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
心理健康期末重点总结

心理健康期末重点总结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与周围环境适应、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常状态。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稳定且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对个体的生理健康、社会适应和学习工作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二、心理健康的评价与测量1.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是个体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幸福感、满意度等。
客观评价则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行为、认知等客观指标来评价心理健康。
2.常用的心理健康评定方法包括问卷测量和临床面谈。
问卷测量常用的有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心理应激问卷等。
3.心理健康测量的技术包括自陈式测量和他陈式测量。
自陈式测量是通过个体自己回答问题来获取信息,如问卷调查;他陈式测量是通过他人观察、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如心理评估。
三、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与原因1.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临时性与长期性的。
临时性心理问题指的是暂时性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往往与临时性的环境因素有关,如考试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长期性心理问题指的是持续性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往往与个体的人格、独立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等因素有关,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2.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化学物质的异常等;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情绪和个性特点等;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社会压力等。
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及干预方法1.焦虑症是指个体存在过度的担忧和不安,常常伴有身体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应对策略、学习放松技巧、寻求社会支持等。
2.抑郁症是指个体感到极度的悲伤、无助和绝望,常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
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交活动、接受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等。
3.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了剧烈刺激或创伤事件后,出现反应迟钝、回忆和噩梦等症状。
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进行心理疏导、调整生活方式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

策略:(1)分清事情的主次(2)掌控自身生物钟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五章1、挫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挫折情境,指主观上存在着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二、挫折认知,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而这种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三、挫折的反应,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某些情绪或反应2、挫折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2)双重性(3)暂时性3、应对挫折的方法(1)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挫折(2)树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3)一分为二,改变视角(4)采用精神发泄法(5)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4、管理压力的方法(1)调整认知方式(2)学会放松和转移(3)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4)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5)培养幽默感5、阳光心态(论述分析)心态决定决定人的行为取向。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们持着平静的心态,轻轻松松地穿越看不见的障碍,而在困难一览无余的时候人们却犹豫胆怯了。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因为没有将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将困难看的太清楚,分析的太透彻,考虑的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
倒是那些没将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6、常见的不合理认知及概念(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和“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糟糕至极:是指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7、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种类内涵)(1)首因效应:人们对信息的反应与信息成现的顺序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初次接触时会对对方进行知觉观察,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最初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范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范围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范围09-10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要点一、考试题型1、填空,每空1分,共20分2、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3、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4、论述题,20分5、案例分析,15分二、考试要求1、考试方式:17周随堂开卷考,请带教材及相关资料参加考试2、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30%,由课堂作业的上交情况计分;期末成绩占70%3、考试纪律:不得相互传借书及任何纸质资料,考试全程关闭手机,否则按作弊处理4、考前充分看书,题量比较饱满,临时翻书来不及三、考试重点1、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1(状态、过程)2、世卫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上课ppt(三方面的完满状态)3、大学生心理矛盾具有什么特点,p104、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65、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p136、判断心理健康的依据,p67、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期望对个体心理发展和健康的影响,p148、根据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对青年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阶段的界定,p219、大学阶段是什么样的关键期?p3110、11、12、13、自我价值感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25 如何塑造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33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途径p29 如何消除自卑?p3114、什么是自我阻碍,讲课ppt(自我设障:个体往往会通过一些减少成功机率的行为来避免可能的失败带给自己的伤害,这就是自我设障)15、16、学习动机的四个特征p89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五大要素,学习动机,对学习材料的感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获得信息的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对学习的认识,p83(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如何克服学习动机缺乏?96 简述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
