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常见急症)-试卷2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常见急症】-试卷2 (总分:62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3/A4型题(总题数:1,score:6分)孙某,女,45岁。
体型偏瘦,双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3年,诊断为痹证。
现症见:双膝关节红肿明显,疼痛剧烈,痛如刀割,发热烦渴,舌红少津,苔黄,脉弦数。
【score:6分】(1).其证型是【score:2分】【A】痛痹【B】着痹【C】风湿热痹【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痰瘀痹阻【E】肝肾两虚本题思路:(2).其病机是【score:2分】【A】风湿热邪,痹阻关节【B】风寒湿邪,郁久化热【C】风湿热痹,化火伤筋【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痰瘀互结,痹阻关节【E】气血亏耗,复感于邪本题思路:(3).其首选方剂是【score:2分】【A】白虎汤【B】白虎桂枝汤【C】竹叶石膏汤【D】五味消毒饮合西黄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双合汤本题思路:二、 B1型题(总题数:2,score:8分)A.白虎桂枝汤B.五味消毒饮合西黄丸C.宣痹汤D.二妙散E.桂枝芍药知母汤【score:4分】(1).关节肿痛,触之灼热,得冷则舒。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最佳选方为【score:2分】【A】【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C】【D】【E】本题思路:(2).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者。
最佳选方为【score:2分】【A】【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D】【E】本题思路:A.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B.肢体关节酸痛、重着,肌肤不仁C.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温痛减,遇寒痛增D.肢体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E.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score:4分】(1).着痹的临床主症特点是【score:2分】【A】【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D】【E】本题思路:(2).痛痹的临床主症特点是【score:2分】【A】【B】【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E】本题思路:三、 A1/A2型题(总题数:24,score:48分)1.风寒湿痹的通用方剂是【score:2分】【A】三痹汤【B】防风汤【C】蠲痹汤【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大秦艽汤【E】桂枝芍药知母汤本题思路:2.治疗行痹的代表方剂是【score:2分】。
痹症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痹症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痹证是中医内科中常见的一类疾病,表现为疼痛、麻木、沉重等症状,通常与寒湿、风寒、湿热等因素有关。
为了帮助学习中医内科的同学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痹证治疗知识,以下是一套痹证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痹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 请解释痹证的病因及其分类。
答:痹证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的风寒、湿邪、湿热等,以及内因导致的气滞、血瘀等。
按照临床表现特点的不同,痹证可分为寒湿痹、湿热痹、风寒湿痹等不同类型。
2. 请简述痹证的发病机制。
答:痹证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气机运行不畅、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外感邪气或内因导致气滞、血瘀,阻碍了经络的通畅,导致病症出现。
试题二:痹证的中药治疗原则1. 请列举常用的痹证中药治疗原则,并简述其应用特点。
答:常用的痹证中药治疗原则包括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等。
祛风除湿适用于寒湿痹,可选用葛根、羌活等药物;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痹,可选用川芎、红花等药物;理气通络适用于气滞痹,可选用柴胡、香附等药物。
2. 请说明中药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
答: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乌药丸、活血止痛丸等。
乌药丸适用于湿痹病,包括寒湿痹和湿热痹等,具有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的作用;活血止痛丸适用于血瘀痹,具有活血化瘀、祛痹止痛的作用。
试题三:痹证的针灸治疗1. 请列举常用的痹证针灸治疗手法,并简述其应用特点。
答:常用的痹证针灸治疗手法包括取穴、刺络、取刺相配以及调理饮食等。
取穴适用于活络通气,可选择肺俞、肾俞等穴位;刺络适用于活血化瘀,可选择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取刺相配适用于寒湿痹、风湿痹等不同类型的痹证。
2. 请说明常用的痹证针灸方剂。
答:常用的痹证针灸方剂包括温经汤、活血通络方等。
温经汤适用于寒湿痹,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活血通络方适用于血瘀痹,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试题四:痹证的调理方法1. 请列举常用的痹证调理方法,并简述其应用特点。
答:常用的痹证调理方法包括针灸按摩、物理疗法、饮食调理等。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考试题(题库版)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考试题(题库版)1、单选治疗痹证肝肾亏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双合汤B.独活寄生汤C.左归丸D.乌头汤E.白虎加桂枝汤正确答案:B2、单选汪某,男性,75岁。
