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
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现代设施农业

维普资讯
世 叼
岛国
设施 农 业
荷 兰位 于 西 欧北 部 ,是 一 个 低 地 国 家 , 国土 面 积 为 41 .5万 k m 。从公 元 1 纪起 荷 兰人 就 开 始利 用 传 3世 统 风 车 作 为排 水 动 力 ,在 天然 淤 积 的 滨海 浅 滩 上 围海 造 田 。截 至 目前 ,荷 兰有 5 %的土 地 用 于农 业 ,其 中 8 草 场 占 3 %,耕 地 占 2 .%。 1 36
一
温室 产 业 是 荷 兰 最 具 特 色 的农 业 产 业 ,居 世 界 领
先 地 位 。 目前 ,荷 兰 温 室 建 筑 面 积 为 1 亿 m ,占 全 1 世 界玻 璃 温室 面 积 的 1 / 4,主 要种 植 鲜 花和 蔬菜 。园 艺 作 物产 值 19 年 为 l23 荷 兰 盾 。 95 3 -亿 二 、 荷 兰 设 施 农 业 a  ̄点 gq . t
荷 兰 的农产 品 加 工业处 于 世 界领 先地 位 。专 用 的 、
1 4
■ 蟹重蟹 睡 漕
一t - 2 28 t 0
维普资讯
中 ,荷 兰 的温 室 农 业增 值 一 直 呈 上 升 趋 势 。 主要 是 政
力 扩 大并 对 成 员 国提 供 一定 程 度 的保 护 ,使 欧洲 成 员
国内部 各 种 经 济 活 动 更 加 活跃 ,也 给 荷 兰农 产 品进 入
欧 洲 市场 创 造 了更 多 的 机会 。荷 兰农 业 产 业纷 纷 看 准 欧 洲 和 国际 市 场 ,充分 发 挥 优 越 的地 理 位 置 ,利 用 阿 姆 斯 特 丹 、鹿 特 丹港 的海 运 优 势 ,阿 姆 斯特 丹 附 近 的
牧业。
荷兰的现代农业

荷兰的现代农业作者:文章来源: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130 第一部分荷兰的现代农业概况荷兰是重要的欧盟成员国,荷兰的农业在欧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荷兰又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荷兰农业的迅速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荷兰农业的地位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西、北两面临海,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比利时为邻,其疆域南北长约 250公里,东西宽约 180公里。
从其幅员范围和地理位置上讲,荷兰仅仅是一个 “海边的小国”,但就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荷兰却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农业,荷兰自198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近两年来,由于法国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而荷兰农产品的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以净出口量计算,荷兰甚至超过了法国而排名世界第二。
荷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是荷兰主要的农产品供应国,1998年约62%的进口来自欧盟;同时出口的80%也在欧盟内部,主要是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和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尤为密切,如荷兰60%蔬菜出口德国。
就欧盟现有的12个成员国的农业状况比较而言,荷兰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及农场规模等均无明显优势,荷兰农产品产值在本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等与其他成员国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荷兰农业惟一独特的是人均耕地最少,仅0.126公顷(约合1.89亩),而其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最高,与国内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之比达到0.93,明显地高于其他欧盟国家。
二.荷兰的农业生产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荷兰国土面积 4.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很长,有1075公里,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 1米,境内最高海拔32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其中34%为耕地,6%用于园艺种植,60%为草场。
全国人口 16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35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
世界农业课程论文(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解析

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摘要:荷兰农业发展的特点、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农业科学技术、四川的农业特点及重点作物……关键词:荷兰、四川、农业、种植业。
世界农业分布范围十分辽阔。
地球表面除两极和沙漠外,几乎都可用于农业生产。
在近1.31亿平方公里的实际陆地面积中,约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24%是草原和牧场,31%是森林和林地。
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水产业生产的场所。
荷兰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强国,而四川也是在国内比较突出的农业大省,都是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区域。
现就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做如下介绍和对比。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部濒临北海,海岸线长约1075公里。
国土面积狭小,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省的2/5,其中陆地面积不到3.4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与海南岛的面积相等。
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境内东西宽22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总面积30337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荷兰国土狭小,资源贫乏,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但是荷兰经济发达,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强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归纳起来,荷兰农业有多项的"世界第一"。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1.贸易立国,大进大出,农产品出口率世界第一2.土地生产率名列世界第一3.建立了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4.通过大进大出,成为人多地少国家高效农业的典型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荷兰种植业的特点是高度专业化,因而统计资料划分为大田作物种植业和园艺业,园艺业又可细分为露地花卉、温室花卉、露地蔬菜、温室蔬菜、露地观赏植物等。
1995年,大田作物的产量只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8%,园艺业却占了35.4%。