P96 如何克服考试焦虑?p100 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p97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p44 记忆系统的组成,p85(三部分)记忆的三项基本任务,p85 记忆最大的障碍是什么,p87 记忆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设置目标的原则是什么,ppt,(具体性,可衡量,能达到,现实性,时限性)人际沟通的意义,p59 人际沟通的主要形式,p61 人际沟通的心理效应有哪些,p63(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定势效应)在人际沟通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75 对诚实守信的内在认识,p71 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p62 人际沟通中羞怯的类型区分,ppt(气质性,认知性,挫折性)p65 怎样提高人际沟通能力?p67 人际沟通障碍有哪些类型,p66 压力应对包括哪三个阶段,p45 压力源的共同特点,ppt (超负荷,动机冲突,不可控制)压力源分为哪几类,p43 应对压力的方式中最重要的是什么?p49 压力状态下,行为反应的性质特点,p46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情绪对压力的影响,p52 归因方式的三个维度,p37 艾利斯的理性行为疗法(ABC理论)p50 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p50 如何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51大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主要有哪些?53 如何改变A型行为?54弗洛姆对爱的描述,p161 爱情的本质,p149 爱情的两个基本结构,p147 大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爱的能力?p161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p148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p131 性健康包括哪几方面,p126 性行为的划分,p131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143 恋爱中的男女两性如何相处?p161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论述如何才能使学习事半功倍.p87---88 结合自己与社会实际,论述心理健康对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重点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策略:(1)分清事情的主次(2)掌控自身生物钟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五章1、挫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挫折情境,指主观上存在着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二、挫折认知,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而这种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三、挫折的反应,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某些情绪或反应2、挫折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2)双重性(3)暂时性3、应对挫折的方法(1)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挫折(2)树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3)一分为二,改变视角(4)采用精神发泄法(5)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4、管理压力的方法(1)调整认知方式(2)学会放松和转移(3)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4)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5)培养幽默感5、阳光心态(论述分析)心态决定决定人的行为取向。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们持着平静的心态,轻轻松松地穿越看不见的障碍,而在困难一览无余的时候人们却犹豫胆怯了。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因为没有将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将困难看的太清楚,分析的太透彻,考虑的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
倒是那些没将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6、常见的不合理认知及概念(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和“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糟糕至极:是指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7、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种类内涵)(1)首因效应:人们对信息的反应与信息成现的顺序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初次接触时会对对方进行知觉观察,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最初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2.学习:包括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A.学习是一个普遍现象;B.学习是有机体通过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C.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和稳定的,这一特征将学习的结果与其他非学习过程的结果区分开来。
(学就是用脑,习就是动手,学习就是脑和手脚的共同使用;学习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4.挫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失败、失利,或因压制与阻碍而导致削弱和停顿。
在心理学上解释为当个体(或群体)在从事有明确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或群体动机和目标未能实现、个人和群体的需要未获得满足时,表现出的心理、情绪或行为上的异常状态。
5.人格:心理学上的人格内涵极其丰富,但基本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个体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种种言行,人格所遵从的社会准则,这就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和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展现、藏在“面具”后真实的自我,是内隐的人格成分,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普遍定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思想品质。
6.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7.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学概念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
8.人格障碍:是人格的内在不协调,是指在没有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是一种介于精神病人和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常表现为怪癖、反常、固执、情绪不稳定、不通人情、不易与人相处、常损人利己甚至损人又不利己、以自己的恶作剧取乐,常给周围人带来痛苦或憎恶等,但它又不归属于精神病范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点:
1. 心理健康的概念: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包括积极心态、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
2. 压力与应对:探讨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来源,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并介绍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寻求支持、积极思考和放松技巧等。
3. 心理健康问题与常见疾病: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挫折感和社交障碍等,并探讨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的心理疾病。
4. 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干预:介绍心理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身心健康和培养应对能力等,并介绍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
5. 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提供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如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培养自我认知等,以帮助大学生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
6. 资源和支持:介绍大学校园内心理健康资源和支持服务的提供情况,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学生组织等,以便大学生在需要时寻求帮助。
