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规基础资料汇编20140318

合集下载

控规基础资料总汇编20140318

控规基础资料总汇编20140318

目录一、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2)二、地理区位及自然条件 (3)三、社会经济概况 (4)四、土地利用现状 (7)五、建筑物状况 (11)六、道路交通现状 (12)七、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4)八、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5)九、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 (18)十、环境保护现状 (18)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一、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规划(2009—2015)》规划提出皖江地带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承接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果蔬、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发展饮料产业。

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优质专用原料基地。

建设与东部地区对接的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

2、《循环经济示区建设总体规划(2009—2015)》规划对市循环经济农业示园的功能和建设重点作了如下阐述:功能定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示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农产品深加工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

建设重点:①形成“五中心三轴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五中心是指荣光村、桥村、高岭村、城山村、考涧村五个中心村;三轴是指规划的主干路1、主干路2、主干路3;五区是指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区、生态高效养殖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森林生态保护与休闲度假区。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交通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供水系统建设、电力电信设施建设。

③创新农业循环经营模式。

按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思想和“4R”理论,采用现代园区的建设理念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构筑循环产业体系,实现功能区小循环,功能区间中循环,试验区大循环。

重点建立五种循环新模式:农业部循环新模式: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秸杆气化;农业产业循环新模式:农产品加工+沼气+养殖、加工+养殖+沼气;现代农业物流循环新模式:仓储+加工+流通、仓储+加工+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新模式:生态保护+休闲度假;土地增值循环新模式:村庄规划、整治+土地利用。

控规复习资料(转).

控规复习资料(转).

控规复习资料(转)1、分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做的进一步安排。

2、分区规划的产生背景:(1)社会经济发展加快(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础形成(3)早期城市总体规划的预测不够,需进一步补充调整(4)城市管理与城市详细需有效的依据(5)城市规划学科和规划体系的自我完善(6)城市建设机制的完善,土地利用制度等新要求3、分区规划发展历程:(1)1980年代初:缘起——第一次分区规划研讨会(2)1980年代中:摸索——第二次分区规划研讨会,最基本得内容是用地规划(3)1980年代末:徘徊——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4)1990年代初:定位——《城市规划法》出台(5)1990年代中:冲击——控规的普及(6)1990年代末:复萌——分规的复苏(7)2000年代初:多样——分规的百花齐放(8)2000年代中:回归——但愿规划的出现4、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980年代分区规划内容(1)明确分区性质及其在城市中的地位(2)做好用地规划及功能分区:功能定性(三定)平面定位及规模定量(3)确定人口的合理容量:预测规划期末人口数,结合全市用地和本分区用地进行结合(4)道路、公共交通及对外交通规划(5)生活居住用地规划(6)公共建筑规划:修正位置、规模、界限、面积(7)绿化规划(8)工业规划(9)市政工程规划(10)其他5、分区规划的作用:(1)作为城市总图的校核(用地、人口)(2)为详规工程设计和建筑环境设计提供设计条件(3)为规划的实施管理提供必要控制条件6、分区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系:从发展历程上看,分区规划进行的更早,之后才慢慢衍生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从内容上看,他们都是建立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而分区规划是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做的进一步安排。

控规是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整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整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要内容提要 ★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知识 区划法 ★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 ★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知识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城市及市长的主要任务 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等级/内容) 城市规划的阶段性 1、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 2、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 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与地位 4、区划法的产生 5、英国基于卫生法的居住区建设 6、德国的建筑红线法 7、美国的区划法 8、我国城市发展现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知识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程序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知识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 •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主要体现在:控制与引导
• 控制体系的内在构成是建立规划控制体系的的基础。包括 六个方面: • • • 1、土地使用控制 2、环境容量控制 3、建筑建造控制 4、城市设计引导 5、配套设施控制 6、行为活动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理论

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理论

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理论第一篇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理论第一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特征与作用第一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管理。

分区规划 district planning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城市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工程设计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上海市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各层次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建设的目标,对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空间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作出具体控制性规定的规划。

第二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以下特征:一、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1.控制引导性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控制:土地使用性质细分及其兼容范围控制;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主要公共设施与配套设施控制;道路及其设施与内外交通关系控制;城市特色与环境景观控制;工程管线控制。

控规需要资料汇总

控规需要资料汇总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查资料
基础资料收集提纲
1、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
包括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钟埭街道分区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水利整治规划、开发区教育布点状况、环卫设施专项规划、供电设施规划(包括电力线走向、变电所位置、容量等)、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包括给水管位置、管径等)、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包括污水管线走向、管径、雨水系统排放等)。

