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地球科学概论》离线作业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一、填空题(每空格0.4分,75个空格共30分)1. 列举国外或国内地质学史上三位著名的学者:(Lyell)、(Wegerner)和(李四光)。
2. 中国探月计划可分为(绕)、(落)和(返)三个阶段(每空格用一个字概括)。
3. 以下描述的可能星球是:无任何生命迹象,也没有任何有机物,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可能30多亿年前曾经发育过生命,有流水冲积的痕迹(火星);繁茂的生物圈,存在巨大的海洋(地球)。
4. 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分为(∈)、(O)、(S)、(D)、(C)、(P)、(T)、(J)、(K)、(E)、(N)、(Q)等12个纪(用代号表示)。
5. 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从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6.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O)、(Si)、(Al)、(Fe)、(Ca)、(Na)、(K)和(Mg),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7. 火山喷出物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8.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
9. 应变的三种类型为(拉张)、(剪切)和(挤压)。
10. 节理的两种类型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1. 面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L)波;另一种为(R)波,前者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后者质点作椭圆运动。
12. 从地球地表到地心,共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界面(康氏面)、(莫氏面)、(岩石圈和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核之间的界面)。
13. 风化作用可进一步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14. 河流侵蚀作用的分为(旁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三种类型。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地球科学概论课堂作业

011.狭义的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2.0分A、自然环境B、生态系统C、动植物D、生物圈正确答案:D2.以下不属于地质学研究围的是< >〔2.0分A、生命的起源和演化B、地核的形成与演化C、古生物学D、地壳运动正确答案:B3.下面哪一个理论的确立,标志着现代地球学的建立。
< >〔2.0分A、水成论B、板块构造理论C、均变论D、生物进化论正确答案:C4.下面哪位学者与地球科学早期发展无关。
〔〔2.0分A、亚里士多德B、祖冲之C、达·芬奇D、括正确答案:B5."将今论古"的原理不能用来解释下列哪种现象或科学问题< >〔2.0分A、地壳的形成B、沧海桑田C、化石的形成D、太阳系的演化正确答案:D1.科学方法一般包括〔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及〔检验假说等方面。
2."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是过去的钥匙。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所提出,并由〔赫顿发展和确立。
3.写出科技成就或科技著作的创作者:候风地动仪〔衡;《梦溪笔谈》〔括;《天工开物》〔宋应星;《地质学原理》〔莱伊尔;《水成论》〔尔纳>;大陆漂移学说<格纳>;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
1.地球上存在孤立的系统。
〔×2.理论或定律的提出一般是基于某位科学家的工作成果。
〔×3.现代地质学是在地球演化的渐变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深地"、"深空"、"深海"及"深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5.历史上"灾变论"与"渐变论"、"水成论"与"火成论"、"固定论"与"活动论"之争极促进了现代地质学的发展。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二、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
第二章地球一、名词解释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
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二、填空题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
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
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春季《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

课程号: 0102011《地球科学概论A》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班号学号姓名得分说明:第一、二、三题答在试卷纸上,第四、五题答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⒈地球中的元素按照丰度从大到小,位于前4位的依次是铁、氧、硅、镁。
⒉地磁三要素是磁感应强度、磁偏角、磁倾角。
⒊变质作用方式有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和变质分异作用。
⒋按照化学成分,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5大类。
⒌按轴面和两翼产状,褶皱可分为4类,即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和平卧褶皱。
⒍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
7.沉积物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8.岩层产状的三要素分别为走向倾向倾角。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⒈太阳系主要由1颗恒星和8个行星构成,其中( B )为类地行星。
A.金星、地球、火星、木星;B.水星、金星、地球、火星;C.木星、地球、火星、土星;D.水星、金星、地球、木星。
⒉生态系统指的是( C )A、同一物种的总和;B、所有生物体的总和;C、生物与非生物的总和;D、食物链和营养级。
⒊下列地貌单元由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是( A )。
型谷;型谷; C.溶洞; D.波切台。
⒋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作相对水平运动,该断层称为( A )。
A.走滑断层;B.正断层;C.逆断层;D.斜滑断层。
⒌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 A )。
A.大;B.小;C.有时大,有时小;D.大致相等。
⒍沙漠地区形成“绿洲”的主要原因是( B )。
A.该地区有较丰富的降水量;B.风蚀作用使该地区地下水露出地表;C.该地区有较多的耐干旱植物;D.该地区风蚀作用较弱。
⒎中生界可以划分为( B )。
A.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B.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C.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D.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