在畜牧业方面,荷兰也分成两类:普通畜牧业指的是主要利用牧场放牧的养牛业、养羊业,占用土地较多;集约型畜牧业主要是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立人工饲养环境(室内)的养猪业和养禽业,占地很少。
最新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

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
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多年以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可与美国和法国等传统农业强国匹敌。
按农业就业人口计算,荷兰平均每个“农民”的年出口额将近百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顷土地净出口额则惊人地超过10万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除了享誉全球的鲜花和观赏植物等产品居世界市场份额首位之外,荷兰的蛋制品、啤酒、番茄和奶酪等农副产品的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然而从地理坏境来看荷兰并不优越,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地势过于低平,东南部海拔一两百米的地方就能算是“高原”,北部紧靠北海,每个世纪,总会有一两次特大风暴潮袭击荷兰,海水内侵的记载常现于历史文献中酿成重灾,莱茵河、马斯河等几条河流也常常泛滥。
但是1667年,荷兰人开始反击,在工程师Hendrick Steven的带领下开始了围海造田的伟大壮举,并在两个半世纪以后得以实现,从此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土地基础,而且密布全境的河流虽然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却给荷兰农业提供了转机,甚至构成了荷兰外向型农业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
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
造就了荷兰现代化农业的奇迹。
荷兰农业包括: 1、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
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
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
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荷兰被誉为“花园国家”,其农业发展堪称奇迹。
荷兰拥有肥沃的土地、湿润的气候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实现了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先进的农业技术荷兰在农业技术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地位。
其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荷兰还是全球温室农业的领军者,通过先进的温室技术和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全年生产新鲜蔬菜和鲜花的目标。
荷兰在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 水利工程的支持荷兰地势低洼,曾经频繁遭受洪灾的威胁。
为了解决水患问题,荷兰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水利工程建设。
他们修建了堤坝、水闸、排水渠等水利设施,有效地控制了水流和水位。
通过水利工程的支持,荷兰成功地实现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3. 持续的农业管理和规划荷兰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农业管理和规划,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他们通过合理的农业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在保护耕地的荷兰还大力发展了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高效的农业合作荷兰农业发展依靠着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支持。
农业合作社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业企业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开拓了国际市场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这些合作机制有效地整合了农业产业链,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源源不断地来自于先进的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的支持、持续的农业管理和规划、高效的农业合作。
荷兰人民不断努力探索和创新,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条件下,实现了农业的长足发展,为全球农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荷兰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

荷兰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荷兰是一个欧洲的小国,只有1600万人,国土面积4万平方公里,约为江苏省的2/5,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就业人口的3%。
在20世纪末,荷兰农产品净出口超过美国而高居世界第一,创造了世界奇迹。
这是荷兰农业国际竞争力最突出的表现。
荷兰农业的现代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荷兰农业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
荷兰农业奇迹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合作组织等等诸多方面,也得力于政府的政策和发展战略。
荷兰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造就专业技能高超、善于合作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农场主,优化农场结构和农业生产链系统,使农业与自然协调发展,实行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简要地说,荷兰的农业政策可以归结为三大块:一是投资于人的素质的“人才战略”;二是增强农场生命力的“结构政策”;三是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荷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还表现在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里,分散经营的农场主能够形成一种凝聚力,各类产业、企业、产品的优势可以综合成整体竞争优势,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对“人”进行高强度投入,建立高效率的知识创新系统现代农业高生产率,头等重要的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
以教育为本,提高农场主的整体素质,在荷兰已经有上百年的传统。
荷兰政策把对“人”的投入放在首位,进行高强度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了高素质的农场主群体。
这是荷兰政府发展高效农业最重要的战略——“人才战略”。
荷兰的农业知识创新系统,被称为农业发展的基础。
在国家层面,全国教育和研究的经费占国家总预算19%(2004年),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部门,充分显示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与农业相关的科研、推广和教育,由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以下简称“农业部”)统一负责;该部向“科学和知识传播”的投入,每年又占全部预算的2/5!荷兰农业研究、推广、教育“三位一体”,给荷兰农业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荷兰是一个小国,但它却以其卓越的农业技术闻名于世。
