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电视监控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3.5 安全防范系统3。
5.1 电视监控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电视监控系统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2 编制依据《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19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7—200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75—199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9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3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及要求A。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B.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C.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3。
2 材料准备及要求3。
2.1 材料要求A. 电源线、视频线及光纤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所有线缆线径、内心数量符合标准,户外采用防水电源线。
B。
钢管(KBG/JDG)、金属线槽和桥架型号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相关附件(膨胀螺丝、吊杆、支架)按照尺寸、数量配备。
3.2。
2 设备要求A。
后端设备:主要包括矩阵主机、控制键盘、硬盘录像机、监视器、控制器、计算机、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
此类设备均为定型产品,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设备。
必须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及有关的技术文件和3C 认证标识。
B. 信号处理设备:包括光电转换器、信号放大器、视频分配器等。
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标准系列产品,并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及相关的技术文件和3C 认证标识。
产品安装前,必须依据出厂的图纸或技术文件进行通电检查,并记录结果。
C。
前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护罩、支架等设备。
选用时应根据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并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及合格证,且有3C 认证标识。
安装使用前,应经过全部检查(包括外观及性能检查),方可安装。
设计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1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6-201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201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LED显示屏通用规范》 SJ/T11141-199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设部分) 2013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年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2009年版。
道路监控系统方案及技术要求

道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概述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综合计算机IP视频技术、视频和音频数据压缩及解压缩处理技术、互连网应用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结合IP视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种监控主机系统。
是近年来网络IP视频应用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涉及了计算机领域多种前沿技术。
远程视频控制系统能将监控信息监控中心释放出来,通过计算机网络使其能够到达桌面的计算机上,从而与信息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融合在一起,更好的为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突出优点在距离和控制等方面。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已从统的图像应用系统发展成为网络、数字媒介的综合应用。
随着IP视频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编码网络传输技术,使之区别于以往的监控系统二、系统设计目标在进行网络监控系统设计的时候,依照贵单位对该系统的基本需求,本着架构合理、安全可靠、产品主流、低成本、低维护量作为出发点,并依此为贵单位提供先进、安全、可靠、高效的系统解决方案。
架构合理:就是要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来架构系统,使整个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并具备未来良好的扩展条件。
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贵单位最关心的问题,只有稳定运行的系统,才能确保贵单位网络监控系统平稳运行。
系统的技术先进性是系统高性能的保证和基础,同时可有效地减少使用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麻烦。
良好的可扩展性则是为了用户的发展考虑。
随着贵单位安防系统应用时间的增长,未来对安防系统的要求会更高。
可扩展性保证当用户有更多的要求时,引入的新设备可以顺利地与本次配备的设备共同工作,进一步扩展与提高系统的性能。
产品主流:系统是否采用当今主流产品,关系到系统的整体质量和未来能否得到良好技术支持以及完整的技术文档资料。
在设备选型时,我们将主要依据贵单位提出的具体需求,同时考虑产品厂家的技术先进性,产品是否为主流产品,原厂商的产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原厂商的技术支持力量和产品制造单位的发展前景。
GB50198-94《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总则1.0.1为了在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监视为主要目的的民用闭路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系统的工程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并便于施工、维护及操作。
1.0.4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系统的工程设计2.1一般规定2.1.1系统的制式宜与通用的电视制式一致。
2.1.2闭路监视电视宜采用黑白电视系统;当需要观察色彩信息时,可采用彩色电视系统。
