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晨读材料 文言文

合集下载

高中必背文言文古诗词72篇晨读

高中必背文言文古诗词72篇晨读

高中必背文言文古诗词72篇晨读高中阶段,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72篇必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适合晨读时进行复习和朗读,以加深记忆和理解。

1. 《论语·学而》2. 《论语·为政》3. 《孟子·梁惠王上》4. 《孟子·公孙丑上》5. 《荀子·劝学》6. 《庄子·逍遥游》7. 《列子·汤问》8. 《左传·宣公十五年》9.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10. 《史记·项羽本纪》11. 《史记·卫将军骠姚列传》12.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3. 《后汉书·光武帝纪》14.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5. 《三国志·魏志·曹操传》16. 《世说新语·言语》17. 《世说新语·文学》18. 《滕王阁序》王勃19. 《岳阳楼记》范仲淹20. 《醉翁亭记》欧阳修21. 《赤壁赋》苏轼22. 《前赤壁赋》苏轼23. 《后赤壁赋》苏轼24. 《出师表》诸葛亮25. 《陈情表》李密26. 《洛神赋》曹植27. 《桃花源记》陶渊明28.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29. 《与朱元思书》王维30.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31. 《将进酒》李白32. 《庐山谣》李白33. 《望岳》杜甫34. 《春望》杜甫35. 《登高》杜甫3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37. 《江雪》柳宗元38. 《小石潭记》柳宗元39. 《捕蛇者说》柳宗元40. 《山居秋暝》王维41.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42. 《使至塞上》王维43. 《过故人庄》孟浩然44. 《春晓》孟浩然4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46. 《望月怀远》张九龄47. 《黄鹤楼》崔颢48.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49. 《赠汪伦》李白50. 《静夜思》李白51. 《望庐山瀑布》李白52. 《早发白帝城》李白53. 《夜泊牛渚怀古》张继54. 《枫桥夜泊》张继55. 《别董大》高适56. 《凉州词》王之涣57. 《登鹳雀楼》王之涣58. 《出塞》王昌龄59. 《从军行》王昌龄60.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61. 《绝句》杜甫62. 《月夜忆舍弟》杜甫63.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64. 《赠卫八处士》杜甫65. 《宿建德江》孟浩然66. 《渡荆门送别》李白67. 《夜雨寄北》李商隐68. 《无题》李商隐69. 《锦瑟》李商隐70. 《泊秦淮》杜牧71. 《山行》杜牧72. 《秋夕》杜牧这些文言文和古诗词不仅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三语文晨读-古诗文背诵

高三语文晨读-古诗文背诵

【古诗文背诵】孔子语录1.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注释】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为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的。

②学:孔子在这里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时”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也指“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yuè),同悦,是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注释】①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③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④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⑤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早读精选阅读素材(诗歌、文言文精选)

早读精选阅读素材(诗歌、文言文精选)

课前5分钟阅读材料(诗歌+文言文)一、南定楼遇急雨(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①逢峒獠②,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 ①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②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问: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争”和“乱”。

“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江山重重叠叠地争相奔涌进入眼帘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也表达了羁旅奔波之苦。

世评华歆王朝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二、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1)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 岑参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2)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 岑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

