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初中物理2[1].4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初中物理2[1].4噪音的危害和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36366dd3186bceb19e8bbb7.png)
1.噪音
(1)物理学角度: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 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 音都属于噪音。
2.噪声的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噪声等级装置
在传播过程中隔声
在接收过程中吸声
控制噪声的方法可简记为:消声、隔声、吸 声。其中最根本的是消除或降低声源的噪声。
人们为什么雪后感到特别静?
三、控制噪声
声音的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声源处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传播过程中
鼓膜的振动
人耳处
我们一直在努力!!!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
声源的 振动
防止噪 声产生
空气等介 人耳接收 质的传播 (鼓膜的振动) 阻断噪 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 进入耳朵
在传播过程中隔声
在声源处消声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 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2.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体的心理和 生理的作用不同。
声音的等级 人的感觉与危害 0dB 30~40dB 超过50dB 超过70dB 超过90dB 150dB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影响休息和睡眠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 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可能使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 去听力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噪声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噪声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出噪声的控制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掌握基本的噪声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噪声控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噪声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控制方法的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噪声测量仪器。
学具:学习手册、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街头噪声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噪声有哪些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噪声问题。
2. 讲解:讲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示例:噪声是指无规律、刺耳的声音,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影响睡眠、引起耳鸣、损害听力等。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噪声测量实验,了解生活中不同场所的噪声水平。
引导学生发现噪声源,并思考如何控制噪声。
5. 实践: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噪声控制方案,应用于实际场景。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噪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噪声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控制方法的的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理解噪声的危害,是否能掌握基本的噪声控制方法,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噪声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噪声控制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境教学的引入:我选择了街头噪声的视频作为课堂的引入材料,这是因为我相信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噪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和减噪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噪声的定义、来源、危害和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技术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噪声测量仪器等教学手段。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噪声的定义:介绍噪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噪声的内涵。
2. 噪声的来源:分析生活中和工业中的噪声来源,让学生了解噪声的产生。
3. 噪声的危害:讲解噪声对人类健康、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噪声的危害。
4. 噪声的控制方法:介绍噪声控制的常用方法,如隔声、吸声、消声等。
5. 噪声控制技术实例: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噪声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噪声相关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噪声控制方法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噪声控制技术的掌握。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噪声的控制要求。
2. 探讨噪声控制技术在环保、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3. 分析噪声控制产业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兴趣。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噪声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噪声的控制过程。
2. 开展小组竞赛,设计噪声控制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噪声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经验。
八、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及时了解学生对拓展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噪声控制技术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检查学生对噪声控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九、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噪声控制的重要性。
2. 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噪声控制。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理解噪声的两种不同含义.等级划分及危害和控制途径是本节的学习重点.1.噪声的含义及等级划分.(1)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2)从环保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称为噪声.(3)声音的强弱以分贝(dB)为单位.为了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周围环境的声音应控制在70分贝以下;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减弱噪声的最终目标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因此,要以声音的产生到声音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三个方面考虑.2.减弱噪声的途径和具体措施.(1)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加一些消声设备.(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让有噪声污染的工厂远离居民区和办公区,在公路和居民区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使传来的噪声被反射或部分吸收.(3)在人耳处减弱.人在噪声大的地方工作时,要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的防护用具以防止噪声损坏器官.典型例题【例1】下列对乐音和噪声的判断错误的是()A.喷气式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发出的刺耳声音一定是噪声B.夏天下雨时“轰隆隆”的雷声一定是噪声C.悠扬悦耳的歌声一定是乐音D.工厂里机床切割金属时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答案】 C【解析】乐音和噪声的区别在于:①乐音是发声体规则振动时产生的,而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时产生的.飞机的起降.轰隆隆的雷声.切割金属时发声体振动不规则,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②从人的主观感觉看,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噪声嘈杂刺耳,令人烦躁.③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发声体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说是乐音,但从环保和听声音的主观感觉讲,可能是乐音,也可能是噪声.所以悠扬悦耳的歌声也可能成为噪声.【例2】《二泉映月》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什么时候播放,它都是乐音B.无论什么时候播放,它都是噪声C.播放时,对欣赏者来说是乐音,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噪声D.不管是乐音,还是噪声,我们永远都不播放它【答案】 C【解析】错解A错解分析错选A是没有区分清噪声在物理学和环保方面的两种含义.播放《二泉映月》对欣赏者来说,那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带来精神享受,是乐音;但对正在休息或学习的人来说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讲学稿