注:以上资料需提供图纸
2、最新测量资料
平成路以北地块工业区补全。

3、自然人文资料
历史文化遗存、古树名木;近五年统计年鉴、“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地方志等资料。

4、近期内规划建设项目相关资料
包括规划管理部门有关规划区块内的用地红线图、建设项目规划总平面图、沿主要道路建筑立面图、拟建项目相关情况等。

1。

控规期中复习资料整理

控规期中复习资料整理

控规期中复习资料整理控规期中复习资料整理1.控规的基本概念,其与总体规划、修详规的关系基本概念: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地使⽤性质和使⽤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关系:我国规划分为战略层次和操作层次,总规为战略层次,修建性详规为操作层次,控规承上启下,衔接战略层次和操作层次。

它以量化指标和控制要求将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建设的微观控制,并作为具体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

2.控规的强制性指标、引导性指标分别有哪些强制性指标:各地块的主要⽤途(⽤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引导性指标:⼈⼝容量、建筑形式、体量、风格、⾊彩要求以及其他环境要求。

3.控规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如何理解控制引导性和操作灵活性?特点:控制引导性和操作灵活性控制引导性:对城市建设项⽬的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地使⽤性质(细分)及其兼容控制⼟地使⽤强度控制(容积率、⾼度、密度)主要公共设施与配套设施、⼯程管线控制道路及其设施与内部交通关系控制城市特⾊与环境景观控制操作灵活性:1、缩短决策周期(规划部门审批),简洁的图⽂⽅便规划建设管理,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建设需求。

2、某些指标的弹性控制,如涉及⼈⼝、建筑形式、风貌及景观特⾊等指标可根据实情参照执⾏,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的要求。

法律效应由总体规划的宏观法律效应向微观法律效应的延伸图则标定通过⼀系列的控制线和控制点对⽤地和设施进⾏定位控制开发导向直接⾯向市场的规划⼿段,通过对⼟地的开发控制来引导开发商在城市规划的整体安排下从事建设活动地域性不同城市不同地段的控规内容,深度要求不同4.控规的作⽤?①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从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两个⽅⾯,衔接宏观与微观,兼顾整体与局部,为总体规划整体⽬标的实现提供过程控制,并指导微观的设计。

②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控规是规划与管理的结合,是由技术管理向法治管理的转变,具有简洁性,程序性和易查性。

控规理论部分的知识要点

控规理论部分的知识要点
施建设等要素,规划本身是一项公共政策,控规同样是宏观到微观的过渡 层次的城市政策载体。
招拍挂获土地使用权
规划局
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
控规与规划管理的直接关系 “两证一书”中的控规
凭土地合同
由此可见 建设单位在获取土地使用权之前 必须先明确开发建设的游戏规则 而这一游戏规则 就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点
如性质、强度、高度、密度、交
(3)体现城市设计构想
控规成果要求包含城市设计的引导,从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环境两个 层面提出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包括建筑色彩、形式、体量、建筑空间组
合方式、建筑轮廓线,甚至提供形体空间设计示意图,用以直观表达控制
指标与空间的关系。 (4)城市政策的载体
控规的控制和引导要素包含城市产业发展、人口布局、环境保护、设
图则单元、地块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一般规模? 参考:PPT05、南京市控规编制技术规定
控规相关指标的主要确定方法
熟悉与控规相关的规范与文件,尤其对控规编制的作用
参考:PPT05
题型:
选择 (每题3分,共10题)
名词 (每题5分,共4题)
简答 (每题10分,共5题)
End
通、风貌等
控规的控制要素及其主要内容
容积率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控规中的城市设计要求 交通活动控制要求 公共设施配套的内容及主要依据 参考:PPT02为主。补充材料为辅。
控规的编制程序 了解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 结合书本参考下几页PPT
一、控规的编制程序
任务书制
现状调研:踏勘、收集、分析
方案设计
成果编制 上报审批
项目准备 现状调研 方案设计 成果编制 上报审批
现场踏勘
土地利用状况:1)自然条件;2)现状用地性质;3)土地权属 公共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 建筑状况:建筑性质、建筑质量、建筑高度 周边环境:相邻地区的功能、景观、道路。。

控制性详细规划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控制性详细规划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控制性详细规划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控制性详细规划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一)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二)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三)人口分布现状;(四)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五)公共设施规模、分布;(六)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七)土地经济分共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八)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点等资料。

§2、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一)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二)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1.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2.建筑间距的规定;3.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4.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5.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6.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7.有关名词解释;8.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

(三)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求;(四)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

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1.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1)用地性质;(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3)建筑控制高度;(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6)交通出入口方位;(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用设施。

