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气象监测系统
河北省加密自动气象监测网络系统

第 3 卷第 2 5 期
20 0 7年 4月
气
象
科
技
V0 . 5. . 1 3 No 2
Ap .2 0 r 07
M_ ETEoRoL rI: H、(AL SCI EN CE AND TECHNoLoGY
河 北省加密 自动气 象监测 网络 系统
在 我 国辽 阔的地 域上 现有 的气象 地 面观测 站 点 的密度 远不 及美 、 等发 达 国家 , 也越 来 越不 适应 英 且 现代 气象 发展 的需 要 , 密 自动气 象 站建 设 也 正 是 加 对 我 国气 象 站 网获取 高 时空密 度气 象 资料 的必 要补 充, 是提高 中尺度 灾 害 性 天 气监 测 预警 系统 建 设 水 平 和服务 效益 的基 础 。 近两 年 来 , 国大 多 数 省 份 全
图 1 UD P数据报封装成一份 I P数据报 的格式
作 者简介 : 占江 , ,9 9年生 , 于 男 16 高级工程 师, 事短期 预报 与科研 开发 , ma :z wl iacm 从 E i yj c n .o l w @s 收稿 日期 :0 5年 9月 2 20 9日; 定稿 日期 :0 5年 1 月 1日 20 1
D U传输模块传人到 G R T P S网络中( 河北省采用的 是中国移动公司的移动网)雨量和温度传感器与数 ,
据采集 及 处理 模 块 相 连 , 据 采 集 及 处 理 模 块通 过 数
都在积极争取地方资金来建设加密 自动气象站 , 安 徽、 广东、 上海 、 贵州等省 ( 在加密 自动气 象站建 市) 设上进 展 比较 快 l 。为 了 提 高 河 北 省 灾 害 性 天 气 1 1
维普资讯
气
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技术规范2015623

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TLKS-PMG-WT产品别称:输电线路的微气象远程监测系统产品简介我国的国土面积排在世界第三位,不仅仅是大,也因为版块、地理位置、经纬度的原因,导致气候是世界上最复杂多样的国家之一。
不同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给中国增添了不一样的魅力,但有好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多样的气候,给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输电线路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深圳市特力康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这一现象,专门研发生产出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对附近的微气象进行实时的监测,有效预防问题的发生。
产品原理深圳市特力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通过对温度、气压、风向、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的采集,把采集的数据和变化的情况,利用3G/GPRS/EDGE/CDMA1X同步到分析系统,系统会根据送过来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存储起来,并自动生成报表、图表等直观图给用户参考。
当有异常出现,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功能特点1、前端探测器工业级别,使用寿命长,质量好。
2、可将温度、风速、气压等参数生成曲线报表,提供多功能查询,鼠标箭头同步温度显示。
3、利用运营商已有的3G/GPRS/EDEGE/CDMA1X网络构建远程数据传输通道,实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监控中心可以实时监测远端现场的数据.4、前置机子系统模块可以有效的连接现场系统,获得数据并实现数据存储/转发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5、系统采用了多层屏蔽技术建造,机壳及传感器外壳采用防磁金属材料,有效屏蔽电磁干扰.数据传输线缆采用3层屏蔽室外线缆,各种接头采用金属航空头,屏蔽、防水、防尘、连接可靠.极强的抗干扰、抗雷击、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6、防雷及防线路闪络设计,机壳经过杆塔与大地连接,各种传感器全部采用防雷器件.7、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动态调整设备功耗达到节电要求. 9、采用系统接地抗干扰设计,数据采集信号双端差分输入,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全部采用严格的工业过程优化控制技术,可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和可靠.技术参数1、气温40℃~+50℃;±0.5℃、2、相对湿度 0~100%;±4%3、风速 0~60m/s;±(0.5+0.03V)m/s,V为标准风速值4、风向 0~360°;±5°5、气压 550hPa~1060hPa;±0.3hPa6、雨量 0~4mm/min;±0.4mm7、光辐射结语深圳市特力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输电线路气象监测装置,是多功能、综合性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的监测输电线路附近的气象参数,应用面广,可在绝大部分地区监测大部分气象。
《机载气象雷达》课件

军事应用
战场气象监测
在军事领域,机载气象雷达可用于战场气象监测,为军事行动提供实时、准确的 气象数据。
目标识别与定位
机载气象雷达还可以结合其他传感器,对地面目标进行识别和定位,为打击和作 战计划提供支持。
03
机载气象雷达的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
雷达技术的起源