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

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

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

高中生晨读资料

高中生晨读资料

文选1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高中语文晨读文言文材料1

高中语文晨读文言文材料1

小恭五两 讹诈得财,蜀人谓之敲钉锤。一广文善敲钉锤,见一生员在 泮池旁出小恭,上前扭住吓之曰:“尔身列学门,擅在泮池解手, 无礼已极。”饬门斗:“押至明伦堂重惩,为大不敬者戒。”生 员央之曰:“生员一时错误,情愿认罚。”广文云:“好在是出 小恭,若是出大恭,定罚银十两。小恭五两可也。” 讹诈得财,蜀人叫做敲钉锤。一位先生善于敲钉锤,他看见 一个新学生在泮池旁边小便,上前扭住他并吓唬说:“你身在学 堂,擅自在泮池解手,无礼至极。”命令守门人道:“押到明伦 堂审问清楚,这是最大的不尊敬人,应该警戒的。”学生央求他 说:“学生一时犯错,情愿认罚。”先生说:“幸好是解小手, 若是解大手,一定罚你银子十两。解小手,罚五两就行了。”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 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 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 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 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 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 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 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所以国中富贵的人听到了,都退下来商议说:“当初我所依靠的 是富贵,现在上面举义而不避贫贱,那我不可不为义。”有亲的 人听到了,也退回来商议说:“当初我所倚仗的是与上有亲,现 在上面举义而不避疏远,那我不可不为义。”相近的人听到了, 也退回来商议说:“当初我所倚仗的是与上相近,现在上面举义 而不避远人,那我不可不为义。”远处的人听了,也退回来商议 说:“当初我以为与上面太疏远而无所倚仗,现在上面举义而不 避远,那我不可不为义。”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精)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精)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9.12【诗情词韵】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杜十四:作者友人,不详其名。

十四:排行。

古人有名有字,有排行。

长辈对晚辈,可直呼其名,平辈之间,只能称其字,不得直呼其名。

唐代人连字都不常用,一般熟人都以排行相称呼。

排行是从祖父算起的,杜十四不是他父亲的第十四个儿子,而是他祖父的第十四个孙子(含叔伯家堂弟兄)。

②荆:今湖北一带,古属荆楚之地,指送别之地,当在长江中游。

吴:指今苏南、浙北一带,古属吴地,指行人即杜十四将去的地方,即长江下游的江南。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赏析]首句宽慰对方,暗关送别之事:荆吴相接,何况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漂泊生活习以为常,不应以暂离为憾事。

次句承‚水为乡‛说到正题: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三、四句撇景人情:一片征帆穿行于渺茫的春江上,日暮时分,停泊在何处?放眼望去,孤帆早已消失天涯之际,惜别之情令人柔肠寸断。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濛濛,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末一句‚天涯一望断人肠‛点明别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与‚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异曲同工。

【含英咀华】唐诗里的中国吴克己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高一语文晨读-下

高一语文晨读-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赤壁赋》】细雨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歌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子张问入官》】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柳州枝词》】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高中语文晨读材料12

高中语文晨读材料12

高中语文晨读材料12哲言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

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果:坚决。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解读】仰起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

仰:仰头。

怍:惭愧。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尽心下》【解读】饱食伤身,欲多伤心。

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私欲。

欲:情欲,贪欲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这句话,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晾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虽:即使。

暴:通“曝”,晒。

寒:冻。

诗词夜思中原刘过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流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注释】①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统称。

②衣冠,指士绅、世家大族。

③天阊,天门。

④剑气,语出《晋书•张华传》,他夜观天象,见牛斗间紫气冲天,派人在江西挖到被埋的宝剑。

【赏析】这是一首沉郁悲壮的爱国诗篇。

首联破题,诗人遥望中原,怀念汴京,思绪绵长,感慨深沉。

“路何长”,“天一方”尤其令人黯然销魂。

颔联追怀当年自己以及辛弃疾、陈亮上书陈述恢复之策不被采纳,于今“万马齐喑究可哀”,更令人感到悲愤。

颈联借景抒情,以“冰霜重”含无力恢复中原的感慨,以“草木荒”写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凄凉景象。

尾联表现出诗人“忠君”“报主”的精神始终没有泯灭,气壮神完。

成语置之度外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打败了王莽的新朝,又镇压和收编了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和东汉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晨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

于驴上吟哦。

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宋《诗话总龟推敲》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

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

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

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

”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

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贾岛初次赴考,住在京城里。

有一天,他在驴背上得了两句诗,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地琢磨不定,坐在驴背上吟咏,伸手比着推和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很惊讶。

这时韩愈正代理京兆尹,带着车马出巡;贾岛没有发觉,直撞到第三节的仪仗队里了,还不停地比画着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左右的侍从推拥到京兆尹面前。

贾岛便把得到的诗句都告诉了韩愈:“‘推’字还是‘敲’字没选定,想得出了神,就没觉察到要回避。

”韩愈停住马想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地骑着马回府,一道探讨写诗的方法,留连忘归,一连好几天。

