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通用6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事迹材料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
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一、孝敬父母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
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
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
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
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
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5篇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事迹材料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1"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
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
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
"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
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
尤其是20xx 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
"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4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4篇游晓莉,女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
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
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
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
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
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装心。
一、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XX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XX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
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
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
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
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
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
特别是XX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4篇)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4篇)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一某某,女,现年某某岁,是一名普通工作者。
名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某某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某某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
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逢年过节,向云艳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都说媳妇难做,可向云艳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某某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
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某某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
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某某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
家住农村的老父亲几次大病,病危通知书前,泪眼婆娑的某某一次次恳求医生将老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
在某某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20某某年底的一场大病,在县人民医院放弃治疗后,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某某不愿放弃那一丝生的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将老父亲送往邵阳中心医院救治。
那一年,某某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春节。
办完父亲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某某立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孝老爱老永不悔**镇**村委会主任**孝老爱老模范材料**,男,汉族,1975年3月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凭,现任**镇**村村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多年来,他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创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在抓**村工作的同时,把尊老爱幼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增强尊老爱幼意识,着力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小孩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他从2003年担任**村村干部来,十年如一日,始终把**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全村人服务,受到全村人和社会的广泛赞扬。
他将自己奉献给306个村民,特别把爱用于温暖17位留守老人,和留守及特殊儿童。
这份与老年人和孤儿特殊的亲情,特殊的友情,金钱买不来,全凭他一滴滴汗水苦出来,用自己的真心真意交换来。
**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对每位老人都那样热情周到,那样悉心照料。
全村有五保户5人,年世都已较高几乎都丧失了劳动力,自己没有儿女只能靠日常的政府救济,但是远水解不了近火,随着时光的变迁,在他们眼里只有孤独,等待他们的并不是安享晚年而是风烛残年,作为**村的主任**他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去播撒爱的种子,时间停留在**年的冬天,那年冬天很冷,通村道路被大雪覆盖几乎车辆无法通行,一天晚上**家的门被推开,来人正是五保户**的邻居**,面色焦虑、喘着粗气说他看见**家房子着火了,他立马疾跑到**家冲了进去把**救了出来,可惜的是大火把**面部烧伤,过了一会村民赶到把大火扑灭,但是由于火势太猛把房屋烧毁,救人要紧,**早已把**背上跑向镇上,因为是冬天车辆无法通行,送到医院时身上已经被汗水侵透,医生快点救救。
由于送的的及时面部只是轻微的烫伤没有什么后遗症,不幸的是**经过这次大火人被吓傻了,**四处打听,看能否医治好,但是最后的结论是年龄较大无法治愈,在日后的日子里**组织村民对**家进行房屋搭建,安顿好一切,每天有时间就去看看送去温暖,送去吃的东西,村民们谈论说,虽然**没有儿女但是他享受了比儿女还温馨的照顾,比亲儿女还亲。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年幼的两个女儿,丈夫是公路养护工人,天天早出晚归,但这个平凡的家庭是幸福的。
风雨说来就来,在小女儿快一岁时,患糖尿病多年的公公脑血栓突发住院,丈夫晚上在医院陪护,白天上班,她得照顾蹒跚学步的孩子,还得完成单位的本职工作,一边是住院治疗的公公,洗衣做饭,一边是咿呀学语人孩子,忙里忙外,往往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公公患糖尿病多年,肾脏、肝脏、心脏、眼睛都有了问题,每年总会住很多次医院,每一次她都跑上跑下,办手续、交费、送吃送喝,不停往返于医院、单位和家之间,既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还不能耽误工作。
公公第三次复发脑血栓时一病不起,去年去世,公公去世后,本来体弱多病的婆婆更是一蹶不振,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隔三差五住院治疗,她是一个很平凡的人,生活中所有劳累都让她很挫伤也很无助,有时候真的用筋疲力尽或者心力交瘁形容都不为过,但在家庭条件日趋窘迫时,她都能克服种种困难,按时完成单位交给她的本职工作,把婆婆当做亲生母亲去体贴,去对待。
她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职工、妻子、母亲和儿媳,乌鸦尚知反哺,羊羔知道跪乳,她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一切,只要我们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社会将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更加和谐美好。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篇2《增广贤文》有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感恩父母,孝老爱亲,动物亦是如此,何况乎人?孝敬长辈,亲待友邻,于我而言是理所应当!“孝”字萌发孝的意识在我脑海里萌发是来自于母亲。
乡村人家,婆婆媳妇闹矛盾是常有的事,年幼的我都知道谁家又吵架了,谁家又闹起来了,但是我家从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过。
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和我祖母大声吵闹过,有时候意见不合,祖母会大吵一场,但是母亲不会反驳,只是自顾自的忙着。
有一次年幼的我问母亲:“妈,我奶奶这么凶,你怎么不反驳呢?”母亲总是笑笑说:“你奶奶是老人,我是小辈,说几句去吧,说累了就不说了。
