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大王经营管理成功之道案例
王永庆不断与

王永庆不断与“自己”竞争
——只有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提升
台塑老板王永庆只有小学文化,但他热爱学习,成为台塑的“经营之神”,其奥妙之所在就是他的“与自己竞争”。
王永庆是怎样向自己提出挑战的?
第一是养成一个好习惯长年不衰。
如他每天中午都和上百位部门经理共进午餐,连星期天也不例外。
午餐就是每人一个盒饭,而真正的“菜肴”是王永庆的咨询提问,指导一天的工作。
如一切顺利,午餐会很快结束;如哪个部门出了问题,该部门经理就要接受大家盘问,有时会持续数小时。
会上,王永庆的表扬与批评都是雷厉风行的,说到做到,这就使每位经理都必须兢兢业业,不敢有任何差错。
第二是新人入厂都必须从基层最简单的工作做起。
王永庆不看学历,只看阅历,更着眼于经验,因此他对新入厂员工的磨练十分严格认真,一个没有现场经验的人,在台塑不会受到重用。
第三是与别人的竞争无关紧要,而与自己的竞争永远占第一位。
王永庆见到经理们第一句话总是:“你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合理吗?”“为了这个目标你在做什么?”……他把合理化作为这三个问题答案的标准。
他常说:“我的下一个目标是超越自己。
”
王永庆这三条措施虽小,但它确是台塑的强大之本。
第一条措施是督导,第二条是人才保证,第三条是根本。
只有实现“不断与自己竞争”这个根本,才能与别人竞争取得成功,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强大。
王永庆虽然永远离开了台塑,但他的哲理却永远引领着台塑。
台塑大王王永庆成功两诀

台塑大王王永庆成功两诀作者:来源:《金点子生意》2009年第03期在全球经济被金融海啸波及之时,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中国人,其成功经验之精华尤显启发价值。
今年10月15日辞世的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被世人誉为华人经营之神。
王永庆小学毕业就辍学,从嘉义开米店出发,开过砖厂,做过木材生意,后来从事塑胶发大财,从新台币200元的成本发展到资产近3万亿元新台币,去年创下营收总额新台币1兆9674.38亿元、资产总额2光4623.97亿元佳绩,成为台湾最赚钱的企业集团。
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王永庆以91亿5500万美元排名第178位。
王永庆的创业传奇,真可谓倾笔难尽,萃取其成功经验之精华,最经典的是两条。
这两条对于面临世界金融海啸的经营界人士,尤有启发价值。
经营行业辩证取舍:永立”朝阳”市场潮头王永庆书写经营传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精于选择经营行业,他总是辩证地处理取与舍的关系,无论选择何种行业,标准都是:一定要在最好的时机进入,也一定要在市场饱和前退出。
王永庆1916年出生于台北茶农家庭。
童年成长在极度贫苦和艰辛的境况中。
15岁那年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南嘉义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
第二年,王永庆做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王长庚向别人借来的200元钱。
16岁的王永庆并不知道自己具备经营才能,他只希望可以赚钱养家。
但从他后来的回忆和讲述中,俨然已经显现了一个营销天才的雏形。
由于竞争激烈,他想到了以最贴心的服务胜出。
他不定时到客户家“巡视米缸”,将估计能食用的天数记在册子上,等到客户即将用完的时候,即送米再度拜访。
取得许可后,把旧米先倒出来将米缸擦拭干净,再将新米倒入,然后再把旧米倒在上面。
王永庆以服务打响知名度,他的店成为当地业绩最好的米店。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碾米厂的发展为他快速地实现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
商道精英-王永庆

《商道精英-王永庆》*王永庆——宝岛经营之神在全球华人富豪当中,台塑集团董事长、人称“塑胶大王”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成功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王永庆出名不仅因为他拥有巨额财富,还因为他在商业经营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人格魅力。
---------------昔日米店今日台塑(1)---------------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当时,小小的嘉义共有米店26家,竞争非常激烈。
王永庆不知深浅,贸然投身此行,景很不乐观。
他的全部资金只有父亲为他东挪西借来的200元钱,他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小小的铺面。
