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带图

合集下载

尿沉渣图片整理

尿沉渣图片整理

23
红细胞形态图谱
• 变形红细胞
• 变形红细胞
• 面包圈样红细胞,可能是由于血 • 膨胀的大红细胞和小红细胞混合,
红蛋白的脱出所致。隐血反应为 但两者都是脱失血红蛋白的影红
强阳性(试纸法)。
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24
红细胞形态图谱
• 变形红细胞
• 变形红细胞
• 摄影后稍加扩大的图像。红细胞 内血红蛋白部分缺损的变形红细 胞。
• Stermheimer染色法:红细胞充满管 型基质的红细胞管型。
尿沉渣图片整理
44
管型形态图谱
• 红细胞管型
• 透明红细胞管型
• 未染色标本:受染于胆红素的红
细胞管型。右上方未染上颜色的
圆柱物是纤维导管,可能是混入
的植物性成分。
尿沉渣图片整理
45
管型形态图谱
• 红细胞管型
• 变形白细胞
• 变形白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36
白细胞形态图谱
• 膨胀并浆内颗粒呈布朗 • 变形白细胞 运动的白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37
白细胞形态图谱
• 变形白细胞
• 核体明显的白细胞和 红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38
白细胞形态图谱
• 变形的白细胞和尾形上 皮细胞
• 变形的白细胞和尾形 上皮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尿沉渣图片整理
13
结晶形态图谱
• 立方体尿酸结晶
• 菱形的尿酸结晶
尿沉渣图片整理
14
结晶形态图谱
• 花瓣形尿酸结晶
• 肌纤维和植物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15
结晶形态图谱
• 细菌
• 花粉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Exam in atio n of urinary sedime nt非染色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实验原理尿液经离心沉淀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有形成分,如细胞、管型、结晶等。

试剂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10ml刻度离心管、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步骤1•未离心直接涂片法(1)混匀将尿液标本混匀。

(2)制备涂片取混匀后的尿液1滴于载玻上,加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3)观察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确认。

管型要观察计数至少20个低倍镜视野;细胞要观察计数至少10 个高倍镜视野;结晶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范围估计报告。

(4)结果报告细胞以最低数股高数/HP、管型以最低数瑕高数/LP报告。

结晶以所占视野面积报告,无结晶为(-);结晶约占1/4视野为(+);约占1/2 视野为(++);约占3/4视野为(+++);满视野时为(++++)。

如果细胞、管型数量过多难以计算时,则可按结晶的报告方式报告结果。

2•离心沉淀涂片法(1)离心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匀后的新鲜尿液10ml,相对离心力(RCF)500g 离心 5min。

(2)弃上清弃去上清液,留下0.2ml尿沉渣并混匀。

(3)涂片用微量吸管取混匀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4)观察计数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5)结果报告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3.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定量尿沉渣分析板为特制的一次性使用的硬质塑料计数板 (见图5-2),每块板上有10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又有1个计数区,每个计数区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9或16个小方格,计数池的高度为0.1mm,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故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卩l; 10个大方格的总容积为1卩l,每个样本用1个计数池。

(1)未离心法直接吸取混匀尿液1滴充入定量尿沉渣分析板计数池内,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管型总数,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细胞总数,此即每微升的尿液中某种有形成分的数量。

尿液分析和肾功能超多精彩图片

尿液分析和肾功能超多精彩图片

P 为血浆中某物质的浓度 V 为每分钟尿量(ml/min)
各种物质经肾排出的方式
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不排泌,能完全反映
肾小球滤过率(GFR)
– 菊粉
全部由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很少被肾小管排
泌,基本代表GFR
– 肌酐
全部由肾小球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可作为肾小
原理
由于肝脏及胆系疾病,血液中增高的结合胆红素从尿中排出,称为尿 胆红素;直接和间接胆红素经过肠肝循环,转化为尿胆原从尿中排出, 称为尿胆原
参考值
尿胆红素定性阴性,定量≤2mg/L 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0mg/L
临床意义
1、尿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疾病,如肝细胞性 黄疸、梗阻性黄疸 2、尿胆原增高见于总胆红素升高的疾病,如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 疸
尿液显微镜检查—上皮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
移形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尿液显微镜检查—管型
管型定义
是尿液中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 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管型的形成条件
1、尿液中蛋白质构成管型的基质 2、肾小管具有浓缩和酸化功能 3、有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尿液显微镜检查—管型
透明管型
细颗粒管型
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查项目—(1)
肾小球滤过功能
1、内生肌酐清除率 2、血清肌酐测定 3、血尿素氮测定 4、血β2-微球蛋白 5、核素扫描
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查项目—(2)
近端肾小管功能测定
1、尿β2-微球蛋白测定 2、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测定 远端肾小管功能测定 1、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 2、尿渗透压测定
假性糖尿