雷达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主要用于军事侦察和目标跟踪 。
气象雷达的初步探索
机载气象雷达的萌芽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机载气象雷达 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技术尚不成 熟。
在早期,气象雷达主要用于气象观测 和天气预报,而并非用于航空领域。
现代技术进步
硬件设备的改进
现代机载气象雷达采用了更先进的雷达发射和接收系统,提高了 探测精度和范围。
软件算法的提升
通过不断优化软件算法,机载气象雷达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解析气 象目标。
数据保护
采取加密措施,防止雷达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
物理防护
对雷达硬件进行加固和保护,以应对极端天气和 机械冲击等安全威胁。
05
机载气象雷达的未来趋势
技术融合
雷达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
01
实现雷达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实时共享,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和时效性。
雷达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
02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雷达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解析,提高气
工作原理
01
02
03
发射信号
机载气象雷达通过发射高 频电磁波信号,遇到目标 物(如降水区、云层等) 后反射回来。
接收反射信号
雷达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 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 。
数据分析
处理后的数据经过分析, 可以生成气象图像和相关 数据,供飞行员参考。
地市级气象应急监测系统建设

根据 目前 聊城 市对 气 象 应 急现 场 服务 的需 求 ,
聊城 市气象 局希 望建 设 的气象应 急监 测 车具有 以下
功 能 : 现 场气 象 常 规 气 象要 素 采 集 、 存 、 ① 储 显示 ;
② 现场 空气 环 境 质 量 状 况 监 测 ; 将 实 况 资 料 通 ③ 过 无线 网络 传到气 象 中心 相关 服 务 器 ; 接 收处 理 ④
作 者 简 介 : 斌 , ,17 贾 男 9 9年 生 , 士 , 学 助理 工 程 师 , 主要 从 事 应 急 管 理 建 设 与 短 期 预报 工作 , mallqj@ s acr E i c xb i .o : n n
收 稿 日期 : 0 7年 5月 8 日; 稿 日期 : 0 7年 9月 1 日 20 定 20 o
些 重 大决策 提供气 象方 面 的服务 指导 。
1 2 建 设 目标 .
在气候 变化及大 的气象 环境 日趋复杂 的今 天 , 日 益 频繁 的突发性 气 象灾 害 已成 为制约 社会 经 济发 展 和阻碍和谐社 会构 建 的重要 l 素之 一 。而 当前 的气 大 1 象观测站站 点稀疏 , 位置 固定 , 上 自然 灾害 的发 生 加 时间和地点存在 着很大 的不确定 性等新情 况 , 种全 一
贾斌 衣 霞 杨 士 恩
( 东 省聊 城市 气象 局 , 城 2 2 6 ) 山 聊 50 0
摘 要 以 聊城 市 气 象应 急监 测 午建 设 过 程 为例 , 细 分 析 了 作 为 地 市 级 气 象 应 急 监 测 车在 监 测 设 备 选 配 、 信 组 详 通
网 及 视频 无 线 传 输 系统 、 报 服 务 平 台 组 建 3个方 面 的 实 现 过 程 , 时 介 绍 了气 象 应 急 监 测 系 统 在 突 发 气 象 灾 害 预 同
浅谈民航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浅谈民航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摘要】我们的民航自动气象系统是一套专门用于测量气象要素的传感器系统,专门是安装在机场跑道附近的。
伴随着我国民航气象的不断进步,现在全国大多数的机场都已经具备了这个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提供温度,湿度,气压,云高,风向,风速,能见度等实时气象信息..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
【关键词】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构成;维护引言天文台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机场安检部门,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重要气象设施和气象采集观测包的产能释放等肩膀实时数据。
在这个民航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于地面气象观测进行分析可以自动控制,也是能储存和发送相关接受和观测到的数据和信息,并且能根据实际有关需求把相关的观测数据和信息进行转换,从而使得变为编制气象报表和气象电报等。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控制人员,预报信息,气象观测以及其他机场的工作人员等等的意见都能提供实时的数据包。
因此,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对于迅速发展的民航事业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要。
一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自动气象观测信息系统现在对于我国的机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机场里必备的基础设备之一。