由于米店规模小,地处偏僻,又缺乏知名度,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买家卖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王永庆却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他和来米店帮工的两个弟弟一齐动手,将夹杂在大米里的糠谷、沙粒统统清理干净。
这一来,他店里的米质比其他米店要高一个档次。
在服务方面,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王永庆却增加了这一服务项目。
无论天晴下雨,无论路程远近,只要顾客叫一声,他立马送到,而且免收服务费。
一天晚上,天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已是深夜。
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
开门一看,原来是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
厨师说客栈来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刚巧厨房没米了,请王永庆帮忙送一斗米过去。
当时,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赚一分钱。
从心情上来说,王永庆不愿冒着这么大的雨赚这一分钱,但为了维持平日的信用,他二话没说,量了一斗米,披上一条麻袋当雨具,将米送到客栈。
回来时,全身都湿透了。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并非送到就算,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案例: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创 业 史
东山再起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的收复
为王永庆的生意发展提供了良机。王永庆的木材生意越做越 大,很快便积累了5000多万元的资本。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工业委员会推出一系列工业发
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 聚氯乙烯。王永庆又凭着超人的胆识,毅然接过这个当时无
万公吨的PVC厂起家,一路向游发展,完成垂直整合的石化供
应链,事业版图也从石化扩及电子、医疗等范畴。台塑集团被誉 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和象征,创办平民化的长庚医院,改变台
湾医疗生态并影响健保制度;王永庆还私人兴学,培养产业人才
与医界新血。王永庆也被各界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创 业 史
出身贫寒
1917年1月,王永庆出生在台北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他的父 亲王长庚是个茶农,家境十分贫寒。 童年时代的贫苦生活,磨练出了王永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 屈不挠的意志。 ‚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后必须做工谋生,也没 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 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 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 想,由于生活的煎熬,我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 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苍对我的赐福。‛ 王永庆10岁生日那天,爷爷将他搂在怀里,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王家世世代代都以种茶为生。但是看目前的情形,靠茶为 业是没有出路的。希望你们这一辈人不要靠茶业为生,不要困在 这山谷里,最好能出去闯天下!‛ 爷爷的这番话,对王永庆日后的成长影响甚大。小学毕业后, 家中再也供不起王永庆继续上学了。于是,15岁的他告别家乡, 踏上了去嘉义的路途。
创 业 史
事业低谷
致富故事:降低成本

致富故事:降低成本
台湾拥有15家公司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 `降低成本的本事, 连世界级的管理大师都望尘莫及.'他做生意只有一个信念: 物美价廉.他无止无休地追求效率, 巨细无遗地降低成本.这命名他在塑胶王国里所向无敌.他到属下工业专科学校, 看到三个工人在懒洋洋地铺草皮, 就问学校一天给多少资? 答: 60元.他问够不够生活? 答不够! 他说, 如加一倍工资, 你们能做更多的数量吗? 工人说, 给120元他们做三倍于现在的工作量.于是, 王永庆当即拍板定交, 结果工人完成了一倍半的工作量.在企业人事管理上, 他每天中午出席台塑各企业行政主管及幕僚人员参加的便餐会议.与会者汇报经营状况或难题.他藉此可以追踪的, 考核手下贯彻公司命令的情形, 和主管与幕僚的能力.会中遇到疑问, 他便`追根究底'不断发问, 在手下中采取了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严格的淘汰制度.他认为: `不用功, 不努力, 没贡献的淘汰他, 让他有机会反省, 才有救.'不管旁人的能力如何, 自己的亲戚才是最要紧的, 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有大发展的.。
