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第1课《哆来咪》
第1课 哆来咪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课哆来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哆来咪形象的构成要素。
2.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造型方式,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哆来咪形象。
3.能够在绘制时,运用对比明暗的方式,让自己的哆来咪形象显得更丰满有立体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哆来咪形象的构成要素。
2.运用简单的线条造型方式,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哆来咪形象。
教学难点1.运用对比明暗的方式,让自己的哆来咪形象显得更丰满有立体感。
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哆来咪形象的示范图片和绘制工具(铅笔、橡皮、黑色毛笔)。
2.准备好绘图纸、水彩颜料以及调色盘。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哆来咪形象的构成要素进行简单复习。
2.引入本节课新内容,向学生展示示范图片,并简单介绍使用不同线条造型方式来绘制哆来咪形象的效果和区别。
步骤2:讲解1.教师示范使用不同线条造型方式绘制哆来咪形象,并讲解每种线条所表现的造型效果。
同时,针对不同线条对比度的大小,着重说明了对比明暗对绘画的重要性。
2.针对第一节课的学生绘制中的不足,教师讲解如何更好地掌握线条长度、粗细、用力等方面的技巧。
步骤3:实践1.学生使用铅笔完成大致的造型绘制,强化对于哆来咪形象各个要素的掌握和认识。
2.使用黑色毛笔描边和完成细节部分的绘制,以及使用不同色彩填充调色,增强哆来咪形象的立体感。
步骤4:总结1.教师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绘制的哆来咪形象,让每个学生在不同角度及不同灯光下观察自己的作品,评价其立体感和视觉效果。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复习并强化哆来咪形象的构成要素及绘制方式。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用不同的线条造型方式,绘制属于自己的哆来咪形象,同时针对绘制过程中运用的对比明暗手法保持特别关注。
2.在绘制过程中尝试多个角度的观察,体验线条和颜色的效果变化,从而掌握对比明暗对于立体感的作用。
参考资料1.湖南美术出版社编. (2012). 美术五年级上册. 湖南美术出版社.。
小学美术哆来咪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第1课《哆来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哆来咪》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内容,属于美术学习四大领域的“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学习巧妙地将音符、色彩、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旋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将学科性很强的美术学习知识点转换为有趣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制作、绘画、游戏活动。
注重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习得,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本课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利用编钟原理制作一组简单的水瓶琴,然后在水中调出渐次变化的颜色,通过此学习活动,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体验音高、形体、色彩推移所产生的美感。
学生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了感性认识,后进入到活动二色彩渐变知识的学习,通过欣赏感受平面美术作品中色与形的逐渐变化使画面产生的起伏感,韵律感,了解画出色彩渐变可采用的方法有烘染法、叠晕法、点绘法等多种方法。
活动三维综合利用形体的逐渐变化和位置的逐渐推移,设计制作一个三维的抽象的小雕塑模型或一件小饰品。
本单元课综合了音乐,美术两个学科及其多个学习领域。
教学应注重感受体验基础上的习得,在绘画、制作等操作实践中理解并加以强化。
此教学设计内容主要侧重活动二并融入活动一部分体验内容。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对话感受音乐与色彩想通的美感。
2、通过观察与练习掌握“烘染法”与“叠晕法”的技法要点。
3、了解色彩的“明度渐变”与“色相渐变”,并能运用到创作当中。
4、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与练习掌握“烘染法”与“叠晕法”的技法要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尝试能较好的把握烘染时水分的多少,采用叠晕法时色彩的正确选择。
(四)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在做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抓住两个关键词: 体验感受、自主习得。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也牢牢把我这两点,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体会,多尝试。
《五年级美术哆来咪》课件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明确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 后应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和 技能。
能力目标
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具备的观察、分析 、创作等能力。
情感目标
强调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 审美观念、艺术素养等方 面的情感价值。
02
美术基础知识
色彩理论Βιβλιοθήκη 色彩基本原理介绍色轮、原色、间色、 复色的概念和关系。
该作品以春天为主题,用明亮的 色彩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画面充 满生机和活力,表现出学生对春
天的热爱和向往。
《我的梦想家园》
该作品以学生的梦想家园为题材 ,构图新颖独特,色彩搭配和谐 ,展现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和向往。
《快乐童年》
该作品以快乐童年为主题,用简 洁的线条勾勒出孩子们天真无邪 的笑容和快乐的场景,让人感受
色彩的情感表达
分析不同色彩所传达的情 感,如红色代表热情,蓝 色代表冷静。
色彩的运用技巧
教授如何运用色彩对比、 调和等技巧来增强画面的 视觉效果。
线条与形状
线条的种类
线条与形状的表现力
介绍直线、曲线、虚线等不同线条的 特点和应用场景。
探讨如何通过线条与形状的组合来表 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
形状的构成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创作一幅与音乐相关的绘 画作品,展示你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文字描述
用一段文字描述你的绘画作品,解释你创作时的 灵感来源和想要表达的意义。
音乐欣赏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音乐,尝试用画笔将其中的音 乐元素表现出来,如节奏、旋律等。
拓展学习资源
音乐与美术结合的作品集
收集一些将音乐与美术结合得很好的作品,如音乐海报、音乐会 门票设计等,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五年级美术《哆来咪》教案