观测人员利用自动观测系统提供的实时气象数据,编辑并发布报文;掌握实时气象要素,更有利于预报员对未来天气情况的变化做出正确预判;对管制员来说,风向风速、跑道视程等与航空器的起降标准有关,这都会非常直接的影响着管制员向飞行员发出的指令和信息。
由于我们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内部结构也是相当精密,一旦出现仪器上的故障就会影响很广的范围,这会对于飞机的飞行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系统的安全性确实应该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
设备维修人员在平时工作的同时应该要多检查多巡视,要做到观察和沟通相结合。
就是我们一旦发现有关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和隐患就要及时的进行维修和解决,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和事故。
在我们实际工作当中,对于自动气象的观测系统在网络安全这块会经常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技能和维护水平上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在工作以及社会经验上得到积累,不断的提高和加深自己在专业技能上的水平,尤其是应急处置能力。
凯迈气象观测系统 使用维护说明书

气象观测系统使用维护说明书CAMA-HJC01SM001公开凯迈(洛阳)环测有限公司2023年4月目录1.通用信息 (1)1.1.概述 (1)1.2.安全概要 (2)1.3.技术支持 (3)2.系统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 (4)2.1.系统功能特点 (4)2.2.主要技术指标 (5)2.2.1.观测要素 (5)2.2.2.传感器测量技术指标 (5)2.2.3.视频监控系统 (8)2.2.4.数据采集系统 (8)2.2.5.数据接收处理设备 (9)2.2.6.系统软件 (9)2.2.7.通讯系统 (11)2.2.8.供电保障 (11)2.2.9.结构支撑系统 (12)2.2.10.可靠性 (12)2.2.11.维修性 (12)2.2.12.环境适应性 (13)2.2.13.电磁兼容性 (13)2.2.14.用电安全性 (13)2.2.15.设备安全性 (13)2.2.16.互换性 (13)2.2.17.模块化 (13)2.2.18.系统工作寿命 (13)2.2.19.安全性与防雷系统 (13)2.2.20.其它技术指标 (14)3.系统组成 (14)3.1.系统总体组成 (14)3.2.系统原理 (15)3.3.设备布局 (16)3.4.数据接收处理中心 (17)3.4.1.服务器 (17)3.4.2.视频监控计算机 (20)3.5.气象自动观测软件 (21)3.6.传感器组成 (22)3.6.1.温度传感器 (22)3.6.2.湿度传感器 (23)3.6.3.风向风速传感器 (24)3.6.4.气压传感器 (25)3.6.5.翻斗雨量传感器 (25)3.6.6.称重降水传感器 (26)3.6.7.能见度仪 (27)3.6.8.天气现象仪 (28)3.6.9.激光云高仪 (29)3.6.10.全景视频监控设备 (30)3.7.数据采集系统 (31)3.7.1.综合气象要素数据采集器 (31)3.7.2.微型工控处理器 (34)3.8.系统供电组成 (34)3.9.系统通信组成 (35)3.9.1.光纤通信 (35)3.9.2.北斗通信 (36)3.9.3.串口服务器 (37)3.9.4.光纤收发器 (39)3.9.5.北斗终端机 (40)3.10.系统防雷及接地组成 (41)3.10.1.直击雷防护 (41)3.10.2.感应雷防护 (41)4.安装 (41)4.1.安装工具 (41)4.2.安装组织计划 (42)4.3.传感器的安装 (43)4.3.1.带转接件的传感器安装 (43)4.3.2.降水量传感器的安装 (43)4.3.3.激光云高仪的安装 (43)4.3.4.立杆的安装 (44)4.3.5.固定电控箱 (44)4.3.6.传感器方向调整及调平 (44)4.3.7.传感器、供电及通信线缆接线 (44)4.3.8.确认数据正常上传 (44)5.日常检查和维护 (44)5.1.风传感器的维护 (44)5.2.降水量传感器的维护 (45)5.3.温、湿度传感器的维护 (45)5.4.气压传感器的维护 (45)5.5.能见度/天气现象仪的维护 (46)5.6.激光云高仪的维护 (46)6.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46)6.1.软件接收不到所有传感器数据 (46)6.2.软件接收不到其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数据 (47)6.3.能见度/天气现象仪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47)6.4.激光云高仪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48)1.通用信息1.1.概述气象观测系统能够实现对站点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云底高、能见度、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数据自动观测以及场站的实景图像监测,为气象台提供实时观测数据,并可通过网络自动将数据推送给指定客户终端,具备危险天气告警能力。
基于STM32自动气象站监测系统设计

范鹏 程 ,曹 烤 ,王 大 旺 ,陆建 君
(中国 气象 局 上 海 物 资 管 理处 ,上 海 200050)
摘 要 :为 了实 现 自动气 象 站 监 测 系 统数 据 的更 新 ,提 出 了 一 种 基 于 ARM 的嵌 入 式 Web远 程 自动 气 象 站 监 测 的 设计
方 法 。以 STM32微 控 制 器 和 网 络 芯 片 W5500为 核 心 ,创 建 一 个 嵌 入 式 Web服 务器 ,对 气压 、温 度 、湿 度 、风 向 、风 速 进
第 39卷 第 2期 2018年 6月
气 象 研 究 与 应 用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1) LI !