两年来头(江南博哥)摇肢颤,颤抖无力,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表情淡漠,心悸气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无力。
此病证的证机概要是()A.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筋脉不用B.髓海不足,神机失养,肢体筋脉失主C.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D.肝郁阳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E.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正确答案:C3、单选着痹的主要治法()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B.温经散寒,祛风除湿C.除湿通络,祛风散寒D.清热通络,祛风除湿E.化痰祛瘀,搜风通络正确答案:C4、单选李某,中年男性,主因腰部困重疼痛月余,于8月16日来诊。
腰痛每于阴雨天加重,伴有头痛如裹,脘腹不舒,口中黏腻,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质红,苔腻略黄,脉濡数。
该病例为何种腰痛()A.肾着腰痛B.湿热腰痛C.肾虚腰痛D.血瘀腰痛E.风湿腰痛正确答案:B5、单选颤证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何者为主()A.气阴两虚B.气虚C.阳虚D.阴津精血亏虚E.气血不足正确答案:D6、单选林某,男性,15岁。
5天来双膝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初起有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脉浮。
此病证的证机概要是()A.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B.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C.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D.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E.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正确答案:B7、单选指出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阐明风寒、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此医著为()A.《素问》B.《赤水玄珠》C.《医学纲目》D.《张氏医通》E.《证治准绳》正确答案:C8、单选下列除哪项外是痹证日久,容易出现的病理变化()A.头晕耳鸣B.皮肤瘀斑C.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力D.气血亏虚症候E.胸痹心痛正确答案:A9、单选李某,女性,78岁。
中医内科肢体经络病证

肢体经络病证
1.痹证: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2.痿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
痿是指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软弱不能歩履之意。
3.颤证: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振摇大动,肢体颤动不止,甚者四肢拘急,生活不能自理。
本病称振掉、颤振。
4.痉证:痉证是以项背强直,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古亦称痓。
5.腰痛: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跌仆,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以及腰脊两旁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中医痹症试题及答案

中医痹症试题及答案痹症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下面是一些中医痹症的试题及答案,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痹症的知识。
试题一:痹症的主要病因是什么?答案:痹症主要病因是风、寒、湿邪侵袭体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肌肉失去营养和活力。
试题二:痹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案:痹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肢体麻木、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
疼痛多以寒凉、酸痛为主,症状可以局限在某个部位,也可以同时出现在多个部位。
试题三:痹症的辨证要点是什么?答案:痹症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寒热虚实辨证和病位辨证。
寒痹多见于寒凉环境长期暴露引起,临床上表现为寒冷感、疼痛剧烈,彰显寒痛特点。
热痹多见于气滞血瘀引起,临床上疼痛剧烈、红肿热痛等热痛症状突出。
虚痹多因气血不足引起,临床上症状多以酸痛、无力为主。
实痹多由风、寒、湿邪引起,临床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红肿等实证症状明显。
试题四:中医治疗痹症的常用方剂有哪些?答案:中医治疗痹症常用的方剂包括桂附地黄丸、川芎茶剂、寒湿痹康颗粒等。
桂附地黄丸主治寒湿痹证,具有温阳祛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川芎茶剂主治寒湿痹证,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寒湿痹康颗粒主治寒湿痹证,具有温阳化湿、行气活血的作用。
试题五:中医痹症的预防和保健措施有哪些?答案:中医痹症的预防和保健措施主要包括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姿势,避免受寒湿气候影响,保持情绪稳定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按摩和保暖来促进气血畅通,预防和改善痹症。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学习,相信您对中医痹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遇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中医机构,以获得更准确的指导和治疗方案。
