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超声
腹部超声肝胆胰脾肾检查注意事项

在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患者准备:患者通常需要空腹,即从上一餐开始至少六小时内不进食,以便清楚观察腹
部器官。
在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做不同的准备,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2.穿着舒适:患者应穿着宽松、易于操作的衣物。
在检查过程中,可能需要抬起衣服或者
佩戴诊断探头,所以穿着方便的服装会更好。
3.长时间禁尿:通常在腹部超声前一小时内需要禁止排尿,以便检查肾脏和膀胱的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膀胱未充满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4.确保室温适宜:超声检查室温度一般较低,为了患者的舒适度,可以提前了解并做好保
暖措施,如穿着一件轻便的保暖外套。
5.遵守医生指示: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遵守医生的指示非常重要。
医生可能会指导患者做
一些特定的姿势调整,以便更好地观察腹部器官。
6.放松呼吸:在进行肝胆胰脾肾的超声检查时,深呼吸和慢慢呼气有助于更好地显示腹部
结构。
所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放松呼吸是很重要的。
7.跟踪医嘱:在完成超声检查后,根据医生的建议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或随访,如进一步
检查、咨询等。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注意事项,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因医疗机构和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任何医疗检查前,请务必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
超声医学与技术(医学高级):肝和脾考点.doc

超声医学与技术(医学高级):肝和脾考点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l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正常脾脏长10~12cm ,宽6~8cm ,厚3~4cm 。
脾大的诊断标准:①脾门部厚径成人>4cm ,左肋缘下能容易地探及脾脏边缘;②最大长径>11cm ;③面积测量:最大长径×脾门厚径≥40cm2。
3、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22岁,超声体检时发现肝右叶一个4cm 实性占位,边界清晰,中心见放射状细线样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灶内部测及丰富动脉血流信号。
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肝脓肿 B.局灶结节状增生 C.肝血管瘤 D.肝腺瘤 E.肝转移癌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关于正常肝脏超声图像,说法错误的是( )。
A.剑下纵切面左叶下缘角通常45 B.右叶下角一般60 C.肝脏被膜光滑,呈线样高回声 D.肝静脉为入肝血流,门静脉为离肝血流 E.肝实质回声均匀、细小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多囊肝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囊肝为先天性疾病,多见于儿童,亦可见于中、老年人B.常有遗传性及家族史C.常伴有其他脏器的多囊性改变,如肾脏、脾脏、胰腺D.约50%的病人伴有胰腺的多囊性改变E.囊肿的大小可为数毫米至数厘米F.囊肿边界清晰,彼此互不连通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单项选择题有关原发性肝癌的声像图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B超检查肝脾声像图培训讲义

脏面观看不到肝段Ⅷ(S8)。在肝脏膈面,以左外叶上段(s2)为起点, 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至肝段Ⅷ(S8),膈面观上不显示尾叶(S1)(图 2-6)。
2-6肝脏库氏分段法(膈面观)
二、正常肝脏超声图像
(1)轮廓和形态
(2)肝脏回声类型及特点 1)肝实质 2)管道 3) 韧带
根据内部回声高低分为四型 高回声型 低回声型 无回声型 混合回声型
图2-23 转移型肝癌
A.转移性肝癌(高回声型),呈高回声多结节融合而成(群集征); B.转移性肝癌(低回声型),显示肝内数个低回声 内部回声欠均匀,部分有声晕; C.转移性肝癌(无回声型),显示肝内无回声病灶,壁稍厚,后方稍增强; D.转移性肝癌(混回声型),显示肝右叶高、低、无回声混合的病灶
肝内出现圆形的无回声区,包膜清晰、光整菲薄呈高 回声;囊肿的后方呈增强改变(图2-20)。
图2-20 肝囊肿 肝内多发圆形无回声区,包膜清晰,
完整,后方呈回声增强改变
如囊肿较小有时仅显示前后两壁,侧壁可不清楚 并可有侧壁声影。囊肿较大者囊壁可增厚,回声增 高;囊内可有隔膜样回声,附着于囊壁上,并随体 位改变而有漂浮现象;囊内可有细小的点状回声反 射,亦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多发肝囊肿可相互融 合,呈椭圆或不规则形。
2)彩色多普勒表现:由于转移性肝癌种类较多,肿瘤内血供表现不一。 彩色多普勒常显示转移性肝癌有少量血流(图2-24)。显示率77%~78 %,较原发性肝癌显示率为低;脉冲多普勒亦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 流速、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高于良性肿瘤。但在肿瘤内未检出彩色 血流信号时.仍不应除外转移性肝癌。
