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第三章-微观人口经济学理论精品PPT课件

经济学系——杨松茂
(三)影响孩子成本与效用的因素
1.家庭收入是影响孩子成本效用的直接因素 ❖ 第一,从家庭收入和孩子成本的关系看,这
❖ 在西方人口经济学家中,最早给孩子的成本 下定义的是莱宾斯坦。他认为,父母生育孩 子的成本,一般是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孩子 抚养成为自立者所花费的各种费用和支出以 及父母抚养子女所花费的时间。
经济学系——杨松茂
1.直接成本
❖ 直接成本,指直接花费在子女身上的用现金 或实物支付的抚养费用和支出,主要包括:
经济学系——杨松茂
影响家庭规模决策的因素
❖ 确定家庭规模是家庭所要决策的内容之一 (生育动机)。
1.经济动机 ❖ 从经济上考虑核心家庭比单个人的家庭获得
总收益或平均收益更大,作为一个社会共同 体其实力超过一个人的实力等。 2.非经济动机 ❖ 包括生理动机、情感动机、社会责任等。
经济学系——杨松茂
深层次分析——需要指出的
❖ ①新生儿的分娩费用; ❖ ②出生后的衣、食、住、行的费用; ❖ ③孩子接受教育、医疗服务和参加文化娱乐
活动的费用。
经济学系——杨松茂
2.间接成本
❖ 间接成本,指父母因抚养孩子而减少自身的工作、 休闲或接受教育的时间、获得更有利岗位和升迁而 减少收入的机会,因而又称机会成本。这里指父母 用在养育孩子上的时间消耗虽属非市场活动时间, 但可通过相应的市场活动时间进行估量。)计算的 一种间接的货币支出。具体包括:
经济学系——杨松茂
家庭的主要职能
第三章宏观人口经济学

◎人口质量与人口再生产模式:人口质量不断提高促使 父母通过少生育子女使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父母 对子女的培育更注重质量,故培育费用也日益增长。这 些都会会促进人口控制,有利于人口增长趋于稳定。 ◎人口质量与消费:人口质量提高会提升消费水平,使 社会消费需求量变大,并改变消费结构,使生存资料的 比重下降,而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比重增加,并逐渐 占据主要地位。消费水平也会通过身体素质、文化水平, 教育水平和劳动技术水平等影响人口质量。
◎人口增长与消费:社会总人口的消费需求同人口数量 成正比例发展。在消费品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 的多少决定着消费水平高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与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成正比、与人口数量成反比变化。随人口 增长,交换的规模必然相应扩大。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使有才者的绝对数增 多,通过提高全体劳动力素质起到收益递增作用而促进 经济增长。对增加人口进行的投资不会再增设那些陈旧 设备,与设备更新一样,人口投资有提高生产力的效果。 生产率提高引起人口迅速增长使人口年龄年轻化,通过 接受教育可提高其对现代技术的适应性。发达国家劳动 力不足,促进了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开发;发展中国家却 面临一般劳动力过剩和缺乏现代化优质劳动力的困境。
在索维看来,这两点就成为当代适度人口理论探讨的课 题:①究竟给适度人口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经济目 标,还是其他目标;②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式达到适度 人口,是通过控制人口增长,还是鼓励人口增长,或者是 通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去达到适度人口,等等。这些都 是需要根据情况具体研究的问题。
索维又认为,“适度人口”作为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 只不过是为使用方便而已。人口学家可把它作为一个过渡 性的工具使用,就像数学家使用虚数一样。
◎人口增长与劳动效率:人口增长过快,意味劳动人口 过多,劳动人口与生产资料的数量不相适应,没有足够 的生产资料供他们使用。这样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和 充分的利用,不仅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还会导致劳动 生产率的下降,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的核心是GDP(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主要围绕GDP的定义、核算方法(包括支出法和收入法)、国民收入的恒等式(即储蓄—投资)以及名义GDP和实际GDP 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主要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以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这些理论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讨论的是储蓄和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包括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国际经济政策。
其中,需求管理政策是最主要的,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这个理论重点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两个政策的配合使用,以实现宏观经济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国民收入变动理论:这个理论讲述致使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包括通胀与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通胀主要有三种情况: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失业方面有奥肯定律,而且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也有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理论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模型,而经济周期主要包括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此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如数学推导、计量经济学方法和计算模拟等)和实证研究(如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模型等)。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经济数据来验证理论模型和研究经济现象的规律。
同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比较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聚焦法等。
以上就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和研究方法的总结。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概述,并不能涵盖宏观经济学的所有内容。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宏观经济学,建议阅读相关教材或专业文献。