2.1.3系统宜由摄像、传输、显示及控制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当需要记录监视目标的图像时,应设置磁带录像装置。
在监视目标的同时,当需要监听声音时,可配置声音传输、监听和记录系统。
2.1.4系统设施的工作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内工作的设施:-5~+40℃。
2.1.5系统的设备、部件、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2.1.5.1应采用符合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定型产品;2.1.5.2系统采用设备和部件的视频输入和输出阻抗以及电缆的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音频设备的输入、输出阻抗应为高阻抗或600Ω;2.1.5.3系统选用的各种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
2.1.6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闭路监视图像质量和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2.1.6.1图像质量可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图像质量不应低于4分;2.1.6.2相对应4分图像质量的信噪比应符合表2.1.6-1的规定;2.1.6.3图像水平清晰度黑白电视系统不应低于400线,彩色电视系统不应低于270线;2.1.6.4图像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8级;2.1.6.5系统的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值应为1Vp-p±3dB VBS;2.1.6.6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标分配应符合表2.1.6-2的规定;2.1.6.7系统在低照度使用时,监视画面应达到可用图象,其系统信噪比不得低于25dB.注:①五级损伤制评分标准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表4.3.1-1的规定。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5)4系统构成 (6)5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9)6设备选型与设置 (12)7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18)8供电、防雷与接地 (19)9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 (20)10监控中心 (21)附录A设计流程与深度 (22)本规范用词说明 (28)附:条文说明 (29)1总则1.0.1为了规范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提高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
1.0.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1.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0.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video surveillance&control system(VSCS)利用视频探测技术、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模拟视频信号video signal基于目前的模拟电视模式,所需的大约为6MHz或更高带宽的基带图像信号。
2.0.3数字视频digital video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过处理,或从光学图像直接经数字转换获得的具有严格时间顺序的数字信号,表示为特定数据结构的能够表征原始图像信息的数据。
2.0.4视频探测video detection采用光电成像技术(从近红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像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2.0.5视频监控video monitoring利用视频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和信息记录。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目录第1章工程概述 (4)一、工程概述 (4)二、系统概述 (4)第2章视频监控子系统 (6)一、系统概述 (6)二、设计依据和原则 (6)1、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依据 (6)2、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7)三、系统设计思想 (7)四、视频监控系统组成及原理 (8)1、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8)1.1前端部分 (8)1。
2传输部分 (8)1。
3后端部分 (10)2、视频监控系统规划 (10)五、设备供应商简介 (13)六、系统设备简介 (15)1、IP网络红外枪机(金三立ST-NT5042H) (15)1.1主要特性 (15)1。
2技术参数 (17)2、IP网络恒速球机(金三立ST—NT8279HR) (18)2。
1主要特性 (19)3。
2技术参数 (21)3、视频管理(金三立ST-NTMS-CD08) (22)3.1主要特性 (23)3。
2技术参数 (24)4、存储服务器(金三立ST—NTMS—SD02) (25)4。
1、主要特性 (25)4.2技术参数 (26)5、视频接入交换机(华为ST—NT5042H) (27)第1章工程概述一、工程概述XXXXXXXX市视频监控系统本次系统建设属于改扩建项目,依照XXXXXXXX实际需求及XXXXXXXX总体规划相关要求,本次建设项目是视频监控系统。
本次设计主要考虑到与前期系统的融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升级。
总体规划主要是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搭建及系统的运行,后期由总集成平台管理软件来完成纳入市政服务中心现用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与省、市、县三级联网电子监察系统无缝对接。
二、系统概述XXXXXXXX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清晰合理,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形成一个全方位智能安防管理系统.为确保系统建设的严密性、完整性,本次设计对前端信号采集、传输部分、控制部分均采用了技术非常成熟的可靠产品。
本着从设计的角度杜绝系统规划的可能隐患,结合建设方的宏观功能需求、行业相关规范及考虑综合性价比等因素,对该项目进行了细化规划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规范与标准(2024版)

GB 50348-2004
施工现场勘察 勘察并拟定前端设备安装方案,必要时应作现场模拟
试验。 摄像机:安装位置、监视现场一天的光照度变化和夜
间提供光照度的能力、监视范围、供电情况; 勘察并拟定线缆、管、架(桥)敷设安装方案。 勘察并拟定监控中心位置及设备布置方案。 监控中心面积; 线缆进线、接线方式;
6.3.5 工程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9 控制设备安装。
1) 控制台、机柜(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平稳牢 固、便于操作维护。机柜架)背面、侧面离墙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 3.13.11条的规定。
