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邹怡《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

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

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

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

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

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

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

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

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

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

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2024.0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

2023学年青岛市莱西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青岛市莱西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青岛市莱西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2024.0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什么是象征?我斗胆自创一个简单好懂的解说:“象征者,取象于物,以表喻人或事(境)之特征也。

”象征包含着譬喻的因素,但譬喻并不总能构成象征。

比方《红楼梦》里说李纨是个“佛爷”,这是个比喻,不是“象征”。

等到群芳夜宴,祝寿怡红,李纨伸手一掣,掣得的是一枝老梅(花名酒筹),正面镌着这梅枝,反面刻着“竹篱茅舍自甘心”一句古诗——这,才是她的象征。

《红楼》一书中,另有一个总括的、特大的象征,就是大观园之命脉,曲折流贯全因,映带了各处轩馆台榭的那条溪水的名字——沁芳!“沁芳”表面上原是为一座亭子而题的,但实际上溪、桥、闸、亭通以“沁芳”为名,可见其重要。

雪芹写《红楼梦》,为什么要特写一座大观因?据脂砚斋的批语说是:“只为一葬花冢耳。

”这种批语,至关重要,但也被人作了最狭隘的理会,以为修建了一座大观因,只是为了写“黛玉葬花”这个“景子”。

要领会雪芹的深意,须不要忘掉下面几个要点:(一)“宝玉系诸艳之贯,故大观园对额,必待玉兄题跋。

”宝玉是亲身目睹群芳诸艳不幸结局的总见证人,他题“沁芳”,岂无深层涵义。

(二)宝玉与诸艳搬入园后,所写第一个情节场面就是暮春三月,独看《西厢记》至“落红成阵"句,适然风吹花落,也真个成阵,因不忍践踏满身满地的落红,而将花片收集往沁芳溪中投撒,让万点残红随那溶溶漾漾的溪水流逝而去——这才是“沁芳”的正义。

(三)虽然黛玉说是流到园外仍旧不洁,不如另立花冢,但雪芹仍让她在梨香院墙外细聆那“花落水流红”的动心摇魄的曲文,并且联想起“流水落花春去也”等前人词句,不禁心痛神驰,站立不住——试问:他写这些,所为何来?很多人都只是着眼于写黛玉一人的心境,而体会不到在雪芹的妙笔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沁芳”二字作出活生生的注脚。

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踌躇(chóu chú) 玢瓜(fēn guā) 悲切(bēi qiē) 怅然(chàng rán)B.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 奋发(fèn fā) 恬静(tián jìng) 息息相关(xiāng qiān xiāng shēng)C.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 畸形(jī xíng) 谨严(jǐn yán) 恬淡(tián dàn)D. 没落(mò luò) 寥落(liáo luò) 部署(bù shǔ)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答案:D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兢兢业业名列前茅赴汤蹈火锦上添花B. 息息相关风驰电掣指鹿为马倾筐倒庋C. 暮气沉沉奋发有为谨严有加滥竽充数D. 没落凋零寥落星辰漫不经心悲天悯人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老师生动的讲解,使我们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 只有加强体育锻炼,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

C. 虽然天气很冷,但他仍然去锻炼身体。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答案:D4.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B.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C.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A5. 下列人物,属于《红楼梦》的是:A. 诸葛亮B. 贾宝玉C. 林黛玉D. 宋江答案:B6.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是:A. 《诗经》B. 《楚辞》C. 《骆驼祥子》D. 《九歌》答案:C7.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古文的是:A. 《诗经》B. 《骆驼祥子》C. 《岳阳楼记》D. 《九歌》答案:C8.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现代文学的是:A. 《诗经》B. 《红楼梦》C. 《骆驼祥子》D. 《九歌》答案:C9.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叙事诗的是:A. 《诗经》B. 《楚辞》C. 《骆驼祥子》D. 《九歌》答案:B10.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抒情诗的是:A. 《诗经》B. 《楚辞》C. 《骆驼祥子》D. 《九歌》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中的《国风》共有____篇,其中《周南》有____篇,《召南》有____篇。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错误。

由原文“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可知,这“大概30%”的税收并非全都是丝路贸易带来的。

)2.D (“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错误。

依据原文“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只能得出“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的结论,不能得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的结论。

)3.C (“双向共赢”观点的内容在材料一的第二段。

原文以“佛教的倒流”为例,说明“双向共赢”的涵义,是佛教东传后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然后又传回中亚、印度。