图2-24 转移性肝癌 A.转移性肝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超声显示肝左叶低回声区内有线状彩色血流; B.转移性肝癌频谱图,脉冲多普勒测及瘤体内动脉血流频谱.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超声测量标准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人体左上腹部,是一个负责调
节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而脾脏超声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首先,脾脏正常大小的测量标准是通过B超或彩超仪器测量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
脾脏的大小受到年龄、性别以及体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成人脾脏的长、宽、厚度一般为10-12cm、7-8cm、3-4cm左右。
在测量时应注意患者体位的影响,一般采用左侧卧位,使脾脏得以自然下垂,减少计算误差。
其次,脾脏的形态特征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呈椭圆形或椭球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没有明显异常结节或囊肿。
在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脾脏的形态特征,及时发现和诊断异常情况。
另外,脾脏的内部结构也是评估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脾脏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包括纹理、脾静脉及脾动脉等。
在超声检查中,应重点观察脾实质的密度均匀性、血液供应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脾脏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状态。
通过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脾脏的功能状态。
例如,脾脏增大可能与贫血、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相关,脾脏缩小可能与肝硬化等疾病相关。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脾脏超声测量标准对于评估脾脏病变及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掌握脾脏超声测量的标准及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希望本文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1.肝脏:肝右叶最大斜径:9.97—14.33 cm 肝左叶上下径:4.02—8.3cm 前后径:4.14—7.4cm肝外胆管内径<8mm,<伴行静脉1/3. >8mm为扩张,6—8mm可疑扩张,老年人60岁以上大于10mm为扩张。
胆囊长径:<10cm ,横径<3.5cm。
空腹状态下<3mm。
2.脾脏:脾厚径:男3.0±0.6cm 女2.8±0.5cm脾长径:男:9.0±1.1cm 女8.5±1.0cm3.胰腺:成人胰头前后径<2.5cm 胰体和胰尾前后径<1.5cm-1.7cm..主胰管<2mm。
4.肾脏:长径:9-12cm 宽径:4-5cm 厚径:3-4cm。
肾实质厚1.5—2.5cm 肾皮质厚:0.5---0.7cm 肾窦宽度约占肾横断面的1/2—1/3.5.输尿管:成人输尿管全长20---34cm,内径5—7mm,狭窄部内径约2mm。
6.前列腺:厚径:2cm, 长径:3cm 横径:4cm..体积为20cm3 重量20g.精囊腺长4---5cm 宽1.5---2cm。
7.胃肠:长轴断面上贲门外径一般不大于15mm。
管壁不大于6mm。
正常胃壁厚度<5.0mm(3.7±0.5) 幽门厚度<6.0mm,新生儿及婴儿<4.0mm.十二指肠肠壁厚度:充盈一般为 2.5—3.5mm,肠腔内径:充盈时十二指肠内径<3cm,其余小肠内径<2cm, 大肠内径<4cm。
阑尾极少清晰显示,一旦梗阻发炎可显示。
一般最大直径大于7mm可作为阑尾肿大标准。
8.妇产科:a.子宫:生育期:纵径5.0—7.0cm 前后径:3.0—4.0cm 横径:4.0---5.0cm.经产妇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大1.0—2.0cm,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小1.0---2.0cm. 宫颈:长径2.5—3.0cm,前后径<3.0cm. 青春期和婴儿期为:1:2 绝经后为1:1.子宫内膜:月经期:1—4mm, 增殖期:5—7mm 排卵期:11mm 分泌期7---16mm,绝经后不超过0.5cm.b卵巢成年卵巢长x宽x厚4.0x3.0x1.0cm,容积≤6ml。
肝脏超声8个标准切面

肝脏超声8个标准切面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肝脏的内部结构,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密度和血流情况,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肝脏的8个标准切面,以便全面地观察肝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准确地判断肝脏的病变情况。
第一切面,右肋下切面。
右肋下切面是观察肝脏的最佳位置之一,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右叶和下叶,以及与肝脏相邻的结构,如右肾、右肾上腺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是否光滑。
第二切面,右膈肌切面。
右膈肌切面是观察肝脏的另一个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上缘和下缘,以及与肝脏相邻的结构,如右肾上腺、右肾和膈肌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的上下缘是否清晰、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分布情况。
第三切面,肝门切面。
