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中心公共设施配置标准(09控规)

合集下载

居住社区中心公共设施设置内容及标准

居住社区中心公共设施设置内容及标准
室外健身场地、慢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小型足球场、健身房和游泳池等设施项目
1500
10000—15000
宜设置60~100米直跑道和200米环形跑道,室外场地可与绿地邻近设置。
3
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街政管理中心(☆)
包括街道办事处及市政、环卫等管理用房
1200—1700
1000—1500
如人口规模较小,根据行政管理需要,可两个或两个以上居住社区共同设置一处
表:居住社区中心公共设施设置内容及标准
序号
设置项目
内容
建筑规模(m2)
用地规模
(m2)
设置要求
1
文化娱乐设施
文化活动中心(☆)
包括小型图书馆、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影视厅、舞厅、游艺厅、球类、棋类活动室;科技活动、各类艺术训练班及青少年和老年人学习活动场地、用房等
4000—5)
8
其他设施(☆)
公共厕所、再生资源便民回收站、停车设施等
公厕30—60、回收站80—100
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设置,临街设置,并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管理室;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停车
合计
30700—41200
30000—40000
2500—3500
3000—5000
设在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地段,应有对外方便的出入口和无障碍通道
6
邮政电信设施
邮电设施(☆)
提供电报、电话、信函、包裹、兑汇和报刊零售等服务的邮电综合业务服务设施
150
宜结合建筑平面布局提供一定面积的停车场地
7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菜市场(☆)
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副食品、水果、熟食、净菜等售卖
1000
设在底层或地下一层的室内;运输车辆易于进出的相对独立地段;与住宅有一定间隔;应配置停车场

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建设标准(试行)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建设标准(试行)为规范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建设,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具体标准如下:一、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建设项目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必须满足和保证开展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就业、社区卫生、社区计划生育、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工作的需要,要求做到两站、两栏、一场所、八室。

其中两站即社区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两栏即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一场所即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八室分别是社区办公室、会议(党建活动)室、社区警务(综治)室、社区资料室、社区图书(科技)阅览室、居民文体活动室、社区居民学校教室、老人日间照料室(厨房)。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可增设健身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停车场、便民商业点等服务设施。

二、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施建设标准(一)两站建设标准 1、社区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标准:(1)街道(乡镇)的便民服务大厅面积要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社区居委会的便民服务大厅面积要达到150平方米以上。

便民服务大厅的选址原则上选择居民群众较为集中,方便群众办事、活动的地方,最好建在一层,门面要大方,方便来办事的居民出入。

(2)县(市、区)要统一设计社区服务中心(站)的标识,统一设计牌子,尺寸和颜色要统一。

牌子冠名: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或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服务站。

标识和牌子制作要大方、简洁、美观,要体现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内涵,一看就能明白。

根据实际情况,社区服务中心(站)的标识和牌子要统一安装在大门上方或门楣两侧。

(3)便民服务大厅要配备有标准服务台、统一的桌椅、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文件柜、电扇、四座以上连体椅、服务项目标牌等。

条件比较好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还要配备照相机、空调、音响、监控设备等设施,若条件更好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还必须设立电子屏幕和电子触摸屏,搭建服务信息网络。

