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有答案和解释)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政策的调整,到195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到1952年底,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的提高C.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D.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新政权的巩固2.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农村停产革命D.农村实行“大包干”3.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消灭土地私有B.满足农民的土地需要C.解放农村生产力D.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4.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5.侯永禄的《农民日记》中写到:“1952年春节,我花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

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农村()①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②农民分到了土地③实现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使土地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7.欣赏下列“话剧”。

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

”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

”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

”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

”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A.1937一1945年B.1946—1949年C.1950—1952年D.1953—1957年8.建国后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A.安徽B.浙江C.甘肃D.西藏9.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与以往土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①注意保存富农经济②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③稳定城市中的资产阶级④孤立地主阶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10.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废除的标志是()A.土地革命完成B.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完成C.土地改革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11.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A.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2.以下各项不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是()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C.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D.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二、判断题13.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3课 土地改革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3课 土地改革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课一、选择题1.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是A.解放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的胜利2.1950——1952年行的土地收运动据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观察下表,导致浙江省各阶层占有土地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完成C.三大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建国后的土地改革,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B.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D.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6.“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材料所述的史实(任务)在哪一年基本完成A.1949年B.1950年C.1952年D.1958年7.下面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时代要求C.农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8.下表为常熟县团结、胜利、高峰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B.新中国的成立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的胜利9.如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B.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D.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10.1952年夏,农民老林分到了三亩地,一头牛,一把锄头和一架耕犁,令他受益的中央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案》11.“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精神上对土地的依赖。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同步练习: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图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C.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土地改革”可知,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A. 1931年B. 1941年C. 1947年D. 1952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实施策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在这次土地改革中,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3.1950-1954年中国农村小同阶层人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完成C. 三大改造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到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题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毛泽东曾兴奋地告诉老一辈的革命家:“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2.20世纪50年代,四川金堂县贫农徐某分到了三亩七分地,其所依据的法律文献是()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3.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迎来重大突破。

2015年5月7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安居型商品房用地供应暂行规定》,为“农地”入市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盘活原农村集体土地方面迈出了探索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D.《中华民国土地改革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经受了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下面不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名词是A.和平解放, B.“最可爱的人”C.赎买政策, D.分配土地5.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彻底摧毁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7.1952年夏,农民老林分到了三亩地,一头牛,一把锄头和一架耕犁,令他受益的中央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案》8.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土地改革(知识点总结+过关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土地改革(知识点总结+过关训练)

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要点1.目的(原因):(1)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为满足广大农民想要获得()的要求,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2.时间:()— ()年。

3.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废除()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4.过程:1950年起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同时分给()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5.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6.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制度,消灭了()阶级;(2) ()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3) ()了新生的人民政权;(4)解放了农村(),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难点释疑1.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1)相同点:土地都归私人所有。

(2)不同点:①土地占有者不同:前者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后者农民占有土地;②地主与农民的关系不同:前者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后者是地主阶级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③产品分配不同:前者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后者农民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

(3)无论是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还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都属于私有,这两种所有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存在剥削。

2.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经济上翻了身,新中国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同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3.区分三个易混点:①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自主学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背景: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____,获得土地。

2.法律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颁布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

3.经过: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战果: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多年的____________制度,消灭了________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_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突破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八下历史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八下历史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训练1.“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

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

”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C.人民公社的成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2.1952年6月6日,苏南松江县一互助组完成稻田插秧工作,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到半个月时间…而且还向全国发起了爱国增产竞赛……县、区领导组织各区农民到这一互助组来学习,推广他们的插秧经验。

这反映出当时A.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创新意识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C.抗美援朝胜利鼓舞着国人团结奋斗D.为保卫革命果实农民努力发展生产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国民政府不理解农民,看不到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对农民的疾苦也漠不关心……恰恰就是在这个被忽视的区域,毛泽东的天才得到了最高度、最成功的发挥。

”下列史料能够佐证作者观点的是A.①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件B.①《西北文化报》报道西安事变的文字C.①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合影D.①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图影4.下图反映的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取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A.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B.土地国有变为农民所有C.农民所有变为国家所有D.土地国有变为地主所有5.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世代贫农的小王的爷爷分到了土地和劳动工具,生活发生了巨A.农民按“包产到户”分到了土地,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B.各地农民积极加入农业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村里的地主消失了,贫农成为光荣的令人羡慕的身份D.各地广泛建立人民公社,准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6.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这样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存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同步练习:第3课 土地改革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同步练习:第3课  土地改革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同步练习第3课土地改革成立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7•昆明)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A.推行土地改革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掀起“大跃进”运动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2017•临沂)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3.(2017•常州)“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此为目的,我国进行了()A.土地改革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三大改造D.“包产到户改革“4.(2017•益阳)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5.(2017•长春)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2017•宁夏)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这些变化说明()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7.(2017•遵义模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南地区解放战争的推近,贵州境内有大片少数民族区域,土司制度依旧根深蒂固,为此中央政府给广大土司控制下的“贱民”分田地,瓦解土司制度。

这一行为得以推行是因为中央颁布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017•吉安模拟)欣赏下列“话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 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图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C.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土地改革”可知,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 “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A. 1931年B. 1941年C. 1947年D. 1952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实施策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在这次土地改革中,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3. 1950-1954年中国农村小同阶层人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完成C. 三大改造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到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图表信息“1950---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是解题的关键,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 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的结论应是()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1953年 3 74 355 0 4 0 7A.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地主在1953年已经消失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ACD和地主消灭无关,所以答案选择B5. 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A. 全国解放B. 镇压反革命C. 土地改革D. 抗美援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故选C。

6. 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A. 开国大典B. 土地改革C. 抗美援朝D. 三大改造【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结合所学可知,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土地改革。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7. 下列选项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建立土地公有制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①排除;仔细审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8. 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A.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C. 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土地改革后,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充分说明了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选C。

9.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张贴的一幅宣传画,根据它宣传的内容,可以判定它出现的时间应该是()A. 1950年B. 1952年C. 1956年D. 1966年【答案】B10. 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A. 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B. 承包到了土地C. 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D. 增强了生产能力【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二、探究与分析题:11. 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

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3)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4)通过此次调查,你对土地改革有哪些感悟?【答案】(1)农村。

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

(2)“人物访谈”形式。

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改的影响: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农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2)依据所学可知,“人物访谈”形式调查。

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3)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土地的法律依据;(4)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改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的歌词材料二“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材料三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请回答:(1)致使材料一中“妈妈”生活如此残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析出现材料二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3)联系材料二、三的内容,简述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的重要意义。

【答案】(1)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这次土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使全国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这次土改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3)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可知,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妈妈没有土地;(2)依据材料信息: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可知,1950年土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使全国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这次土改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3)依据所学可知,土改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