肝门切面是观察肝脏的门脉和胆管的最佳位置之一,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门部位的血管和管道,以及与肝门相邻的结构,如胰头、十二指肠和胃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门部位的血管和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扩张或狭窄的情况。
第四切面,脾门切面。
脾门切面是观察肝脏与脾脏相邻部位的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左叶和下叶,以及与脾脏相邻的结构,如脾脏、胃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左叶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是否光滑,以及肝脏与脾脏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第五切面,胆囊切面。
胆囊切面是观察肝脏与胆囊相邻部位的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右叶和下叶,以及与胆囊相邻的结构,如胆囊、胆总管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右叶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是否光滑,以及肝脏与胆囊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第六切面,腹主动脉切面。
腹主动脉切面是观察肝脏与腹主动脉相邻部位的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上缘和下缘,以及与腹主动脉相邻的结构,如腹主动脉、腹腔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的上下缘是否清晰、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分布情况。
肝胆胰脾超声图文报告

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炎声像。
胆总管扩张。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73x28mm,形态饱满,囊壁回声毛糙,囊内见多个强回声光团,其中一个大小约17x7mm,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扩张,内径为8mm,可显示段内未见明显异常光团。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息肉样声像,建议定期复查。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欠光滑,后壁近囊颈段见两个等回声结节附着,大小分布约4x3mm、3x2mm,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息肉样声像,建议定期复查。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欠光滑,囊壁见一个大小约4x4mm等回声结节附着,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多发息肉样声像,建议定期复查。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脾脏超声分析报告

脾脏超声分析报告【背景介绍】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部。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的检查方法,透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脾脏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判断脾脏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根据脾脏超声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超声特征描述】经超声检查,脾脏呈椭圆形,大小正常,边界清晰。
脾表面光整,未见凹陷、肿块等异常。
脾内部可见多个回声一致的血管影,血流状态良好。
脾内未见明显的低回声区或高回声区,脾脏结构均匀。
【结论分析】根据以上超声特征描述,脾脏形态正常,大小、位置正常,边界清晰,无任何明显异常。
脾脏的回声均匀一致,血流状态正常。
因此,脾脏超声结果显示脾脏结构正常,无明显病变。
【可能的引起症状和疾病分析】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具有滤清血液、贮存血液、生成血细胞等功能。
一旦脾脏出现异常,可能引发以下症状或疾病:1.脾脏疼痛:脾脏感染、脾积血或脾脏破裂等情况均可能引起脾脏疼痛。
2.脾大:脾脏增大可出现于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转移、肝硬化等。
3.脾结节:脾脏内的结节可能是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
【随访建议】根据本次脾脏超声分析结果,显示脾脏结构正常,无明显病变。
但仍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建议密切关注脾脏相关症状的变化,如脾脏疼痛、脾大等,并请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
【附录】超声检查者:XXX医务人员报告医生:XXX医生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免责声明】本报告仅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提供分析意见,结论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医生的诊断结论。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诊断,请咨询专业医生。
【总结】脾脏超声分析报告显示脾脏形态正常,大小、位置正常,边界清晰,无明显病变。
脾脏的回声均匀一致,血流状态正常。
