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祖先世系_史前时代祖先世系的记忆

合集下载

成吉思汗后人展示《宝氏家谱》

成吉思汗后人展示《宝氏家谱》

成吉思汗后人展示《宝氏家谱》2007-02-28 17:36:32一份形成于百余年前的家谱显示,成吉思汗的家族后人生活在辽宁朝阳!家住朝阳市区的宝氏家族传人近日将秘密保存了百余年的蒙、满、汉三种文字的上千件珍贵史料公布于世,其中一件《宝氏家谱》显示:居住在朝阳的宝氏家族正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代。

宝氏家族百年家谱现身据家谱的保有者、宝氏家族传人宝广文的母亲介绍,发现老家谱纯属偶然。

老人告诉记者,2002年的一天她收拾老院内的小棚子里的“老物件”时发现了这本家谱。

“当时家谱和一份公文用黄布裹着,可能是时间太长了,包书用的布都发黑了。

”老人回忆,“地契和很多文件都装在过去做买卖用的木钱柜里,单张的和成本的装了满满4箱,粗略统计有上千件。

”记者看到,这本《宝氏家谱》长6米、宽1.45米,用蒙、满两种文字记录。

经研究人员破译,这是一本续修的家谱,形成于光绪年间。

应该是家谱中的一位传人在当时的大台吉德力格大太爷家的家谱基础上续修完成的。

研究人员推测,宝氏家族应是元太祖成吉思汗20代孙鄂木布楚琥尔的后代,应为鄂木布楚琥尔的孙子色棱或察衮的后人。

材料填补清朝正史空白在宝家现存的材料中,多数是大台吉德力格与旗协理之间的上、下行公文。

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风俗等。

具体文件有呈报台吉世袭爵位的,反映台吉当兵、嘉奖的,打官司诉讼的以及其他一些领域的文件。

在许多用蒙文书写的公文中都加盖有红色印章。

在一件公文上,一个边长为11厘米的正方形红色印章清晰可见,有的公文则有3个不同的印章。

史料中保存最多的是近千份跨越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年间各个时期的地契,跨越近200年。

地契之多足以显示出宝氏家族在当地的显赫地位。

古籍研究专家表示,这是目前朝阳境内发现的惟一能够把台吉与协理之间来往材料保存比较完整的重要史料,对填补清王朝时期的一些正史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揭秘:家族婚姻严守等级制度据宝老太回忆,宝家祖籍为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后来迁到土默特右旗。

成吉思汗的资料简介生平信息

成吉思汗的资料简介生平信息

成吉思汗的资料简介生平信息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成吉思汗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成吉思汗简介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

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

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

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人物生平幼时经历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生于金朝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

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最后慢慢发展最终统一蒙古。

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

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

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

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

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

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

蒙古(含元朝)统治者世系表

蒙古(含元朝)统治者世系表

蒙古(含元朝)统治者世系表成吉思汗是唯一的孩子,名字为铁木真,是蒙古的创建国君。

成吉思汗出生于蒙古贵族家庭。

1170年左右,他的父亲被塔塔族人毒死,母亲带他和几个兄弟住了,这非常艰难。

正是由于青年的艰辛和艰辛,才能培养出坚韧而坚决的铁木真素质。

十二世纪末,他被蒙古选举为部落首领。

在1202年,他与答兰部的扎姆赫和克烈部的王罕联手,击败了塔塔,泰义乌和尤尔。

他与王罕联手击败了Zamuhe。

在Zamuhe残酷统治下的大量奴隶已冲到铁木真一侧。

然后,他消灭了王罕,并最终击败了强大的曼。

那些较小的部落也已成功投降或自动依附。

1206年,蒙古部举行了部落首领铁木真3,铁木真的选举,被选为蒙古汗衫,绰号为“ 成吉思汗”,并建立了蒙古 Khanate。

在位期间,成吉思汗悍马奋战了一生,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了希达铁木真9沿海地区,蒙古0几乎占领了整个蒙古1,他创造了赫赫的表现,蒙古人,也许这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由成吉思汗发起的战役虽然最初是从复仇开始的,但后来进行了十字军东征,甚至被无辜扫视,践踏了自我安全的状况。

