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高中语文四第二单元第七课《跨越千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跨越千年的美丽》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跨越千年的美丽——婉约词人李清照莱州市云峰中学教学目标:1.走近李清照,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2. 赏读、感悟,理解词人真性情。
3.传承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诵读,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难点:赏读、感悟,理解词人真性情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指导朗诵方法,品味鉴赏语言,适时点拨。
学法:1、朗读法; 2、品味鉴赏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4、圈点批注法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作者鲁迅的有关资料,了解生平、作品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我是朗读者:每天读一首诗,读一篇文章会让我们的世界丰富起来。
今天,最佳的朗读者会是谁呢?[1.讲评作业,分享得分最高的声音]【布置上传一首词的朗诵】一、导入宋词是诗歌中的华章,是经典中的绝唱,宋词中最有代表性一个婉约词人,她曾与“诗仙李白,唐后主李煜,并称为词家三李。
”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曾称她是“乱世中的美神”。
她就是婉约词人李清照。
我们今天以语文的名义,走进她的文学和情感世界了,了解李清照,了解婉约词。
【板书课题跨越千年的美丽】二、说说学习目标面对这样一位文坛重量级人物,我们只能通过一节课,管中窥豹。
说说我们的学习目标吧1.走近李清照,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2. 赏读、感悟,理解词人真性情。
3.传承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分享阅读积累。
[2.动笔写一写,拍照上传]1.中考李清照的词有三首,给大家2分钟时间复习,进行检测。
2.抽查一生背《醉花阴》,齐背《武陵春》。
3.动手写一写,默写完拍照上传。
[张馨月、傅国辉]四、读读她的作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这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你知道吗?读词有三境界“读准、读懂、读美”【板书三读】,今天我们走进课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看谁能读的准、读的懂、读的美。
1. 下面有两部作品《点绛唇》、《一剪梅》,请你任选一部,给三分钟时间,请问亲,可以走到第几个境界?【3.互动,投票】【4.讲评用画笔圈画。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
(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音乐,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一幅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3. 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不同年代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范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懂得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1. 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居里夫人照片,让学生对居里夫人有直观的认识。
2. 简要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2. 分析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居里夫人的精神。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体会。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2.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居里夫人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学习居里夫人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注重对课文优美语句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深入学习: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居里夫人在科学领域的主要贡献。
2. 学习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居里夫人的科学发现和成就。
2. 居里夫人的科研方法和精神。
1. 理解居里夫人的科研成就的深远意义。
2. 学习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和态度。
教学准备:1. 居里夫人的科研资料和照片。
2024年《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优秀十

“2024年《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优秀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居里夫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3.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
2.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跨越百年的美丽》2.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居里夫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她的精神品质。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找出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
4.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居里夫人的科学实验过程,体验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让学生理解“美丽”不仅指外貌,更指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
3.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跨越百年”的含义不仅指时间跨度,还指居里夫人精神的影响跨越了时间。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在这篇文章中,‘美丽’一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学生A:“我觉得‘美丽’是指居里夫人的外貌。
2023最新-《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教学设计【精选5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5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习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流程:(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二)明确目标(三)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合作研讨要求: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请作出标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重点理解的句子:1、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问题提示:1、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她的这种美丽的?2、文题用跨越百年来修饰美丽好在哪里?3、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过程一段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动?(四)班级展示:各组派代表展示组内学习成果,互相补充。
教师适时点播。
(五)拓展作业超市:(任意选一个题汇报)1、这美丽迄今为止已经100多年了,你觉她还光彩依旧吗?这美丽究竟能跨越时空多久呢?请补充的美丽2、(小练笔)请接着写下去: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我不禁暗暗问自己,有一个声音悄悄告诉我:3、以-----的居里夫人为题选取不同侧面对居里夫人作简单的介绍。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优秀8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优秀8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课的价值是在过程中实现的,而这个过程要靠“对话”来实现。
本节课以课堂探究性文本研习为主要策略,以“美丽”为线索设计教学环节,围绕几个主问题力图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实现多重有效地对话,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和拓展外延,既要“走进去”,又要“跳出来”,从而使学生真正生成对文本意义的建构。
过程设计:一、导入课文,点明美丽。
1、导语:作为女性,能有一副艳丽的外表总是让人羡慕的,我国古代就曾用“沉鱼落雁”“闭花羞月”来形容让人惊羡的“美丽”,但是就像花会凋谢一样,再“美丽”人也有“人老珠黄”之时,怎样才能达到“跨越百年的美丽”呢?2、根据课题设疑: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怎样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旨在通过简单问题逐步过渡到对文本的研习上)强调:(1)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人们很自然地怀念她,赞美她。
(2)“百年”可以理解为“永远”“永恒”,她对社会的贡献是永恒的;她的超凡脱俗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是永存的。
科学是美丽的,人是美丽的,追求美丽科学的美丽人生和丰富的精神是永恒的因而能跨越百年。
(旨在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二、走进文本,寻找美丽1、读全文,讨论居里夫人的“美丽”。
试用下面句式表述:“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此横线上最好填一个四字短语),_______。
(此处横线上结合文章语句作阐述)”(通过这一活动,旨在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
要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适时点拨、提升和概括。
