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随堂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习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识归纳1.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例如氧气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构成的。
其中带正电荷,带负电荷。
所带正电荷(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负电荷。
原子核又是由和两种微粒构成的,其中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3.根据水电解的反应填空:(1)水是由水构成的,通电后被分解为氧和氢,每两个氧构成一个氧,每两个氢构成一个氢,大量的氧聚集成为氧气,大量的氢聚集为氢气。
(以上各空均填“分子”或“原子”) (2)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不能再分的微粒是,由此说明原子是最小微粒。
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阴离子、阳离子中,按照要求填写下列空格:(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4)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是;(5)带正电荷的微粒是;(6)带负电荷的微粒是;(7)不带电荷的微粒是。
5.国际上是以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如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而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如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将下列的科学家与其贡献用连线连接。
(1)英国科学家汤姆生a精确的测量出铈(Cs)和铕(Eu)的相对原子质量(2)英国科学家卢瑟福b发现电子,证明了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英国科学家道尔顿c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4)我国科学家陈青莲d提出了原子学说方法研习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水C.液氧D.水银2.下列关于原子的构成,正确的是()A.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由中子和电子构成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C.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D.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因此原子是显电性的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就在于分子大,原子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固体分子是不动的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5.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6.有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相对分子质量C.原子种类D.相对原子质量7.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事实的是()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氯化钠晶体出现B.水通电后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C.水蒸气冷凝后变成水D.固体碘升华8.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 )A.一定得到电子B.一定失去电子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9.下列各种原子各lg。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 (含答案 解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水分子的模型可表示为( )A. B. C. D.2.“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歌唱出了茉莉花的美丽、芳香。
在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了(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3.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B.相对原子质量为2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下列关于R原子和R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相同B.电子层数相同C.相对原子质量相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5.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 )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小红对它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该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荷7.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8.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进行化学反应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9.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XAZ符号表示。
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Ho16667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32B.67C.99D.16610.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 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后练习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11.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C.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等量液态水变成等量的水蒸气分子数量不变,化学性质相同2.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元素化合时常显+1价B.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D .化学性质稳定3.将密封良好的、未变质的方便烩面从郑州带到青藏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如图),是因为袋内气体的()A.分子间隔增大B.分子质量增大C.分子体积增大D.分子数目增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是由原子构成的B.离子一定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C.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某物质经分析得知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H2O中含有2mol氢B.1molSO3比1molSO2多一个氧原子C.1molO3中约含有1.806×1024个氧原子D.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6.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C.氮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7.请分别选用“>”、“<”或“=”,填在下列横线上。
(1)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氮气。
(2)气体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3)地壳中元素含量:氧铁。
(4)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液体体积200 mL。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例题

【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微粒2、氮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氮气分子的大小B、氮气分子的组成C、氮气分子间的距离D、氮气的化学性质3、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他的分子D、分子间隔变小6、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它们的存在状态和化学性质相同C.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 D.液态氧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7、下列情况下,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的是()A.-1℃的水B.4℃的水C.沸腾的水D.水蒸气8、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9、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A、纯净物B、混合物C、蒸水D、汞10、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B、液态氧C、二氧化碳D、双氧水11、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二氧化碳分子B、碳原子C、氧原子D、氧分子二、填空题1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
13、从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14、分子总是在不断,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分子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随着压强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原子的结构?A.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C. 原子由分子组成D.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2. 以下哪种微粒不具有电性?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3.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物质都包含相同数量的微粒,这个数量是:A. 6.022×10^23B. 6.022×10^22C. 6.022×10^24D. 6.022×10^214.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以下哪种力不是分子间力?A. 引力B. 斥力C. 摩擦力D. 范德华力5.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分子的极性?A.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B.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C. 分子没有电荷D. 分子总是非极性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个氢原子和________个氧原子组成。
7.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________,而中子数决定了同位素。
8. 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________。
9. 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会________。
10. 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在容器内做________运动。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1. 假设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0×10^-26千克,计算1摩尔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12. 如果一个容器内含有2摩尔的氧气分子,已知氧气分子的体积是2.24×10^-23立方米,计算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3. 简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4. 解释为什么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论述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6. 讨论温度和压力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并解释波义耳定律和查理定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时练习(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C.铁生锈 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C、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变成了新的分子3、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4、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C.相互之间有间隙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6、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C.该粒子易形成阴离子 D.该粒子呈电中性7、当你打开试卷时,会闻到一些油墨的气味,这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A.质量很小B.不断运动C.体积很小D.之间有空隙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A.