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城楼导游词3篇_甘肃导游词_

合集下载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雄伟壮观的嘉峪关关城,这里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我们现在所处的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

它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重叠并守,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站在关城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雄伟的城楼。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

内城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

两门内北侧均有马道直达城顶。

光化门面向东方,寓意紫气东来,是明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它的门额上刻有“光化门”三字,字体端庄大气。

城楼上有三层檐的歇山顶式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

柔远门则朝向西方,是出关的通道。

走进内城,我们可以看到城内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等建筑。

游击将军府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

府内建筑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古代的兵器、盔甲、文书等,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现了嘉峪关军事防御的历史。

井亭内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即使在干旱的季节也从未干涸,这口古井为当年驻守关城的将士们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文昌阁则是祭祀文昌帝君的地方,体现了古代军事与文化的交融。

内城的四角还建有角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瞭望放哨的地方。

南北城墙中段各有一座敌楼,三层三檐,有棚有廊,站在敌楼上可以俯瞰关城内外的情况。

城墙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垛口和瞭望孔。

垛口用于防御敌人的攻击,瞭望孔则方便士兵观察城外的动静。

这些城墙和防御设施,都是古代工匠们精心设计和建造的,它们见证了无数次的战争与和平。

从内城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外城。

外城周长1263米,有东、南、西三座关门。

外城的主要作用是掩护内城,加强防御。

在外城的周边还有许多的墩台和烽火台。

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

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

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万里长城——嘉峪关:“万里长城——嘉峪关”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

古老长城的丰姿:登上雄伟的嘉峪关,领略古老长城的丰姿,感受“天下第一雄关”的雄、壮、奇、美。

关上,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三楼耸峙,雄伟壮观;关内,游击府肃穆典雅,陈列栩栩如生,文昌阁、戏台、关帝庙雕梁画栋,飞檐凌空,城垣布局精巧合理;关外,瀚海空寂,长风猎猎,千年古道清晰可辨;关下,九眼神泉,1 / 9碧波荡漾,景色宜人。

极目远望,西面是广袤的大漠戈壁,北面是赤日炎炎的黑山,南面是蜿蜒起伏的祁连雪山,东面是优美靓丽的嘉峪关市区。

雄壮非凡:广阔的关城,横卧戈壁滩上,两侧城墙与山相连。

巍峨朱色的城楼昂然欲飞,衬托着祁连山如玉的雪峰,美丽如画。

登城楼远望,万里长城似龙游于戈壁滩瀚海间,天晴之日,或可见海市蜃楼。

城下戈壁滩上骆驼队的浑厚的悠扬的铃声,使人想起古代“丝稠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令人神驰!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见这关如此雄伟,有诗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最新甘肃嘉峪关导游词5篇

最新甘肃嘉峪关导游词5篇

最新甘肃嘉峪关导游词5篇甘肃嘉峪关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嘉峪关景区"观光旅游。

我是今天的导游,刘琳瑄。

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在长城最西端的起点——嘉峪关,一起来领略大漠孤烟塞外风景,也希望大家能在嘉峪关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游客朋友们,嘉峪关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险要关联,也是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雄关。

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总占地约3。

35万平方米。

嘉峪关城雄居祁连山和黑山之间,地势险要,扼守咽喉。

关城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等部分组成,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形成重载并守之势,构成了一个壁垒森严的军事防御工程,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传说在修建嘉峪关时,曾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工匠计算用料十分精确,他说修筑嘉峪关需要九千九百九十九万块砖。

最后建成时果真只多出一块砖,大家顺着我的手指方向看,那块多出来的砖就放在我们眼前这座西阁楼楼台上,被誉为"定城砖"。

可见,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苍茫戈壁的落日余晖之中,关城是多么的挺拔雄伟,远处的群山大漠,又是怎样一片萧瑟荒凉的景象啊!请大家向我的左手方向看,看到那一些断断续续的"土墙"和"土堡"了吗?那就是现存最古老的长城了,它是修建于汉朝的。

我们在八达岭等地方见到用青砖、瓦石加固的长城是后人建造的,而最初的长城就只是用泥土、糯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调和形成的土坯,然后内嵌树枝做为支撑修建的。