尽管荷兰的土地资源有限,但它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高效、现代化的农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农业出口大国之一。
这个农业奇迹的背后有许多支撑因素。
荷兰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创新能力。
与许多其他国家不同,荷兰没有大片的肥沃土地可供耕种。
荷兰人不得不寻找新的方法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开创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
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温室种植蔬菜的国家,也是第一个使用现代化农机的国家。
他们还推广了多种耕种和养殖方法,如有机农业、水耕种植和鱼虾共生养殖等,这些创新方法使荷兰的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荷兰政府的支持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荷兰政府意识到农业对经济增长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支持农业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政府投资大量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补贴和贷款以促进农民进行现代化生产。
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以确保农业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相结合。
这种支持使荷兰农业能够不断发展并适应新的挑战。
协作和知识分享是荷兰农业成功的关键。
荷兰的农业领域存在着一个密切的合作网络,包括政府、研究机构、农民和企业。
这些各方都在共同努力下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农业的发展。
荷兰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与农民紧密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应对日益严峻的现代农业挑战。
在这种合作体系下,知识和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从而推动了整个农业领域的发展。
荷兰的农业成功也得益于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
荷兰的土地有限,因此土地的优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荷兰农民利用先进的灌溉和排水系统,确保土地具有最佳的湿度和适宜的营养条件。
荷兰的交通网络发达,港口和机场设施完备,便利的物流系统使农产品的运输和贸易变得更加高效。
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使荷兰的农产品可以迅速到达全球市场,获得更广阔的销售机会。
荷兰农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撑因素。
荷兰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

《经济问题》1998年第4期荷兰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 ○ 李同明 荷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41526平方公里,人口1512.96万人,每平方公里上人口达364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全国有耕地与牧场199万公顷,人均耕地1.3亩,农业资源贫乏。
然而,这样一个小国却创造了当今世界现代农业的奇迹。
近二三十年来,其农产品的生产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有些产品,如蔬菜、奶酪、啤酒、可口等产品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为什么荷兰这样一个小国能创造出世界农业的奇迹?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荷兰创造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集约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水平很高。
荷兰现代农业不仅包括农作物生产、畜牧业生产、园艺和林业,而且包括农业工厂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和辅助工业。
如提供种子、无机化肥、动物饲料、技术设备、房屋和玻璃温室建设等。
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广泛的服务业(银行、运输、咨询)之间相辅相成。
总之,以外向型为主导,产、加、供、销相结合的高度社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荷兰农业的最基本特色。
一、以大进大出,加工增值为特色的外向型荷兰农业荷兰既是世界农产品的重要进口国,又是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从进口来看,荷兰是美国农产品在欧共体的最大市场,也是欧盟中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等农产品的重要市场。
北美、南美许多国家也是荷兰进口农产品的主要国家。
从出口来看,荷兰又是世界上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国,欧盟其他各国都是荷兰农产品的主要市场。
从总体上看,农产品出口大于进口。
1995年荷兰农产品进口总额为39.4亿荷兰盾,而出口为67.4亿荷兰盾。
荷兰农业外向型是以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增值为其突出特点。
围绕农产品加工增值进行大进大出,即进口价值较低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使其大大增值,然后将这些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强创汇能力。
近年来,荷兰进口的农产品主要用做动物饲料、食品、饮料、烟草制造等加工业的基本原料,如粮食、食用油、烟草、园艺产品、畜产品、鲜牛奶、人造黄油、脂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
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
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多年以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可与美国和法国等传统农业强国匹敌。
按农业就业人口计算,荷兰平均每个“农民”的年出口额将近百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顷土地净出口额则惊人地超过10万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除了享誉全球的鲜花和观赏植物等产品居世界市场份额首位之外,荷兰的蛋制品、啤酒、番茄和奶酪等农副产品的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然而从地理坏境来看荷兰并不优越,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地势过于低平,东南部海拔一两百米的地方就能算是“高原”,北部紧靠北海,每个世纪,总会有一两次特大风暴潮袭击荷兰,海水内侵的记载常现于历史文献中酿成重灾,莱茵河、马斯河等几条河流也常常泛滥。
但是1667年,荷兰人开始反击,在工程师Hendrick Steven的带领下开始了围海造田的伟大壮举,并在两个半世纪以后得以实现,从此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土地基础,而且密布全境的河流虽然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却给荷兰农业提供了转机,甚至构成了荷兰外向型农业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
