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与分层策略

合集下载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血清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以及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鉴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复杂性与治疗难度,制定一套合法合规、人性化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治疗目标1. 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2. 控制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3.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诊断评估1.1 完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等。

1.2 影像学检查:全身骨骼X线片、全身低剂量CT、MRI等。

1.3 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评估。

2. 初期治疗2.1 化学治疗:采用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或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调整药物剂量。

2.2 支持治疗:纠正贫血、改善骨痛、预防感染等。

2.3 骨病治疗:针对骨髓瘤骨病,给予双磷酸盐类药物,减轻骨痛,预防病理性骨折。

3. 持续治疗3.1 疾病稳定期:采用口服药物(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维持治疗,定期监测病情。

3.2 疾病进展期: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化学治疗方案,可考虑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

3.3 骨髓移植:对于年轻、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可考虑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 个体化治疗4.1 根据患者年龄、体能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2 结合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筛选敏感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5. 生活管理5.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2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5.3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提高患者免疫力。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层体系建立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层体系建立

70 9 t ( 4; 1 4 ) ( p1 6.3 ; q 32 ) 异常 约 见于 1 5% 的 M M 患者� 一系列研究 提示,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 ( 4; 1 4) 患者的预后 方案可改善 t
[ 9- 11]
15 %
20 % 的初诊 M M 患者[7 ], 累
A nd er s on 肿瘤中心的 数据显示, 在 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 ( A S C T ) 治疗 t( 1 1 ; 1 4 ) ( q 1 3; q 32 ) 患 的患者中 , 者预后仍然差于正常核型患者
屈晓 燕 ��
但是年龄仍然是决定 M M 患者预后 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龄患者往往体 能状态差, 对化疗的耐受性较差, 在
2, 3 分的患者 OS 分别为 5 1, 39 , 30 和 22 月� 该预后评估系统 简单易
行, 适用于 � 65 岁的 患者, 但 较粗 � 治疗过 程中容 易发生 感染 等并 发 略, 升高的 2 微球蛋 白水平与 肾 多发性骨髓瘤 ( M M ) 是浆细胞 症, 不适宜进行大剂量化疗和干细 功能相关, 有时无法正确反映肿瘤 恶性肿瘤, 特征性表现为恶性浆细 胞在骨髓中克隆性增殖, 血或尿中 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相关的器 官功能损害[1]�MM 发病占所有肿
老年 多 发 性 骨 髓 瘤 预 后 分 层 体 系 建 立
屈晓燕 李建勇
[ 中图分类号] R 7 33.3
[ 文献标识码] A
doi : 1 0 .3969 /j.is s n.10 0 3-9198 .20 13.0 9.0 0 2
������������������������ 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缓解率 , 延长 生存期的关键, 对标危 MM 应选择 毒性小的低剂量治疗方案, 避免过 度治疗� 目前国际上已提出 M M 预 后分层体系 , 以及根据该体系进行 期的影响 , 以 65 岁为界将患者分为 2 组进行 比较研究 , SS 分期 发现 I 仍然适用, 不受年龄的影响� 随后, 在 20 0 8 年有学者提出, 在I S S 分期 , 系统的基础上 引入血清游离轻链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其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绝大部分病例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的分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

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血钙增高和感染等。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现已达2/10万左右,低于西方国家(约5/10万)。

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目前仍无法治愈。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不明。

遗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抗原刺激等可能与骨髓瘤的发病有关。

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MM分子机制的研究显示MM是一种由复杂的基因组改变和表观遗传学异常所驱动的恶性肿瘤。

遗传学的不稳定性是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明显多变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同时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耐药的发生。

临床表现1.骨骼损害骨痛为主要症状,以腰骶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部和下肢。

活动或扭伤后剧痛者有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MM骨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失衡所致。

2.贫血贫血为本病的另一常见表现。

因贫血发生缓慢,贫血症状多不明显,多为轻、中度贫血。

贫血的发生主要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肾功能不全等有关。

3.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急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多因脱水、感染、静脉肾盂造影等引起。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是多方面的:①游离轻链(本周蛋白)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后沉积在上皮细胞胞质内,使肾小管细胞变性,功能受损,如蛋白管型阻塞,则导致肾小管扩张;②高钙血症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损害;③尿酸过多,沉积在肾小管,导致尿酸性肾病;④肾脏淀粉样变性,高黏滞综合征和骨髓瘤细胞浸润等。

4.高钙血症食欲缺乏、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和便秘等,主要由广泛溶骨性改变和肾功能不全所致。

5.感染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引言多发性骨髓肿瘤是一种罕见但具有挑战性的血液系统疾病。

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医疗保健提供者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多发性骨髓肿瘤的治疗方案逐渐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多发性骨髓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和骨髓移植。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多发性骨髓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化疗药物。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能够减轻疼痛和控制肿瘤扩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免疫调节剂如雷莫芦单抗和依马替尼则能够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和硼替佐米也被广泛用于多发性骨髓肿瘤的治疗。

2. 放疗放疗在多发性骨髓肿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对疼痛性骨骼损害的放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骨骼部位的放疗还可用于阻止肿瘤扩散,并预防或减轻骨折的发生。

放疗方案的具体选择将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的部位和临床症状而定。

3.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多发性骨髓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它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类型。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它能够替代受损的骨髓细胞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则适用于无法进行自体移植的患者,可以通过配型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来减少移植排斥反应。

4. 新型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放疗和骨髓移植外,还有许多新型治疗方案正在研究中。

免疫治疗是其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包括使用单克隆抗体、CAR-T细胞疗法和疫苗治疗等。

基因治疗也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CRISPR/Cas9技术来修复异常基因。

这些新型治疗方案的研究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未来多发性骨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结论多发性骨髓肿瘤的治疗方案多样化,药物治疗、放疗和骨髓移植是常规治疗手段。