人口经济学要点

人口经济学要点人口经济学是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化的反馈作用。
以下是人口经济学的几个重要要点。
一、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指的是人口按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进行分类和统计的方式。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口比例较高,将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老年人口比例过高,可能导致养老压力加大,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过快的人口增长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压低工资水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但过慢的人口增长也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保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迁移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大规模迁移,可能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的发展。
但也需要注意人口迁移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多导致的住房、教育等资源短缺。
四、人口老龄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产生了许多挑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医疗保健、养老金等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带动了养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
五、人口控制政策为了维持人口与经济的平衡发展,许多国家实施了人口控制政策。
例如,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旨在控制人口增长,避免人口过快增长给经济带来的压力。
但是,人口控制政策也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如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短缺等。
总结起来,人口经济学的要点包括人口结构、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控制政策等。
了解这些要点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人口与经济关系的有益启示,帮助我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经济增长egxr

考察一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我们仍然从生 产函数入手,假定生产函数采取如下形式:
Y=AK
其中Y为产出,K为资本存量,A为技术进 步因素。我们假定劳动力数量不变,总产出的 增长实际上就等于人均产出的增长,因此该式 也就相当于人均生产函数。
第一节 资本积累
一、基本假设 二、资本积累和稳态 三、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一、基本假设
(一)社会生产
为了简单起见,让劳动力和技术保持不变,以后放 宽假定。 生产函数的假设: Y=F(K,L)
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彼此之间可以平滑替代。
边际产量大于0且递减; 规模报酬不变;
“稻田条件”。
A
0 k1
k2
k
不同收入阶段的资本边际报酬
储蓄曲线sf(k)实际是把索洛模型的储蓄曲线和 内生增长模型的储蓄曲线结合在一起。平衡投 资线(δ+n)k,平衡投资线在A、B两点与储蓄 曲线相交。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两种增长模式:
一种资本存量维持k2水平以下代表低收入水平阶段 的单纯的物质资本积累的增长模式(穷国增长模 式)。在第一种增长模式中,单纯的物质资本的增 长带动的产出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在边际报酬递 减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存量的增长趋向于零,经济 最终只能在低水平k1上不断重复。
大纲要求
1.掌握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 影响。 2.掌握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3.掌握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4.了解新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14页word

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的四对基本概念选择判断四类主体、三个市场、六大问题、研究对象计算利率与现值论述古典学派vs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政策主张第二章宏观经济衡量与均衡名词解释国民收入/支出价格指数生产函数(某些性质)自生/派生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长期与短期计算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投资/利率(例:习题2.13)生产函数(产出弹性)资本/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条件第三章经济增长名词解释折旧稳态黄金律平衡投资中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资本/劳动/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索洛余值计算/图示①在同时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投资的分解、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量②稳态的决定、条件与稳态过程③黄金律的决定、条件与黄金稳态过程④稳态时的有效人均资本增长率、有效人均产出增长率、总产出增长率、人均产出增长率⑤经济增长率的分解⑥索洛余值、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论述①从不同人口增长率情况下稳态的比较角度,论述人口增长对各国贫富差距的影响②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几类,各自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经济增长,并举例说明第四章失业名词解释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劳动力市场转移成本/搜寻成本选择/判断劳动力市场有效情况下失业的原因失业保障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失效情况下失业的原因第五章通货膨胀名词解释现金/狭义货币/广义货币货币流通速度流动性偏好铸币税恶性通货膨胀计算货币数量方程式通货膨胀率论述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将其归类,并举例说明第六章开放经济名词解释净出口贸易顺差/逆差名义/实际汇率选择、判断名义汇率、