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合集下载

高精度自动气象站装置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自动气象站装置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自动气象站装置设计与实现【JD—CQX7】山东竞道光电连续更新中.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气象观测传感器,并能够实现多个气象要素数据手记和传输的智能化气象监测系统。

它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和气压等六个紧要的气象要素,为气象预告、科学研究和各行业生产生活供应全面而准确的气象数据支持。

技术特点1. 一体化设计: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采用一体化设计,集成了多种气象传感器于一个设备中,实现了多要素同时监测,使得设备结构简洁紧凑,安装维护更加便捷。

2. 多功能传感器:配备了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降水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能够全面监测六个气象要素,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实时数据传输:通过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可以实现气象要素数据的实时传输,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传送至数据中心或用户终端,为用户供应及时可靠的气象信息。

4. 远程监测与掌控:供应远程监测与掌控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移动电话App远程监测气象数据,并进行设备的远程掌控和管理,实现对气象监测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应用价值1. 气象预告与监测: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能够实时监测气象要素的变动,为气象预告和监测供应紧要数据支持,帮忙用户及时了解气象变动,做出应对措施。

2. 农业生产: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能够供应农田内部的气象环境数据,帮忙农民科学调控农田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领域,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可以用于监测施工现场的气象条件,确保施工安全,优化施工进度。

4. 气候研究:作为科研工具,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可以用于气候变动研究、气象祸害监测等领域,为气候研究供应数据支持。

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的数据手记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用户供应全面、准确的气象信息,助力各行各业做好气象监测与应对工作,应对气候变动和祸害风险。

自动气象站运行状态监控及资料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自动气象站运行状态监控及资料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 as l t n t u hp o lms f i et nt r q ime t t k a ay i, o d wn o d a d a c s s o ui s c r b e : al mo i up r , ma ed t a lss t o la c e s o o r u o o e i o an n
Deina dI lme tt no u o t e t e ainS o i rn dDaa ey s n mp e nai f tmai W ah r tt ’M nt iga t r g o A c S o o n Qu
S t m n Runn ng S a us ys e i i t t
d t n er g o a u o tc we t e tto e l e e o e ain a d t e a tma i a ay i d aa i t e in la t ma a rs i n r ai s t p r to n u o t d t a l ss a h i h a z h h c a n n so g fd iy t r eo al,mo t l d y al ttsi s Th o h a c s i g a d ma i g a c mp e e sv ay i f a n hy a e y s itc . r ug c e s n k n o r h n ie a lsso n r a n n 廿 e i f r to e ta a b s , e s b s se c n mo t ra d gv 1 o ma in i c nr ld t a e t u -y tm a ni n ie SM S aam u nig s t s t n n a h o lr i r n n t u .I n a as r v d ss r ie ie q r n o l a o ry d i ,mo t l d y a l n o ma in. i yse lop o i e e vc sl uey a d d wn o d h u l, al k y n y a e ry i f r to Th ss tm h n

LED显示屏自动播发自动气象站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LED显示屏自动播发自动气象站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龙源期刊网
LED显示屏自动播发自动气象站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作者:赵勇丁善文王德众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9期
摘要:为提高气象信息发布时效,为LED显示屏基层用户和地方政府及时提供当地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信息,采用数据库网络访问和GSM MODEM通信编程技术,开发了LED显示屏自动播发区域气象站监测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同时对多个区域气象站的资料自动查询与处理,并控
制GSM MODEM实现各站点监测信息在LED显示屏上的对应自动播发。