针对疼痛性骨骼损害的放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 年修订)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7,56(11) : 866-87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 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 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 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MM 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详见诊断标准] ,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等相关表现。

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1,2] 对于临床疑似MM 的患者,针对MM 疾病要完成基本检查项目的检测,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 的指南[3],诊断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骨髓瘤(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见表2,表3。

三、分型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IgG 型、IgA 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进一步可根据轻链类型分为K型和入型。

四、分期按照传统的Durie-Salmon(DS) 分期体系[4] 和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5]进行分期(表4,表5)。

鉴别诊断MM 需与可出现M 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冒烟型WM 及IgM 型MGUS、AL 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EMS 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MGRS)[6] ,骨损害需与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等鉴别。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进展与分期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进展与分期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进展与分期杨蕊雪;高露;施菊妹【摘要】Multiple myeloma (MM) is a plasma cell malignan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MM, the diagnosis is no more limited to bone marrow biopsy and imageological examination. Serum free light chain, cytogeneti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ud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which give 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MM and provide us with a clearer prognosis evaluation.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and its development of MM from laboratory examination, diagnosis criteria and classiifcation.%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随着研究的深入,对MM的诊断不再局限于骨髓活检与影像学检查,而是向血清游离轻链、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向发展,这使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为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下面主要从MM的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分期3个方面对近年MM的诊断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727-731)【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分期【作者】杨蕊雪;高露;施菊妹【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施菊妹,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助理教授。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层构建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层构建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分层构建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以确定在新药时代下对我国 MM 患者预后最相关的影响因素体系。

方法:本文收集了2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影响MM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分析中,患者年龄、D13S319、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γ-谷酰转移酶和尿蛋白定性与MM患者PFS具有相关性;患者IGH/FGFR3、γ-谷酰转移酶和λ轻链与MM患者OS具有相关性。

结论:经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γ-谷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尿蛋白定性是MM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γ-谷酰转移酶和λ轻链是决定MM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这些发现为MM患者临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信息,也有助于未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生存,预后,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由于使用了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期系统[1]。

但不同分期系统均有不足和局限性,新生物标志物的使用也在未来得到关注。

治疗个体化、预后精准评估对于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2]。

随着靶向新药的广泛应用,MM预后分层系统也在不断更新。

但是高危MM的识别仍然是难点,预测准确度需要进一步提高[3]。

因此,精准的预后分层将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和管理决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并避免低危患者不必要的治疗。

此外,血清游离轻链比值(sFLC)、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游离DNA(cfDNA)、循环肿瘤DNA(ctDNA)等新型生物标志物也有望成为MM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然而,这些生物标志物仍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并在前瞻性随机研究中进行评估。

相信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血清生物标志物会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初诊的 MM 患者232例。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体系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体系

DOI:10.13602/j.cnki.jcls.2019.11.05·专家论坛·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体系 作者简介:贾雁春,1989年生,男,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子预后标记的鉴定和靶向治疗。

通信作者:杜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E mail:juandu@smmu.edu.cn。

贾雁春,杜鹃(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全军骨髓瘤与淋巴瘤疾病中心,上海200003)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单抗类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手段的广泛应用,MM患者预后得到极大改善。

但仍有部分MM患者预后极差,平均生存不到2年。

因此,精准的预后评估及危险度分层对于识别、管理MM高危患者,进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该文就MM相关预后评估体系进行概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评估;危险度分层;肿瘤因素;宿主因素;治疗反应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志码:A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1]。

近年来,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单抗类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手段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预后得到极大改善,但所有患者都不可避免地会复发。

不同患者预后差异极大,有的患者可存活10年以上,有的患者仅能存活数月不等[2]。

因此,建立精准的预后评估体系,鉴别不同危险度患者,特别是高危患者,对于临床医生制定整体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同时可为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实现更好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归纳概述了目前与MM预后相关的评估体系,主要从肿瘤因素、宿主因素及临床治疗反应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对MM临床预后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评估。

1 基于肿瘤因素的预后评估体系 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骨髓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病时的肿瘤负荷均对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与分层策略
杜辰星;李增军;邱录贵
【期刊名称】《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2017(040)002
【摘要】Multiple myeloma (MM) is a highly heterogeneous plasma cell malignant disorder.Regarded as specific biological features of
MM,chromosome instability and cytogenetic abnormality are the strongest indicators of impaired survival.At early stage of MM,tumor cells usually undergo odd chromosome trisomies or immunoglobulin (Ig) H translocations,and pile up secondary gene amplifications and deletions,evolving into a more proliferative,invasive,and drug-resistant stage.And MM patients have poor prognosis.The author will summarize various prognostic markers from clinical,genetic and imagiological aspects,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urrent staging systems,and discuss the reasonable stratification strategy.%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浆细胞恶性肿瘤.染色体高度不稳定及复杂的遗传学异常为MM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亦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在发病初期,MM细胞发生奇数染色体三体或免疫球蛋白(Ig)H基因重排,逐步积累基因片段的扩增或缺失,获得恶性的增殖力、侵袭力及耐药性,导致MM患者预后不佳.笔者拟就MM的临床、遗传学、影像学等多方面对其预后指标进行介绍,分析现有分层系统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合理的预后分层策略.
【总页数】7页(P113-119)
【作者】杜辰星;李增军;邱录贵
【作者单位】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
究所);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相关基因的鉴定及核心基因CLDN1的机制探讨
2.血清铁蛋白、NSE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3.血脂相关指标在多发性骨髓瘤预
后判断中的意义4.不同国际分期体系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WB-DWI表现及预后5.微小残留病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关系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