表7-1综合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配置标准

表7-1综合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配置标准

社区养老
务,公办公营或公办民营,优先服务于中低 建筑面积≥30 ㎡
院(★)
收入以下老人和空巢老人。
/床
应有室外活动庭院
注:设置项目后带“★”号的为应保障的公共设施。
表 7-3 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标准
每处一般规模
设置项目
内容
建筑规模(㎡)
用地规模 (㎡)
配置规定
引导要求
教育设 幼儿园 施 (★)
生均校舍≥10
社区卫生 健康咨询、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
服务站 性病防治
(★)
150~220
每 0.8~1.5 万人设置一 宜设置于建筑底层,有独立
处, 使用面积不得少 出入口。符合无障碍通行要
于 100 ㎡
求。
社会福 利与保 障设 施
提供上门家政、生活照料、康复护理
建筑面积:≥400(含 居家养老 服务,10 分钟步行圈内应急呼救服务,
体育 体育活动 体育馆、健身房、游泳馆(池)、
设 中心 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
施 (★)
3600~4000
10000~ 20000
每 5~10 万人设置一处,
宜设置 60~100 米直跑道和 200 米环形跑道,室外 场地可结合居住区公园设置。当邻近学校体育运动 场向社会开放时,可适当缩减室外场地(篮球场、 小型足球场等)用地
1、设在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地段,应有对外方便的出 入口和无障碍通道,宜院落式布局。若增设残疾人托 养所,增加建筑面积不少于 300 平方米。 2、应有严格的规范和质量管理体系。养老院应与医院 或有护理许可的机构密切合作。其规模设置要根据社 区老人需求和市场策划综合确定。
以服务中度衰弱老人为主、提供协助生活服 50~100 个床位;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等。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交通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交通设施配置标准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例如,城市道路的规划应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车道数量、路口设置、公交站点等。

同时,城市地铁的建设也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出行需求确定站点设置和线路规划,以满足不同区域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教育设施是关系到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的教育设施配置标准可以保障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例如,学校的建设应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资源确定教室数量、实验室设施、图书馆资源等。

同时,学校的位置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居住分布,方便学生的上下学。

再次,医疗设施是关系到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的医疗设施配置标准可以保障每个人都能及时获得医疗服务。

例如,医院的建设应根据人口规模和疾病类型确定病床数量、医疗设备配置、医生护士比例等。

同时,医院的位置也应考虑到患者的就医需求,方便患者就医和就诊。

最后,文化设施是关系到公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的文化设施配置标准可以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

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应考虑到人口规模和文化需求确定馆藏数量、展览空间、演出场地等。

同时,文化设施的位置也应考虑到公众的文化需求,方便公众的文化参与和享受。

综上所述,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是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可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因此,政府部门和相关规划机构应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需求,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可以提高社区的整体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服务。

因此,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包括基本的生活设施,如垃圾处理设施、供水设施、供电设施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配置应当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垃圾处理设施要分布合理,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并且要有定期清理的服务。

供水设施和供电设施要保证稳定可靠,不断电、不断水是基本要求。

其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还应包括便民设施,如公共厕所、便民商店、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等。

公共厕所的设置要考虑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方便居民和外来人员使用。

便民商店的配置要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合理。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要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方便居民就医。

另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还应包括文化娱乐设施,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等。

这些设施的配置可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图书馆要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提供阅读、借阅等服务。

文化活动中心要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体育健身场所要提供各种运动设施,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最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还应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求,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

要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出行;要设置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设置儿童游乐场所,提供安全、健康的娱乐环境。

综上所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应当是全面的、科学的、人性化的。

只有合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便利的服务,提高社区的整体品质,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制定和执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确保社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乡村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

乡村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

《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成统筹〔2008〕124号各区(市)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二○○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为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就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一)硬件配置。

村(社区)按“1+13”标准进行配置,即1个村(社区)配置13项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根据各自特色配套2项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的13项公共服务设施具体为:1.设有劳动保障站,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2。

设有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

3.设有人口计生服务室,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4.设有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5.按照公安部《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及省、市委有关要求设置警务室,办公用房面积不得小于20平方米。

6.设有全民健身设施(场地),结合小广场、集中绿地设置,用地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

7。

城镇社区设有农贸市场,镇区按照500米左右服务半径设置,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农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建筑面积50—200平方米左右。

8.设有日用品放心店,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9。

设有农资放心店,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10。

设有垃圾转运站,建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

11.设有公厕,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12。

因地制宜地设置集中或分散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学习、休闲等需求而设置的公共设施。

它们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制定并执行一套科学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满足基本需求。

这包括但不限于水、电、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和保障。

社区应当有足够的供水、供电和供气能力,保证每个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同时,通讯和网络设施也应当完善,方便居民进行信息交流和获取。

