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分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材分析及教案(共5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材分析及教案(共5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教材分析及教案(共5课时)一、第一课时:整数运算和三角形教材分析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整数运算和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通过知识点的复习和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整数运算和三角形的理解。

教学目标1.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3.能够熟练解决与整数运算和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步骤1.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规则,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运算练习。

2.复习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辨认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并总结特点。

3.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课时: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围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展开,这是数学上册中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点。

通过本课时的复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教学目标1.复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掌握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1.复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教授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具体计算方法。

3.给学生提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三、第三课时: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换算教材分析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的换算是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工作,也是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大重点知识。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目标1.复习常见的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

2.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熟练进行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的换算计算。

教学步骤1.复习时间、温度和容量单位的常见换算关系。

2.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原理。

3.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换算练习,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四、第四课时: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是数学上册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通过本课时的复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收集方式和统计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1.复习数据的搜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

2. 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重点1. 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简要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3.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就是本次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复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复习”和“练习”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学生问题的重要时刻。

以下是对这两个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复习环节复习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为后续的练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1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教学例5出示例题,独立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2)它可以是一个角的顶点。

3)它可以是一条线段的端点。

4)它可以是一条直线上的点。

二、知识梳理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但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2.角的定义和符号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3.角的度量和量角器的使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量角器是用来度量角的工具。

量角器的使用步骤: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外读度数,内外要分清。

4.角的分类角可以分为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5.画角的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上找到所需角的度数,在射线上标记出来。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三、巩固练1.用量角器度量下列角的度数。

1)∠ABC (2)∠DEF (3)∠XXX2.画出下列角。

1)65° (2)120° (3)30°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了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角的定义和符号,角的度量和量角器的使用,角的分类,以及画角的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巩固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整理下面的知识点,将其归类为线或角的知识。

直线的概念射线的延伸性质角的度量单位画出一个角的方法线段的两个端点平角和XXX的定义直线和射线的区别角的三个部分的名称线:直线、射线、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直线和射线的区别角:角的度量单位、画出一个角的方法、平角和周角的定义、角的三个部分的名称2.填空题:过一个点可以画出________条射线,过两个点可以画出________条直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避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

3.准备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

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员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

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0.1+0.1+0.1+0.1+0.1(1)学生口算(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3、揭示新课:(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4、归纳意义: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二.探究算法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 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 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 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整数的乘除法、分数的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列式计算、画图分析、逻辑推理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乘除法、分数的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1)整数的乘除法:让学生通过举例、计算等方式,复习整数的乘除法。

(2)分数的乘除法:让学生通过举例、计算等方式,复习分数的乘除法。

(3)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通过举例、计算等方式,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3. 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练习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复习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计数与比较、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零和正整数的关系等知识点。

2.计数与比较:包括数的比较、多数之间的比较、多数之和的大小等知识点。

3.加减法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等知识点。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时配合多媒体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在练习时,教师会在黑板上演示解题方法,要求学生互相交流,并指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讨论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和问题,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

教学流程1. 教师引入教师介绍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次课程的重点。

2. 复习数的认识教师讲解数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复习计数与比较教师讲解数的比较和多数之和的大小,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计数和比较的理解。

4. 复习加减法运算教师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将加减法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并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小数、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5. 教学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教学效果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相符,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合理,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不足之处在于,本次课程的学习时间较短,着重内容略多,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时间,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
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X|k |b| 1 . c|o |m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
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
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X|k |b| 1 . c|o |m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X k b 1 . c o m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1:X k b 1 . c o m
3、笔算乘法2:
4、笔算乘法3:
5、行程问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小结:在上面的例题中,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6、积的变化规律: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乘法估算: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图一:“直线A和直线B是平行线;直线A的平行线是直线B”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图二:“直线A和直线B相互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点C是垂足。


2、画垂线:
①例一: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w w w .x k b 1.c o m
②例二: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靠近直线外的点,然后用笔沿这条边画直线就可以了。

③例三: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所画线段哪个最短?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点A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10厘米”
3、画平行线:
①例一:怎样画平行线?
答: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②例二: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特点?
小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新|课|标|第|一|网
③例三:怎样画出一条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因此可以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画。

小结: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线段端点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再过另一个点也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连接两个端点就可以了。

4、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X k b 1 . c o m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梯形: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它不具有稳定性。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口算除法:
2、估算除法:X|k |b| 1 . c |o |m
3、笔算除法:
例一: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别给几个班?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
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
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
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所在
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例二:有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例三:(1)售货员给顾客21本书,顾客付了84元,那一本书多少元?
(2)我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书,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例四: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让你,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例五:(1)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呢?X k b 1 . c o m
例五:(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1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2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1 位数,如果前1 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4、商的变化规律:
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X k b 1 . c o m
第六单元【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培养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的问题。

正确解决因贺卡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和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