文 章编 号 :1673—8411(2018)02—0082~04
基 于 STM32自动气 象站监测 系统设计
Vol_39 No.2 Jun.2018
自动气象 站 是指能 够对 多种 气象要 素 自动进 行 采 集 、处理 、存 储 和传输 的地 面气 象观测 设备 。随着 计 算机 网络 技术 的发展 ,在 对远 程监 控系 统进行 充 分 研究 之后 ,结合 当前 主流 的嵌入 式技 术 ,提 出一 种 能实现 远程 气象 数据监 测 的方法 。 系统采 用嵌入 式 平 台来 采 集数据 ,并 通过 以太 网控 制 器 W5500搭 建 的 Web服 务器 ,将数 据 通过 Internet发送 给远程 客 户端 ,来 实现 客户端 网页 对服务 器采 集数 据 的动态 更新 。
在 供 电方面 ,使 用 太 阳能供 电和 蓄 电池供 电的 组 合方 式保 证 自动 气象 站能 全天 候工 作 。在有 足 够 强 的光 照 的条件 下 ,太 阳能 电池 板 的 电压 经过 充 电 控 制 芯 片 UC3906,给 铅 酸 蓄 电池 进 行 充 电 ,在 光 照 较弱 的 条件 下 ,充 电控制器 控 制充 电 电路不 启 动 .不 对 蓄 电池 进 行 充 电 。UC3906芯 片 是专 门为 铅 酸 电 池充 电设 计 的 。其 内部 的基 准 电压随 温度 变化 规律 与铅 酸 电池 电压 的 温度特 性 完全一 致 .通 过对 环境 温度 的 准确 监测 。保 证 电池 既充 足 电又不 会严 重过 充 电 ,这 样有 利 于提 高充 电效 率 和延 长使用 寿命 一]。
基于Zabbix的省级气象云监控运维系统

基于Zabbix的省级气象云监控运维系统①
杨立苑, 胡佳军, 邓卫华, 刘喆玥(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 南昌 330096)通讯作者: 杨立苑
摘 要: 气象云已经成为省级气象业务的重要运行环境, 传统的集群监视技术既无法对虚拟机和云应用进行监视,也无法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告警及自动化处理, 当前江西省气象云监控运维面临着巨大挑战. 本文基于Zabbix开源系统设计了一种气象云监控运维系统. 该系统能够监视物理基础设施层、虚拟化层、应用层. 该系统能够将气象云故障通过告警的方式推送给值班人员, 并且会自动对常见的故障场景进行应急恢复处理. 经过部署测试, 该系统运行稳定, 极大提高了值班人员的运维效率.关键词: 气象云; 监控运维; 故障处理
引用格式: 杨立苑,胡佳军,邓卫华,刘喆玥.基于Zabbix的省级气象云监控运维系统.计算机系统应用,2021,30(8):73–80. http://www.c-s-a.org.cn/1003-3254/8047.html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System for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Cloud Based on ZabbixYANG Li-Yuan, HU Jia-Jun, DENG Wei-Hua, LIU Zhe-Yue(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96, China)Abstract: Meteorological clou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untime environment of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systems.There is a big challenge to monitoring and maintaining the Jiangxi provincial cloud environment, because tranditional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server clusters cannot monitor virtual machines and cloud applications on the hand and fails towarn and automatically handle the failure. A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system for meteorological cloud based onZabbix has been designed. It can monitor the layers of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virut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Moreover, itcan send the warning of failures in meteorological coud to the staff on duty and execute emergency recovery ordersautomatically in common failure scenarios. Through deployment and tests, it runs stably, markedly improving the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fficiency of the staff on duty.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cloud;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failure handl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名:《信号监测与处理》 题 目: 小型气象监测系统 类 别: 【设计】 班 级: BX1105 学 号: 姓 名:
评语: 学习态度:【很好】 【一般】 【较差】 程序编写:【完整】 【部分完整】 【不完整】 得出结论:【正确】 【部分正确】 【不正确】 报告书写:【规范】 【一般】 【不规范】
成绩: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2年6月8日 批阅时间: 年 月 日 2
1.设计任务和要求 现通过传感器设计一款既能测量温湿度也可同时测量风速风向的设备,可服务于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 2.设计应用背景
现在社会高度发达,气象状况变化万千,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工程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气候状况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越累越显著,人们需要实时了解当前的气象状况。风速、风向以及温度湿度测量是气象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气象监测系统通过各类风速风向温度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自动进行汇总分析,并传输到终端平台。可以达到无人监管,数据自动传输,更加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3.难点分析 难点:1.该系统如果采用有线传输,并且测量较远的气象环境时,会需要较多线缆才能检测到数据。如果采用无线传输则会随着测量距离的原理数据会出现更大误差。 解决方案:1.测量近距离的气象情况,或者通过GPRS对数据进行远距离高精度传输。
4.实施方案
4.1原理分析与实施方法 方案一: 风速风向传感器结构图如下图4-1。 3
图4-1风速风向传感器结构图 风速风向仪原理: 风向、风速仪用于测量瞬时风速风向,具有自动显示功能。主要由支杆,风标,风杯,风
速风向感应器组成,风标的指向即为来风方向,根据风杯的转速来计算出风速。内置或外接各种进口原装传感器,采用微功耗单片机对外部数据进行采样,并将采集的数据保存在系统不易失存储器内。风向风速仪由微处理器和高动态特性的测风传感器组成。 风向、风速传感器为机械转动式传感器,感应距地面11m 处的空气流动,对空气流动速度及方向进行检测及光电转换,并进行数字量化、时间平均、存储等处理,再通过系统的通信设备及路由传输至室内气象观测工作站。室内数据处理工作站(DPU) 计算并作出一个2 分钟平均风速风向报告,依据传感器5 秒的风数据,产生阵风和不定风向的报告,并对应于跑道方向及侧垂方向进行矢量风的分解。
风速传感器结构图 4
风速传感器原理 风速与脉冲频率的转换公式为: V (m/ s) = 011f (Hz) 即每10 个脉冲为1m/ s 的风速量。 风速传感器主要指标为: 电源为DC12V ,启动风速< 015m/ s ,使用环境- 40 度~ + 50 度(0~100 %RH)
风速传感器的感应元件是三杯风组件,由三个碳纤维风杯和杯架组成。转换器为多齿转杯和狭缝光耦。当风杯受水平风力作用而旋转时,通过活轴转杯在狭缝光耦中的转动,输出频率的信号。
风向传感器结构图 5 风向传感器工作原理 风向传感器主要依据风标方位及其产生的格雷 码对照进行检测。6 位格雷码有64 个方位,检测时 选择典型方位(如0°、90°、180°、270°) 所对应的格雷码 判断检测。由格雷码制对应表可知,四个典型方位与 其格雷码对应关系为: 0°(360°) 000000 90° 110000 180° 101000 270° 011000
风向传感器的变换器采用精密导电塑料电位器,当风向发生变化,尾翼转动通过轴杆带动
电位器轴芯转动,从而在电位器的活动端产生变化的电阻信号输出。风向传感器的变换器为码盘和光电组件。当风标随风向变化而转动时,通过轴带动码盘在光电组件缝隙中的转动。产生 6
的光电信号对应当时风向的格雷码输出。 温湿度工作原理: 温湿度测量是采用AM230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这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容式感湿元件
和一个NTC测温元件(AM2303采用DS18B20测温度),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每个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信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则。产品为 4 针单排引脚封装。连接方便,特殊封装形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而提供。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