”也常听街坊邻居说母亲是个孝顺的人,慢慢的我知道了,与自家老人顺承和气,即是孝。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5篇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5篇【篇一】xx,女,196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13年12月通过居民选举成为xx社区居委会委员,现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在xx社区,居民经常议论着这样一位普通妇女,她几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公婆逢人就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她的事迹在xx社区被大家交口称赞。
她就是xx社区的居民xx。
xx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
她几十年如一日操持家务照顾常年生病卧床的公婆,无怨无悔,受到同事和邻里的一致称赞。
她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除了被大家交口称赞外,还多次受到上级各个部门表扬表彰。
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邻里节(文明儿女、五好家庭、好儿媳奖、好媳妇奖),2014年5月创卫先进,2014年“泉山幸福家庭”,2014获徐州市“敬老模范户”,2014年度孝老爱亲“泉山好人榜”、2015年5月15日荣获徐州市十佳好媳妇等荣誉称号。
面对别人的称赞和上级的表彰,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应尽的责任”。
一、孝敬老人的好媳妇1988年,24岁的xx和公安工作的丈夫结婚。
婚后的生活比较安宁,婆婆、公公身体还算硬朗,她和丈夫一起忙着工作,第二年生了个宝贝女儿,小日子虽说不富裕,但也有滋有味,幸福快乐。
1991年,就在他们结婚的第3年,孩子刚刚2岁,公公突患脑出血,生命垂危。
她把2岁的孩子一人放在家中,连夜和丈夫家人一起将公公送到医院抢救,千方百计给老人治病。
但老人最终还是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恰巧这个时候,婆婆因文革期间被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的毛病又犯了,被送到东方医院住院治疗。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公公,想着住在医院的婆婆,她心里像倒了百味瓶,很不是个滋味。
但她和丈夫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更激发了他们的孝心。
她不分昼夜地照顾着瘫痪的公公,不嫌脏,不嫌累,端屎倒尿,嘘寒问暖。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三篇孝老爱亲指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类似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以下是初心本文库为您推荐。
孝老爱亲个人典范事迹材料1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媳妇--都督村王立梅同志事迹简介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
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
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
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xx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
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
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
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
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
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
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孝老爱亲典范事迹材料2***,53岁,**市国家税务局城区分局职工,20xx年妻子不幸中风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不离不弃,悉心照顾至今,感人事迹的背后,他心路历程的变化更让人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记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同志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2956年2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
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己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
自xx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
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xx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
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
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
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
xx年,她的姨公公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
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XX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
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口,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
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XX 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
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
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卬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
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
”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
面
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
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高丽媛)
市疾控中心杨秋云家庭孝亲敬老事迹
互敬互爱一辈子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
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
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
“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
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
尤其是XX 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
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
“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贏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
“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 有着最朴实的体悟。
宋铁军的老家在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宋铁军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杨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
杨秋云宋铁军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宋铁军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杨秋云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
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
“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
”杨秋云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
公公去世
后,杨秋云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
XX 年门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杨秋云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
杨秋云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平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杨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杨秋云和宋铁军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时照顾。
当听说杨秋云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杨秋云宋铁军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
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杨秋云和宋铁军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
XX 年,女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
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
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
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平稳了,不但平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
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杨秋云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
杨秋云宋铁军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