韩愈就这样跟贾岛结成了好朋友。

弥子瑕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

”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永州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水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后何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倾,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宗元《柳河东集》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汝愚之甚!蔽之甚!且死,何以货为敬新磨庄宗好田猎。

猎于中牟,践民田。

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

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

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赋税?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

”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倡和之。

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五代史·伶官传》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倡和之以前,弥子瑕受到卫君的宠爱。

卫国的法律,私下偷用国王车子的人受到砍脚的惩罚。

后来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听说,晚上赶去告诉他,弥子瑕假称国王的命令驾着国王的车子出去。

卫君听说这件事称赞弥子瑕说:“真是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不怕)犯砍脚的罪!”(有一次)弥子瑕跟卫君一道游果园,弥子瑕吃桃子觉得很甜,没有吃完就献给卫君。

卫君说,真是爱我啊!不顾自己爽口却想到了我。

”等到弥子瑕姿色衰退,卫君对他的爱也就减弱了。

(后来弥子瑕)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假称王命私下驾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给我。

”可见,弥子瑕并没有改变当初的行为,原先受到称赞而后来却(因此)招来罪过的原因,是因为爱和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永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会游泳。

一天,水突然涨起很大,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他的同伴说:“你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千文钱,因此落后了。

”他的同伴说:“为什么不丢掉它?”这个人不做声,摇着头,过了一会儿,更加疲惫;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大场呼喊道:“你太愚蠢了!太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了!眼看将要死,还不愿丢掉身上的钱,留着干什么?”那人又摇头,就淹死了。

庄宗喜欢打猎,在申牟县打猎时,踩坏了老百姓的田地。

中牟县的县令迎着庄宗的马头,替受损失的群众恳切地提出了意见。

庄宗怒气冲冲地叱退县令,还要杀死他。

一个做戏的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于是率领一班戏子跑去追上县令,把他抓住到庄宗的马前,斥责他说:“你当县长,难道不了解我们的天子喜欢打猎吗?为何纵容老百姓耕种庄稼,用来供给国家的赋税?为什么不让你县里的人民饿着肚子,空出这片土地,好让我们的天子骑马奔驰?你的罪是该死的。

”于是到庄宗面前请求赶快执行死刑,一班戏子也都随声附和这样处理。

庄宗明白了,大笑起来。

县令才得免罪离开。

陈子亢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殷中军焚医术(翻译全段)殷中军妙解经脉,中年都废。

有常所给使,忽叩头流血。

浩问其故,云:“有死事,终不可说。

”洁问良久,乃云:“小人母年垂百岁,抱疾来久,若蒙宫一脉,便有活理。

讫就屠戮无恨。

”浩感其至性,遂令异来,为诊脉处方。

始服一剂汤,便愈。

于是悉焚经方。

季文子相鲁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使为上大夫。

(《国语·鲁语》)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⑴夫子患病,没有人在地下伺候他,请让我们用活人(为他)殉葬。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莫”“请”的翻译、介宾短语后置和省略句式)⑵尽管如此,但他患病应当去伺候的人,哪一个比得上他的妻子和家臣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虽然"的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孰若”的翻译)中军将军殷浩精通医术,到中年就全都抛开不研究了。

有一个常使唤的仆人,忽然给他磕头,磕到头破血流。

殷浩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有件人命事,不过终究不该说。

”追问了很久,这才说道:“小人的母亲年纪将近百岁,从生病到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了,如果承蒙大人诊一次脉,就有办法活下去。

事成以后,就算被杀也心甘情愿。

”殷浩受到他真诚的孝心的感动,就叫他把母亲抬来,给他母亲诊脉开药方。

才服了一付药,病就好了。

从此殷浩把医书全都烧了。

”⑴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过两代君王,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可能会认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相”“爱”的翻译和“衣”“华”的词类活用)⑵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这)不是国相该做的事吧!(提示:本题重点考查“美”的词类活用和固定结构“无乃……乎”的翻译)逆旅主人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主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⑵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卜皮与魏惠王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

”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

”王曰:“慈惠,行善也。

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⑴然则功且安至?⑵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范献子游河晋君与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