AM2303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输出数据格式: DATA=湿度数据高位+湿度数据地位+温度数据高位+温度数据低位+校验和
测温度原理图 7
图4-2 DS18B20工作原理框图 DS18B20工作原理: DS18B20的读写时序和测温原理与DS1820相同,只是得到的温度值的位数因分辨率不同而不同,且温度转换时的延时时间由2s减为750ms。 DS18B20测温原理如图2-6-1所示。图中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影响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计数器1。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其振荡率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被预置在-55℃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减法计数,当计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计数器1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此循环直到计数器2计数到0时,停止温度寄存器值的累加,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图3中的斜率累加器用于补偿和修正测温过程中的非线性,其输出用于修正计数器1的预置值。
湿敏元件: 湿度变化 电容变化 电压变化 输出电量 收集数据
HS1101 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电容器件,它的电容量随着所测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能将电容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我们设计了振荡电路、消除零点电容影响电路、整流路、积分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放大电路等 8
工作原理图 湿度检测振荡电路图 振荡电路的作用是将电容的变化量转化为频率可变的方波。或非门G1 工作在电压传输特性的转折区,把它的输出电压直接连接到或非门G2 的输入端。G2即可得到一个介于高低电平之间的静态偏置电压,从而使G2 的静态工作点也处于电压传输特性转折区上。反馈环路中电容使电路在两个暂稳态之间往复振荡。由于电容充放电的时间T 为2.2RC,所以输出的方波频率f1/2.2RC,可见输出频率和电容值成反比。通过这个电路使湿度信号变为电容值,最后变为频率信号输出。 9
线性输出信号调整电路 湿度的脉冲信号再经过后面的二极管整流、RC积分电路,得到随温度变化的电压。由于信号比较微弱,再经过一个同向比例放大器把信号放大,最终把信号调理为0~3V的输出。
方案二: 360°平面全风向风速传感器: 360°平面全风向风速传感器,它通过多孔压力测试技术可以测量正负180°范围内气流,极大地扩大了可测量的范围。并且可以与计算机通过无线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以方便数据的后续处理。这样的仪器工作可靠,精度较高,维护方便,并适合使用频繁的场合。该系统可以经过改进封装使其适用于更多的场合,比如实时环境监控,非定常流测量,横风校准仪(用于坦克、火炮等的弹道校准)和教学科研中的流动测量。 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系统硬件可以分为模型、压强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无线模块和上位机用户平台六部分。六个模块相互对应,共同完成数据从采集、转换、处理、存储和向上位机传输和显示的功能。系统软件包括单片机控制软件和上位机平台。
图1 系统框图 10
模型模块为一圆柱,8个测压孔均布于圆柱某一平面。如下图: 该模型为流体力学中的经典模型:圆柱绕流,测量原理基于七孔探针。七孔探针可测量
气流偏角为78°的大偏角流动,测试精度为1%,并且可以得到空间流场某点的总压、静压。我们利用七孔探针测量大流动角下的总压、静压及方位角的原理,重新组织公式得到了适合我们使用的公式,并且进行了精度的验证。结果证明我们的公式是有足够的精度的,能够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 修正后的公式如下:
)(*5.01111iiiiiPPPPPk
)(5.011iiiqPPPqk
图2 圆柱俯视图 11
20Hz--各孔压力随转角的变化曲线-4-3-2-1012345
090180270360转角压
力(mm H2O)
1孔2孔3孔4孔5孔6孔7孔8孔
对上图进行曲线拟合,则可得到该参考大气压下的实验公式。 由压强传感器模块输出的信号经过+1.5V电压偏置后接至MSP430的A/D通道,等待数据处理。与此同时,PC通过编写好的软件控制A/D转换的开始,模拟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单片机处理之后通过AD1602液晶显示速度及风向,并将数据经RS232接口通过无线模块传输至PC。PC终端将数据处理后记录,方便进一步的研究。
3. 系统硬件设计
图3 根据上述两个公式拟合得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