大规模的西方探险活动,特别是在蒙古4和蒙古5南部的草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远的灾难。

孩子只有金蒙古,也就是袁世祖。

那他和成吉思汗有什么关系?曾经有人进行过调查,实际上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不知道。

在资历方面,蒙古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成吉思汗的四子,成吉思汗的四子。

他是蒙古国家的最后一位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在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了。

根据成吉思汗的意愿,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了可汗,第四个儿子托雷担任了主管。

窝阔台他的儿子死后继承了汗水。

两年后,蒙哥长子蒙哥被选为汗。

在蒙哥之后,是汗时是蒙古6。

1264年,蒙古6将蒙古国家/地区代码更改为“大圆”。

蒙古6在位期间,建立省级制度和加强集权化将逐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他定居了李憻以及燕和海都的叛乱,重点是农业桑树,修建了水利设施并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理。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其实有十多个继承者,结局都如何呢?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其实有十多个继承者,结局都如何呢?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其实有十多个继承者,结局都如何呢?一、蒙古帝国鼎盛形势图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起大蒙古国。

凭此功劳,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经过祖孙三代人的征战,大蒙古国变成横跨欧亚、面积广阔的蒙古帝国。

1259年,蒙哥汗死亡,蒙古帝国正式分裂。

蒙古帝国分裂后,大元帝国成为蒙古帝国最正统的继承者。

但是,因为蒙古帝国实行家族共产制、所有嫡系成员都有继承权,所以,蒙古帝国分封的四大汗国、以及四大汗国的后继者从血缘上和法理上也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对照历史,那么,大元帝国及后续的北元、鞑靼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也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察合台汗国及后续的东西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吐鲁番汗国也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金帐汗国、白帐汗国、青帐汗国及后续的大帐汗国、喀山、克里木、西伯利亚、阿斯特拉罕等汗国同样也是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

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蒙古帝国的这些继承者。

二、大元帝国形势图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蒙古帝国新一任大汗。

1264年8月21日,忽必烈彻底击败阿里不哥、完全控制漠北。

虽然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并不承认忽必烈的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事实上最正统的继承者。

1264年9月7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1276年,忽必烈攻灭南宋、完全统一中国。

1368年,大明帝国兴起并攻占元大都,蒙古贵族被迫退回漠北。

虽然退回漠北,但是,蒙古朝廷依然保有相应的汉制,所以,史称“北元”。

三、瓦剌与鞑靼形势图北元昭宗死后,北元政权不仅开始分裂瓦解,而且重新退化成游牧部落联盟。

屋漏又遭连阴雨,见大汗失去权威,与蒙古本部差异较大的漠西蒙古也乘机摆脱大汗的控制。

于是,蒙古分裂成鞑靼与瓦剌两大系统。

因为大汗自身已经沦为权臣的傀儡,所以,只能坐视瓦剌诸部与自己断绝联系、完全独立。

在无休止内乱中,蒙古本部继续分裂,到明朝末年,蒙古大汗只能控制察哈尔部。

蒙古族伟大领袖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的汗国世系表.

蒙古族伟大领袖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的汗国世系表.