经试用,可取代人工干预下的气象信息服务模式。

防城港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网的设计与实现

防城港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网的设计与实现

l 统设计 思路 系
系 统 采 用 CS 式 ( i t e e 和 BS 式 (r s / r r /模 Ce/ r r ln S v ) /模 Bo e S v ) w r e e 相结合。利用 M c s t i oo 最新 的 . t r f n 技术进行 编程 。CS e / 模式 主要开 发数据入 库处理 、数 据监测 、灾 害天气预警 和气象业 务有机结合 起来应 用 ,BS模式 主要实 现数据 的共享 ,采用 We / b方式开 发 , 系统软件 安装在服务 器上 ,客户 端使用时不 需要安装该 系统 的软 件 ,直接使用 I E浏览器 即可访 问 We 服务器。提供 了数据监 测、 b 查询和报表的打印等功能。程序的总体设计如图 1 ,主要实 现以下 主要功能 : ( 数据的人库处理 自动进行 1 ) f 灾害天气的预警提示 2 ) () 3 数据通过 We b发布实现共享
为 了及时得到采集数 据,可以定 时监听有没有新数据到达中心站, 并 自动下载到本地 服务器 。 2 . 2自动站数据库 的建立
由于 中心站 每小时要收集 各子 自动站 传输 的多个 气象要素 的 数据 ,采集 的数据 容量庞大且 记录多 ,达 到百万级 ,要 获得较快 的速度 和强大 的处 理能力必须 建立合理 的数据库 。考 虑到易用性 和扩展性 ,设计 采用 了 M c sf 司的 S LSr r 0 0 i oo 公 r t Q e e 20 作为数据 v 库系统。S LSre20 Q evr00是一个关 系数据库 管理 系统 ,增加 了许 多 先进功 能 ,具有使 用方便 、可伸缩 性好 、与 相关软件集 成程度 高 等优 点。 利用存储过程能方便地在后台对数据库进行一些 预处理 , 可以通过 A ON T对象模型实现数据 库连接 。 D .E 数据库设计: 建立常用 的数据表 , 如站点信息表、 正点实数表 、 分钟雨量表 、日 志表 、预警 信息表 。此外 ,为了便 于统计 和查询 , 建立一个 日监测数据 表 ,主要是根 据小时数 据统计 出来 的每天气 象要 素的合计值或均值等数据 。 2 . 动站数据入库及监控实现 3自 通过 中心站获得的是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格式文件 。 要 经过处 理 、解码 ,再存 放到数据 库 中去 ,以便于业务 使用。数 据处理主要 是对报文 的处理 ,当监 听到有新 的文件到达 本地服务 器时 ,启动进 程对数据 处理 ,对本 辖区 内有 效文件进 行处理 ,并 完成各站点 数据有效性 校验和入库 处理 。为 了避免数据 文件 累积 过多 ,可把一 天的小 时记录数据文 件合并 到一个文件 中 ,并把小 时记录文件 删除 ,把非法 的文件直 接删除或 移走 ,同时更新 天数 数据 日 志表 。为了减轻 服务器 的负 担 ,设计 了可 设置数据处 理人 库时间间 隔的模式 。为 了保证采集 数据 的完 整性 ,在每 月月底再 次收集采集数据 ,进行二次入库。

自动气象站气压传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设计与实现

自动气象站气压传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设计与实现

的准确性 和一致 性 , 该开发 研制一 套 自动 气象站气 压 应
传感 器 的 自动化 检定 系统 , 以适 应 自动气象 站建设发 展 的需要 。本文介绍 了如 何对 省 、 市气象 计量 检定 部 门原
来 配 置 的气 压 检 定 系 统 进 行 升 级 改 造 , 之 成 为 数 字 化 使 自动 检 定 系统 。
目前 , 国 自动气 象 站 的 建 设 面 越 来 越 广 , 省 中 尺 我 各 度 自动气 象 站 网建 设 速 度 也 非 常 快 。根 据 有 关 规 定 和
判断结果向控制器发出相应 指令 , 对检定过程 进行控制 。
每 一 个 检 定 点 稳 定 2ri后 开始 同时 自动 读 取 标 准 器 、 n a 传
维普资讯
第 2期
陈武框 等 : 自动气象站气压传感器 自动化检定系统设计与实现
5 9
盘, 自动 打 印本 次 检 定 记 录及 结 果 。
4 有关数据通过局域 网 自动传输到 中心服务 器的数 ) 据库 , 实现数据共享 , 强数 据的安全性 。 增 5 对 常规大气测压仪 器具有半 自动检 定功能 。除人 ) 工从键 盘输人 被检 仪器 的读数值 外 , 他基 本上 与全 自 其
维普资讯
第3 0卷第 2期
20 0 8年 4月
, 一



V0 . 130 Ap i rl
No. 2 20 08
Gua don e e r l g ng g M tooo y
自动 气 象 站 气 压 传 感 器 自动 化 检 定 系统 设 计 与 实 现
件 基 于 Wi o s 台 , 用 V 6 0编 写 。 n w平 d 采 B.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气象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气象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气象监测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其中,智能气象监测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

它能够实现对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测,为人们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为各类应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及其相关技术。

一、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智能气象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气象站用于采集和监测气象信息,通常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指标。

