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河南2020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 (含答案)

河南2020中考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 (含答案)

【文库独家】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下图能直接反映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信息的是()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义和团运动③五四运动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4.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

这次大会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下列属于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战役的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6.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见诸于当时的报刊杂志,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表示信奉进化论。

这反映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7.“进口值自1914年即开始下降。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

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一月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易经》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研究《易经》的学问被称为易学,宋代重庆地区易学的研究中心在:A.巫溪B.合川C.涪陵D.夔州【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涪陵易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于商代或其以前,宋代程颐、谯定、朱熹等人将涪陵易学研究和运用推至顶峰,是宋代重庆地区易学的研究中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这表明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了质的突破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认识打破了传统认识,故A正确;B选项所论述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故C错误;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于21世纪初初步确立,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本质,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3.“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D.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可知,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故ABD不合题意。

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2020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如图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 )A.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 社会经济的发展C. 手工业水平高超D. 海外贸易的开展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符合下表内容的主题是( )人物地点事件关天培广东虎门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左宗棠新疆收复新疆义和团团民河北廊坊廊坊阻击战A.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探索B. 清朝官员的英勇抗争C.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D. 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3.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响起了轰鸣的机械声,冒出了高高的电线杆,逐渐形成了官办的煤铁矿务、纺织工业、电线电报和轮船航运等四类工业企业。

这表明洋务运动中( )A. 军用企业深入内陆B. 民用企业逐步发展C. 近代工业种类齐全D. 机器生产由此开始4.关于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B. 促使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C.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D.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新旧冲突日益加剧,新旧的不同,其要点并不在枪炮工艺或政法制度等,而在于思想。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林则徐B. 李鸿章C. 康有为D. 胡适6.1929年,井冈山天寒地冻,红军官兵身穿单衣,食不果腹。

他们依然唱道:“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净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歌词主要反映了( )A. 根据地正确的斗争策略B. 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 土地革命斗争效果显著D. 自然条件限制根据地发展7.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八路军、新四军阵亡官兵60余万人。

这主要说明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 )A. 坚持持久战B. 组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开展游击战D. 领导人民军队作出巨大贡献8.“一五期间,党和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计划在五年内,就业人数增加422万人,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33%,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一倍。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首领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间接证据的是A.北京人牙齿化石B.半坡聚落的遗址C.老子的《道德经》D.司马迁的《史记》【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题目强调的“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

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指的是农耕文明的出现。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B符合题意。

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老子是春秋时期,司马迁是西汉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近代历史上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能反映当时时代的大致背景,歌曲中的歌词藏着一段段真实的历史故事。

请结合所学正确排列以下歌曲出现的先后顺序①“(日本人)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族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②“十月十号义旗扬,革命军队起武昌,霹雳一声江汉平,汉口汉阳树汉旌。

”③“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

”④“一道道的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

”A.③①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是1937年---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歌曲,“十月十号义旗扬,革命军队起武昌”指的是1911年武昌起义标志辛亥革命开始;“刘邓大军威名传”指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指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

故选C。

河南省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含解析)

河南省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含解析)

202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班别:姓名:学号:分数:注意事项:1.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2.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分)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下面一些资料,准备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们可能探究的主题是()A.昌盛的秦汉文化B.辉煌的隋唐文化C.灿烂的宋元文化D.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2.(1分)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各国政界议论纷纷,下面各国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③日本:“伙计,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3.(1分)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世人的高度赞誉。

下面与他的丰功伟绩有关的诗句是()①“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②“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③“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④“提挈自西东,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塞霜边刀,万里寒鸦相国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4.(1分)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5.(1分)“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分,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2020年中考考前模拟试卷 历史(河南卷)(全解全析)

2020年中考考前模拟试卷 历史(河南卷)(全解全析)

1.【考点猜想】河南中考历史第1题基本上考查的都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重点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河南乡土史的相关内容。

【参考答案】B【应试必备】2017年河南考试说明增加了一处考点内容:“大盂鼎和大克鼎均在陕西出土,为著名的西周重器。

西周的毛公鼎,铭文近500字,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对这部分内容要予以关注。

2.【考点猜想】2017年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75周年,相关考点将会是今年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本题即以《南京条约》为切入点,考查该条约的地位和意义。

【参考答案】A【详解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规,改道变形”指的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命题报告】本卷严格依据《2020年河南中考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命制,试卷结构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注重对中学历史主干内容的考查,考点比例合适;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和题量均与中考试题设置保持一致,试题命制严谨、规范,无科学性问题;试题阅读量适中;参考答案正确规范,评分参考合理,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试题难度梯度明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

2020年中考考前模拟试卷 历史(河南卷)(全解全析)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A。

《瑷珲条约》签订于1858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均与“起点”这一限定词不符,排除B、C、D三项。

【应试必备】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鸦片战争的爆发及深远影响等基本史实。

同时,注意对比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认识这三大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考点猜想】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安全屏障,战略地位特殊、面临的问题特殊,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新疆问题。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洛阳市2023年中招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开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

4.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河南新郑轩辕故里湖南炎陵炎帝陵庙陕西黄陵黄帝陵A.炎黄子孙,华夏一家B.远古传说,考古佐证C.天地之中,老家河南D.殷墟甲骨,汉字之源2.学者张帆指出,商朝青铜文化不仅出现于殷商统治的中心地区,很多距离较远的方国也都有青铜器出土。