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货币政策对名义汇率的影响计算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例题)名义汇率、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率(例题)论述贸易的动因、贸易对国内经济和国民福利的影响、贸易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产业、技术、市场等)的调整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名词解释总需求及其构成总供给短期均衡:失业/充分就业/超充分就业均衡滞胀选择、判断总需求冲击(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总供给冲击(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计算/图示总需求冲击/总供给冲击对短期均衡的影响论述从短期均衡的形成与变化角度,论述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质论述应对滞胀的政策选择第八章总需求理论名词解释计划总支出及其构成自生/派生支出、边际支出倾向乘数效应利率传导机制流动性陷阱挤出效应选择、判断货币政策工具IS、LM曲线上点的含义IS、LM曲线斜率的决定财政/货币政策的总需求效果计算/图示政府购买变动所致的自生支出变动,对总收入的乘数IS-LM模型的短期均衡总需求与IS-LM模型论述借助IS-LM模型,论述一个经济如何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同时达到均衡、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如何决定借助IS-LM模型,论述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借助IS-LM模型,论述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效果重点(即考点):PART ONE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第一讲:1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计算2 凯恩斯理论与古典学派的主要分歧第二讲 1 在封闭条件下,分析长期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第三讲 1 资本积累和稳定状态(图3-4)2 储蓄率变化对稳态的影响3 什么是资本累积的黄金律水平?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失业和通货膨胀 (4、5章)1 P141 第6题2 货币数量理论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古典两分法?第五讲 1 P162 第5题2 长期小国开放经济的储蓄与投资(图6-1)3 长期小国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扩张(扩张性财政政策)(图6-2或图6-6)PART TWO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六讲 1 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图7-8)2 总供给冲击和滞胀的形成【图7-11(a)】3 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区分,在什么情况下长期总供给与短期总供给相等?第七讲 1 P214 第6题(1)(2)2 凯恩斯十字交叉图(图8-2)3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均衡(图8-16)4 IS-LM模型中的财政政策(图8-17)5 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图8-19)6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第八讲短期菲利浦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人口经济学

5.5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1.3人口经济学产生于人口经济问题
人口与经济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关系。没有人口就没有经济,没有经济 也没有人口。只要有人口存在就必然对 应一定的经济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口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也是 人口问题。
人口经济学产生于人口经济问题。
2.1人口学和经济学的核心
人口学以研究人口变量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学 科的理论内核。比如:出生率、死亡率、总 和生育率等。
2.2配第主要观点一
人口和土地是生产财富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 动的要素”,人口和土地构成社会生产的两个基本 要素
一个国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人口少是真正 的贫穷。有八百万人口的国家要比面积相同只有四 百万人口的国家不止富裕一倍。因为行政官吏需要 很多经费来维持,可是相同人数的官员,管辖人口 多和人口少一样,差不多执行同样的任务。”
人口经济学
“旧的真理若想保持其对人们思想的影 响力,就必须不断地用后来人的新语言 和新概念对它重作解释。”——哈耶克
第一讲 导论
一,人口经济问题 二,人口学与经济学 三,人口经济学的产生 四,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五,重商主义的人口经济思想
1.1人口经济问题
人口问题:与人口有关的各种社会经济 矛盾
2,法国的工场手工业出现得远比英国晚,直到18世 纪中叶毛纺织业、棉纺织业、采煤、冶金等行业才广 泛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消费水平等。
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消费、投资和出口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 总需求和总供给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总供给由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决定。
当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存在失衡时,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波动。
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关键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国家经济产出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本投资等方式实现。
3. 通货膨胀和失业宏观经济学还关注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普遍上涨现象,而失业则是指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这两个问题通常被认为是相互关联的,政府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
三、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府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
