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方案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方案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经纬线的判读”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经线和纬线”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经纬线的判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
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经纬度判读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三)目标要求目标要求是:“运用地球仪和经纬网,能说出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通过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对某一地点在地球仪进行准确定位,并运用相关知识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
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
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还刚开始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读图能力较差,不懂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因此,这一知识点需要较细致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反馈。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一)读图法。
此法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二)演示法。
运用此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三)归纳法。
通过此法,有具体到一般,从而掌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四)讲解法。
运用讲解法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排难解惑。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成因等。
因此要十分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地理学科,要让学生会学,必须教会学生读图、析图、填图、以及准确描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_经纬网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经纬网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抽象复杂,虽容易识记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及特性,但经线纬线变化较多,学生易混淆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及方向的变化,尤其学生平时缺少强化训练,没有形成系统、科学阅图技巧,特别是与生活实际离的较远,不能有效合理地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通过复习,弥补学生在阅图、析图等方面的缺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能准确读出有标注的经纬度位置,而经常错误判读没有明确标注的经纬网,甚至不能准确书写经纬度位置。
在阅图中,没有形成科学的判读方法,乃至不能准确判读由经纬线变化而引起的相对位置及方向的变化,灵活性差。
三.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是以习题为引导主线,通过典型试题讲解及有效的变式和拓展,让学生有层次的掌握经纬网等有关知识,使差一些的同学学会判读经纬网地图,熟练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东西经的判断,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素质高的的学生能准领会经纬线的特性,灵活运用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拓展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提高识图析图能力,从而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探究、开放创新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牢固掌握经纬线概念,进一步明确经纬度的范围,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
⑵进一步明确经纬网地图上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熟知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2.过程与方法:⑴在典型习题演练与讨论中,深入认识经纬线的性质,进一步明确高低中纬、东西半球的划分,深入领会相对位置及方向的判读方法。
⑵在读图过程中,通过习题变幻,类似题比较,同类题归纳,强化识图、读图、析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在习题演练中,增强自信心,提升荣誉感。
⑵在问题交流探讨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1.经纬网的判读方法,正确书写经纬度位置。
2.东西半球的划分,相对位置关系的判读。
3.养成识图习惯,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重要。
经纬线教案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学习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知道经纬网的作用并能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能力目标:1、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与纬线进行对比分析。
2、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3、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1、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2、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学习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与纬线进行对比分析。
3、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开放式。
五、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在黑板上作出地球的立体图或用地球仪,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有关纬线的知识,并完成如下表格。
那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来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另一种重要的线----经线。
(板书)第二节认识地球三、地球仪5、经线与经度(1)经线:定义(教师)教师利用图或地球仪讲解并引导出经线的定义。
(1、连接南北两极。
2、与纬线垂直。
)让同学们看课本大声朗读两遍。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本十八页图2-9,思考经线指示什么方向、形状如何、长度怎样?(板书)特点:方向: _________形状:_________长度:_________(教师)教师叫同学起来回答并进行讲解总结。
(提问)地球上的经线有几条?(无数条)如何区分这些经线呢?(教师)为了区分各条经线,和纬线一样,人们对经线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让同学在课本上把经度的概念划下来,并朗读一遍。
(板书)(2)经度:定义(提问)那同学们知道这个度数是如何标定的呢?(教师) 先引出0度经线的定义和由来,教师再在黑板上画立体图讲解其它经度的由来。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经纬线的特征以及在地球仪上的分布。
2.学会经纬网的判读。
二、教学重点
经纬网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判读。
三、教学难点
在整体图上和局部图上准确判读经纬度。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图文转换法
五、教学过程
1.观察地球仪,得到感性认识。
2.直接感知认识:在地球仪上,横着的线是纬线,竖着的线是经线,简称“横纬竖经”。
3.画图判读,找其规律(读整体经纬网与局部经纬网)
考试题:(1)写出A、B的经纬度
(2)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
从南北半球看,A、B位于半球。
(3)B点位于A点的方向。
(4)按高、中、低纬度划分,B属于纬度。
4.课堂练习题(考试题型)
5.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经线”和“纬线”一直都是初中地理的教学难。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过课堂的实践,发现学生觉得这部分内容的难点以及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平面图中容易混淆经线和纬线;
(2)部分学生对南北纬、东西经的划分不清楚,有些学生容易混淆东经、西经、南纬、北纬的代号。
我在这一堂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通过对事物(地球仪)——立体图——平面图的反复分解、转化,利用多媒体动画,借助鲜艳的色彩来描绘经线、纬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观察起来更加明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来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强化学生的感官刺激,达到了增强记忆的效果。
经纬网的判读专题教学内容

经纬网的判读专题经纬网的判读专题聚焦复习导航一、纬线和纬度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1、找出纬线的特征:所有纬线自成一个圆圈(极点除外),被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平行,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看清纬度的标注方法和纬度的分布排列的规律:纬度从赤道算起,把赤道定为0°,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赤道以北是北纬,代号是N;以南是南纬,代号是S,北纬90°是北极点,南纬90°是南极点。
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
3、特殊的纬线:(1)0°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30°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3)60°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4)90°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是北极点,南纬90°是南极点。
(5)23.5°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
北纬23.5°是北回归线,南纬 23.5°是南回归线。
(6)66.5°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北纬66.5°是北极圈,南纬66.5°是南极圈。
4、看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箭头的方向是东,相反的方向是西。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经线和经度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1、找出经线的特征: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形,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点处相交,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和是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看清经度的标注方法和经度分布排列的规律: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规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经纬网的判读专题复习教案