数据采集器负责将气象站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中。

数据传输网络则是用于将数据从气象站传输到数据采集器或服务器的传输技术。

数据处理分析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向用户呈现出来。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实现气象条件的预测和预警,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二、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技术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需要涉及很多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是其中最核心的技术。

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交互,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得系统更为智能化,例如通过气象站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智能化地管理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除了物联网技术之外,智能气象监测系统还需要涉及一些其他的技术。

例如,气象站的设计需要选用高性能的传感器和控制器,以确保其采集的数据具有高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器需要具备非常高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以保证系统能够及时获得气象数据。

数据传输网络需要根据实际场景选用不同的传输技术,从而保证数据能够稳定快速地传输。

而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则需要具备较强的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从而能够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应用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服务于很多不同的应用场景。

气象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气象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气象监测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气象监测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各行业的运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提出一个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旨在实现高效准确的气象数据收集、分析和预测,并为各行业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

二、系统总体架构1. 系统概述气象监测系统将包括气象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预测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将如下所述。

2. 气象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将负责从气象观测站点收集气象数据。

采集的数据类型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为了提高采集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将使用多个传感器和观测设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

3. 数据传输模块采集的气象数据将通过传输模块传送到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传输方式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该模块将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应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提取出气象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和趋势,并为后续的预测模块提供依据。

5. 预测模块基于处理与分析模块得到的气象数据,预测模块将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未来气象变化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将提供给用户界面模块和相关行业,以支持决策和规划。

6. 用户界面模块用户界面模块将为系统的使用者提供直观友好的界面,以便查询实时气象数据、查看预测结果和使用相关功能。

该模块将支持多终端访问,包括电脑、手机等。

三、功能实现和技术支持1. 数据质量控制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要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校准,可以降低数据误差。

2. 数据存储与管理为了处理海量的气象数据,系统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机制。

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分布式存储技术,以满足系统对存储容量和查询速度的要求。

3. 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统计和数据挖掘算法,如平均值计算、趋势分析、聚类分析等,以发现气象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和规律。

省级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吕雪琴

省级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吕雪琴

第4期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No.42013年12月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and Marine Instruments Dec.2013收稿日期:2013-08-10.作者简介:吕雪芹(1980-),女,硕士,工程师.现从事气象装备监控与保障工作.省级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吕雪琴,雷卫延,陈冰怀(广东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广州510080)摘 要:针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B/S构架的省级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综合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业务管理子系统、市局业务子系统、业务保障子系统和账号管理子系4个部分组成,系统满足气象业务管理流程需求,能够实现省、市二级部门气象业务部门在线处理区域自动站站网的管理业务,为区域自动气象站网高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平台。

关键词:气象站网;子系统;B/S架构;业务流程;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9X(2013)04-0069-04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for provincial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LüXueqin,Lei Weiyan,Chen Binghuai(Guangdong Atmospheric Observation Technology Center,Guangzhou510080)Abstract:Aiming at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existed in provincial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station,the network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B/S framework is designed anddeveloped.This system consists of four parts.They are business management subsystem,municipalservice subsystem,business assurance subsystem and account management subsystem.This systemalso meets the demand of management process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s,which can on-line deal withnetwork management of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nd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platform forefficiency management of the weather station network.Key words:weather station network;subsystem;B/S framework;business process;system design0 引言随着广东省自动气象站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域自动站从最初的几百个台站,发展到目前已有2000多台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

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

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

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

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359.9°;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1.5hPa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0.2°C(-20~+50°C)‘±0.5°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区域大面积组网布点使用,无线数据传输
工作方式可由用户设置
远程状态监控与参数设置
低能耗、低维护
四、典型应用
气候环境监测
旅游景区气象监测
生态环境气候监测
生态产业监测系统
五、系统组成
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太阳辐射。

FANDA-CJ80综合数据采集器
GPRS/CDMA无线数据通讯服务器
电源控制系统:交流/直流太阳能系统+12V太阳能电池板
10M/6M/3M/定制高度铝钛合金风杆及相关安装固定件
FAMEMS-SD综合数据监测软件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是保障观测网稳定、可靠运行的实时业务系统。

系统基于多线程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采用两级部署、
多级应用、多方共享的模式,有效利用互联网和中国气象局局域网的优势,实现对我国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自动气象站及暴雨监测站运行状态、探测数据质量状况、设备维护维修状况以及观测站网的实时监控与保障。

从系统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路线、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建设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