因为它们全部是用土砌成的,而这里常年处于风蚀地带,许多土城墙已经倒塌、损毁、残缺不全了。

土长城的残迹不高,大约只有三至五米,城墙上没有城垛,可这对以前科技不发达时的人来说,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雄关"。

朋友们,站在这雄伟的关城之上,远望着关外无边无垠的大漠戈壁,你们是不是和一样感受到了当年修筑长城人们的手和心,那么真实、那么高亢、那么震撼……甘肃嘉峪关导游词5篇(二)万里长城——嘉峪关:"万里长城——嘉峪关"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5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5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5篇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1)基本介绍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嘉峪关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嘉峪关地理位置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

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建筑群体嘉峪关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嘉峪关图片99999块砖包墙。

东西城垣开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

均筑瓮城。

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这里还有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展现长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长城博物馆。

历史沿革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

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嘉峪关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6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6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6篇Jiayuguan Guancheng tour guide编订:JinTai College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甘肃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2、篇章2: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3、篇章3: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4、篇章4:嘉峪关城楼导游词范文5、篇章5:嘉峪关城楼导游词范文6、篇章6:嘉峪关城楼导游词范文嘉峪关关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

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秦始皇在公元前220xx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

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三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三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三篇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一大家好!欢迎来到嘉峪关关城!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明,今天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光,探索这座古老城堡的历史和魅力。

嘉峪关关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中国古代长城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

它建于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近650年的历史。

关城面积约360亩,城墙高达11米,由砖石和黄土构成,至今保存完好。

这座城堡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中原与西域交通的咽喉,具有极高的军事和经济价值。

首先,我们来到关城的南门。

这座雄伟的城门名为“天下第一雄关”,它是关城的正门,也是进入嘉峪关的主要通道。

南门高约16米,门洞宽约9米,门楼上刻有“嘉峪关”三个大字,气势磅礴。

站在这里,你可以想象当年的守关士兵们如何坚守这座城堡,抵御外敌的入侵。

接下来,我们继续向北走,来到关城的最高处——城楼。

这座城楼高达18米,是关城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嘉峪关城。

站在城楼上,你可以看到周围壮丽的群山和蜿蜒的长城,景色非常壮观。

城楼内还陈列着一些古代兵器和文物,让我们更加了解关城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我们来到关城的西门。

这座门叫做“阳关”,是关城的辅门之一。

阳关门高约14米,门洞宽约7米,是进入关城的另一个重要通道。

门洞上方还刻有一副对联:“抗战英烈永垂不朽,民族团结大业长久”。

这副对联表达了人民对英雄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团结的追求。

嘉峪关关城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它见证了无数英雄的壮丽岁月,也承载着人民对和平与团结的向往。

希望大家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谢谢大家!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二大家好!欢迎来到嘉峪关关城!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明,今天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领略这座古老城堡的魅力和风采。

嘉峪关关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中国古代长城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

它建于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近650年的历史。

关城建于险峻的峡谷之中,周围群山环绕,形成了天然的防御体系。

关城的城墙由砖石和黄土构成,高达11米,至今保存完好。

关于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5篇

关于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5篇

关于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5篇关于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5篇(一)尊敬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张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

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

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

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

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

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

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

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

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

5篇介绍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

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甘肃嘉峪关的导游词范文(一)万里长城——嘉峪关:“万里长城——嘉峪关”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

古老长城的丰姿:登上雄伟的嘉峪关,领略古老长城的丰姿,感受“天下第一雄关”的雄、壮、奇、美。

关上,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三楼耸峙,雄伟壮观;关内,游击府肃穆典雅,陈列栩栩如生,文昌阁、戏台、关帝庙雕梁画栋,飞檐凌空,城垣布局精巧合理;关外,瀚海空寂,长风猎猎,千年古道清晰可辨;关下,九眼神泉,碧波荡漾,景色宜人。