案例: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
地设有6家海外分公司。
﹁ 经 营 之 神 ﹂ 王 永 庆
王永庆生平
全球华人富豪中,被誉为‚经营之神‛的台湾塑胶集团董事 长王永庆是一位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成功的典型代表。从一个贫 苦的农家子弟到拥有数百亿资产的巨富,王永庆的创业历程充满
了传奇色彩。
2008年,王永庆病逝美国,享寿九十二岁,各界惋惜。他终 其一生强调‚追根究底、实事求是‛态度经营企业,由年产量仅4
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几十年后的今天,王永庆所拥有的台塑集团已是台湾最 大的民营制造企业,旗下有30多家分公司和海外公司,在整
个石化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永庆也因此被人们尊称
为‚塑胶大王‛。
人 格 魅 力
毅力惊人、严于律己
王永庆毅力惊人。脚踏实地,律己甚严,对自
我要求很高。他本着‚心到、力到、功夫到,无所 不成‛的信念,认准了目标就锲而不舍全力以赴地 去实践和探索。 ‚贫寒的家境,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创业经验, 亦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的努力‛,王
人 格 魅 力
性格自我、固执已见
事例:对环保的态度转变 对于全力追求价廉物美的王永庆来说,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是第一 位的,环保投入可免则免。早在70年代,就已经有人关注到台塑关系企业的工业 污染问题。接踵而来的严峻事实却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生财有道的塑胶大王:对待污 染问题不能再含糊其辞了,只求降低成本不讲环保的观念亟待更新! 1985年2月,台化厂由于维护废气回收设备的人为疏忽,导致硫化氢气体外泄,
创 业 史
第一桶金
王永庆先到茶园当杂工,后来在亲友的介绍下,又到嘉义一间 米店当学徒。他暗暗下定决心:自己开一间米店,自己当老板。 第二年,他用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王永庆的米店冷冷清清。怎样才能 吸引更多的顾客到自己的米店来呢?经过实地考察和认真思考, 王永庆决定在改善服务态度上下功夫。硬件比不过人家,便在软 件上胜人一筹:①卖净米;②送货上门;③销售记录。 在王永庆的苦心经营下,米店生意终于红火起来,从最初的 一天卖不到12斗米,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一天就可卖出100多斗。 在小有积蓄后,王永庆又办了一家碾米厂。当时台湾是日占 区,日本人经营的米厂,技术、设备和待遇都要比中国人的米厂 优越。在王永庆的米厂隔壁,就有一家由日商福岛正夫经营的碾 米厂,他暗下决心,要通过加倍的辛勤劳动,打败福岛正夫。 几年下来,王永庆终于把福岛正夫的米厂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但此时,抗战爆发。台湾作为资源供应地,粮食买卖受到限制。 王永庆遭受了经商以来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智囊故事——王永庆经营企业的诀窍

智囊故事——王永庆经营企业的诀窍经营企业的诀窍,无非就是把员工脑袋里(你们)的观念!有效地转变为(我们)就行了。
台塑董事长王永庆认为,企业的管理制度与工作环境若能造成员工的切身感,员工的潜力至少可以发挥到十成以上。
人性都是自私的,只有自己的事业最有切身感,才会下苦心去经营。
王永庆把切身感实际运用在台塑企业内的电梯维修工作上。
台塑关系企业内各单位与长庚医院的六十九部电梯,本来都委托代理商维护检修,每年维修费约二十万美元,有许多代理商因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所以维修工作绩效不佳。
因为如此,王永庆乃设法改善,把六十九部电梯的维修工作收回自己做,指定由长庚医院工务部门的一个七人小组负责。
他把七人维修小组组成一个成本中心,每年付给它二十万美元的电梯维修费用,其中由长庚医院工务部门抽取三成即六万美元,小组一年的实际收入是十四万美元,由七人平均分配,每人每年可得二万美元。
如果小组中的七人,完全以受雇方式工作的话,每人每年大约可获得一万美元的工资;改变成本中心之后,收入每人每年二万美元,增加了一倍,于是产生了切身感,自然尽心尽力把电梯维修工作做好。
对公司来说,每年也省下了六万美元的费用,可说一举三得。
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一对新郎与新娘在洞房花烛之夜看到了老鼠偷吃米新郎对新娘说:瞧!你们家的老鼠在吃你们的米啦!过了一夜,新娘变成了太太,一早起床她的口气全变了,她说:我们家的老鼠好可恶哟!一夜都在偷吃我们的米。
经营企业的诀窍,无非就是把员工脑袋里(你们)的观念,有效地转变为(我们)就得了。