)师可提供范例: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漂亮庄重,当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走上演讲台的时候,全场为之震惊,从此她的美丽庄重的形象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预设学生可寻找的角度有:巨大贡献,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淡泊名利等。
如:(1)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巨大贡献,这些使得“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案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和伟大精神。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崇敬之情。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和伟大精神。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居里夫人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她的外貌特征。
提问:“这张照片拍摄于什么时候?居里夫人的外貌发生了哪些变化?”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居里夫人的外貌变化和科学成就。
提问:“居里夫人的外貌变化与她的科学成就有什么关系?”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外貌、成就、精神品质等)进行探讨。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精讲课文讲解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如发现镭元素、获得诺贝尔奖等。
分析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如坚定信念、勇攀科学高峰等。
5.写作训练以“我心目中的居里夫人”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居里夫人的敬仰之情。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作业布置2.收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和伟大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教学细节上进一步优化。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和伟大精神:通过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居里夫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她的发现过程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领悟作者通过对居里夫人的描写,所表达的对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的赞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段落。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树立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信念。
(2)培养学生尊敬科学家、珍惜科学成果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阅读与理解,对居里夫人科学成就的认识。
难点:深入领悟作者通过对居里夫人的描写,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居里夫人的事迹为话题,引导学生谈论对科学家的认识和尊敬。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段落。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领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领悟作者对居里夫人的赞扬,以及对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的表达。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尊敬科学家、追求科学的信念。
四、课后作业:2. 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进行阅读拓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对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的认识。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版高中语文四第二单元第七课《跨越千年的美
丽》教学设计
莱州市云峰中学
教学目标:
1.走近李清照,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2. 赏读、感悟,明白得词人真性情。
3.传承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诵读,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难点:赏读、感悟,明白得词人真性情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指导朗诵方法,品味鉴赏语言,适时点拨。
学法:1、朗读法;2、品味鉴赏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4、圈点批注法
教师预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查阅作者鲁迅的有关资料,了解生平、作品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我是朗读者:每天读一首诗,读一篇文章会让我们的世界丰富起来。
今天,最佳的朗读者会是谁呢?[1.讲评作业,分享得分最高的声音]【布置上传一首词的朗诵】
导入
宋词是诗歌中的华章,是经典中的绝唱,宋词中最有代表性一个婉约词人,她曾与“诗仙李白,唐后主李煜,并称为词家三李。
”闻名散文家梁衡先生,曾称她是“乱世中的美神”。
她确实是婉约词人李清照。
我们今天以语文的名义,走进她的文学和情感世界了,了解李清照,了解婉约词。
【板书课题跨过千年的漂亮】
二、说说学习目标
面对如此一位文坛重量级人物,我们只能通过一节课,管中窥豹。
说说我们的学习目标吧
1.走近李清照,了解婉约词的特点。
2. 赏读、感悟,明白得词人真性情。
3.传承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分享阅读积存。
[2.动笔写一写,拍照上传]
1.中考李清照的词有三首,给大伙儿2分钟时刻复习,进行检测。
2.抽查一生背《醉花阴》,齐背《武陵春》。
3.动手写一写,默写完拍照上传。
[张馨月、傅国辉]
四、读读她的作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这是治学的最高境域,你明白吗?读词有三境域“读准、读明白、读美”【板书三读】,今天我们走进课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看谁能读的准、读的明白、读的美。
1. 下面有两部作品《点绛唇》、《一剪梅》,请你任选一部,给三分钟时刻,请问亲,能够走到第几个境域?【3.互动,投票】【4.讲评用画笔圈画。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你能读的准吗?“纤”“薄”,给大伙儿提示重点字读音。
(2)读明白了吗?这是一个如何样的女孩?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你从文中何处发觉的?
生:爽朗、顽皮、贪玩、含蓄的女孩。
(3)师小结:如此一个阳光爽朗充满生活乐趣的词,如何让我们不喜爱?试着美美地读一读。
(读方法:重读、拖音、重复、节奏……)教师小结:描写细腻、情感优美、有生活乐趣。
2.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排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看来大伙儿对这首词都能读准。
我在那个地点预备了几首乐曲,谁能够依照自己的明白得为这首词选择恰当的一首作为朗诵伴奏呢?什么缘故选相思曲?
(2)谁来说说哪里含相思?
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
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 雁字鱼书(雁杳鱼沉。
),古人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的成语故事。
西楼中国文人一直都有“登高必赋”的传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从一个具体实在的房屋建筑演化为情感抒发的载体,内涵丰富。
(关于抒情,苏轼对流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
对此情/此情无计可排除李白也许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词却是借助意象表达哀婉悲伤)
(3)自由朗读,美读展现。
教师小结:描写细腻、意象丰富、情感哀婉悲伤。
3.宋词力求“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面对自然界的月缺月圆,花开花落,文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涂抹在他所见到的自然景物上,增加了含蓄之美,这当首推李清照的《声声慢》。
听读,// 之后法国诗人对此词的改写《失望》比较有何不同?
《声声慢》
寻查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现在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是一种如何样的情绪?比较两部作品。
教师小结:同是表达愁绪悲苦,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声嘶力竭的呼喊,一个是含蓄委婉地表达。
中国人讲求含蓄之美。
从贵庚,从令尊令堂开始确实是一种含蓄之美国。
这确实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2)生美美地读,指生读。
(3)通过三首词,你明白李词有何特点吗?生一一表述。
[师总结板书:含蓄细腻、情感丰富。
]
【出示PPT】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婉约词的魅力——词多写生活乐趣,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它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含蓄的语言,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下面让我们任选一首词进行背诵,再次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3.诵读pk:小组展现诵读成果。
全班同学做大众评委,以掌声的分贝决定其杰出。
五、拓展延伸婉约词
最美只是婉约词,让我们齐读——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晏殊《蝶恋花》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流连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六、作业设置(音乐)
同学们,当我们还在为为何要诵读古诗词而困惑时,请看看走进中国诗词大会里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诵读诗词、传承经典,确实是让我们在看到风花雪月时,可不能只说“哇,好多花!”而会信手拈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当我们面对虫鸣鸟啼时,可不能大喊“哇,好多鸟!”而是会沉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词是我们民族的印迹,是传统文化的脉搏。
触摸它们,传承它们,能够让我们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