可见“双向共赢”观点的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经过对方改造发展后,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再传回原产地,对原产地有所帮助。

A项讲的是欧洲借鉴中国瓷器艺术,使得欧洲瓷器具有了独特的瓷器艺术;B项讲的是苜蓿传入中国,对中国骑兵的帮助;D项讲的是茶叶传入欧洲并流行的原因。

这三项只说明物产交流后对传入的地区有作用,没有在得到更高的发展以后促进输出地区的进步。

而波斯锦是在中国丝绸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对中国丝绸制造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

故选C。

)4.B (根据图表地区Ⅰ的特产项目及“丝绸产品”的“产品生产”地等内容可知,地区Ⅰ为丝绸之路贸易的东段,地区Ⅱ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段。

而材料二的首句“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表明,丝绸之路的东段,指从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之间的地区。

换言之,丝绸之路的东段,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到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区,并不是“以东”没有终点的地区。

)5.①沿线民族的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

②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促进了丝路的长期繁荣。

③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交换和运输的推动。

(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丝绸之路贸易之所以能够进行且长期繁荣,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的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有关。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辽宁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带答案解析)

辽宁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带答案解析)

辽宁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带答案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一是哲学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佛学盛行。

自王阳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学传播,使得民众接受了这样的宗教观念:人生在世,必须相信净土,不断修行,才能超越轮回,达到清净世界。

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

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

宝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缘,他对她有甘露之惠,她对他怀报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该天生一对。

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德容言工,无不胜之,又抉“金玉良缘”之势,使得黛玉在与宝玉的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宝玉也常有“好景不长”的预感。

不仅他们的爱情关系在变,周围人的福与祸也在变。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荣宁两府就是如此。

贾敬信奉道教,却因为吃了金丹烧胀而死。

元春封妃省亲,富贵已极,“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却也埋下了败落的种子。

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

可到第七十五回,尤氏在贾母那里吃饭,饭不够吃时丫鬟却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荣国府已显窘态。

最终,几大家族走向衰败与崩溃。

可小说的结尾又说兰桂齐芳,贾兰考中了举人,贾宝玉有一个遗腹子,那么,曹家是不是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小说含而未露。

小说中求长生的死了,望情爱的断了,想长久的败了。

从《易经》的观点来看,就是否极泰来、乐极生悲、静极而动。

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

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食疗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材本身的特性来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生理功能,使人体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璀璨亮丽的一部分,而食疗尤以其营养保健功能深得大众接受与喜爱。

按照中医药理论,食物中有大量的平性食物,也有一定的偏性食物。

在利用食物调理身体的时候,应当遵循“辨证施膳”的原则。

具体来说,人们的体质、病证具有个体差异,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等九种类型,病证有虚实寒热之分,因而无论是使用食物调理体质还是进行疾病康复,都需要以辨体质、辨病证为前提。

在具体应用的时候,需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以免造成相反效果,影响身体健康。

食物的“性味归经”理论指导着食疗中的“辨证施膳”要求。

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归经是指食物作用部位的归属,是药效发挥作用的部位所在。

当我们称某药物或食物有“寒凉性”时,是因为它通常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的阴液,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

如性属凉的鸭子肉,可以清虚热、滋阴血。

当某药物或食物具有“温热性”时,大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的作用,能扶助人的阳气,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

如羊肉性热,能补肾壮阳、益气温中。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写道:“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五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食物的效用,指导日常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附详细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愚氓.故态复萌.懵.懂启蒙.主义 B.庇.护蓬荜.增辉辅弼.大有裨.益C.桎.梏栉.风沐雨炽.热脍炙.人口 D.蹊.跷休戚.相关栖.身促膝.谈心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拖沓礼尚往来黯然失色隧木取火 B.山麓游目骋怀五味具全沸反盈天C.遁词瞬息万变闲情逸致言简意赅 D.祈祷不经之谈愤世嫉俗顶顶大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确实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

②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了。

③最近,MSN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

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将一直免费下去。

A.扶持淡薄误解/一直B.扶植淡泊曲解/始终C.扶持淡泊曲解/始终D.扶植淡薄误解/一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粮食的生产,长期都能做到自给,对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十分不易的,这与科学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C.“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优美而凄婉的传奇爱情故事,流传年代久远,流传地域很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妇孺皆知。