2) 所有控制、显示、记录等终端设备的安装应平稳,便于操作。 其中监视器(屏幕)应避免外来光直射,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避 光施。在控制台、机柜(架)内安装的设备应有通风散热措施,内 部接插件与设备连接应牢靠。
GB 50348-2004
3.11.6 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6 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时应有人
工逐个入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 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并盘 圈放置在托架高处。 7 光缆敷设完毕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 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3) 控制室内所有线缆应根据设备安装位置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排 列、捆扎整齐,编号,并有永久性标志。
GB 50348-2004
6.3.6 供电、防雷与接地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系统的供电设施应符合本规范3.12节的规定。摄像机
GB 50348-2004
3.11.5 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下列情况可采用明管配线: ——易受外部损伤; ——在线路路由上,其它管线和障碍物较多,不宜明敷
视频监控及安防系统技术规范书

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视频监控及安防系统技术规范书201X年 X月附录A:技术偏差表投标者在此确认本标书完全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除以下所列偏差外:当我们提供的标书中货物性能和供货范围的描述与招标文件有任何矛盾时,以招标文件为准,以下所列除外:任何影响投标书实质性响应的技术偏差,应列在下表中,且作为替代方案,但符合本技术协议的基本建议书应提交:目录35 (5)677 (8) (39) (39)39 (39)1 总则1.1一般规定1.1.1 本技术协议书使用范围仅限于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清苑国家粮食储备库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4MWp)并网光伏电站项目10kV 升压站/开关站工程视频监控及安防系统的招标。
列举了有关技术参数作为推荐值,它提出了系统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试验、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要求。
1.1.2 投标人提供设备必须是全新、新型设备,并保证设备满足使用地电网相关要求及相应规程规范。
1.1. 投标方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包括商务和技术部分的所有规定。
由投标者提供的设备的技术协议应与本技术协议书中规定的要求相一致。
1.1.4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者应提供符合IEC最新版本的标准和本规范书要求的成熟系统和优质产品。
当本设备技术协议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1.5 偏差(无论多少)都必须清楚地标示在投标文件的“技术条件偏差表”中,技术条件偏差表应以汇总的形式放置在投标书正文的首页。
如未对本规范书提出偏差,将认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和服务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1.1.6 技术协议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1.7 本技术协议书中涉及的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199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一日
目次
1总则
2系统的工程设计
2.1一般规定
2.2摄像部分
2.3传输部分
2.4监控室
2.5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3系统的工程施工
3.1一般规定
3.2摄像机的安装
3.3线路的敷设
3.4监控室
3.5供电与接地
4系统的工程验收
4.1一般规定
4.2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4.3系统的质量主观评价4.4系统的质量客观测试4.5竣工验收文件
附录A系统工程验收证书
附录B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了在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监视为主要目的的民用闭路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系统的工程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并便于施工、维护及操作。
1.0.4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系统的工程设计
2.1一般规定
2.1.1系统的制式宜与通用的电视制式一致。
2.1.2闭路监视电视宜采用黑白电视系统;当需要观察色彩信息时,可采用彩色电视系统。
2.1.3系统宜由摄像、传输、显示及控制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当需要记录监视目标的图象时,应设置磁带录像装置。
在监视目标的同时,当需要监听声音时,可配置声音传输、监听和记录系统。
2.1.4系统设施的工作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
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
室内工作的设施:-5~+40℃
2.1.5系统的设备、部件、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2.1.5.1应采用符合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定型产品;
2.1.5.2系统采用设备和部件的视频输入和输出阻抗以及电缆的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音频设备的输入、输出阻抗应为高阻抗或600Ω;
2.1.5.3系统选用的各种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
2.1.6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闭路监视图象质量和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2.1.6.1图象质量可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图象质量不应低于4分;
2.1.6.2相对应4分图象质量的信噪比应符合表2.1.6-1的规定;
2.1.6.3图象水平清晰度黑白电视系统不应低于400线,彩色电视系统不应低于270线;
2.1.6.4图象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8级;
2.1.6.5系统的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值应为1Vp—p±3dBVBS;
2.1.6.6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标分配应符合表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