祝您身体健康!。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练习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练习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颤证痰热风动证的病机是A.肝郁阳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B.痰热内蕴,热极生风,筋脉失约C.痰浊中阻,经络阻塞,筋脉失养D.湿热蕴结,化火生风,扰动筋脉E.脾湿生痰,痰瘀经络,筋脉失养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患者,男,49岁,初起恶风发热,周身不适,继则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脉浮,该病治疗首选方为A.桂枝芍药知母汤B.乌头汤C.防风汤D.薏苡仁汤E.白虎加桂枝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3.颤证的基本病机为A.肝阳化风B.血虚生风C.肝风内动D.痰热动风E.瘀血生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4.颤证病位在A.肌肉B.关节C.骨D.筋脉E.肢体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5.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家为A.张仲景B.朱丹溪C.吴鞠通D.华岫云E.王清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6.腰痛病变与哪一脏腑相关A.脾B.肝C.大肠D.肾E.膀胱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7.颤证气血亏虚证的代表方剂为A.补气运脾汤B.补髓丹C.人参益气汤D.八珍汤E.人参养荣汤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8.着痹的治则是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B.除湿通络,祛风散寒C.散寒通络,祛风除湿D.搜风通络,燥湿化痰E.发表散寒,祛风除湿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9.痹证的治疗应重视A.祛风通络B.养血活血C.行气消郁D.散寒除湿E.以上皆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0.下列哪味中药,不是肝经热盛之痉证的常用中药A.钩藤B.桑叶C.防风D.菊花E.川贝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1.寒湿腰痛的舌脉为A.舌红少苔,脉弦细数B.舌质淡,脉沉细无力C.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D.舌质淡,苔腻,脉沉迟E.舌质淡,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濡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2.首先提出肾与腰部疾病有密切关系的著作是A.《金匮要略》B.《伤寒论》C.《七松岩集》D.《丹溪心法》E.《内经》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3.有助于颤证的诊断的有关检查为A.红细胞沉降率B.MRIC.血常规D.血清酶检测E.尿检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4.治疗颤证时应重视A.调补阴阳,熄风通络B.滋补肝肾,益气养血C.补益肝肾,治病求本D.清热化痰,镇肝熄风E.益气养血,熄风通络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5.记载了痹证之手指关节肿大者为”鼓槌风”的著作是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证治准绳》E.《医宗必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6.对痿证的辨证论治日趋完善的朝代是A.明清以前B.明清以后C.金元以后D.宋代E.唐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7.治痿应慎用A.寒药B.热药C.风药D.利湿药E.补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8.风湿热痹的治疗原则是A.散寒通痹,祛风除湿B.化痰行瘀,蠲痹通络C.清热通络,祛风除湿D.除湿通络,祛风散寒E.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19.痉证重要的治疗方法为A.舒筋解痉B.清热祛湿C.熄风镇痉D.滋养营阴E.活血化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0.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是颤证哪种证候的临床表现A.阳气虚衰证B.髓海不足证C.气血亏虚证D.痰热风动证E.风阳内动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1.痹证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A.瘀B.热C.风D.湿E.痰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2.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为A.痉证B.厥证C.中风D.破伤风E.痫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3.把风、痹、厥与痿证进行了鉴别的医家为A.朱丹溪B.张景岳C.叶天士D.吴鞠通E.张子和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4.痉证的病理性质为A.虚实B.寒热C.阴阳D.表里E.津液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5.痉证的病理变化为A.风寒闭络,不通则痛B.阳气虚衰,筋脉不利C.阴虚血水,筋脉失养D.阴阳两虚,筋脉失养E.塞邪郁闭,筋脉失濡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6.行痹的病机是A.寒邪兼挟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B.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C.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D.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E.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7.腰痛的基本病机为A.郁遏卫阳,腰府气血不通B.筋脉痹阻,腰府失养C.闭阻气血,腰府经气不运D.湿蕴生热,经脉不畅E.瘀血内阻,气血不畅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8.