7. 跨文化心理健康:探讨跨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文化冲突、适应困难和言语障碍等,并提供相应的跨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策略。
8. 全员参与:强调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同学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校园文化。
注意:以上为考点概述,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设置来确定。
心理健康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2) (3) (4)
学会称赞别人 学会微笑 寻找最佳新观念
(5) 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6) 培养乐观精神 (7) 经常使用自动的提示语 (二) 调控丰富我们的生活: (1) 读书 (2) 幽默 (3) 赏花 (4) 散步 (5) 运动 (6) 旅游 (7) 写日记 (8) 放慢速度 (9) 登高远眺 6 理性情绪调节法: ABC 理论 事件 A ——事件 B——情绪与行为的结果 C
( 2)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
( 3)社会交换理论
( 4)同质性理论
( 5)墨斯登的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 6)克尔霍夫和戴维斯的“过滤”理论
5 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1 异性疏远期 -——异性接近期——恋爱期
6 青春期的性心理的表现:对性知识的追求——对异性的爱慕——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 7 青年的性行为:性自慰行为——爱抚——婚前性行为
四、社会资本的概念: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 这些资源与自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 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五、如何在大学中积累社会资本 1 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2 发现自己的“优势“ 3 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4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5 零存整取建立“关系网“ 6 社会资本的经营与整合
4 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 最后一章
1 职业生涯的概述 2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
第五章 爱情与性心理
1 爱情三因论:动机成分、情绪成分、认知成分
2 恋爱的发展与持续:热情度先升后降
亲密感呈上升趋势 承诺上升并近乎持平
3 失恋心理及调适: ( 1)构建理性的认识
( 2)行为转移法,冲淡痛苦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总复习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总复习第一篇: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总复习心理与健康总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对未完成的任务记忆比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的现象称作(A)A.蔡戈尼克效应B.皮格马利翁效应C.期待效应D.自我暗示效应2.抑郁症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疾病,是控制(B)的体系遭到了破坏所致。
A.恐惧激素B.紧张激素C.安定激素D.快乐激素 3.性道德的四个方面是指自愿、爱和(A)。
A.无伤、承担责任B.愉悦、承担责任C.隐秘、承担责任D.无伤、隐秘4.通过与同龄人在处世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称为(B)A.自省法 B.比较法 C.二分法 D.经历法5.下列动机的描述错误的是(A)A.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间接原因B 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 C 为个人的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 D.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6.人们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来发现自己的特点。
这种认识自己的方法称为(D)A.比较法 B.自省法 C二分法 D.经历法7.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可以分为(A)个方面。
A.八B.七C.九D.六8.评估工作PLACE法中A是(C)A.职位职务 B.工作地点 C.发展前景 D.入职门槛 9.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8-25岁为(D)阶段A.友爱 B.亲密 C.孤独 D.友爱亲密对孤独 10.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爱情三元论”,将爱情关系分为(A)A.激情、亲密与承诺 B.友情、亲密与性爱 C.好感、亲密与承诺 D.好感、激情与承诺二、判断题1.如果你缺乏关心别人的习惯,你有时候可能要“假装”去关心别人,并付之行动。
这样做可能促使你产生真正关心别人的动机。
(对)2.幸福感与先天的遗传素质无关。
(错)3.冲突并非绝对有害,有些冲突具有破坏性,有些具有建设性。
(对)4.使用避孕套避孕的成功率最低,安全期计算法的成功率最高,但是任何一种避孕方式都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略:(1)分清事情的主次(2)掌控自身生物钟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章1、四维健康新概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2、判定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原则:(1)社会适应标准(2)统计学标准(3)经验标准(4)自身行为标准(5)医学检测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2)情绪积极、乐观、稳定、心灵良好(3)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5)坚强的意志品质(6)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7)拥有完整和谐的人格品质(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4、心理原因产生的原因之个人因素:(1)思维片面不深刻(2)自我认识太悲观(3)心理素质不健全(4)情绪发展不稳定(5)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不成熟相矛盾5、心理咨询(概念):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能够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则就是保密原则。
哈师大心理咨询热线88060540第二章1、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是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总和的意识,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2、自我意识结构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又可以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
3、自我意识的矛盾(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4)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冲突(5)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矛盾4、自我意识的统一(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与自我扩张(3)难以统一:自我矛盾与自我萎缩5、无条件的爱自己(1)倾听自己的内心需要(2)欣赏自己的优点(3)爱自己的缺点(4)掌握自己的命运6、自卑的表现(1)自我怀疑,自我贬低(2)情绪低落,心态消极(3)胆小懦弱,畏首畏尾7、战胜自卑的方法(1)有勇气和和决心改变自己(2)调整理想自我,调节抱负水平(3)学会积累和体验成功(4)利用补偿作用超越自卑(5)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8、自我中心的概念:人在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时,以个人主观图示去对待有关事务,不能设想他人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9、自我中心的表现自我中心的学生对自己过于关注,过多地从自我角度、以自我标准去评价、认识事物与行为,凡事喜欢从自身出发,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事于度外,很少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习惯于让别人服从自己、迁就自己,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10走出自我中心的方法:(1)摆正自己的位置(2)学会换位思考(3)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第三章1、情绪的要素:(1)情绪的生理基础(2)情绪的内心体验(3)情绪的外在表现2、情绪的类型(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心情舒畅或闷闷不乐均为心镜的表现(2)激情:是指一种短暂的、强烈的、疾风暴雨式的情绪状态。
