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据此可知,无论哪种方案,都需要控制质量相同,而不是液体的体积相同,据此判断需要的器材;(4)两种物质同时放入一个烧杯中加热,同时开始和结束加热,能够比较准确的控制吸收的热量相等。
例3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示的实验:在2个的烧杯中分别装有、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两个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图像如表:质量/g 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s甲64 64 89 124乙64 96 163 220(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中器材外,还需要的仪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