蒙古族伟大领袖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的汗国世系表.蒙古汗国世系(1206-1634,包括元朝和北元)1、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1206-12272、睿宗拖雷监国(太祖四子) 1227-12293、太宗窝阔台(木亦坚汗,太祖三子) 1229-12414、乃马真皇后监国(太宗后) 1241-12465、定宗贵由(库裕克汗,太宗长子) 1246-12486、海迷失皇后监国(定宗后) 1248-12517、宪宗蒙哥(睿宗长子) 1251-12598、世祖忽必烈(薛禅汗,睿宗次子) 1259-12949、成宗铁木耳(完者笃汗,世祖次子裕宗真金三子)1294-130710、武宗海山(曲律汗, 1307-1311 ,世祖次子裕宗次子顺宗答啦麻八剌次子)11、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顺宗三子,武宗弟)1311-132012、英宗硕德八剌(格坚汗,仁宗次子) 1320-132313、泰定帝也孙铁木耳(裕宗长子显宗甘麻剌长子) 1323-132814、天顺帝阿速吉八(剌察八黑汗,泰定帝长子) 132815、明宗和世剌(呼图克图汗,武宗长子) 1328-132916、文宗图帖睦尔(扎牙笃汗,武宗次子) 1329-133217、宁宗懿麟质班(超克图汗,明宗次子) 133218、顺宗妥欢帖睦尔(乌哈葛图汗,明宗长子) 1332-137019、昭宗爱犹识理达腊(必力克图汗,顺宗长子) 1370-137820、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顺宗次子) 1378-138821、恩科卓里克图汗(脱古思帖木儿长子) 1389-139222、额勒伯克汗(脱古思帖木儿次子) 1393-139923、坤帖木儿汗(额勒伯克汗长子) 1400-140224、额勒锥特穆尔汗(本雅失里,额勒伯克汗次子) 1408-141025、德勒伯克汗(答里巴,额勒锥特穆尔汗之子) 1411-141526、岱总汗(脱脱不花王, 1433-1451 ,脱古思帖木儿三子哈尔古楚克鸿台吉子阿寨台吉长子)27、乌珂克图汗(麻尔可儿小王子,岱总汗三子) 1454-146528、摩伦汗(脱古思太子,岱总汗长子) 1465-146629、满都古勒汗(满都鲁,阿寨台吉三子,岱总汗弟)1475-147930、达延汗(巴图孟克,阿寨台吉次子阿葛巴尔济济农子1480-1517 ,哈尔古楚克台吉子博勒呼济农[巴颜孟克]之子)31、塞音阿拉克汗(巴尔斯博罗特,达延汗三子) 1517-151932、阿剌克汗(博迪,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长子) 1519-154733、库登汗(达赉逊,阿剌克汗长子) 1548-155734、札萨克图汗(图们,库登汗长子) 1558-159235、薛禅汗(布延,札萨克图汗长子) 1592-160336、库图克图汗(林丹汗,薛禅汗长子莽和克太吉长子) 1603-163437、额哲(库图克图汗长子) 1634以上世袭表所据资料:蒯世粞:《新编中外历史大系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高文德、蔡志纯:《蒙古世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日)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金帐汗国(钦察汗国) (公元1219--1502年)1. 术赤 1219--12242. 拔都 1224--12563. 撒里答 1256--12574. 兀喇赤 12575. 别儿哥汗1257—1266,建萨莱城(约1253—1395为汗国都城)权臣那海掌权1260—13006. 蒙哥帖木儿 1266--12807. 脱脱蒙哥 1280--12878. 秃剌不花汗 1287--12909. 脱脱汗 1290--131210. 月即别汗 1312—1342,改信伊斯兰教,杀脱脱子亦勒巴思迷失立,为忽都鲁·帖木儿拥立。

历史解密惊奇秘史 1600万男人是成吉思汗后裔

历史解密惊奇秘史 1600万男人是成吉思汗后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惊奇秘史 1600万男人是成吉思汗后裔
导语:20世纪80年代,塞克斯博士和他的牛津同事赫吉斯,发现了从骨化石中提取DNA的方法,此后,他一直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开人类的遗传史。

塞克斯博
20世纪80年代,塞克斯博士和他的牛津同事赫吉斯,发现了从骨化石中提取DNA的方法,此后,他一直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开人类的遗传史。

塞克斯博士今年56岁,是牛津大学的人类遗传学教授,英国下议院的科学顾问,他喜欢向人们展示隐藏在他们DNA里面的令人惊奇的秘史。

塞克斯相信,DNA测试可以绘制出人类血统的清晰图谱。

成吉思汗基因测试是进行父系祖先研究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对男性Y染色体模式进行统计,Y染色体通过父亲传给儿子。

女性基因组中含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基因组中含有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所以只有男性体内含有Y染色体。

