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自然界的水教案(精选3篇)

自然界的水教案(精选3篇)

自然界的水教案(精选3篇)自然界的水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仪器药品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第一板块:游戏引入(一)游戏进入1、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请看网址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2、几位同学心悦诚服退场。

(初步认识三种水的价值)3、我们家用的是“压井水”或池塘中的“沉淀井水”。

4、干净得多!5、此时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不解的神态。

幼儿园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幼儿园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幼儿园自然界中的水教案教学主题:自然界中的水适用年龄:3-6岁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来源、属性、用途和循环过程。

2. 能够识别水的不同形态(液体、固体、气态)。

3. 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与行动。

教学准备:1. 实物及图片:水、雪、蒸汽、植物、湖、海洋等。

2. 纸和彩笔。

3. 幼儿园实验箱(可选)。

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老师用图片或实物来向幼儿介绍水,并启发幼儿对水的认知:你们喜欢喝水吗?你们看到过湖吗?它们是什么?然后向他们介绍水的来源。

2. 实验环节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让孩子们观察水的性质,观察水的状态(液态、固态、气态),注意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随后,让孩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与色素混合,观察水的不同颜色。

3. 探究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

例如,说到雪或冰,老师可以让幼儿找出不同的相似点,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方法,探究不同状态的水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4. 总结环节老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所学:水是什么?水由哪里来的?水有哪些形态?水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让幼儿自由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教学评估:老师可以用问题或照片来向幼儿进行评估,例如:请辨认图片中的水分子或问幼儿怎么才能保护好水资源。

拓展活动:1. 制作水轮机。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一个水轮机,观察水如何驱动器物体转动,并了解水资源可再生的特点。

2. 观察小植物生命。

让孩子们种植水生植物,观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变化,关注植物对水的起源和作用。

3. 厨艺实验。

让孩子们用水做菜,关注水对食品的影响,学习如何省水、不浪费。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点燃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三、水的净化 河水,井水,雨水,海水,泉水等都是不纯 水是纯净物。 过滤是一种把液体和固体分离开的方法。 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沉淀 课后 反思 过滤 消毒 出厂 净的,而蒸馏
课堂 小结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三、水的净化
1、过滤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作业
课本 P53-P54 1、2、3
布置
§3—4 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存在及利用 1、水的存在
板书 设计
2、水的利用 3、水的污染 二、水的组成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
通电

氢气+氧气
H20
H2
O2
氢气和氧气可以发生化合反应: 氢气+氧气
3、电解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处都有气体产生

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可以看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D、两极都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负极 产生的气体几乎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多一 倍, 正极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燃烧。
一、水的存在及利用 1、水的存在 2、水的利用 3、水的污染
【提问】如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 【指导学生】完成过滤操作 过滤是一种把液体和固体分离开的 方法。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过 滤的方法和操作
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指导阅读】课本 51 页自来水的生 产过程。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沉淀 过滤 消毒 出厂 练习题起检查巩固的 作用
【提问】谈谈你对人们长期饮用纯净 水有什么看法? 复习巩固 【随堂检测】 1、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 水在通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纯水 D、0℃时会形成冰、水混合物 ) )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自然界中的水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熟悉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自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分;〔3〕熟悉水与人类的亲密关系,熟悉水是人类珍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改变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依据试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看法价值观:树立水是珍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省用水、自觉爱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分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试验探究:1.水的组成讨论2.纯洁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外表的分布:在地球外表,江河湖海约占地球外表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留意:地球外表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特别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头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浇灌〔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整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供应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得水”4.水污染状况:〔1〕水污染的来源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其次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节省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二、水的组成及性质1.水的组成试验:水的电解试验现象:1.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管子中都消失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消失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Hydrogen〕氧气〔O2〕+氢气〔H2〕点燃——→水〔H2O〕解释:水在通电的状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水〔H2,其次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O〕通电——→氧气〔O2〕+氢气〔H2〕气体体积比:1 ∶ 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教案标题:自然界中的水教案目标:1.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过程。

2.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3. 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表面的水分布,引发学生对水的认识和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吗?水是如何循环利用的?知识讲解:3.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

4. 解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循环等。

实验活动:5.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

例如,将水倒入三个容器中,一个放入冰箱冷冻,一个放在室温下,一个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6.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讨论与思考:7.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水资源?8.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9. 整理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认识到水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巩固练习:10. 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1. 收集学生的练习,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更多关于水资源的信息,并撰写一篇小短文,介绍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1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短文,展示并讨论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总结:14.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过程,以及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1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行动,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

教案评估:1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循环的小作文,包括水的分布和循环过程。

17.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表面的水分布- PPT或黑板- 实验所需材料:水、容器、冰箱、热水等- 练习册或工作纸- 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并记录下来。

秋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秋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多种方式,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问题导向有效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详细介绍水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水资源分布、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等。
4.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水循环环节,如蒸发、降水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循环的奇妙之旅。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水循环案例,如洪涝、干旱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我国南方多雨,北方干旱?”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模拟水循环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范文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范文