D.据新浪教育频道报道,蚂蚁优选课堂凭借其优质的在线课程内容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被评为年度最佳互联网教育项目。

5、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在晚清那个思想太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

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作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

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B.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C.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二、(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青藏铁路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随着冻土路基、冻土区桥梁、涵洞、隧道、房建、管线等工程的顺利施工,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多年冻土最长的青藏铁路,如今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

专家称,青藏铁路穿越世界上最复杂的冻土区,不少冻土工程措施都是国内外首创,可谓集冻土工程之大全。

于7月1日试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全球穿越永久性冻土地带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条铁路处于多年冻土区的线路就长达550公里。

而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随着温度的变化,它会“发胖”或“变瘦”。

据了解,冻土在寒季就像冰一样冻结,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会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发胖”的冻土顶得凸起;到了夏季,融化的冻土体积缩小,路基和钢轨又会随之凹下去。

冻土的冻结和融化反复交替地出现,路基就会翻浆、冒泥,钢轨会出现波浪形高低起伏,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威胁。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冻土科学专家张鲁新说,冻土虽然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也存在,但他们是属高纬度冻土,比较稳定。

青藏铁路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而太阳辐射对冻土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加上青藏高原年轻,构造运动频繁,并且这里的多年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热融发育等特点,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据了解,青藏铁路有111公里线路铺有一种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筑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

这种多孔隙的“片石层通风路基”为国内首创。

它是效果较佳的保护冻土措施,好似散热排风扇,冬季从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热量,夏季较少吸收热量,起到冷却作用,能降低地基土温度0.5摄氏度以上。

全长11.7公里的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横架在可可西里冻土区,它是一种“以桥代路”的保护冻土措施,铁轨飞架而过可以不惊扰冻土。

青藏铁路“以桥代路”桥梁达156.7公里,占多年冻土地段的四分之一。

张鲁新说,如此大规模采取“以桥代路”措施,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青藏铁路有的冻土路基两旁插有一排排直径约15厘米、高约2米的铁棒,这就是热棒。

它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可以说是一种不需动力的天然制冷机,专家称之为冻土病害的“青霉素”。

大规模使用热棒可以保持多年冻土处于良好冻结状态。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说,青藏铁路建设中创造性地采取了解决冻土施工难题的相应对策:对于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线路尽量绕避;对于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的高含冰量地质,采取“以桥代路”的办法;在施工中采用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遮阳篷结构等多项设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堪称集世界冻土工程措施于一身。

因此,运行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时速将达120公里。

6、下列关于青藏铁路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多年冻土最长的铁路。

B.青藏铁路冻土工程多而复杂,施工中集世界冻土工程措施于一身。

C.青藏高原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热融发育等特点,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D.青藏铁路在冻土上建起的路基、桥梁、涵洞、隧道、房建、管线等工程项目最多。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气温升高,冻土热涨“发胖”;气温降低,冻土冷缩“变瘦”,威胁铁路营运安全。

B.青藏铁路,是目前全球穿越永久性冻土地带最长的高原铁路。

C.大规模采取“以桥代路”措施,保护冻土,我国首创。

D.热棒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利用它可以保持多年冻土处于良好冻结状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青藏铁路建设虽创造性地采取了解决冻土施工难题的相应对策,但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B.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列车时速。

C.青藏铁路建设冻土问题的彻底解决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技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D.虽然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但因环境恶化导致的全球变暖不会影响冻土的变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刘基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基幼颖异。

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

行省辟之,谢去。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

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

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

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

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

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

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

悉以囚付基纵之。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

”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

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

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

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

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进士,除高安丞除:授予官职。

B.大旱,请决滞狱狱:监狱。

C.伏兵邀取之邀:拦截。

D.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寻:不久。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的一组是()①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④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②以克敌赏基,基辞⑤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③大旱,请决滞狱⑥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A.①②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⑥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

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

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

刘基推辞了。

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刘基对几个大臣的认可可以说明察秋毫,更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如水,为李善长开脱罪责,还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杨宪不能为相的理由。

第Ⅱ卷(共114分)四、(20分)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3)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13、断句(六处)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分)(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5.填空。

(4分,每小题1分)(1)、回眸一笑百媚生,。

(2)、千岩万转路不定,。

_》(3),江月年年望相似。

(4)、,惟有幽人自来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