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生产运行指标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一、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清洁能源的需求和利用规模逐年扩大。
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风电的生产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能源产出和环境效益,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是保障风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1.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装机容量是指风电场或风力发电机组的额定输出容量,通常用兆瓦(MW)来表示。
发电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风电场或风力发电机组实际发电的电量,通常以千瓦时(kWh)或兆瓦时(MWh)来表示。
2.可利用率和利用系数:可利用率是指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利用系数是指实际发电量与装机容量之比,也是一个衡量风电场利用率的指标。
3.启停次数和停机时长:启停次数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一段时间内启动和停机的次数,停机时长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一段时间内停机的总时长,这两个指标能够反映风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4.平均风速和有效风速时间比:平均风速是指一定时间内风速的平均值,有效风速时间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速达到或超过最低发电风速要求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5.故障率和维修时长:故障率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与装机数量之比,维修时长是指发生故障后修复所需的平均时间,这两个指标能够反映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
6.异常损失和电网接入率:异常损失是指由于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停机损失,电网接入率是指风电场实际发电量与规划发电量之比。
三、风电生产运行指标评价1.可利用率和利用系数是衡量风电场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可通过比较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差异来评估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2.启停次数和停机时长是评估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较少的启停次数和停机时长意味着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较高。
3.平均风速和有效风速时间比的高低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两个指标,可以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和调度方案。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释义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释义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通常是用来评估风电场的运行情况、生产能力和效益的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及其释义:
1. 累计发电量:指风电场累计发电的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该指标可以反映风电场的生产能力和发电效果。
2. 发电容量利用小时数:指发电机组实际发电时间与其容量的比值,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机组的有效利用情况,值越高表示发电机组越有效地工作。
3. 发电厂可利用率:指发电厂实际可利用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发电厂故障停机时间:指发电厂由于故障等原因无法发电的时间。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可靠程度和维护状况。
5. 发电厂平均负荷:指发电厂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发电量,通
常以兆瓦(MW)为单位。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平均产能和运行
水平。
6. 单位发电量成本:指发电厂每发电一单位电力所需要的成本,通常以人民币(元)/千瓦时为单位。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经济
效益和运行成本。
7. 发电厂平均利用系数:指发电厂实际发电量与其额定发电量
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的利用效率和
发电能力。
8. 损耗率:指发电过程中能量损耗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该指标可以反映发电厂输电和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不同的指标可以
从不同角度评估风电场的运行情况和效益。
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

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风电场是一种利用风力发电的设施,通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来实现可持续、清洁的能源生产。
为了保证风电场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发电,需要对其进行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估。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
1.发电量指标风电场的核心目标是发电,因此发电量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发电量指标可以分为年度发电量和小时发电量两个层面进行评价。
年度发电量是指风电场在一年内总共发电的电量,可以用来判断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效益。
小时发电量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发电的电量,可以用来评价风电场的日常运行情况和稳定性。
2.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率是指风电场发电机组的利用率,即发电机组实际发电量与额定发电量之比。
高的发电厂用电率意味着发电机组运行效益高,能够更充分利用风资源进行发电。
3.故障率与可靠性风电场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会影响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
因此,故障率是评价风电场运行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故障率可以通过统计风电机组故障次数与运行时间的比值得到。
可靠性是指风电机组正常运行和提供持续发电的能力。
通过对故障率和可靠性的评价,可以对风电场进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和维护措施。
4.电网并网率电网并网率是指风电场实际接入电网的能力与理论全年最大接入能力之比。
高的电网并网率意味着风电场能够更充分地接入电网,实现综合利用风能和电能的目标。
5.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评价风电场运行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对风电场的发电成本、维护成本、收益等进行评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风电场的经济性逐渐提高,成为可持续、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建立风电场运行评价导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评估标准与方法: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基于科学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评估,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监测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和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处理。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中国XXXX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2011年版讨论稿)一、总则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XX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评价各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水平,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风电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的目标,制订本指标体系。