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物质和能源,人类也是如此。
人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源,来自于自然环境。
这意味着,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贯穿人类历史长河的一个永恒主题。
自然环境,既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结构,还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人类对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识。
人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全球的范围去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的生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环境愈发表现得不“乖顺”了。
人类,陷入沉重的思考之中。
到底,人类对地球环境有哪些作用与影响?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
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提供的材料,目前十大环境因素困扰着地球:由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而导致的全球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减少,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酸雨快速蔓延;全球森林面积锐减;滥垦滥伐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空气中的有害排放物有增无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使得江河湖泊污浊不堪。
这些都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的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目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 (1)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 (1)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 (2)2017考研地概611(回忆版) (3)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简答题1、煤的形成作用与形成条件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3、岩溶作用影响因素与常见岩溶地形论述题1、滨海与浅海的沉积作用2、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思想和板块构造的提出过程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和D”层代表的意义及其地质意义读图题今年读图题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主要是地层接触关系,形成时代,断层性质及其形成时代,褶皱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等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名词解释,1、基岩与岩基2、安山岩与闪长岩3、准平原与夷平面4、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简答题1、煤的形成作用与形成条件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3、岩溶作用影响因素与常见岩溶地形论述题1、滨海与浅海的沉积作用2、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思想和板块构造的提出过程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和D”层代表的意义及其地质意义读图题今年读图题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主要是地层接触关系,形成时代,断层性质及其形成时代,褶皱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等2017考研地概611(回忆版)一地层层序律、河流阶地、岩溶作用、风化作用、将今论古、侵蚀基准面、地温梯度、区域变质作用、成矿作用、贝尼奥夫带。
二10个选择题,题库里的原题三作图题,见最后图,古生代褶皱产状倾角都是53或54度左右,中生代褶皱倾角约25度。
问题和答案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会分析题就行了(图比较丑,见谅)四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主要依据2.海底扩张学说基本思想及主要证据3.浅海沉积作用及其沉积物特征和分布规律。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与答案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1. 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法。
2. 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 解理:矿物受⼒后沿⼀定的结晶⽅向裂开成光滑平⾯的性质。
条痕』物在⽆釉的⽩⾊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
断⼝』物受⼒后在解理⾯以外的裂开⾯。
4. 地质作⽤:由⾃然动⼒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
5. 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上覆岩层新,利⽤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法。
6. 变质作⽤: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形成新岩⽯的过程。
经变质作⽤所形成的岩⽯称变质岩。
7.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发⽣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 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引起岩⽯圈的机械运动。
9. 结晶分异作⽤: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先后分离出来。
10. 重结晶作⽤:岩⽯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重新结晶成粗⼤颗粒的作⽤,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 地球岩⽯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点到震中的⽔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任⼀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 风化作⽤:由于温度的变化,⼤⽓、⽔和⽔溶液以及⽣物的⽣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矿物在原地发⽣物理或化学变化,从⽽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 ⼟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的产物再经过⽣物风化作⽤改造⽽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 风化壳残积物和⼟壤在地表形成的⼀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作业

日本为什么多地震作为有名的“地震国”,日本公元6世纪就有地震记录。
全国每年平均有1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5级以上的大地震在近百年中发生过100多次。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
日本列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
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其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和地震等现象。
日本成为地震多发地的原因是该国地表下方有好几个板块在这里交汇。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边缘,这一全长4万公里的地震带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板块移动剧烈。
它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
反观同样是岛国的英国,因其地处亚欧板块内部,最重要的是其地壳比较稳定,所以火山和地震很少。
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地震数千次,其中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日本人为何不怕大地震?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
记者发现,面对这场严重的天灾,日本民众却没有恐慌、混乱,而是异常镇定、沉着,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日本政府则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实施了抗震救灾行动。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不怕大地震呢?1、镇定面对灾难灾民谈笑风生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日本大多数老百姓却一点都不怕。
新潟地震发生后,很快,日本NHK电视台就播放了架设在东京闹市区街头的多架摄像机拍下的镜头,人们可以看到地震时街面都在晃动,带着镜头里的万家灯火也跳跃着,摇摆着。
然而,大街上的行人却照常走路,汽车照样运行,商店里依然人头攒动,看不到一个人东张西望,惊惶失措,更没有人大呼小叫,就像没发生地震一样。
次日早晨,记者又在电视上看到了异常镇定的新潟人:由于部分道路塌陷,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灾害现场,成群结队的受灾者在寒风中只是静静等待,默默地采取着自救措施;从人们的表情上,很难区分出谁是灾民谁不是灾民,他们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失去房屋、财产甚至亲人的现实;刚刚从脱轨的“新干线”列车上被救下来、还困在附近一座车站里的旅客,竟然有许多人面带微笑,向记者描述地震时的遇险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大《地球科学概论》离线作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哪三类?这三类岩石是如何形成的?三类岩石之间如何进行转化?
2、地震可以分为哪几种?简述各种地震的成因。
3、淡水一般有哪些来源?水与水资源有何区别?
4、请表示出矿物的摩氏硬度计。
5、火山喷发的灾害与资源有哪些?
1、答:
①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类;
②火成岩也称岩浆岩。
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
变质岩: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③变质岩、岩浆岩等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环节,可以转化为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等各类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变质岩。
只有变质岩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
其他各类岩石,在靠近岩浆的过程中,首先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了。
各类岩石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
而要经过变质、重融再生为岩浆、岩浆冷却凝固等环节,才可以变为岩浆岩。
2、答:
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等
②构造地震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塌陷地震是因地下岩洞塌陷、大型山崩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
诱发地震是由于人类活动如水库蓄水、矿山采矿、油田抽油注水等引发的
地震;
人工地震是指核爆炸、工程爆破、机械震动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3、答:
①淡水的主要来源有,江河湖泊,地下水,自然降水等;
②水资源的区别,只所以说是资源,说明它能被人们所利用,像江河湖泊,地下水,降雨,都可以用到我们的生活、农业、工业等行业;但海水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算是资源,像新加坡,本身没什么淡水资源,他们就是靠海水淡化来生产生活、工农业用水的。
所以是不是水资源没有严格的界定,只要它能被人类利用,都算是水资源。
4、答:
1、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
4、萤石
5、磷灰石
6、正长石
7、石英
8、黄玉
9、刚玉10、金刚石
5、答:
①火山灾害有两大类:
火山喷发本身造成直接灾害;火山喷发而引起的间接灾害,实际上,在火山喷发时,这两类灾害常常是兼而有之。
火山碎屑流、火山熔岩流、火山喷发物(包括火山碎屑和火山灰)、火山喷发引起的泥石流、滑坡、地震、海啸等都能造成火山灾害。
②火山喷发的资源:
创造一些土地资源;火山能创造很多的自然景观,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些风景区大部分是火山区,像美国的黄石公园,夏威夷,日本的富士山;矿产资源,由火山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是挺多的,包括非金属资源和金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