如果一个男性的Y染色体的几个标志性位置与据信来自成吉思汗的染色体一致,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这位男性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但是由于没有成吉思汗的身体组织样本,所以DNA测试检验更多基于一种对可能性的判断。

2000年,《华盛顿邮报》把成吉思汗评为千年风云第一人。

专家们认为,就对世界的影响力来说,没有人能够超过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铁木真,是一位叱咤风云、显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

他军事才能卓越,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

另一方面,蒙古军队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

成吉思汗一生当中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统一了蒙古高原,缔造了蒙古民族;二是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为忽必烈
生活常识分享。

成吉思汗祖先世系及事迹文献考

成吉思汗祖先世系及事迹文献考

2呈
.A
乏 差


:言 之 亏 妻

.A 垂墓






乏 乏 s I 《 : 乏 垂
萋 委 : 丑 口 、 , 习
重 m 萋 ∞ 之

《 =
m 量 萋 i 毒 星 萋 = 》
t ^ 唐德宗贞元二
4 牙口 、 ,£ J疋 支 ’ 口 . 】
: 之 :毒 乏 菱 姜 垂 孚 、 :q r 置 之 曼 :要
乏 耄 乏 。 萋 u
《 : £

、 彳
蕾 差
6 I 乏 :差

杀 t 委 2 ^ 乏 v 毫 £ ^ 萎 量 v 2姿
蔓 § 乏6 I 未 ^ 蚕

乏 季
s I 要 u 萎 、 6 I 未 q 口 —

乏 垂

才f h , 荤
乏 芝J ^ 6 l r h , e 考= 》 [ 8 u :
A 宇
年v

妻 I 》 t 羊
】 ' .A
萋 喜 主
.萋

’ 口 . 曼 疋 姿 复I ) 鸯 2 牙曼 ● ● 乏 ●差 乏 ● ● 口 ‘ Y ●垂 乏 ● 要 ,爿 重 。 爿圣 :荟 疋 萋 2 i 5 I


§

H 争 : 乏
6 I 乏 受乏 妻 量 霉
J q 口
. 1 : 之 季
萋 u 乏
要 , . 殳 . : 之 击 乏 ^ v 翥
季 菱 、 口 、 , 争 、
宁 未 量
之 : 乏 殳 、 ( t a u 、 季曰 _ 『 、 舅 、 o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蒙古族起源《史记》中记载蒙古部在战争失利后,只留下几个人隐居达了一个叫做额儿古涅·昆的峡谷地带,历经数代繁衍后,人丁兴旺,生存空间严重不足,于是,蒙古祖先们法术劈柴、杀牛扒皮制成风箱,烧起大火将山壁熔化,开通了出山之路,走出了大山、森林,进入了草原。

随着蒙古部的发展,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互不相统,连年战争的混乱状态之中。

成吉思汗出生订婚父亲遇害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在翰难河边,父亲为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首领也速该巴特尔、母亲为珂额仑。

成吉思汗出生当日,恰巧父亲也速该打败了塔塔儿部,擒获了两个塔塔尔部的首领,其中一个名叫铁木真·兀格,为了纪念这次突袭的成功,也速该就把刚生下的儿子取名叫铁木真。

1170年铁木真9岁时,父亲也速该想替他订一门亲事,德薛禅听说后,就把自己的女儿孛儿帖介绍给他。

也速该在返家的路上,恰遇塔塔儿人举行宴会。

塔塔儿人认出了自己的仇人也速该,便在饭菜和酒中下了毒药,也速该吃过饭后药性发作,回到家不久就去世了。

蒙古部众离散也速该死后第二年春,蒙古尼伦部祭祖,泰赤兀部贵妇不分给铁木真一家祭祖的胙肉。

泰赤兀部遗弃铁木真一家,其他部众也跟着迁散。

坚强的珂儿仑夫人手持着乞颜部的苏勒德,去追赶离散的部众,未获成功。

虽只剩下几个奴仆和极少牲畜,珂额仑夫人依然严格地培养、教育着铁木真、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四子和铁木伦女儿,她常用阿兰忽阿老母五箭训子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坚强、团结,尽快成长壮大。