台塑充满切身感的管理制度,也就是想尽办法要把(你们)变成(我们)罢了。
王永庆说:基于切身感所建立的制度,员工及企业的潜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王永庆的成功之路)

但千万别忘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一个企业大固然有许多好处,但也会引起一些问题。这主要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效率下降,管理成本增加。一个大企业也像政府机构一样会滋生官僚主义。同时,企业规模大也会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所以,“大就是好”并不适用于一切企业。当企业规模过大引起成本增加效益递减时就存在内在不经济,发生规模收益递减。对那些大才好的企业来说,要特别注意企业规模大引起的种种问题,王永庆在扩大企业规模和产量的同时,注意降低建厂成本、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并精减人员,提高管理效率。这对他的成功也很重要。对那些未必一定要大的轻工、服务之类行业的企业来说,“小的也是美好的”。船小好调头,在这些设备、技术重要性较低,而适应市场能力要强的企业中,就不要盲目追求规模。甚至有些大企业也因管理效率差而分开。美国IBM公司就曾一分为三。
案例10:王永庆的成功之路
台塑集团老板王永庆被称为“主宰台湾的第一大企业家”,“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不爱读书,小学时的成绩总在最后10名之内,但他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王永庆大概也没有读过什么经济学著作,但他的成功之路却与经济学原理是一致的。
王永庆的事业是从台塑生产塑胶粉粒PVC开始的。当时每月仅产PVCl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王永庆知道,要降低PVC的成本只有扩大产量,所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打人世界市场是成功的关键。于是,他冒着产品积压的风险,把产量扩大到1200吨,并以低价格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王永庆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的作法正是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塑大王经营管理成功之道案例
一个成功挤身世界500強企业,它的成功秘诀是什么?铸就企业辉煌的经营管理之道又有哪些?是否有可供探究的规律,我认为一定有许多促其成功的特色经营管理之道,让我们总结学习,供企业借鉴之用。
世界成功企业的秘诀与宝贵经验,成就了哈弗工商学院MBA丰富的教学案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如果说企业创业诞生之初,它在注冊时只是一个自然企业法人,一个载体躯壳,尚不具备成长壮大与快速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确立起企业经营理念的灵魂---企业文化,构建起企业基础管理的神经脉络---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企业才具备一个充滿活力勃发健康法人。
因此,一个成功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成熟稳健形企业,不仅有载体躯壳---生产作业场所,更应有注重塑造的企业文化---灵魂理念丶价值观,健全法人必须的经络脉稍---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制度。
才能确保企业稳健经营,发展永续,经受市场风浪洗礼,立足于市场竞争挑战不败之地!
中国台湾的著名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已故王永庆先生,祖籍福建安溪,被誉为中国的‚经营之神‛。
台塑集团目前旗下辖南亚、台塑石化、塑胶工业、南亚科技丶华亚科技等十多家核心二级企业集团,分别进行独立核算。
其中台塑石化挤身进入为世界500强企业。
2011年台塑集团营业额合计2,2632亿新台币(约800亿美元),营业利润约2500亿新台币(约90亿美元)。
台塑集团经营稳健,持续几十年保持了高额利润效益。
接下来让我们从四个方面,对王永庆先生的经营方式进行一些探究,从中发现该企业成功而具特色的经营管理之道。
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行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王永庆的企业利润中心管理模式:主张给予下属充分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承担该单位经营绩效的责任,使管理者摒弃官僚作风并确保以企业家精神做事,同时也十分强调员工自主管理,以期透过个人能力的发挥来增强集团整体绩效的提高。
在台塑,产销活动基本上是以事业部为单位展开的。
事业部以事业部经理为中心,独立运作,自主经营,独立核祘,自负盈亏。