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讲学稿
第一环节:预习导学,探究质疑知识回顾1.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有关,另外还与有关。
2.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任发出的声音。
教材预习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从环保的角度讲2、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互动释疑(一)噪声的来源和分类1. 音乐声和钉子刮玻璃声,你喜欢听哪种声音?2.上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你一边听音乐,音乐声对听老师讲课有没有影响?说明理由。
讨论: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么?(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仔细研读课本第二部分,并对照小资料中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先自己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展示)
第 1 页共 1 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噪声的控制与防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噪声的控制与防治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噪声的控制与防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噪声的控制与防治方法。
二、噪声的产生与危害(一)噪声的产生噪声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于机械、交通、建筑等产生的干扰声音,这种声音不应当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常见的噪声源包括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建筑施工现场等。
(二)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听力损伤、心理影响、睡眠干扰、工作效率下降等。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还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听力损失、心血管疾病等。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噪声的控制与防治(一)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噪声污染的危害,并了解如何减少噪声的产生和避免噪声的危害。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了解噪声控制技术让学生了解噪声控制技术是控制和防治噪声的重要手段。
物理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噪声控制技术,如吸音材料、隔音墙、消声器等,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合。
通过这些介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控制和防治噪声。
(三)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与噪声控制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如何控制和防治噪声。
例如,可以让学生制作简单的消声器,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消声器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此外,还可以进行建筑工地噪音监测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物理知识监测和控制工地噪音。
(四)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管理学校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学校应与当地政府、社区等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和管理,包括限制噪音源的数量和音量,规范噪音源的操作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倡导社区居民减少噪音污染,共同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五)家庭噪声控制措施除了学校和社区的管理外,学生和家庭也应采取一些噪声控制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2.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2.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引言噪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控制噪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噪声问题。
二、噪声的危害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是噪声的主要危害:2.1 对身体的影响•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中,容易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听觉问题。
•噪声会干扰我们的神经系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中,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问题、免疫系统受损以及睡眠障碍等。
2.2 对心理的影响•噪声会增加紧张、焦虑、易怒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噪声对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三、噪声的控制为了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控制措施:3.1 减少噪声的源头•噪声源头的控制是最有效的方式,例如在工业和建筑现场上采取隔音措施,减少机械设备的噪音产生等。
3.2 隔音措施•在家庭和办公环境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隔音措施来减轻噪声,例如安装隔音窗、使用吸音材料等。
3.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高噪音环境工作时,我们可以使用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装备来降低噪音对我们的影响。
3.4 合理规划环境•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划定工业区和居民区的空间,尽量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在室内,合理规划家具和装修材料,选择吸音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室内噪音的反射和共振。
四、结论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给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大的损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噪声。
减少噪声源头、隔音措施、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合理规划环境都是有效的噪声控制方法。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保护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五、参考文献•《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噪声和健康,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网站。
以上为关于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学案,通过学习本文,希望大家能够增加对噪声问题的认识,并学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初中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声纳工作原理:
声纳仪发出一束高频超声波,当声波碰到障碍物时,就会被反射 回来。反射的声波被声纳仪检测到,根据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和 反射波的强弱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声
纳
声
探
纳
测
探
海
测
深
鱼
群
4、超声波扫描图——B超:
二、声 与 能 量
1、演示实验: 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四周散 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我们说,石头的能量通过 水波传给了树叶。声波是一种波,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 吗?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 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 ____摇__摆。这说明了______声__波__能__传__递__能__量__递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C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结论:声波能传递能量
2、应用: (1)利用
(2)外科医生可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洗衣机无需使用洗衣粉,利用超声波和电解水来洗涤
演示实验
去掉饮料瓶的瓶底,蒙上橡皮膜。将瓶口对着 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摇动吗?