五年级美术《哆来咪》教案第一篇:五年级美术《哆来咪》教案课题:哆来咪授课人:田兆丰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2、认识色彩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的秩序美;3、学会运用色彩渐变的装饰手法;重难点:1、认识色彩渐变的规律;2、学会运用色彩渐变进行装饰;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1)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
(2)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3)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2、水瓶琴小实验(1)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2)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 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3)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
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4)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颜料,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5)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渐变”。
二、探索新知1、探究色彩的渐变(1)出示课件,观察图片中的色彩变化有什么规律?(2)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色彩明度的渐变。
(3)出示色彩渐变卡片,请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4)提问: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请学生上台动手排一排。
2、探究色彩渐变带来的视觉效果(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提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三、实践练习分发图纸,学生动手涂一涂,亲自感受色彩的渐变,教师巡视指导。
五年级美术第1课《哆来咪》(5篇模版)

五年级美术第1课《哆来咪》(5篇模版)第一篇:五年级美术第1课《哆来咪》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哆来咪》教材内容:P2—P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的把握教学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出示渐变色卡。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教师并讲解:二、分组制作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讲解规则:10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
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三、装饰美化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
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秋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哆来咪》教案

哆来咪一、教材哆来咪分析本课哆来咪学习奇异地将音高、颜色、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旋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到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哆来咪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本课哆来咪教学内容的组织将学科性很强的美术学习学问点,转换为好玩的易于被学生承受的制作、绘画、玩耍活动,留意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习得,并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
哆来咪中国古代的编钟是一种具有极高赏识性的艺术珍宝。
大小渐次变化的青铜钟能敲击出不同音高产生秀丽的旋律。
本课活动一就是让学生利用编钟的原理制作一组简洁的“水瓶琴”。
外形大小相等的小瓶子内装入渐渐变化的不同量的水,然后在水中放入同等量的颜色调匀。
这时七个小瓶中水量的多少借助渐次变化的有色水清楚地显现出来,并在敲击时发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还可敲出简洁的旋律。
通过此学习活动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体验音高、形体、颜色渐次推移所产生的美感。
学生对形体、颜色渐变韵律有了感性生疏后,进入到活动二颜色渐变学问的学习。
颜色渐变可以产生格外好玩而令人着迷的颜色效果,能表现格外异的光感和空间感。
活动二教材呈现了一幅摄影作品,夕阳西下时天空和清波荡漾的水面产生了严峻渐变效果,在它们的衬托下一幢扬帆起航状的建筑剪影更显雄伟壮丽。
左以以下图为一幅电脑美术作品,它能使学生通过赏识,感受到平面美术作品中色与形的渐渐变化使画面产生的起伏感、韵律感。
画精彩彩渐变可承受的方法有烘染法、叠晕法、点绘法等多种方法。
叠晕法是从一色开头,依据确定的递变挨次逐块涂另一色而产生的阶梯渐变效果。
本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承受的是叠晕法画法,这种方法的秩序美节奏美感强,学生易于把握。
.如何调出渐变的颜色是本活动的学习难点。
教材中安排的小训练就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
它首先为学生供给了一个用叠晕法绘制的由红到黑红色渐变的色条,并在每一色块下面呈现出此块颜色是如何调配出来的,颜色的调配比例是怎样的。
学生可通过观看后自己把握方法,并试着调配出小训练中黄色到绿色的渐变过程。
小学美术湘美版五年级上册《1.哆来咪》课件PPTA003

类型:获奖课件PPT
1
《哆来咪》
2
学情分析
五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
力相对较强。在三四年级的美术学习过程 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颜色的属性,这些知 识为本节课色彩渐次推移的学习奠定了基 础。
优势
现状
受知识水平的局限,学生对色彩、型 体渐次变化的理解会感到困惑。
渐 次
变
淡
化
蓝
16
明度渐变
明度即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接近白色明度高,接近黑色明度低。
明度低 深红
大红
明度高 浅红
加白
加黑
色相即是色彩的相貌,如大红、普蓝、
加蓝
加黄
橙黄
色相渐变
加紫
加蓝
17
教师示范
与一组明度渐变的色阶条 为参照对象, 结合水粉笔和 色盘,在黑板上画一画一种 颜色是怎样由深到浅的。
加 白 色
4、正确使用水粉笔和调色盘。
22 22
23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 点评 引导 鼓励
学生评
作用
学会评价 提高审美 肯定自己 欣赏别人
教师评
作用
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24
课后作业:
观察我们生活当中的渐变现象,能和同学做分享,下节 课我们一起做交流汇报。
25
26
27
认知
掌握
感受
认识色彩、形体渐 变的规律,感受色 彩、形体的秩序美;
能用色相渐变或 明度渐变相应的 表现技法画一幅 画。
培养学生敏锐的 感受能力,提高 艺术综合素质;
4
01 欣赏导入
想一想编钟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 的旋律?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哆来咪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哆来咪︳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哆来咪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哆来咪进行简单的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哆来咪的基本概念。
2. 学会用哆来咪进行简单的创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哆来咪的基本概念,用哆来咪进行简单的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哆来咪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哆来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哆来咪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学习:讲解哆来咪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哆来咪的构成和特点。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用哆来咪进行简单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哆来咪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 用哆来咪创作一幅有趣的图画。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哆来咪进行创作,做好记录。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哆来咪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哆来咪进行简单的创作。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一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实践操作环节的详细补充一、实践操作的目的实践操作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哆来咪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从而加深对哆来咪概念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哆来咪》
教材内容:P2—P5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的把握
教学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出示渐变色卡。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教师并讲解: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讲解规则:10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
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
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水瓶琴及其他道具
五、深入了解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六、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
七、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八、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九、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十、学生作业
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十一、学生作业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十二、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
2.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纱巾、服装、包装盒等。
让学生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运用渐变色彩来装饰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板书设计:
造型渐变韵律感和谐的美感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来。
(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
(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学用具
二、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展示摄影图片,每个图片配以相应的音乐旋律。
三、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自带材料
四、尝试练习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五、学生练习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
六、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板书设计:
透视变化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一点透视两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