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
造就了荷兰现代化农业的奇迹。
荷兰农业包括: 1、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
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
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
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2、畜牧业及渔业。
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猪肉出口国,1996年出口额达191亿荷兰盾。
荷兰的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
荷兰的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的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1996年捕捞总值达85900万荷兰盾。
3、农产品加工和机械。
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专用的、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
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
发展最快的产品有:干酪、肉类制品、巧克力、糖果、马铃薯制品和饮料。
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的近30%。
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
园艺作物产值1995年力132.3亿荷兰盾。
其中,蔬菜为98.72亿,花卉为60.91亿。
球根鲜花及耐寒种苗为20.6万亿。
分析荷兰农业现代化的几个特点可以看出;1、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
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
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
2、荷兰温室产品经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求独到的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的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
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3.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
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为荷兰的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温室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
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消费者就是通过产品品牌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满意的园艺商品。
荷兰温室产品市场分类较明确,比较集中的有花卉拍卖市场,蔬菜拍卖市场、温室作业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
4.国际化的市场体系1992年以后,欧洲内部壁垒消除,荷兰农业产业纷纷看准欧洲和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的海运优势,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斯基辅机场优势及发达的道路系统和公共运输网络,促使其产品人进大出,使荷兰成为欧洲大陆农产品分销中心。
5.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被广泛应用,荷兰的工业基础雄厚,其中化工、食品加工、机械与材料、电子工业技术尤为先进。
世界级的大型公司如化工业的壳牌、食品工业的联合利华、电子工业的飞利浦在国际工业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影响下,荷兰温室农业也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征。
工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中,已经使荷兰温室农业赋予了工厂化生产的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
植物工厂是荷兰最具工业生产特点的现代化农业。
6.网络化的农业科研(瓦赫尼根农业大学)、教育和推广体系,知识和科技是农业创新的手段,荷兰的农业知识体系(科研,教育和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7.农业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荷兰增加农产品出口额的重要“诀窍”。
合作社大大免去了农场主寻找客户的麻烦,还能够从企业的销售额中按比例返还利润,增加收入。
纵观以上的各种特点可以看出,荷兰农业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显得极具条理化、专业化、现代化,而这些又与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
荷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在于,1、建立高效率的知识创新系统,现代农业高生产率,头等重要的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
提高农场主的整体素质,在荷兰已有上百年的传统。
荷兰政策把对“人”的投入放在首位,进行高强度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了高素质的农场主群体。
2、实行支持“有生命力的农场”的政策,荷兰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体现在对农业(作为“产业”)的保护(如执行欧盟的价格政策)只是一个方面,而重大意义的是支持“有生命力”的农场,增强农业的活力。
这是荷兰农业的“结构政策”。
荷兰的农业部门是一个有活力、高效率的动态系统。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在“优胜劣汰”机制作用下,农场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了荷兰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通过立法、政府计划和税收等强化了对环境的保护。
除了把土地划分为农用(绿色用地)和“非农用”(红色)外,制订了农业生产方面的重点政策:控制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水体和土壤污染;加强厩肥的无害化处理,控制氨、磷的释放量;促使不宜农作的土地退耕,改作自然保护或户外娱乐活动的场所;建立由核心地区、自然开发区和生态走廊组成的国家生态网,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国家实行了相应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以“未来的企业”为发展目标,开征与环境有关的税种,如“燃料税”和“过量肥料税”,同时鼓励发展可持续的生产体系、动物福利和从事“绿色”的经济活动。
环境政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准绳,生产者及产销各环节都要在市场上通过环境质量认定(如“生态产品”或类似的认证)显示自己的特色,以提高其产品的身价。
与此同时,国家投资的“围海造田”也被终止。
在1970年以前已经形成的大片“圩田”,基础设施良好,土地平整,国家通过竞标选拔合格的中青年农场主,让他们来经营这些圩田。
其他湿地不再开垦,供水生动物栖息、繁衍,保持自然原貌,供人们休闲、娱乐,使人和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