极目远望,西面是广袤的大漠戈壁,北面是赤日炎炎的黑山,南面是蜿蜒起伏的祁连雪山,东面是优美靓丽的嘉峪关市区。

雄壮非凡:广阔的关城,横卧戈壁滩上,两侧城墙与山相连。

巍峨朱色的城楼昂然欲飞,衬托着祁连山如玉的雪峰,美丽如画。

登城楼远望,万里长城似龙游于戈壁滩瀚海间,天晴之日,或可见海市蜃楼。

城下戈壁滩上骆驼队的浑厚的悠扬的铃声,使人想起古代“丝稠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令人神驰!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见这关如此雄伟,有诗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极言这关的威严和雄伟壮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峪关城楼导游词3篇
嘉峪关城楼戏台,坐落在关城之中,是这座军事化防御体系工程中的建筑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嘉峪关城楼,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嘉峪关城楼导游词范文1:
嘉峪关作为闻名世界的紧要关口,见证了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

同样,也是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雄关,地势险要,所筑的城楼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等多个部分组成,构成多道防线,形成了一个壁垒森严的军事防御工程。

嘉峪关内城全长640米,占地2.5万平方米。

城头砖垛墙高达1.7米。

公元1495年,嘉峪关楼重新修建。

清朝同治末年,左宗棠驻节肃州之时,又曾修整关墙和关楼,并亲笔题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高悬关楼。

嘉峪关整个建筑由内城、外城、城墙等多个部分组成,可谓是“城内有城”。

整个关城建造气势雄伟,城楼呈梯形状,总面积有33500平方米,高达10米。

城楼对称,三层五间式,周围有廊,城的四个角落皆有角楼。

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关城正中有一官井。

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额刻“嘉峪关”三字。

原有城楼,与东西两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

民间传说,当年建关之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建关完毕后只剩一块砖。

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西门外1里处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

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均为清代所建。

嘉峪关城楼导游词范文2: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

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

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
全长40里。

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

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

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20xx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

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

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

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

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

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

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嘉峪关城楼导游词范文3:
嘉峪关城楼戏台,坐落在关城之中,是这座军事化防御体系工程中的建筑之一。

由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

明清以来,嘉峪关既是军事防务之关,又是丝绸之路上东西贸易往来之关。

西域和内地出入关的使者、官员、商贾客旅等过往者均在嘉峪驿打尖、住歇。

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还时常在这里聚会,宴饮、歌舞、吟诗、热闹非凡。

戏台位于朝宗门斜对面,南闸门内侧,关帝庙对面。

它的形制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

戏台座南向北,属清末风格的公共性礼制建筑,砖木结构,基砌大型石条,建筑面积114平方米,总高约8.5米,台高2.42米,为三间四格式,进深两间。

戏台分前后两部分,前面为歇山顶式建筑,后面为硬山顶式建筑。

屋面装仰面瓦,小筒瓦清沟,起脊装兽形瓦。

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

顶部是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

说到这里,请大家回想一下,您平时从电视中或者书籍中看到的八卦图是什么样子的?对了,是黑白相间的!那为什么我们眼前的这一幅八卦图为什么是红黑相间的呢?这既不是时间久了氧化了,更不是当年绘师绘错了,而是因为,作为一个古代的军事关隘,是避免不了战争避免不了流血牺牲的,所以将图案绘成红色也是体现了当时的老百姓对战争的一种抵触情绪!
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幅高2.3米、宽2.7米的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养的宠物。

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是非常少见的。

是汉语文化的奇葩,好对联令人回味无穷!嘉峪关戏台上就有一幅意义深远的的对联,在两侧的八字屏风砖上刻有:“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

“佞”字是奸臣小人的意思,所以说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看了这么久,大家是不是觉得脖子有点困呢?那么嘉峪关关城的戏台为什么会建的如此之高,却又没有楼梯呢?其实,在建好之初,在两侧是有楼梯的,只是岁月变迁,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只有一座高高在上的戏台。

戏台的后台是封闭的。

戏子从楼梯走上去演戏,演完戏之后,去后台换服装。

戏台建得如此之高,是为了不让人们看到戏子的脚,由此可见,在当时戏子的地位是很低下的。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登高望远”,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感受的这里的乐趣!
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在《十唱嘉峪关》中写道:“据传说,在嘉峪山下,无警时,西域来人和出关使者常常在此聚会、歌舞。

”并有
“西域来人汉家使,嘉峪山前舞月圆”的诗句,可见当时城内戏台上,欢乐歌舞的情景是多么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