但仍需综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密切关注脾脏相关症状的变化,并定期复查。
请咨询专业医生获取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漫性肝病为一组弥漫性肝细胞变 性,坏死的疾病,常见的有肝硬化,脂 肪肝,肝糖原累积症,肝淀粉样变,血 色素沉着症,血液系统疾病肝脏浸润等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硬化
(cirrhosis of liver)
临床:肝硬化是由于多种慢性进行性肝疾病(病毒性肝炎、
代谢性肝炎、中毒性肝损害等)发展结果
病理:主要是肝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及肝细胞
肝脏正常声像图
剑突下纵断
右肋缘下斜切
肝内门静脉系统
(Portal vein system)
门静脉肝内各分支表现为管壁回声增强,壁较 厚的管状结构,其走向有一定特征,如左支表现 为“工”字型,右前支则与胆囊平行
●
门静脉分支:门静脉主干分为左,右两支,左 支分为左内叶支和左外叶支,右支分为右前叶支 和右后叶支
常的疾病,糖原可累积在肝、心肌、 肾及肌肉等处,肝脏受累较多,常发 生于幼儿或儿童期,是一种隐形遗传 病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糖原累积症
USG:
• 肝脏增大 • 肝实质回声增多增强,分布欠均匀 • 肝内血流减少 • 可合并腺瘤或结节状增生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糖原累积症
肝糖原累积症合并腺瘤
弥漫性肝病 肝糖原累积症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内可见等回声 团块-门静脉癌栓
肝硬化癌变
门静脉癌栓
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超声特征 回声
肝血管瘤
高回声 - - - -
肝癌
低回声或等 回声 + + + +
镶嵌征
低回声晕环 动脉血流 门静脉癌栓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转移性肝癌
(metastasis)
肝血管瘤(Hemangiomas)
●临床: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分海绵状血
管瘤和毛细血管瘤两种
●病理:毛细血管瘤-血管缠绕盘曲形成
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池被纤维组织分隔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血管瘤(Hemangiomas)
USG: ●毛细血管瘤:较小,呈高回声 ●海绵状血管瘤:常大于2cm,周边高回声,中心回 声偏低 ●声像表现有时较复杂,与肝癌难鉴别
●声像图特征:
●
肝肿大,以左叶为著 肝组织呈网络状、鱼鳞状结构 肝内门静脉分支内腔狭窄、壁增厚、回声增强
●
●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血吸虫肝病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血吸虫肝病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临床及病理:
脂肪肝
(Fatty liver)
● 脂肪肝是由于肥胖、营养过剩、饮酒过渡、糖尿 病等原因致使脂类在肝脏内代谢失平衡,脂肪存积于 肝细胞内而造成 ● 多见于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慢性酒精中毒;摄入脂 肪过多;慢性肝炎约有20%-30%合并脂肪变性;糖 尿病和短期内大量营养液治疗后 ● 病理:甘油三脂大量增加;显微镜下,肝细胞内可 见脂肪空泡
d
临床:男 80岁
诊断:? 治疗:?
肝脏弥漫性病变比较Βιβλιοθήκη 限性肝病超声诊断转移性肝癌
肝内多发实质性结节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转移性肝癌
正常肝脏图像
肝内多发实质性结节 呈“牛眼征”
肝破裂
肝破裂,肝内血肿形成,肝周积液
弥漫性肝病超声表现
(diffuse lesions of liver)
弥漫性肝病超声表现
(diffuse lesions of liver )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USG:
●
脂肪肝
肝脏形态饱满,增大
●
肝内光点细密增多,呈亮晶肝(bright liver)
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
●
呈弥漫性或限局性分布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脂肪肝
脂肪肝并胆囊结石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脂肪肝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脂肪肝
不均匀性脂肪肝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糖原累积症
•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失
肝糖原累积症合并腺瘤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糖原累积症
肝糖原累积症合并肾肿大
弥漫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糖原累积症
肝糖原累积症合并腹腔积液
淤血肝
USG 肝 静 脉 增 宽 并 腹 水
脾脏疾病
(Spleen disease)
脾脏正常声像表现
●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储血器 官,呈半月形
● 脾脏正常大小:厚<4cm,长8~12cm
● ● ● ● 肝脏特有的双重血供、丰富的血运 全身各处的恶性肿瘤均可发生肝转移 原发肿瘤以消化系统最多见 转移途径有四种: 门静脉转移:如胃肠道肿瘤
肝动脉转移:如肺、乳腺及甲状腺等
淋巴管转移:如胆囊癌,后腹腔等 直接侵犯:如胆囊癌、胃及结肠等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转移性肝癌
肝内多发强回声或弱回声结节,有些转移结 节可表现为“牛眼征”(乳癌肝转移)
Questions ?