二、生产指标体系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分七类二十六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七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
风资源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平均空气密度等三项指标;电量指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四项指标;能耗指标包括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等四项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包括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风电场可利用率等三项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包括计划停机系数、非计划停机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发生率、暴露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等八项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包括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风能利用系数等两项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等两项指标。
共计二十六项指标。
三、生产指标释义1.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中国XXXX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2011年版讨论稿)一、总则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XX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评价各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水平,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风电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的目标,制订本指标体系。
二、生产指标体系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分七类二十六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七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
风资源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平均空气密度等三项指标;电量指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四项指标;能耗指标包括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等四项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包括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风电场可利用率等三项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包括计划停机系数、非计划停机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发生率、暴露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等八项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包括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风能利用系数等两项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等两项指标。
共计二十六项指标。
三、生产指标释义1.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n Un Ui T T U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释义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释义
1.风速指标
风电场的发电能力主要受风速的影响,风速指标可以帮助评估风电场所处地区的风能资源情况。
常用的风速指标包括年平均风速、最小风速、最大风速、90%以上风速时间占比等。
2.发电量指标
发电量是评估风电场运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常用的发电量指标包括年发电量、日均发电量、发电厂用电率等。
年发电量能够直观地反映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发电水平,日均发电量可以反映风电场的日正常发电能力。
3.容量利用小时数
容量利用小时数指的是风机实际发电量与额定容量之比,是一种反映风电场实际发电能力的指标。
容量利用小时数越高,说明风电场的发电设备利用率越高,发电效率也越高。
4.可利用率(或利用系数)
风电场的可利用率指的是实际发电量与最大可能发电量之比,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可利用率越高,说明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利用率越高,发电效率也越高。
5.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指标用于评估风电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包括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故障停机率等。
6.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用于评估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
常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发电成本、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发电收入等。
7.运行指标
运行指标用于评估风电场的运行状况,包括平均运行时间、平均停机时间、停机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了解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为优化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总结:。
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评比技术方案

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评比技术方案为了保障全国风电场的生产运行质量,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全国风电行业制定了统计指标对标评比技术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各风电场之间的生产运行数据,发现问题,找出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
首先,为了确保对标评比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制定方案时需要明确评比的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可以将指标体系分为发电量指标、可利用率指标、消纳率指标、平均容量因子指标、平均利用小时数指标和停电损失指标等几个大类。
每个大类下又包含多个具体指标,如发电量指标可以包括全年累计发电量、全年平均月发电量等。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统计系统,确保每个风电场的数据都能够及时准确地上报。
这个系统可以包括生产运营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停机记录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和筛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然后,要制定评比的准则和方法。
评比的准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风电场内部评比,比较不同机组之间的差异,发现优秀机组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借鉴和推广;二是风电场间的对比评比,比较不同风电场之间的综合水平,找出问题和短板,制定改进措施和发展计划。
评比的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统计学方法和专家评议等手段,确保评比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要对评比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跟踪。
评比结果应当向相关风电场进行通报,同时要对评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整改。
对于评比得分较低的风电场,可以进行后续的支持和指导,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帮助,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风电场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评比技术方案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有助于提高风电场的生产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通过明确评比的指标体系,建立数据收集和统计系统,制定评比准则和方法,以及及时反馈和跟踪评比结果等措施,可以推动全国风电场的发展,实现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风电场生产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风电场生产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试行)