铁木真被俘迎娶孛儿帖铁木真在艰难困苦中成长。

泰赤兀部贵族要在“小鸟的羽毛没有丰满”之前剿杀铁木真。

铁木真被抓后在泰赤兀人举行宴会后防备不严时逃了出来,在锁儿罕剌家中,藏到羊毛车里逃脱虎口。

铁木真家的八匹马被盗,铁木真骑着仅剩的一匹马在追击途中遇到了纳忽伯颜的独生子孛翰儿出,二人合力追回了被盗的八骏。

后来,孛翰儿出成了铁木真忠实的那可儿(伙伴),是著名的“四杰”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吉思汗祖先世系_史前时代祖先世系的记忆
如夸汉族刘姓都说自己是唐尧的后代,王姓都说自己是虞舜的后代,李姓都说自己是皋陶之后,孔姓都说自己是孔子之后……这些说法都有依据吗?唐尧虞舜远在夏代之前,那时只有陶器上刻有一些简单的符号,尚无文字体系,更无历史记载,后人何以能够记住那么遥远的祖先?何以追溯那么遥远的世系?
即使有了文字之后,也只有王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世系,一般人家或者不会使用文字,或者即使使用文字也不至于记录祖先世系。

成熟的宗谱制度出现于宋代,在宋代之前,普通人家怎样记住祖先世系呢?
答曰:口口相传。

而这口口相传,绝不是背诵一道家庭作业,而是体现为一套严整的社会制度。

宗教制度的要求
在原始社会,所有的部落都有祖先崇拜。

凡敬拜祖先神者,列祖列宗必定长期活在后代的纪念仪式活动中。

在中国西南苗族地区,祭祀祖坟是一件大事。

每年正月初三大家都要去拜祖坟。

拜祖坟的时候,寨子里所有同姓的家族全部参加,由一个人牵头张罗,每家出点钱,然后大家一起买点酒和纸到山上去,每个家族由一个领头的人,带着大家祭拜。

以往祭拜的时候,都会说很多的话,也会谈到祖先的来历,但现在说得少了,拜完祖坟就回来了。

拜完祖坟还会到这
12个寨子去串坟,所谓的串坟就是在这些寨子里,都有自己祖先的亲戚,在拜祖坟时不仅是拜自己的祖先,也拜祖先的亲戚们。

在汉族社会,各个村庄的死者集中安葬在祖坟山上,考古学证明中国古代一直是这样安葬死者的。

汉族乡村祭祀祖坟山的活动,是最大的宗教活动。

有的游子或移民必须行程几千里,前往祖源地祭祀祖先。

在这样的祭祀活动中,一个氏族或者姓族的祖先和历史就进入了集体记忆。

氏族制度的要求
原始社会实行特定氏族之间的集体婚配,尤其要避免血亲之间的婚配。

在母系制时代,同母所出者不可婚配;父系制时代,同父所出者不可婚配。

这就需要准确记住自己的祖先世系,绝不可稍有含糊。

如有差错,则会导致触犯天条。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引述过前辈学者卡佛的考,察报告。

报告说:“印第安人的每一个单独的集团都划分为若干群或若干部,这种群或者部在其所属的族类中形成一个小团体。

一个族类具有某种特殊的标志,以区别于另一个族类。

同样,每一个部也有自己的徽号,人们就用这个徽号来称呼它……他们当中最低能的人也记得住自己的世系,并根据自己所属的家族来标志本身。


由于氏族是一个不断裂变为更小单位的血缘组织,每个人既属于最小的民族群体的血缘亲属,同时也是最遥远的祖先包括始祖的血缘亲属。

一个原始人必须懂得自己跟始祖的亲属关系,跟始祖以下各个分支的血缘关系以及跟最亲近的亲属群的血缘关系。

当一个人强调自己是老虎氏族的时候,意味着他跟老虎氏族所有成员都具有亲属关系,同时还意味着他跟豹子氏族也存在稍稍遥远一些的亲属关系。

在婚姻伙伴的选择上,他肯定不会选择豹子民族的畀性,因为他们是近亲。

由于史前时代是一个熟人社会,平时朝夕相处的都是本氏族的亲属,如果偶尔跟其他氏族、其他部落的人交往,追溯各自的血缘根源、明确双方的血缘关系远近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中国的凉山彝族地区,黑夷非常注重自己的世系。