这些青铜器程度不一地表现出一些地域特色,但就主体而言与中原青铜文化存在联系。

这一现象反映出()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B.华夏文明逐渐四向延伸C.分封制得以普遍推行D.诸侯征战推动文化交流3.吕思勉先生认为,西域是西洋文明传布之地,西洋文明的中心希腊、罗马等,距离中国很远,在古代只有海道的交通,交流不甚密切,西城则与中国陆地相接。

由此可知张骞通西域()A.促进了中西文明交流B.拓展了西汉帝国疆域C.强化了西域地方管理D.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4.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是了解唐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以下诗句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5.下面表格中皇帝名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军事政变,朝代更替B.改用汉姓,民族交融C.北方战乱,政权并立D.江南开发,经济发展6.据学者研究,尽管宋朝对图书交易限制很严,但因汉文书籍在北方获利丰厚,所以三令五申仍挡不住各类汉籍的源源北流。

河南省2020届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2020届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 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50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2. 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 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 20 小题, 20 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 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司母戊鼎 《天工开物》2.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 书人。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 汉武帝独尊儒术D.唐宋重视科举制3. 洪武十五年, 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 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 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为 “掌 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他们可 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这表明 A. 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B.皇权空前加强 C.监察机构职权扩大D.吏治腐败严重4. 清朝海关及税率被英国控制, 关税主权受到破坏, 进口货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税率, 外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无A. 古代制瓷业闻名 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B. 古代手工业发达 D.古代青铜文明灿烂青花瓷法保障中国国内工商业的利益。

与此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5. 它一共坚持了14 年,势力扩展到17 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材料描述的是A. 林则徐查禁鸦片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C.孙中山的革命活动D.义和团的反帝斗争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围剿军阀
D. 解放战争
6. 聂荣臻答《抗敌报》记者问时说到:“这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 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下列有关此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B. 使俄国变成一个建立在农奴制上的沙皇专制国家
C. 使俄国成为了发展缓慢的资本主义国家
D. 只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
17.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冉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材料意在强调苏联的五年计划
( )
A. 在重工业领域成效显著
A. 大禹治水
B. 牧野之战
C. 陈胜吴广起义 D. 三国鼎立
3. 英国给额尔金勋爵的训令要求:外交代表长驻北京,或至少英国公使有权定期访问 北京,以及英国全权代表获得与北京的中方大员直接打交道的权利……为了达到以
上目的英国发动了(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命( )
A. 大大地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B. 使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C. 推动汽船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发明
D. 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16.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马克思却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 的野蛮”,马克思如此评价,是因为彼得一世改革( )
第 2 页,共 13 页
A.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国落后的状况
B. 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肯定
C. 使苏联成为欧洲工业强国
D. 造成了西方经济的崩溃
18. 1944 年,“BBC 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 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材料
所说的军事行动的意义是( )
10.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是 20 世纪 50 年代的产物,1980 年以后,国家不再对一拖下达 指令性计划,1992 年 10 月中国一拖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1997 年依法成立了第一
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的发展历程说明( )
A. 我国是方场经济体制
B. 工业发展要加大科技创新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国有企业改革
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材料旨在说明南北战争(

A. 使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 解放了广大的黑人奴隶并消除了种族隔阂
C. 为美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D. 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15. “变革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一种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 ,原先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工作,被分解为专门的工序……”材料强调工业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新中国成立后归绥(归顺安定之意)改名为呼和浩特(美丽的青色之城),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改名为乌鲁木齐(优美的牧场)。这些城市名称的变化体现出的政
策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改革开放的政策
D. “一国两制”构想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20.0 分) 1. 下面文物均出土于河南,它们共同体现了( )
A. 文字的演进历程
B. 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C. 古代人民的智慧
D.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
2. “正史”一般是指以纪传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下列史实在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中没有记载的是( )
第 1 页,共 13 页
C. 日本侵华战争对民族资本主义造成破坏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均衡
8. 人民政府组织土改工作队下乡入村,组织农民群众划阶级,定成分。经过自报公议 ,由乡人民政府批准,张榜公布,接着便展开对地主面对面的说理斗争;最后是重
新分配土地,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
11. 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
。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在
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此材料表明了大学的形
成( )
A. 促进了城市自治权的扩大
C. 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7.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迅速,进入了“黄金时期”,但是:著名历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却说这是一段“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费教授得出这一结论的根
本原因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违背时代发展潮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 刺激了城市封建经济的发展
C. 促使城市更加繁荣
D. 使城市政治建设更加民主
12.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这 些杰作与传统神学宗教作品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B. 倡导民主与反抗君主专制精神
C. 宣传平等精神和理性主义
4.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 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为此在康有为和梁启超
的推动下( )
A. 进行洋务运动
B. 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
C. 尝试建立民主共和制
D. 宣传民主科学
5. 1925 年 10 月,吴佩孚孙传芳指挥直系军阀于长江流域争夺北洋政府领导权,向张 作霖的奉系军阀发动反举战争。一时间狼烟四起怨声载道,此后国民政府发起了(
D. 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
13. 面对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他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 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人思考,《哈姆雷特》正是
他对充满隐患而又混乱的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他指的是( )
A. 莎士比亚
B. 但丁
C. 达•芬奇
D. 米开朗琪罗
14. 很多楚国历史学者认为,这次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 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1894 年,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