2.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1)人口容量(人/公顷);(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3)建筑色彩要求;(4)其他环境要求。

§3、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的内容要求(一)位置图。

图纸比例不限;(二)用地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可分别绘制;(三)土地使用规划图。

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四)地块划分编号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2)二、地理区位及自然条件 (3)三、社会经济概况 (4)四、土地利用现状 (7)五、建筑物状况 (11)六、道路交通现状 (12)七、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4)八、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5)九、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 (18)十、环境保护现状 (18)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一、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09—2015)》规划提出皖江地带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承接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果蔬、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发展饮料产业。

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优质专用原料基地。

建设与东部地区对接的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

2、《铜陵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09—2015)》规划对铜陵市循环经济农业示范园的功能和建设重点作了如下阐述:功能定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农产品深加工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

建设重点:①形成“五中心三轴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五中心是指荣光村、沈桥村、高岭村、城山村、考涧村五个中心村;三轴是指规划的主干路1、主干路2、主干路3;五区是指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区、生态高效养殖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森林生态保护与休闲度假区。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交通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供水系统建设、电力电信设施建设。

③创新农业循环经营模式。

按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思想和“4R”理论,采用现代园区的建设理念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构筑循环产业体系,实现功能区内小循环,功能区间中循环,试验区内大循环。

重点建立五种循环新模式:农业内部循环新模式: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秸杆气化;农业产业循环新模式:农产品加工+沼气+养殖、加工+养殖+沼气;现代农业物流循环新模式:仓储+加工+流通、仓储+加工+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新模式:生态保护+休闲度假;土地增值循环新模式:村庄规划、整治+土地利用。

3、《铜陵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2006—2015)》规划将园确定试验区的功能定位为:试验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生产加工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培训教育功能。

并在总体布局和建设内容上对农产品物流加工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总体布局:选择试验区北部铁路沿线以东、沿江高速以西、683路和顺凤公路以南、支干2路以北地区,占地面积约370公顷,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区;主要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突出发展以粮油及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以及农产品物流,并把物流加工区建设成为皖中南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建设内容:(1)加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以及物流、仓储、加工等企业进入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是进一步做好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内的总体布局;二是重点搞好农产品物流加工区道路交通、供水、污水处理排放、供电、供热、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区域绿化工程建设。

(2)围绕铜陵优势产业发展和试验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引入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及其它企业,优先选择稻米加工、白姜加工、丹皮加工、蔬菜加工、肉类加工等加工企业,重点发展粮油产品仓储、加工和物流。

(3)在土地利用、税收等方面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种民间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企业进入农产品物流加工区投资建设。

二、地理区位及自然条件1、地理区位农产品物流加工区位于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北部。

东至沿江高速公路,西接老顺牌路和芜铜铁路,北以顺凤公路和683公路为界,南抵规划中的支干2路。

涉及高岭、沈桥、荣光、东垅4个村委会、30个村民组,总面积5.77平方公里。

规划区距铜陵市区仅8公里,距芜铜公路仅500米;距沿江高速顺安出口仅6公里,交通区位非常优越。

2、气候条件规划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5℃左右,≥10℃的活动积温4800℃以上,无霜期220-230天。

年均降雨量1360mm,年最大降雨量与年最小降雨量有时相差2-3倍。

全年主要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9%-47%。

灾害性天气有龙卷风、倒春寒、“梅雨”、秋季连阴雨、干旱和高温。

3、地形地貌本规划区属于低山丘陵区。

区内河沟众多,最主要的河沟为两条东西流向的撇洪沟,区内低洼处主要为农田,丘陵处建有村民住宅。

区内地形高差较大,整体呈东、北面高,西面低;最大高程40.6米(位于高岭村团结组),最小高程7.6米(位于老顺牌路与芜铜铁路交叉口处),最大高差为34米。

三、社会经济概况1、人口现状农业物流加工区包含4个村委会的30个村民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区内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截止2012年底,农业物流加工区总户数为1204户,总人数为3810人。

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农业物流加工区人口资料统计表数据来源:各村委会村委提供的2009年数据。

2、社会经济现状自2005年成立以来,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强化服务,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截止到2013年底,农产品物流加工区通过招商引资,分别引入粮油储备加工、蔬菜加工、肉食品加工、生态食品加工等多家企业入住园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分布在顺凤路和顺牌路两侧。

另有两处窑厂和少量小型的养殖类企业分散在个村委会。

各类企业具体情况如下表:表2:农产品物流加工区工业物流企业一览表四、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综合利用现状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农产品物流加工区现状总用地面积576.82公顷,其中已基本建成的城市建设用地与村镇建设用地141.6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4.6%。