临床:胰腺癌术后3个月 USG:肝内低回声结节,呈 “牛眼征”。 诊断:?
治疗:?
Questions ?
病例1
鉴别诊断
病例2
Questions
?
★ 女患,60岁,乳腺癌术后10年 ★主诉:厌食,消瘦1月余
★查体:无阳性所见
★超声图像特征见下图
?
肝脏占位病变鉴别诊断
a
b
c
● 正常脾实质呈低回声,低于肝脏回声
正常脾脏
脾脏疾病
脾肿大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引起巨脾),全身 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脾脏自身疾病较少见,可为先天性或后 天性,如脾囊肿和脾肿瘤性病变
●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脾肿大
脾脏外形肿大 脾门厚>45mm 脾脏长径>130mm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原发性肝癌
肝癌特征性图 像: 镶嵌征:即结 中结(mosaic sign) 晕环征 (periphery halo)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原发性肝癌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 血流显像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原发性肝癌
多普勒频谱图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小肝癌
多普勒频谱图
肝前面观
肝脏声像图应用解剖
肝的脏面向 后下方,表面 凹凸不平,有 “H”型沟,横 沟为第一肝 门,内有门静 脉,肝动脉及 肝管出入,肝 脏面毗邻脏 器包括十二 指肠,胆囊, 横结肠,右肾 及右肾上腺, 下腔静脉,胃, 胰等
肝下面观
肝叶、肝段和血管、肝管的肝内分布
肝前面观
肝叶、肝段和血管、肝管的肝内分布
肝脏疾病
局限性肝病:肝囊肿,肝血管瘤,肝 脓肿,肝癌及肝转移癌
●
弥漫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血吸 虫肝病
●
血管性病变: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门 静脉畸形
●
局限性肝病超声表现
(focal liver leisons )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囊肿
(Hepatic cyst)
• 是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临床上分单纯
肝静脉分三支汇入下腔静脉,即肝中静脉, 肝左静脉及肝右静脉
● ●
CDFI为离肝血流,血流频谱呈三相波
正常肝静脉声像图
肝静脉 分三支 汇入下 腔静脉
正常肝静脉声像图
正常肝静脉血流频谱
正常肝内胆管超声表现
与门静脉走 行基本一致, 正常时不显 示,仅见左 右肝管在门 静脉左支横 部及右干前 部显示为细 管道结构
★ 原发性肝癌中肝细胞肝癌 (HCC)占90%以上,是 亚洲人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本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50%-90 %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30%-50%的肝硬化并 发肝细胞癌 ★在亚洲多为乙型肝炎,欧美国家多为酒精性肝炎
★肝癌发生过程:肝组织损伤→增生→间变→癌变 ★大体分型: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
肝脾超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超声医学科 李凤华
消化系统
(The system of digestion)
1. 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实质性和腔道性 脏器包括肝、胆、胰、脾及胃肠道
2. 超声是消化系统检查的重要手段
消化系统概观
肝脏解剖
及正常图像
肝脏声像图应用解剖
肝脏是 人体最 大的实 质性器 官,位 于右上 腹,凸 面向上 隆起与 右侧膈 肌相贴
肋缘下可见脾脏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脾血管瘤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脾囊肿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淋巴瘤脾脏浸润
脾脏内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
脾脏疾病超声诊断
淋巴瘤
腹腔内可见肿大淋巴结
脾破裂
脾内异常回声区 脾包膜下血肿 盆腔积血
脾挫伤
正常脾
思考题
Questions
?
★ 男患, 55岁,乙型肝炎15年。
★主诉 右上腹胀痛,厌食,消瘦1月余 ★查体:右肋下触及肝脏,质地硬 ★超声图像特征见图
性肝囊肿和多囊肝,前者包括单发,多 发性肝囊肿,后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常合并多囊肾 • 单纯性和多囊肝的囊肿病理学改变相同, 无法区别 • USG:边清壁薄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 可有侧壁回声失落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囊肿
(Hepatic cyst)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多囊肝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肝血管瘤(Hemangiomas)
毛细血管瘤 高回声
海绵状血管瘤 周边高回声,中心回声偏低
局限性肝病超声诊断
海绵状肝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 USG
● ●
实质团块
边缘呈高 回声
内部低回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