痛痹属A.热邪盛B.湿邪盛C.风邪盛D.寒邪盛E.燥邪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29.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燥者,证属痉病之A.邪壅经络证B.肝经热盛证C.阳明热盛证D.心营热盛证E.痰浊阻滞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30.指出颤证与瘛疚有别的著作为A.《内经》B.《证治准绳》C.《赤水玄珠》D.《医学纲目》E.《张氏医通》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31.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以哪一脏病变较为多见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32.以下哪味中药,不是痿证之脾胃虚弱证的常用药A.人参B.白术C.肉桂D.山药E.扁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33.痿证之肺热津伤证的舌脉是A.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B.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C.舌质红,苔黄,脉细数D.舌淡,苔薄白,脉细弱E.舌红少苔,脉细数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34.颤证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A.心、肾、脾B.肝、肺C.肺、心D.脑、心、肝E.脾、心、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35.提出痿证的主要病机是”肺热叶焦”的著作是A.《素问.痿论》B.《儒门事亲》C.《景岳全书》D.《灵枢.根结》E.《丹溪心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36.痿证又称A.厥证B.痹证C.痿弱D.痿?E.痿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肢体经络病证。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0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2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患者肩臂重着酸痛,疼痛游走,遇寒加重,舌苔白,脉弦。
治宦选用的方剂是( 题) (2010年第67题) (分数:2.00)A.乌附麻辛桂姜汤B.蠲痹汤√C.防风汤D.薏苡仁汤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痹证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通过题干所诉主症肩臂疼痛,兼次症重着酸痛,疼痛游走,遇寒加重,并结合舌脉象,可诊断本病为风寒湿痹,但从兼次症可以看出风、寒、湿偏盛不明显,可以选蠲痹汤以益气和营,祛风胜湿,通络止痛,其他三个选项的方剂用于风寒湿痹有所偏盛时,乌附麻辛桂姜汤用于寒邪偏盛者,防风汤用于风邪偏盛者,薏苡仁汤用于湿邪偏盛者。
故选B。
2.风寒湿痹的通治方为( ) (2000年第68;1996年第59;1991年第71题)(分数:2.00)A.羌活胜湿汤B.乌附麻辛桂姜汤C.宣痹汤D.蠲痹汤√E.独活寄生汤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痹证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风寒湿偏盛不明显之风寒湿痹,可选用蠲痹汤作为治疗风寒湿痹的基本方剂,该方具有益气和营、祛风胜湿、通络止痛的功效,选项中乌附麻辛桂姜汤用于寒邪偏盛之风寒湿痹,宣痹汤用于风寒热痹,独活寄生汤用于肝肾亏虚型痹证,羌活胜湿汤用于风湿在表之痹证。
故选D。
3.患者两个月来关节肿大窜痛,屈伸不利,恶风怕冷,虽经治疗,症无改善,又增关节局部灼热,口干便燥,脉滑稍数,舌苔薄黄,主方选用( )(1999年第67题)(分数:2.00)A.白虎桂枝汤B.薏苡仁汤C.防风汤D.桂枝芍药知母汤√E.犀角散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痹证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从题干所述主症关节肿大窜痛,屈伸不利,兼次症恶风怕冷,可以诊断出为风寒湿痹之行痹,后又见关节肿大,口干便燥,为邪有化热之象,宜寒热并用,首选桂枝芍药知母汤。
故选D。
4.李某,男,30岁,肢体关节重浊酸痛,恶风怕冷,疼痛游走,舌胖苔白,脉弦滑,治当选用( ) (1994年第71题)(分数:2.00)A.乌附麻辛桂姜汤B.乌头汤C.防风汤D.薏苡仁汤E.蠲痹汤√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痹证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症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症第一节痹证-、选择题(A1型题)1.“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出自A.《金匮要略》B.《黄帝内经·素问》 C.《伤寒论》D.《诸病源候论》E.《医宗必读》2.痛痹的治法为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B.除湿健脾,祛风散寒C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D祛风通痹,活血止痛E活血通络,祛风散寒3.治疗着痹,最佳选方是A.羌活胜湿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防风汤4.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痹证的主要临床表现A.疼痛 B.屈伸不利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5.下列哪一症状不是顽痹的临床表现A关节部位疼痛B.关节肿大或变形 C.肢体肌肉瘦削D.肢体抽搐E关节活动不灵便6.治疗行痹的代表方剂是A桂枝芍药知母汤 B桂枝汤 C.越婢汤 D.大秦艽汤 E.防风汤7.行痹的治疗方法是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B温经散寒,祛风除湿C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D益肾活血,化痰通络 E培补肝肾,舒筋止痛8.下列哪项是行痹之主症A.其痛游走不定,恶风寒,关节屈伸利B.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关节屈伸不利C.重着而痛,手足酸重,活动不灵 D.周身皆痛,痛无休止,活动步履艰难E.关节剧痛,甚则肿大,顽麻不除,屈伸受限9.治疗痛痹的代表方剂是A.乌头汤B.防风汤C.益肾蠲痹丸 D.薏苡仁汤 E.补血荣筋丸10.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着痹的临床表现A下肢重着麻木B苔腻脉濡缓C肢体麻木D关节肿胀E关节疼痛剧烈(A2型题)11.高某,男,34岁。