课题:《经纬网的判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理解经纬网的由来和用途,能熟练判读经纬网。
教学重点: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教学难点:熟练判读经纬网教学用具:多媒体、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导入观赏《泰坦尼克号》片段之沉船部分,并思考问题:当你在茫茫的大海上发生意外时,对外呼救如何告诉自己的位置?二、合作探究1、考纲解读: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理解经纬网的由来和用途,能熟练判读经纬网。
2、考点解读:(1)、知识回顾(2 )、误区警示误区一:经纬度的表示方法1.常把表示经度和纬度的字母混淆;2.经纬度的单位不写“°”;3.在写经纬度时,只写度数,不分东西经和南北纬。
误区二:东西半球的划分常常不能正确地根据经纬度判断所属的东西半球,误认为东经都在东半球,西经都在西半球。
(3)、切脉中考本知识点是整个初中地理的难点,也是重点。
一般在每年中考题中都会涉及。
考查方式:一是通过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经纬度的判断、半球的划分等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结合新闻热点材料(火山、地震等)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经纬网图(经纬线、经纬度、半球划分等)。
(4)、突破方法【例1】(2013·湘潭)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结合图1回答1-2题1.雅安市的经纬度约是()A.30°S,103°E B. 30°N,103°WC.30°N,103°E D. 30°S,103°W2.雅安位于成都的()A.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例2】(2011·湘潭)图2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 ①地的经纬度是( )A. 30°W 23.5°NB. 30°E 23.5°NC. 30°W 23.5°SD. 30°E 23.5°S2. ②地位于③地的( )A. 北方B. 西北方C. 西南方D. 东南方【例3】(中考变式))图一甲在乙的方向。
第一节经线与纬线(教学设计)

第一节经线与纬线(教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①、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②、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三、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
然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二)讲授新课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
每4--6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发挥本校小组教学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课本P5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1.什么叫纬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说明基多赤道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5.什么叫纬度?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7.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8.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1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经纬网判读方法

经纬网技巧1、利用经纬网快速定位。
经纬网是地理定位的最基本形式,在经纬网图上判断地理位置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热点。
经纬网图题型一般有三种图式。
①经纬网平面地图(例1)。
②经线或纬线线段图(例2)。
③标注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例3)。
判读经纬网图最有效的方法和最基本的技巧是掌握若干条重要经线、纬线与海陆轮廓、政区轮廓以及各种地理要素的相关地理位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加记忆。
例1、图1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技巧2、根据图中的典型地理事物确定其位置有些经纬线图,除了可以由经纬网判断位置外,还可以由图中的一些典型地理事物,如岛屿、湖泊、河流、以及地区的轮廓和形状来判断位置。
这样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如技巧1中的例1、根据地域轮廓我们可以确定C地澳大利亚而d地是印度。
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
例3中,东经120度过我国,而在我国山脉如图中所示基本轮廓的只有东北地区。
下图中,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径流总量为575亿m3)。
回答:(1)丙河的汛期在季。
其主要补给水源为(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因为另一部分盐度较低,因为(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拿到这一题如果不知道北纬44度和东经80度所经过的地区,就很难下手,但细读题目发现乙湖形状比较熟悉,再加上第三问说该湖有明显的咸淡分布,所以我们确定乙湖是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这个区域是位于我国西部与中亚交界的地方,甲处的山脉是天山山脉,丙河为伊犁河。
)丁地是新疆西部与我国新疆交界线最长的国家即哈萨克斯坦。
这样这一题就比较容易了。
(参考答案 (1)夏冰雪融水雨水(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4)哈萨克斯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经纬线的判读”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经线和纬线”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纬线的判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
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经纬度判读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三)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运用地球仪和经纬网,能说出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通过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对某一地点在地球仪进行准确定位,并运用相关知识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
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
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还刚开始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读图能力较差,不懂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因此,这一知识点需要较细致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反馈。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一)读图法。
此法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二)演示法。
运用此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三)归纳法。
通过此法,有具体到一般,从而掌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四)讲解法。
运用讲解法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排难解惑。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成因等。
因此要十分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地理学科,要让学生会学,必须教会学生读图、析图、填图、以及准确描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知识点的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识记:经线、纬线,经度、经度。
2、理解:经纬线分布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应用:运用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球仪和读图,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你在教室里的准确位置吗?”
2、提出问题:“航海中船只是怎样描述所处的具体位置的?”
3、引入新课
这样导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经纬度判读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引导学生读地球仪简图,了解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维度。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弄清地理概念,通过填图反馈信息、巩固知识。
2、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特点:演示地球仪简图,引导学生归纳纬线的特点。
(2)纬度的划分:
∙过渡:“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怎么来区别这些纬线呢?”
∙引导学生读图弄清纬度的划分及排列规律。
∙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突破重点。
3、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特点。
展示地球仪,归纳出经线的特点。
(2)经度的划分
∙引导学生读图,弄清经度的划分及排列规律。
∙归纳、小结、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归纳,突出重点。
(三)小结、巩固
(四)练习、反馈
练习:给出经纬网局部图,标出上面具体点的的经纬度,并让学生练习判断该地所在半球。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手段突破难点,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