例如,在经济波动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减少失业和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应用还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企业需要借助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把握经济环境变化,预测市场需求,以便制定合理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提高竞争力。
总之,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研究国家整体经济现象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营策略,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缪尔森认为,经济适度人口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收入 达到最大值时的人口规模。在人口不多不少正合适的那一 点,会使实际工资或实际收入保持最高水平,处于该点的 人口称为“最优人口”。由于总产量并不是平均分配,任 何最优人口分析必须考虑收入的分配。 ◎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某一时点 的特殊条件下,达到假定经济目标时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该定义强调经济适度人口是处于某一定时点的人口,并强 调技术水平等其他因素不变。该状态是静止状态,对于这 种静态经济适度人口,又可分为纯粹静态和比较静态两类。 纯粹静态是指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考察人口的一种 人口学变动的经济效应。比较静态是指技术、资本、人口 年龄构成等其他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可以用 两种不同的趋势来比较人口某一变动的效应。
◎人口质量与人口再生产模式:人口质量不断提高促使 父母通过少生育子女使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父母 对子女的培育更注重质量,故培育费用也日益增长。这 些都会会促进人口控制,有利于人口增长趋于稳定。 ◎人口质量与消费:人口质量提高会提升消费水平,使 社会消费需求量变大,并改变消费结构,使生存资料的 比重下降,而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比重增加,并逐渐 占据主要地位。消费水平也会通过身体素质、文化水平, 教育水平和劳动技术水平等影响人口质量。
返回目录
2、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经济适度人口 :早期的适度人口理论主要从经济上寻求 目标,范围很狭窄。索维把目标范围扩大,从政治、社会 乃至军事上确立达到适度人口的目标,但使用最多的还是 经济适度人口。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在分析人口经济效应 时,把经济目标作为确定人口数量的标准,以此讨论人口 与经济之间的适宜关系,这就是经济适度人口论。 西方人口经济学家在讨论经济适度人口时所用的标准 较多,但多数认为把人均产量作为福利指标和最大化目标 较为适合。为了克服“产量”计算单位不同而不便于计算 这一困难,有人主张用人均收入作为计量标准来讨论经济 适度人口,因为人均收入是用货币单位计量。但在用人均 收入指标时,既要结合产量指标,如人均产量指标,还要 注意考察通货膨胀,剔除其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法国人口学家 索维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适度人口理论。 他认为适度人口是 “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 定目标的人口 ”。这个定义提出两个条件,一个是讲适度 人口是在达到 “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强调在不同目标 模式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适度人口;另一个是讲达到目标 的“方式”或者说达到目标的途径应该是为社会所接受的。 在索维看来,这两点就成为当代适度人口理论探讨的 课题:① 究竟给适度人口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经济 目标,还是其他目标;②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式达到适 度人口,是通过控制人口增长,还是鼓励人口增长,或者 是通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去达到适度人口,等等。这些 都是需要根据情况具体研究的问题。 索维又认为,“适度人口 ”作为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 只不过是为使用方便而已。人口学家可把它作为一个过渡 性的工具使用,就像数学家使用虚数一样。
第三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适度人口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城市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
一、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人口增长与劳动力资源及就业 ◎人口增长与劳动效率 ◎人口增长与储蓄、投资 ◎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人口增长与消费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返回目录
3、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 ——长波理论:康德拉季耶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 平均长约 50年的长期波动, 1930年库兹涅茨提出大体 以20年为周期的长波理论。伊斯特林认为,人口和劳动 力也存在增长长波,经济条件变动引起人口变动,人口 增长长波、劳动力增长长波与经济增长长波相联系。 ——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波动有以下特点: 第一,长期波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无论波动 周期多长,在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演变的过程中,充满 着各种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复杂过程。 第二,长期波动是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演变的时间 序列趋势。人口长波和经济增长长波本身表现为各自独 立演变的时间序列,人口长波是自我形成的,经济增长 长波也有本身形成原因。既要分析人口变量与经济变量 相互影响的特点,又要分析它们各自演变趋势的特点。