四肢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冷则痛增,屈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宜选用A.防风汤 B.白虎加桂枝汤 C.乌头汤 D.薏苡仁汤 E.独活寄生汤12.关节痛剧,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触,伴有发热,恶风,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疗首选方为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白虎加苍术汤 D.白虎加桂枝汤 E.四妙丸l3.刘某,女,42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二试内科学试题: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一、A1
1、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局部灼热红肿
B、痛不可触
C、得冷则舒
D、肌肤麻木不仁
E、游走性关节疼痛
2、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A、行痹
B、风湿热痹
C、痰瘀痹阻证
D、肝肾两虚证
E、痛痹
3、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A、活血化瘀止痛法
B、补虚止痛法
C、祛风散寒止痛法
D、搜风止痛法
E、清热消肿止痛法
4、下列各项,属着痹特点的是
A、疼痛游走不定
B、痛势较剧,痛有定处
C、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D、关节肿胀局限,见皮下结节
E、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
5、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疼痛
B、酸楚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
6、治疗行痹,应首选
A、乌头汤
B、薏苡仁汤
C、防风汤
D、宣痹汤
E、白虎加桂枝汤
7、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A、肢体活动情况
B、有无肌肉萎缩
C、痛与不痛
E、关节肿与不肿
二、A2
1、某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A、防风汤
B、双合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宣痹汤
2、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
A、行痹
B、着痹
C、风湿热痹
D、痛痹
E、痰瘀痹阻
3、患者肢体关节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应首选
A、独活寄生汤
B、蠲痹汤
C、薏苡仁汤
E、白虎加桂枝汤
三、B
1、A.防风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双合汤
<1> 、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 、行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A.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B.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
C.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D.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周围结节,皮肤瘀斑
E.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1> 、行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 、着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风湿热痹
证候主症: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肌肤麻木不仁”属于着痹的特点。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痹证之痰瘀痹阻证
证候主症: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代表方:双合汤加减。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多用虫类搜风止痛药物。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着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日久出现关节屈伸不利二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病证。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行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痹证与痿证: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该题针对“痹证-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痛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乌头汤加减。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风湿热痹
证候主症: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着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B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痛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乌头汤加减。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行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行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着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该题针对“痹证-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