其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具备便捷性和易用性。

这就要求设施的布局合理,便于居民使用。

例如,公共交通设施的设置应当便利居民出行;公共厕所的设置应当符合卫生标准,且位置分布合理;公共娱乐设施的设置应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让居民能够在社区内享受到便捷的休闲娱乐服务。

再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具备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就要求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例如,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应当设置完善,紧急疏散通道应当畅通;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的绿化和环境卫生应当得到保障,让居民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公共服务设施带来的便利。

最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具备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这就要求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公共照明设施应当采用节能灯具,减少能源消耗;公共垃圾处理设施应当做到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标准,才能够让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标准社区、街道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指标

标准社区、街道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指标

厦门市标准基层社区(一万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指标类别项目配置数量一般规模强制性规定建议性规定配置内容及说明产权单位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设施社区医疗服务站1座6601000独立占地。

社区服务中心原则上每个基层社区设置一处,服务半径为300~500 m,宜靠近绿地公园设置。

建筑基底面积宜为300 ㎡,建筑层数为6~7层。

社区医疗服务站设置于建筑底层,并设置有人流集散的场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医疗服务站共同组成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医疗服务站以社区医疗功能为主。

区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社区用房600包括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服务用房等社区服务功能,并保证社区警务室20~30㎡。

文化娱乐设施社区文化娱乐室老年人活动室100 宜配置文化康乐、图书阅览、科普宣传、健身、音乐欣赏、茶座、老年人活动、青少年活动及儿童活动等活动设施。

青少年活动室100体育设施社区室外活动场地1处1000 —独立占地。

可考虑与街心绿地、户外健身场地、社区中心广场或避难空地统筹设置。

功能包括室外群众文体活动,露天演出、羽毛球、乒乓球、儿童游戏、器械健身等。

区政府教育设施幼儿园或幼托6班9班或12班一座1800~2200 2000 独立占地,有独立院落和出入口。

每处容积率不得超过0.9。

按每千人30座计,幼托生均用地面积10~12㎡,生均建筑面积9~11㎡,每班容纳30座。

幼(托)儿园应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分布,服务半径一般为100~300m。

幼(托)儿园应有全园共享的游戏场地,同时应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块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

市、区教育部门或开发商9班2700~3200 300012班3600~4300 390018班5400~6500 590024班7200~8600 7900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生鲜超市1个—1000~1500 —每100㎡建筑面积配置1.5个停车位。

—市土总邮政所1个—100~150 —邮政所应设在人流集中的场所,便于车辆出入及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00
200—300
宜与商业服务中心结合设置
8
其他设施
公厕、停车设施等
公厕宜靠近600
注:具体可根据人口规模和居住社区定位取较高或较低指标。在保证用地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强度(建筑面积)可根据服务范围内住宅的开发强度做适当调整。
3
社区服务
设施
社区
服务
提供家政服务、就业指导、中介、咨询服务、待客定票等服务
200—300
300—500
物业
管理
建筑与设备维修、保安、绿化、环卫管理
300—500
300
4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托老所
300—500
500
5
医疗卫生
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包括全体诊室、治疗室、外置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等,根据实际人口可扩大建筑面积
表6—2社区服务中心公共设施配置标准


设置项目
内容
建筑规模
(m2)
用地规模
(m2)
设置要求
1
文化娱乐
设施
文化活动中心
包括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音乐欣赏、茶座等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
800--1000
1000
可与绿地结合设置
2
体育设施
包括篮、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和其他简单运动设施等
1000
可与绿地结合设置
300
500
设于交通便捷、环境安静、服务距离适中的地段
6
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小型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包括食品店、百货店、餐饮店、药店、书店、储蓄所等
500—1000
500--1000
菜市场
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副食品、水果、熟食等
500—1000
700—1500
宜设在底层
7
邮政电信
设施
邮电所
包括电报、电话、信函、包裹、兑汇和报刊零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