实验现象:火焰会摇动 结论:声波能传递能量
噪声与乐音的波形有何不同之处? 乐音: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D、从环保角度看,乐音有可能成为噪声。
练一练
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的剧烈
振动而发出噪声,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C
A、戴上耳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程标准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材内容全解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我们生活中的噪声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街道上汽车跑过的声音、自习课上的说话声、街边音像店中所放的音乐声等都可以认为是噪声。
长期处于噪声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心烦意乱、精神不畅,严重的可以损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现今社会,噪声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污染之一。
3.声音的大小如何去衡量?0dB是人们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安静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人们可以正常的办公、休息;当声音的响度达到70dB时就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我们下课时大声说话时的音量就已经达到这一程度;长期处于90dB的坏境中,人的听力就会受到严重干扰,引起听力减退、头疼等不适反应,高峰时马路上噪声就在90dB左右;当人突然处于150dB的环境中,双耳就会丧失听力。
环境保护组织对于声音的强弱有这样的规定: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超过90dB;要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应当让声音在70dB以下;要保证正常的休息和睡眠,声音就不应当超过50dB。
然而在家用电器日益普遍的现代化社会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安静的环境,调查显示现在家庭中的电视机、风扇、电脑、洗衣机正常使用时所产生的噪声可达到50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至45分贝,也就是说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面对如此严重的噪声污染,如何减小噪声的危害,控制噪声成为马上要解决的问题。
要控制噪声就应当了解从声音的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在“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一节中,我们了解到:声源振动产生了声音,然后通过各种介质(气体、液体、固体)进行传播,最后通过耳道引起鼓膜振动,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控制噪声也应当从三方面入手:防止噪声产生(声源处)、阻断它的传播(传播途径)、防止它进入耳朵(入耳处)。
现在我们的机动车生产厂家在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许多的机器都装有防震底座等,这都是从声源入手进行防治的有效方法;城市道路两旁和高速公路两旁都安装有隔声板,城市提倡多种树,这些都是从传播途径中进行控制;纺织工厂的工人戴耳塞进行工作这就是从入耳处减小噪声。
这些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有时可以数种方法并用。
现在的城市已经非常注意噪声扰民问题,很多城市已经出台了有关于夜晚施工的规定、有关于学校周边噪声管理规定等都对噪声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典型例题剖析1. 小华在家练习小提琴,邻居张奶奶认为琴声十分悠扬悦耳,是乐音;而邻居明明却认为小提琴声影响到了他的学习,是一种噪声。
他们谁的说法准确?为什么?答案:其实两个人的说法都是准确的。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悠扬悦耳,振动波形十分规则的声音就是乐音,小提琴的声音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因此就是乐音。
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只要声音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都属于噪声,小提琴声尽管十分悦耳,但是已经严重影响到明明的学习,对明明而言这就是噪声。
从这一道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环保角度讲,乐音也有可能转变成噪声,因此提醒每一个同学在平时听音乐、看电视时,注意调节音量的大小,不要影响到其他人的工作。
2. 小红在用洗衣机洗衣服时没放平就开动了洗衣机,洗衣机机身振动发出很大的声音,小红迅速用棉花将自己的耳朵塞上,她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应当怎样去做?答案:这种做法明显是不对的。
解析:尽管将自己的耳朵塞上之后自己听不到噪声,但是洗衣机仍然在振动发出很大声音,这个声音还是会影响到其他人,对他人造成影响。
因此小红应当迅速关闭洗衣机,让它停止工作,然后将洗衣机放平后再进行洗衣就可以了。
中考考点对接(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解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答案:D(2012•仙桃)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见闪电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D.燃放鞭炮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解析:A.利用声速与光速的关系分析。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B.利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分辨物体。
C.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利用噪声的概念分析。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A.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下雨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A错。
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声音的大小的,即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的。
B错。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C正确。
D.燃放鞭炮的声音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且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是噪声。
D错。
答案:C(2012•武汉)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解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
A.在周围植树会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会增大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不会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后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到,无法进行学习,不符合题意;答案:A知识能力提升1.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C.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D.放鞭炮时捂耳朵1.解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A不合题意。
B.纺织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B不合题意。
C.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C正确。
D.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D不合题意。
故选C2.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2.解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2)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3)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越大;故A错误;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故B错误;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越低;故C正确;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污染;故D错误;答案:C3.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故B正确;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答案:B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A.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符合题意;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答案:B5.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B.在枪管上装一消声器C.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D.在声源和居民区之间植树造林5.解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B.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D.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