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必定会亲口教孩子背诵几十代祖先的名讳和世系。

两个黑夷相见,第一道礼仪便是互相“盘根根”,也就是各自把几十代祖先的名讳世系一口气背出来,据此比对双方是不是同族,血缘关系有多远,是从哪一代祖先分支的。

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把握双方关系的深浅,这在熟人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地位的要求
从原始社会后期开始,族群内部就有等级区分。

随着社会组织的复杂化,人们高低贵贱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所有那些出身高贵的人,无论他能不能保持住相应的社会地位,都一定会牢牢记住自己高贵的出身,以证明自己的非凡价值。

那些出身低微的人群会不会冒充高贵族群,以至于大家都将血脉追溯到唐尧虞舜?我们只要重温一下阿Q和赵太爷的故事就可以明白会不会如此。

阿Q有一回斗胆说他姓赵,赵太爷义愤地赏给他一个巴掌,不让他姓赵。

高贵出身的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居于优势,成为社会资源的控制者和社会财富的享用者,他们有能力阻止那些卑微群体冒充高门的企图,无论是从祖先崇拜的宗教感情出发,还是从阶级地位和经济利益出发,他们都会看紧自己的“高贵之门”。

再说,由于出身问题关系到祖先崇拜也就是关系到宗教感情,那些出身卑微的人未必愿意放弃自己的祖先去礼拜别人的祖先。

追记祖先世系,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哪能稍有懈怠呢。

在宗法制社会,背叛祖先、奉祀他人的祖先,被看作最大的耻辱。

所以,即使是那些
地位低贱、世系卑微的氏族或姓族,决不会以皈依到别人的族系为荣。

祖先世系的记忆有多远
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一个人对自己的血缘世系究竟可以追溯多远?我列举两个相关例子。

1942年,黑夷首长鸟抛勾卜和鸟抛哈卜兄弟,给汉族的人类学家梁江背诵了38代祖宗的名讳。

南太平洋地区的毛利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讲究世系门第的民族,他们不但讲究父系门第,还讲究母系门第。

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高贵,不但要记住父系的血脉传承,还要记住母系的血脉传承。

所以,他们口口相传的家谱,比中国书之竹帛的单系(父系)家谱复杂得多。

近代西方人类学家曾经听一位毛利军人追溯他的世系达65代,直到天地初开为止。

如果以每两代人具有30年代际距离计算,38代为1140年,65代为1950年。

也就是说,人类学家见证过的石头家谱,可以追溯2000年以来的世系。

由此推断,人类史前时代所流传的各种传说,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编造,它们最初肯定是很准确的知识,只是在后来的口口相传中有所演变而已。

2000多年前,当司马迁下笔为浩浩中华写作通史的时候,他对于远古历史的叙述,具有传说、文献、田野调查三重材料相互参证的优势,即使仅就传说部分的证据而言,并不是无稽之谈。

伏羲女娲之说,可能因过于久远而漶漫,但是黄帝炎帝事迹,离司马迁的时代可能也就3000年左右。

至于尧舜禹汤,年代更是土代代拉近。

参照那位毛利军人背诵2000年家谱的记忆事例,司马迁所记下的那些传说决非子虚乌有。

何况,司马迁之前很多代,人们就已经留下了不少黄帝炎帝时代的材料,那些材料成形的年代,离炎黄和尧舜活动时代已经不算十分遥远了。

民间传说所保留的历史事实和知识,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准确得多。

我只举一个例子,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脚下,离著名的少林寺不远的一个河湾里有一片台地,当地乡村居民说这里即是夏禹的都城阳城,并一直称之为“王城岗”。

前些年考古学家的发掘研究表明,那里确实是夏代的都城遗址。

民间的传说和命名经过近4000年的演变而依然如此真实、如此准确,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责任编辑王凯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