(3)应激:又称为应激状态,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危险情景所引发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3、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1)情绪影响身心健康(2)情绪影响学习(3)情绪影响行为效果(4)情绪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内容4、大学生情绪的特点(1)情绪体验丰富多彩(2)情绪活动不稳定,波动较大(3)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4)情绪表现外显与内隐并存5、善于控制不良情绪(1)深度呼吸法(2)积极的心理暗示法(3)注意力转移法(4)适度宣泄法(5)自我安慰法(6)人际交往调节法(7)情绪升华法6、艾利斯的RET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经历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这一理论也称之为情绪困扰的ABC理论。
A(acting event)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指个体所遇到的诱发事件之后产生的相应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consequence)指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D即驳斥、对抗(dispute),实际上也是一个咨询治疗的过程流程图产生有效的治疗结果E (effect)7、抑郁管理五步法(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2)发出心情不佳的信息(3)让身体活动起来来提升情绪(4)多样化思考问题(5)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第四章1、个性的特点:(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2、气质类型及表现胆汁质:精力旺盛、直率、热情、思维灵活,情绪容易兴奋、爆发迅猛又能快速平息、意志顽强、动作迅速、雷厉风行;其弱点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感情用事、莽撞冒失、脾气暴躁、难以自我克制,心理活动较多地指向外部。
多血质:活泼好动、思维灵活、注意力转移快速、情绪变化快且容易外露、情感丰富、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善交际而不怯生,容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接受新事物;其弱点是注意力分散,情绪起伏大,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心理活动较多地指向外部粘液质:安静、沉稳、喜欢沉思、注意力容易长时间集中,情绪稳定且不外露,忍耐力强,善于克制自己,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其弱点是思维灵活差,做事循规蹈矩,比较刻板,反应速度慢,行动迟缓,不容易习惯新的工作,心理活动较多指向内部。
抑郁质:对外界事物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思维敏锐,情感体验持久深刻,多愁善感,做事认真仔细,踏实稳重,自制力强,其弱点是敏感多疑,精力易疲倦,情绪容易偏向抑郁,行动迟缓,心理活动较多地指向内部。
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从来源上看,气质是由遗传基因和胚胎时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决定的,体现的是个体的生物特征;而性格是由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双重因素决定的,更多地体现个性的社会特征。
从可变性看,由于气质的先天性决定性,使得气质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从性格除了受先天素质的影响之外,更多的还受成长环境以及个体与环境互动结果的影响,因此,性格相对于气质来说,比较容易改变。
从社会评价上看,气质类型没有优劣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
联系由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气质出现早,发展快,成熟早;而性格出现晚,发展慢,成熟晚;4、羞怯的类型(1)气质型羞怯(2)认识型羞怯(3)挫折型羞怯第五章1、挫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挫折情境,指主观上存在着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二、挫折认知,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而这种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三、挫折的反应,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某些情绪或反应2、挫折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2)双重性(3)暂时性3、应对挫折的方法(1)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挫折(2)树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3)一分为二,改变视角(4)采用精神发泄法(5)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4、管理压力的方法(1)调整认知方式(2)学会放松和转移(3)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4)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5)培养幽默感5、阳光心态(论述分析)心态决定决定人的行为取向。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们持着平静的心态,轻轻松松地穿越看不见的障碍,而在困难一览无余的时候人们却犹豫胆怯了。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因为没有将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将困难看的太清楚,分析的太透彻,考虑的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
倒是那些没将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6、常见的不合理认知及概念(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和“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糟糕至极:是指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7、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种类内涵)(1)首因效应:人们对信息的反应与信息成现的顺序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初次接触时会对对方进行知觉观察,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最初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是指交往过程中最后的印象对个体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也称最后印象。
(3)晕轮效应:当我们对一个的某些主要品质形成印象以后,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4)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将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5)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着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
8、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1)恰当修饰容貌(2)衣着修饰得体(3)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4)谈吐文明高雅(5)适度的自我表现第六章1、人际沟通: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变,一方说另一方听,接受者只接受信息无反馈。
单向沟通的速度较快,但准确性差,不能产生平等的参与感,不利于增加接受者的信息和感情的建立。
双向沟通:是沟通双方互为发信人和接受者,两者地位可以发生转换。
双向沟通的沟通速度慢,但比较准确,有助于沟通双方相互理解,同时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觉,必要时双方可进行多次商议,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2、大学生应掌握得当的人际沟通艺术(1)主动沟通(2)尊重他人(3)学会说不(4)夸赞的艺术:善于洞察对方的闪光点,真诚赞美,赞美方式多样化(5)批评的艺术:注意场合,批评与鼓励共存,语言委婉(6)学会倾听(7)换位思考(8)幽默3、人际冲突的概念:是指由于利益关系、观点不一、个性差异等引发的人际交往对象之间的紧张状态和对抗状态。
4、处理冲突时应遵循的原则(1)对事不对人(2)合理控制情绪(3)勇于承认错误(4)当时当地解决冲突(5)注意适度宣泄第七章1、大学生恋爱的特点(1)恋爱动机多样化(2)恋爱自主性强(3)恋爱消费五花八门,数字攀升,家长买单(4)注重浪漫的过程,轻视无言的结局(5)恋爱关系不稳定2、性心理的含义:是指伴随着性的生理发育而出现的与性欲,性行为等有关的性心理活动,它主要包括性意识、性观念、性思维、性情感、性意志等。
性心理是人类性行为的心理基础,与性生理、性本能密切相关,但它有区别于性器官、性感官等性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它受社会文化、道德、法制等规范的影响,存在萌生、发展和成熟的不同阶段。
3、婚前性行为: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最大的性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