公司风电场以四类18项指标为基本生产管理指标,分
列如下:
一、气象指标
用以反映风电场所在地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气象状况。
包括平均风速、平均温度、平均空气密度、有效风速小时数
四个指标。
1、.平均风速
平均风速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瞬时风速的
平均值。一般取场内代表性测风塔与场内所立风机轮毂高度
相近的风速仪进行统计,即
1nni=1ຫໍສະໝຸດ 式中:单位:米/秒(m/s)
V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风速,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以下简称“风电协作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试行稿),并于今年1月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协作网”在京理事长、理事工作会。
会议围绕构建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广泛和深入讨论,原则通过了《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试行稿)。
并于二月印发给“风电协作网”全体会员单位。
希望各会员单位按照试行稿的办法,对2007年底已经投产运行的风电场进行统计填报。
截止目前,“风电协作网”秘书处共收到25个风场的统计资料。
下面将相关情况予以通报说明。
一、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统计填报的对象: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填报的对象就是已经投产运行的风电场。
这里讲的风电场一般应以项目核准的容量来统计。
一个项目全部机组投产后可以参加统计。
投产是指一个项目全部机组完成了240小时的试运行。
但是,由于整个风电场运行时间不满一年,第一年有些数据没有或不够准确,所以投产运行不满一年的风电场有些指标只作参考。
(二)指标体系: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分五类13项。
第一类是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具体有3个指标:年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
此类指标的统计,供了解分析时参考。
1、年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一个重要数据。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应该按自然日历时间进行统计。
如有因测风仪器原因造成数据缺少的应合理进行修正。
测风仪器须安装在具有代表性的专用测风塔上,其高度应与风力发电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风机本身记录的数据由于受尾流的影响,统计的风电场的年平均风速不准确。
2、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力发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3、平均空气密度(平均气温)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由于同一地区的气压是一个比较稳定值,而气温却随季节变化有较大起伏,因此风电场的空气密度与气温间有确定的对应关系。
平均气温应逐日统计,在此基础上计算月度和年度的平均空气密度并反映在月报和年报上。
第二类是电量指标本类指标用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量情况。
具体有四个指标: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年利用小时数。
1、发电量,风电场发电量是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单机发电量是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
一般从发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3、购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4、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
是风电场全部机组发电量折算到全场装机容量满负荷运行时的发电小时数。
该指标以年度为单位统计。
第三类是能耗指标用来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具体有三个指标: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
1、场用电率是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电量减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2、场损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这里要注意是要把购网电量计算在内。
3、送出线损率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由于每个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此项指标只作统计参考。
第四类是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是用来反映风电机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指标。
采用风电机设备可利用率一个指标。
1、风电机设备可利用率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时数后余下的
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停机小时数包括以下情况:
(1)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风电机技术规范范围之外)。
(2)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3)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4)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80小时/台年)。
第五类是运行维护费指标。
用以反映风电场运行维护费用实际发生情况的指标,采用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和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两个指标。
1、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是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与风电场装机容量之比。
2、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是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与年度发电量之比。
以上是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主要内容。
二、风电场装机情况
目前报送的25个风电场共装机1372 台机,总容量为153万千瓦。
按投资管理单位划分情况是:国华投资公司6个风电场,269台机,总容量是30.84万千瓦;华能新能源6个风电场,257台机,总容量是28.35万千瓦;大唐集团4个风电场,206台机,总容量是18.79万千瓦;长江新能源2个风电场,167台机,总容量25.05万千瓦;中节能2个风电场,103台机15.45万千瓦;华电新能源1个风电场,120台机,总容量12.15万千瓦;广东粤电集团1个风电场,167台机,总容量10.02万千瓦;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公司1个风电场,33台机,总容量4.95万千瓦;辽宁沈阳东方2个风电场,50台机,总容量3.205万千瓦。
机组容量规格有9种:1500、1250、850、800、750、660、600、550、300千瓦。
单机容量1500千瓦的机组有610台,占总台数的44.46%,容量为91.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59.8%;单机容量850千瓦的机组有431台,占总台数的31.41%,容量为36.63万千瓦,占总容量的23.94%。
以上2种机型共1041台机占总台数75.8%,总容量128.13万千瓦,占总容量的83.7%。
从中可以看出单机容量1500千瓦和850千瓦的两种机型为主要机型。
另1250千瓦机组有71台,600千瓦机组有167台。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由于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大规模的风电场投产运行也就是最近几年。
从报来的资料看,有一部分运行时间还不满一年,许多指标无法反映。
2、由于这是第一次开展风电场生产运行指标的统计工作,办法本身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第五类指标运行维护费,由于没有明确维护费具体包括那些项目,因而报来的数据差别过大,无法比较。
同时也存在对指标本身理解不准确的问题。
这些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完善和规范。
3、这次统计的数据无论是装机台数,还是装机容量都没有达到全国现有风机数量的30%。
从能够比较全面反映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角度看,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统计范围。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争取将全国所有运行的风电场全部统计进来,扩大交流范围,以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 6.3 3.78 1.6 3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