本地区内,尚有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35.1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75.4%。

其中,水域面积48.23公顷,主要是东西流向的两条撇洪沟和零星分布的池塘,占总用地面积的8.3%;耕地面积386.91公顷,主要是各自然村的水田与旱地,占总用地的67.1%。

土地综合利用状况详见《现状土地综合利用汇总表》表3:现状土地综合利用汇总表2、现状建设用地结构农产品物流加工区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141.68公顷,村庄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是本地区最主要的三种建设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分别为:52.36ha、33.16ha、32.70ha。

现状用地情况详见《现状建设用地一览表》:表4:现状建设用地一览表3、现状建设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面积0.6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49%;主要为规划区东北部的新桥矿业物资总库的多层住宅用地。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用地面积0.18公顷,主要指位于顺牌路西侧的顺安镇计生办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本规划区仅有少量的诊所分布在各村委会,规模小,医疗条件较差,需待改善。

(3)商业服务业用地本规划区的商业主要指位于顺牌路西侧的梅子园商业项目及分布在村镇建设用地内的便利店,布置分撒,规模很小;另在顺凤路南侧现有一处加油站。

(4)工业用地工业用地面积33.1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3.4%。

本地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顺凤路与顺牌路两侧。

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本地采掘企业,一类为对外招商引资企业。

工业类型包括采掘业、粮油加工、肉食品加工和蔬菜类食品加工等。

(5)物流仓储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面积32.70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3.08%。

本规划区仓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粮油储备库,一类是采矿企业的物资仓库;主要分布在顺凤路与顺牌路沿线。

(6)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面积2.4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72%。

主要指芜铜铁路顺安货运站的0.57ha铁路用地与沿江高速公路顺安服务区用地的1.87ha公路用地。

(7)道路用地道路用地面积10.3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3%。

(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0.86公顷,仅占建设用地的0.61%,主要指顺牌路东侧的墓地和顺凤路南侧的加油站。

(9)绿地规划区内绿地用地面积8.0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68%,且主要为芜铜铁路、701工厂铁路专线和撇洪沟的生产防护绿地。

规划区现状没有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小游园、公园、街头绿地等开敞空间。

4、土地资源评价根据规划区用地的地形地貌情况,将未建设用地分为三类:一类用地:坡度i≤10%,山体海拔高度<80米,适宜用作城市建设用地;二类用地:10%﹤坡度i≤25%,山体海拔高度<80米。

经改造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做好水土保持。

三类用地:坡度i﹥25%或山体海拔高度≥80米,不适于用作城市建设用地。

用地评定结果见下表:表5:规划区土地资源评价一览表5、现状用地的特征分析(1)从用地结构与用地布局来看:本规划区内工业、仓储和村镇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大,居住、配套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小,用地结构严重不合理;工业,仓库等沿顺凤路与顺牌路呈线形分布,布局分散。

(2)从服务水平角度看:本规划区的公共设施用地仅占总建设用地的0.7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仅占总建设用地的0.61%,配套设施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

(3)从环境面貌角度看,本规划区内大部分建成区为村庄,存在建筑质量一般,市政设施严重不足,居住环境差等问题。

(4)从土地存量来看,本规划区一、二类用地占整个地区总面积的65.41%,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看出本规划区剩余可建设的用地还存在相当可观的数量,可建设的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五、建筑物状况1、现状建筑质量评价(1)现状建筑质量分类根据从现场踏勘中对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建造年代、外观形态和环境布局等诸因素的综合评价,将本地区现状建筑分为三类。

详见《现状建筑质量评价汇总表》表6。

一类建筑:建设布局比较完整,居住环境良好,建筑质量好;建筑面积为79365㎡,占总建筑面积的47.15%。

二类建筑:建设布局比较混杂,居住环境一般,建筑质量尚可;建筑面积为66323㎡,占总建筑面积的39.4%。

三类建筑:破旧或装修简陋建筑,质量较差,规划建议可拆迁或改造;建筑面积为22633㎡,占总建筑面积的13.45%。

表6:现状建筑物质量评价汇总表(2)不同质量建筑物的分布特点从上表可以看出,本规划区以一类和二类建筑为主,共占到总建筑面积的86.55%。

其中一类建筑主要指各类企业的新建厂房和仓库,以及官塘新村小区;二类建筑主要为村民自建的二层住宅楼,多为砖混结构;周边建筑环境较差。

三类建筑占现状总建筑面积的13.45%,主要指各村破旧的村民住宅。

六、道路交通现状1、道路交通现状规划区西边界为芜铜铁路,沿线设有顺安车站;701工厂铁路专线从顺安车站引出,自西向东横穿规划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