自然界中的水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 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3. 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水的存在形式1. 液态水2. 固态水(冰川、冰雹、雪等)3. 气态水(水蒸气)第二章:水的作用1. 生命之源:水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重要性;2. 自然环境:水对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影响;3. 人类生活:水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水循环的基本过程1. 蒸发:水分从地表或水体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2. 凝结: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云;3. 降水:云中的水滴凝结成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表;4. 径流:地表水流向河流、湖泊等水体;5. 地下水: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第四章:我国水资源状况1. 水资源总量:我国水资源总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2. 地区分布: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3. 季节变化: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

第五章: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1. 节约用水: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技巧;2. 防止水污染: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学会保护水资源;3. 爱护环境: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等活动,改善水环境。

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循环过程;3.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重要性;4. 开展节水竞赛、环保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存在形式、作用和水循环的理解程度;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行动和进步。

自然界中的水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 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3. 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过程;2.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应的物理变化;3.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过程1.水的分布:地球上70%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97%是海水,只有3%是淡水,而且大部分淡水都被冰川、湖泊、河流和地下水占据。

2.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蓄水、流动等环节。

2. 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应的物理变化1.水的三态变化: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2.相应的物理变化:水的三态变化伴随着相应的物理变化,如固态水的密度大、形状不易改变,液态水的密度小、形状易改变,气态水的密度极小、形状无法定型。

3. 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意义1.水的重要性: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是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重要资源。

2.保护水资源的意义:水资源的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我们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节约用水、加强管理等方面入手。

4. 观察水的性质和实验操作1.观察水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密度、表面张力、溶解性等性质。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应的物理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过程,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应的物理变化,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意义等知识点。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和三态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过程1.讲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过程;2.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水的分布和循环过程;3.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应的物理变化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应的物理变化;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应的物理变化;3.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与思考】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出大量的热,在烧杯内壁 凝结有水 氢气+氧气→水
雾。
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过 二、水的净化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水与纯净水的区分 【活动与探究】蒸馏水与不纯水的鉴别 【实验 1】蒸发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 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 【实验 2】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氯化钙溶液 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 硬水。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很少,还会形成白色垢状物。 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或蒸馏等。 2.水的净化方法: (1)沉淀: 如果水中的杂 质颗粒比较小,一般加入明矾等净水剂,溶于 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水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物质。你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它有哪些性质?
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一、水的组成
【观察与思考】电解水实验 学
负极产生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氢气;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二者的
体积比约为 2: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D)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教学反思:
(A)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 素和氧元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增 加导电性
2.现有一杯有臭味的水,能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B)
A.搅拌
B.吸附
C.静置
D.过滤
3.区别下列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 是
(B)
A.空气与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B.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水的组成,水的净化。
硬水的特点,水的净化方法。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实验表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学 自主

探索

个人二次 备课
素组成的。
2.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 教 3.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漏斗、
自然界中的水
教 学 目 标
教材 分 析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难点
1.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 别,初步认识硬水组成及其危害; 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1.能利用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来分析水的组成; 2.掌握利用过滤方法分类混合物的原理,学习并熟练进 行过滤装置的组装及操作。 树立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 水、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C)

A.把硬水变成软水
B.对水进行消毒
个人二次 备课
C.使悬浮物沉淀
D.增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木炭在氧气 中燃烧发出白光
(B)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拓展视野】自来水的生产 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 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 3.我国水资源现状:
(1)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4。
(2)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
教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学 目 1整.理下和列归有纳关本电章解所水学的内说容法,错并误通是过习题加以巩固。
C .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D.二氧化碳与氮气——石灰水
五.归纳总结
一、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水的净化
1.天然水与纯净水的区分
2.水的净化方法
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六.教学反思:


自主

探索

第 2 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整理与归纳】
物理性质
氧气与非金属反应
剧烈氧化
化学性质 氧气与金属反应 氧化反应
氧气
氧气与石蜡反应
缓慢氧 化
用途 教
工业制法

制法
实验原理 发生装置
过 空气

实验室制法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检验方法
收集装置
物理性质

不可燃,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

化学性质 能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用途

实验原理 发生装置
实验室制法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水的性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章检测反馈】水的净化
1. 澄清石灰水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上会出现一层固体白膜。
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C)
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下列有关氢气(H2)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C )
A.无色无味 教
C.可以燃烧并生成水
B.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
3.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在水中加入明矾,其作用是
程 浮杂质而沉降。 (2)过滤: 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过 滤方法可将不溶于
水的固体与水分离开来。 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待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玻璃棒末端轻靠(或靠近)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下端尖嘴部紧靠烧杯内壁。 (3)吸附:主要用于污水的脱色、脱臭。 常用的吸附剂有木炭、活性炭等。 (4)消毒:用氯气或其他消毒剂杀死水中的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