◎不变因素假设: 在对适度人口作静态分析时,往往确定 一个目标,讨论人口变动和这个目标之间的关系,除人口 变动和这个目标之外的其他因素都要假定为不变条件。 索维假定下列因素不变:①物质资源,包括过去掌握 的物质资源和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②技术水平,它对福 利水平有很大影响。③产品的分配,为简便而假定是平均 分配或者假定分配比例不变。④国内经济稳定,工时不变, 充分就业,没有国际贸易或移民。⑤年龄构成,每个人的 生产率都一样,需求量也都相同,即人与人之间在产量和 消费量上的没有差别或差额不变。 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将这些因素暂时不予考虑,然后 讨论人口变动对某一目标的影响。事实上,人口和许多因 素几乎是同时在变动,且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然而,在作 理论分析时,一般都要假定某些因素暂时不变的。
二、人口质量质量与人口再生产模式 ◎人口质量与消费
三、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
1、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人口增长与劳动力资源及就业: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的 关系,数量上是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关系,实质 是消费者人口和生产者人口的比例关系。劳动力通过劳 动适龄人口与总人口连结,在一定范围内有弹性变化。 劳动人口只有被足够的生产资料吸收,才能就业。人口 增长速度超过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就无法满足进入劳动 年龄人口的就业要求,人口增长速度应适宜,以使劳动 力人口总供给量和劳动力需求量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 ◎人口增长与劳动效率:人口增长过快,意味劳动人口 过多,劳动人口与生产资料的数量不相适应,没有足够 的生产资料供他们使用。这样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和 充分的利用,不仅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还会导致劳动 生产率的下降,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尔和胡佛模型:I=S=αY-βP(参数β的符号是正号)。储 蓄依存于国民收入Y和人口P,并决定投资I。 假定投资I由劳动资料Ic和福利支出Iw构成,而且只有前者才能 带来产品增加。福利支出又是由Iwc和Iwi两个因素组成,而它们都 与人口因素相关:I=Ic+Iw=Ic+(Iwc+Iwi)。 在此式中, Iwc为现有人口所需要的福利支出,Iwi为增加人口 所需要的福利支出。为了备齐学校及其他资本, Iwi必将大大超过 Iwc。因此,人口增长率越高,福利支出的增加也越不平衡。结果 将导致增产的资本比例变小,从而使经济增长受到阻碍。 索维的人口增长模型:当人口不断增加,为使增加人口与现有 人口保持同一生活水平而需要的投资称 “人口投资”,为提高整个 生活水平的投资称“经济投资”。利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可将这些 概念量化为模型:S=pV+yV。 在此式中, S为储蓄率, p表示人口增长率, y为人均产品生产 增长率,V代表边际资本产出比率。pV为人口投资率,yV为经济投 资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所需要的 资本形成也就越多,该模型说明了伴随人口增长所需要的资本量。
返回目录
3、动态经济适度人口: ◎技术进步的影响 :动态经济适度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对于特定的经济目标,人口数量或人口密度的变动是 最适宜的或最有利的。该定义强调的不是某一时点,而是 一定时间段,强调的不是静态人口数量,而是人口变动, 即人口增长或缩减。索维主要从技术进步和生产率两因素 讨论动态经济适度人口。由于技术进步使人们可生产更多 产品,加上必要的社会安排,就能养活更多人口。因此, 技术进步有助于生活水平和最高人口都趋于提高。 但是,技术进步的作用并非绝对,要区分技术进步的 四种类型:一是不增不减的技术进步;二是直接增人的技 术进步,即通过扩大就业提高适度人口;三是间接增人的 技术进步,该技术存在间接增加人口的可能性;四是纯粹 减人的“ 粗放型”技术进步,如就耕种一块土地而言,工 具或生产组织改进将减少所需的劳动力(适度人口)。
◎人口增长与储蓄、投资:当人口增加时,会导致储蓄 减少。人口增长的数量和人口投资的数量成正比,人口 投资和经济投资保持合理的比例,才能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投资不能长期排挤经济投资,否则最终不利于提高 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阻碍 储蓄和投资,给劳动生产率乃至经济增长带来负效应。 ◎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及其分配:如果人口增长有利于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二者比例更合理、将有利于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国民收入以较快速度 增加。如果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 国民收入则趋于增加。国民收入的分配,一部分用于积 累,一部分用于消费,二者此消彼长。用于消费的份额 随着消费人口的变化而变化。人口增长过快,若不降低 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要消费更多的国民收入,用于 积累的份额就会减少,社会扩大再生产能力将下降。
◎人口增长与消费:社会总人口的消费需求同人口数量 成正比例发展。在消费品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 的多少决定着消费水平高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与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成正比、与人口数量成反比变化。随人口 增长,交换的规模必然相应扩大。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使有才者的绝对数增 多,通过提高全体劳动力素质起到收益递增作用而促进 经济增长。对增加人口进行的投资不会再增设那些陈旧 设备,与设备更新一样,人口投资有提高生产力的效果。 生产率提高引起人口迅速增长使人口年龄年轻化,通过 接受教育可提高其对现代技术的适应性。发达国家劳动 力不足,促进了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开发;发展中国家却 面临一般劳动力过剩和缺乏现代化优质劳动力的困境。
返回目录
2、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 ◎人口质量与劳动力资源:人口质量从身体素质和智力 水平两方面影响劳动力资源。从身体素质看,人口质量 为全部人口的平均身体强健程度;从智力水平看,它既 与先天生理因素有关,又与后天教育训练有关。先天的 因素对智力水平的作用也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才能 表现出来。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主要手段。 ◎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通过教育提高人口质量,可为 国家培养在科学上有发现、发明,在生产技术上有创新、 变革的科学研究和设计队伍;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 方法的技术队伍;善于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既懂 技术又懂经济的管理队伍,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 发展,并改进经济管理方式,使社会生产效率和效益更 高,并能提高人均国民收入,最终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