尿液显微镜检验_图文

尿液显微镜检验_图文
,两端钝圆 ,平直或 弯曲 ,质地菲薄, 可有少 许颗粒或细胞粘附在管型外或包含于其中。 碱性尿液中或稀释时可溶解消失,无色透明;折 光性较差, 观察时视野调暗。
透明管型 (其他为黏液丝)
透明管型 (黏附少量白细胞)
透 明 红 细 胞 管 型
临床意义
1.透明管型参考值为O-1/LPF; 2.生理:偶尔可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 病理: 1.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 后 3.大量持续出现,同时可见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型和 红细胞,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剥落现象,肾脏病 变严重;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 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瘀血、恶性高血压 、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2. 细胞管型
★概念: 含有脱落细胞、粘附于凝结的蛋白质 之中而形成的管型。
★分类: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及上皮细胞管 型。
(1)红细胞管型(red cell cast)
★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型 ★病理情况: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 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 、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狼疮 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lgA肾病等.
较弱 不 无规律 不破坏 加热60度溶解
酵母菌和红细胞
酵母菌
RBC
红细胞镜检注意事项
1、红细胞注意与脂肪球、污染酵母菌、球形草 酸钙结晶区别
2、红细胞多时可致蛋白假阳性 3、注意单纯血尿与血脓尿的区别 4、有时潜血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尿液不新鲜
潜血阳性、镜检阴 性 尿液不等渗 强碱性尿
镜检阳性、潜血阴性
复合管型(由WBC、RBC、 上皮细胞混合而成,可见 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尿沉渣检查PPT课件

尿沉渣检查PPT课件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 精囊炎、盆腔炎等。
20
镜检内容:白细胞
白细胞:体积较RBC为大,呈圆球形, 外形完整、无明显退行性变,胞浆清 楚、细胞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常分散 存在。
脓细胞: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不 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 核不清楚,细胞常粘连成团,细胞间 界限不明显。
53
54
55
56
脂肪管型:
– 管型内含多量脂肪滴,脂滴大小不等、圆形、 折光性强。
肾衰竭管型
– 在透明管型基质上带有大量颗粒,外形宽大 而长,不甚规则,(可为一般的确2~6倍, 尿长期滞留所致)易折断,有时呈扭曲状。
57
58
血红蛋白管型
由于异型输血后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衰, 尿内出现红色宽大的血红蛋白管型。大 面积烧伤后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衰,尿内 出现带色素的肌红蛋白管型。
77
78
79
尿酸钠结晶
80
81
病理性结晶
(1)胱氨酸结晶 为无色、六边形,边 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溶于 盐酸而不溶于乙酸。能迅速溶于水,再 加乙酸后结晶可重新出现。
82
83
病理性结晶
(2)亮氨酸结晶 为淡黄色小球形油滴状, 折光性强,并有辐射及同心纹,其特性为 不溶于盐酸而溶于乙酸。
长短、粗细取决于形成部位肾小管的 直径和条件,也取决于肾小管上皮细 胞的状态。
46
管型形成机理:
1)原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尤T-H 糖蛋白(肾小管分泌)
2)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 浓缩: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盐类 的浓度 酸化:能促进蛋白的沉淀
3)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47
48
49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与定量检测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与定量检测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 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o肾小球性血尿:>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胞。 o非肾小球性血尿:>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 一型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离心镜检法:0~3/HPF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二 、 白细胞(WBC)
➢白细胞形态:见图2 ▪完整白细胞 ▪闪光细胞 ▪脓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三、 质量控制
➢宜用新鲜(2h内完成检查),随机中段尿液。 ➢使用标准器材,如尿液沉渣定量分析板。 ➢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 ➢应用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新技术。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一 、红细胞(RBC)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图1 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尿沉渣镜检图谱