随着各事业部规模的不断壮大,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为使其经营责任更加明确、合理,王永庆遂下令将在各事业部内,以厂别或产品别再划分为若干个‚利润中心‛,独立核算其损益,衡量其经营绩效,以便于各单位甄别各自的责任归属。
随着利润中心过大的产销范围不利于计算并降低成本,王永庆又将利润中心再调整细分为针对直接生产部门的‚成本中心‛,和非直接生产部门的‚费用中心‛。
台塑集团有上千个利润中心、上万个成本核算中心。
二、企业财务核算管理实行一日一结算制度。
台塑实行一日结算制度,得益于30年前台塑开始的电算化财务核祘管理系统,与统筹性经营管理体制,确保了王永庆‚一日结算制度‛得以贯彻,公司报表第二天早上就会摆在王永庆桌上,以便他能时刻掌握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
自2000年5月开始,台塑推行一日结算,并一直沿用至今。
它对企业管理层及时准确地掌控台塑集团旗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动态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日结算的本质,不仅在于计算机的速度和财务人员的努力,更是涉及到了整个企业的流程改善、表单简化、电脑作业处理和作业的合理优化。
也就是说,它是整个企业管理综合水平的一个体现。
王永庆曾这样描述:‚每月的1日上午9点,我的桌上必然会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上个月所有公司的营业额、盈利状况与即时库存等财务图表。
‛很多企业家听完之后觉得简直难以想象,国内几乎没有一家大型企业能够做到这样。
三、企业‚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
王永庆认为,台塑企业的永续经营的基础是‚人心永续‛,而又是以‚责任永续‛为根基。
在台塑,王永庆把关注员工放在第一位,把经营责任(自主经营,释放员工智慧)的落地放在第一位。
他认为:
(1)、员工的能力和努力是台塑赖以生存的基础。
王永庆主张激发员工的切身感,并由员工自己主动去实现集团所提供的各种机遇和目标,并常鼓励员工要更加理智地,而不是更加辛苦地,去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更好。
(2)、台塑建立的一整套制度是劳资和谐的保证。
王永庆一向主张提高员工福利,并注重透过与实现目标有关的效能和与投入产出有关的效率来制造一种氛
围,有秩序地增加员工的满足感。
他认为确保员工的满足感,是管理富有成效的一个组成部分,员工要有足够的满足感才能留在台塑集团继续工作。
勤则寿,逸则夭。
‛王永庆说:‚当企业发展至某一规模时,其领导层因为有所成就而趋于安逸,上行下效,于是大家一齐放松。
如果你心不在焉,企业就会垮掉。
‛
四、企业经营理念是台塑真正长盛不衰的灵魂。
王永庆强调制度管理,但他自始至终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经营理念,更是企业最大最重要的制度。
他说:没有理念,制度就没有灵魂;没有制度,责任心就没有根基;没有责任心,企业管理就没有效率。
‚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说是经由经营理念长期孕育而成。
而台塑集团的经营理念,归纳起来就是:"以勤奋丶严谨丶务实的态度,针对企业经营上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能追根究底,点点滴滴追求一切事务的合理化,并且以‘止于至善’作为最终的努力目标。
‛他还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经营理念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人的心灵与肌肤一样,只有在彻底地融为一体之后,人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人。
‛
总之,经营大师的经营核心思想,源于他们从中国传统智慧中吸取得真经,从‚人性本善‛出发,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营理念,并构建完善于企业基础核算的牢固系统与经营管理体制,彻底释放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创造出世界经营史上的奇迹。
如果我们用一个简单抽象的等式表述:他们铸就企业成功辉煌的"秘诀"=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经营理念+构建完善的企业系统经营管理模式+体现人性化成功而完善的一整套企业管理激励制度。
我们从以上王永庆台塑集团构建的企业统筹管理組织体制,与之配套的财务管理核祘系统,看到其完美性:集团管理---下辖N个亊业部,亊业部管理---下辖分设N个分厂,这似乎很符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之道。
在每个组织层面内部推行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一日结算制。
这样既能统分结合,清晰反映,又能明确职责,探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每一归口分级管理单位既是利润管理中心,又是成本管理中心和费用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