尿沉渣镜检图谱
尿沉渣镜检图谱
整理版
1
(一)细胞
整理版
2
红细胞
整理版
3
红细胞
整理版
4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5
异常红细胞
整理版
6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7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8
红细胞
整理版
9
非均一性血尿
整理版
1
0
尿液中异常红细胞
整理版
1
1
非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1
2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1
3
瘤状、环状、岛状红细胞(未染色)
整理版
9
2
透明管型
整理版
9
3
腊样管型
整理版
9
4
腊样管型
整理版
9
5
(三)结晶
整理版
9
6
尿酸结晶
整理版
9
7
胆固醇结晶
整理版
9
8
尿酸结晶(未染色)
整理版
9
9
磷酸氨镁盐结晶
整理版
1
0
草酸钙结晶
整理版
1
0
碳酸钙结晶
整理版
1
0
胱氨酸结晶
整理版
1
0
药物结晶
整理版
1
0
药物结晶
整理版
1
0
胆红素结晶
整理版
2
9
红细胞
整理版
3
0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3
1
棘形红细胞
整理版
3
2
均一性血尿

尿液显微镜检验_尿液有行成分检验

尿液显微镜检验_尿液有行成分检验
医学检验系
二、尿液沉渣形态学检验
⒈ 细胞
⒉ 管型
⒊ 结晶 ⒋ 精子
⒌ 细菌
医学检验系
⒈ 细胞
⑴红细胞
⑵白细胞
⑶上皮细胞
⑷呑噬细胞
医学检验系
⑴ 红细胞(RBC)
细胞数量: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RBC>3/HPF) 形态: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3)混合性血尿
医学检验系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医学检验系
中性粒细胞
闪光细胞
胀大白细胞
脓细胞团(见 于炎症,白细 胞变性、坏死 粘连)
医学检验系
临床意义
1.泌尿系统炎症:肾盂肾炎、膀胱炎。 2.生殖系统疾病: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 前列腺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成团脓细胞伴鳞状上皮 细胞增多。
3.肾移植排斥反应: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清蛋白和T-H蛋白为基质
尿液浓缩酸化

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尿流缓慢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管 型
共性:圆柱体,长短、粗细不一,两边多平
行、末端多钝圆。
只在肾小管或集合管内形成,其外形基本可
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腔的形状。
主要类型: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其它管型和类管型 物质。
酸钙结晶区别
2、红细胞多时可致蛋白假阳性
3、注意单纯血尿与血浓尿的区别
4、有时潜血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医学检验系
尿中红细胞及类似有形成分的鉴别
名称
红细胞 酵母菌 脂肪球
形态
无色椭圆形 无色正圆形
折光性
弱 强 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管型
o形态:见图8 o临床意义:提示肾实质有感染性病 变,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图8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o形态:见图9 o临床意义: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图9 上皮细胞管型
颗粒管形
形态:见图10 临床意义: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图10 颗粒管型
尿液细胞检查
一 、红细胞(RBC)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图1 红细胞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蜡样管型 形态:见图11
临床意义: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 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 期,肾功能不全。
图11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形态:见图12
临床意义:多见于肾病综和征。
图 12 脂肪管型
宽大管型 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 结晶管型 混合管型 其他管型和类管型相似物
Q: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存在早期 肾小球病变? A:红细胞管型。
⑥肾功能不全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症时, 常表示预后不良。 ⑦脂肪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尤多见于肾病综合症。 ⑧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 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变性时。
尿管型基质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T-H糖蛋白 尿管型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尿中存在
图4 小圆上皮细胞
图4 尾型上皮细胞
扁平鳞状上皮细胞
来源: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 的表层。
形态:见图5
参考值:正常尿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 胞。 临床意义:大量出现,或伴白细胞、脓细胞, 多见于尿道炎。
图5 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
四、 吞噬细胞
形态: 参考值:
临床意义:尿中出现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二 、 白细胞(WBC)
白细胞形态:见图2
完整白细胞
闪光细胞 脓细胞
图2 白细胞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3/HPF
离心镜检法:0~5/HPF
镜下脓尿:尿液白细胞>5/HPF
图3 肾小管上皮细 胞 无染色
图3 肾小管上皮细 胞 SM染色
移行上皮细胞
来源: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 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 落而来。 形态:有多种形态,见图4
参考值:无或偶见。 临床意义: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 颈部炎症时可成片脱落,但其形态 随脱落部位而稍有区别。
图4 大圆上皮细胞
蛋白质、肾小管有使尿液酸化的能力、 有可供交 替使用的肾单位 尿沉渣可见的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吞噬 细胞、上皮细胞
关于尿颗粒管型,下列错误的是
A 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B 来自血浆蛋白,聚集于基质管型 C 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 D 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 E 粗颗粒管型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细胞、异形细胞等。 管型: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脂肪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等。 结晶: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结晶和药物 结晶等。 细菌、寄生虫(或卵)、真菌、精子、粘 液等。
尿液沉渣定量检查
尿尿沉渣检验的操作步骤:
收集全部尿液 用量筒准确量取 全部尿液,并作记录 取混匀10ml 尿液置于刻度离心管中 1500r/min, 离心10min 离心后吸取上清液9ml 倾去 充分混匀,剩余1ml尿沉淀 液 充池 计数10个大方格中的 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数。

染色镜检法:可提高管型检出
特殊显微镜检查法:
相差显微镜: 干涉显微镜:


偏振光显微镜:
透射电镜:
仪器检查法:
干化学法

尿沉渣分析仪法
三、 质量控制
宜用新鲜(2h内完成检查),随机中段尿液。 使用标准器材,如尿液沉渣定量分析板。 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 应用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新技术。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二 、管型的形成与分类
蛋白质
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白蛋白 T-H蛋白 白细胞管型 上 皮 细 胞 管 型
(白蛋白+T-H蛋白) 浓 缩 、 酸 化 、 盐 析 、 凝 胶 化
脂肪性变的 上皮细胞
+
+
红细胞管型 粗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 血红蛋白管型
蛋白质
上皮细胞 脂肪管型
脂肪管型
透明管型
蜡样管型
1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法:
定义:准确留取3 h全部尿液,将沉渣中红细胞、 白细胞及管型分别记数,再换算成1 h的排出数。
计算:N=1000×C×V/10T=33.3CV 参考值:红细胞:男<30 000/h ,女<40 000/ h; 白细胞:男<70 000/h ,女<140 000/ h;管型: 儿童可偶见透明管型。 临床意义:
图17 胱氨酸结晶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可见于有大量 组织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 磷中毒患者尿中;在糖尿病性昏迷、白 血病或伤寒等患者尿液中也可能出现 (图18~图19)。
胆固醇结晶:可出现于乳糜尿和脓尿。
图18
酪氨酸结晶
图19 亮氨酸结晶
尿沉渣的检查内容包括: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
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
组成:特制的尿沉渣离心管和定量分析板(图16) 定义:取一定量尿液离心后,将沉淀物滴入记数板, 计算1 μl容积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的数量。 参考值:红细胞:0~12/μl白;细胞:0~12/μl;管 型: 0~1/μl 优点:符合尿液检验标准化要求
图16 尿沉渣定量分析板
三 、管型种类、形状和临床意义
透明管型
形态:见图6
临床意义: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 动后等。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麻醉、 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如大量持续出 现透明管型,表示肾脏病变严重。
图6 透明管型
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o形态:见图7
o临床意义: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图7 红细胞管型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主讲:郝玉华
检 测 方 法
一、 概念
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 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 等各种病理成分;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作 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 要常规试验项目。
二 、检测原理及方法学评价
传统显微镜检查法:
直接镜检法:混匀一滴尿法 自然沉降镜检法: 离心镜检法:
五 、其他细胞
尿液管型检查
概念:
尿液管型,是一些有机物或无 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 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形 成的圆柱状结构物。尿液中出现管 型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一 、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尿液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
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答案:D
尿液结晶检查
一、 尿液结晶形成和检查方法 二、 生理性结晶:生理性结晶种类 较多形态各异,见图13 ~ 图16。
图13 草酸钙结晶
图14 尿酸结晶
图15 三联磷酸盐结晶
图16 非晶形尿酸盐
三 、病理性结晶
胆红素结晶:见于各种黄疸患者。 胱氨酸结晶: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 石的征兆(图17)。
Q: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存在慢性 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A:细颗粒管型。
简述镜检出现管型的临床意义?
①透明管型:见于剧烈运动、发热、麻醉、心功能不全。 ②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 ③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 ④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⑤颗粒管型:见于肾实质性病变。
临床意义
肾盂肾炎
膀胱炎
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
其他
三 、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源: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
形态:见 图 3; 参考值:在正常人尿中极为少见。 临床意义: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在急性肾小管肾炎时可见到;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多尿期可大量出现。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 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o肾小球性血尿:>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胞。 o非肾小球性血尿:>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 一型红细胞。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离心镜检法:0~3/HPF
12小时尿沉渣计数(艾迪氏计数):
定义:留取12 h尿液进行沉渣记数红细胞、 白细胞及管型的方法。
计算:N=100×C×V
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白细胞:< 100万/12h;管型:无。

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