液态空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锰 D.水9、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10、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蒸馏水 B.汞 C.氯化钠 D.金刚石1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用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 B.用液态空气制氧气C.水沸腾得到水蒸汽 D.用水通电分解制氧气1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分子或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13、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A.188 B.78 C.55 D.2314、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微粒在不断运动B.物体的热胀冷缩——微粒本身的大小发生变化C.碘受热升华成碘蒸气,体积变大-----温度升高,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大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一分子很小15、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二、非选择题:16、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1)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其体积小于20mL的原因是。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测试含解析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图中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A.水由氢气和氧组成B.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可以再分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D.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有如下反应,则反应中各物质计量数和为()A.3 B.4 C.5 D.6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的物质都是化合物B.反应后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C.整个反应是2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2种物质D.整个实验过程中,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为()A.水的电解B.氢气还原氧化铜C.酒精的燃烧D.甲烷的燃烧5.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B.甲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D.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6.下列图示中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A.B.C.D.7.如图,○表示X原子,●表示Y原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是()A.4X+Y═X4Y B.X2+Y2=2XY C.2X2+Y2═2X2Y D.4X2+Y2═2X4Y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B.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减少C.反应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1或1:3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均不改变9.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B.反应前后微粒个数比为:2:1:2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10.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2H2+5O24CO2+2H2O1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中有单质(S﹣32;H﹣1;O﹣16)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17:2412.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A.金B.干冰(固态二氧化碳)C.氯化钠D.金刚石13.治理空气污染要从源头抓起.“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4.如图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C.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5.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用摩擦的方法以创造电荷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D.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16.如图为对原子结构认识在不同时期的模型,根据你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想象,认为提出模型的年代最近的是()A.B.C.D.17.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12C有相同的中子数C.15N与14N的核电荷数相同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18.(2018秋•荆州月考)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请分析下列粒子回答1、2两小题A.电子B.α粒子C.金原子的原子核D.中子.1.(2分)上述粒子中质量最大的是()A.A B.B C.C D.D2.(2分)上述粒子中带有负电荷的是()A.A B.B C.C D.D19.(2018秋•荆州月考)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请分析下列粒子回答1、2两小题A.电子B.α粒子C.金原子的原子核D.中子.1.(2分)上述粒子中质量最大的是()A.A B.B C.C D.D2.(2分)上述粒子中带有负电荷的是()A.A B.B C.C D.D20.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茨、维尔茨克,他们对有关原子核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发现.下列有关夸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夸克是比质子和中子更微小的基本粒子B.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C.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D.夸克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二.填空题(共3小题)21.(1)一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氯化氢分子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2)由此图可知该化学反应的实质.22.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据此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23.(1)下列微观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的是.(2)利用(1)的结论,通过观察图2,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②框内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③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时的特点.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4.大自然中学化学老师在复习微观模拟专项时,让学生画出过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过程,如图是琳琳同学的微观模拟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思思同学认为琳琳画的微观模拟图有问题,将其进行了更正,请将思思的更正填在框内,其更正的依据是;(2)更正后,乙到丙的反应实质为;(3)更正后,此反应的反应物质是;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25.如图用“●”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这两种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2)此变化前后没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3)A到B的过程的微观实质是.26.图小雨同学画的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变化的微观模拟过程.仔细观察图示.回答问题.(1)请将该微观图补充完整;(2)此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3)此变化中发生变化和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个数比为.【精心整理】沪教新版九年上册同步测试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图中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A.水由氢气和氧组成B.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可以再分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D.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析】根据微观结构示意图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是由氢气和氧组成,错误;B、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错误;C、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不是氢分子,错误;D、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有如下反应,则反应中各物质计量数和为()A.3 B.4 C.5 D.6【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由2个分子与1个分子反应生成2个分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由2个分子与1个分子反应生成2个分子,故反应中各物质计量数和为2+1+2=5.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的物质都是化合物B.反应后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C.整个反应是2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2种物质D.整个实验过程中,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式是: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A、反应前的物质中的氧气是单质,故A错误;B、反应后的物质是三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整个反应是2种物质反应生成另外1种物质,故C错误;D、整个实验过程中,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准确判断生成物中的分子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明确不同于原来的分子是原子重新结合生成的新的分子.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为()A.水的电解B.氢气还原氧化铜C.酒精的燃烧D.甲烷的燃烧【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的特点判断该反应.【解答】解:A、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质是两种,不可能为水的电解,故A错误;B、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质的一种分子是由5个原子构成,不可能为氢气还原氧化铜,故B错误;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质的一种分子是由5个原子构成,酒精的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不可能为酒精的燃烧,故C错误;D、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与甲烷的燃烧反应的特点相符,故D正确.故选D.【点评】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符合的反应.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5.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B.甲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D.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析】图示可以推出甲、丙的化学式可分别表示为A3B、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3个乙分子中共含有6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2.【解答】解:据图可知,甲、丙的化学式可分别表示为A3B、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可知3个乙分子中共含有6个A原子,即每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2.用化学方程表示这个化学反应为:2A3B═3A2+B2,可知丙是单质;甲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是不变的.6.下列图示中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A.B.C.D.【分析】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构成的分子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为水分子;据此结合独立是原子、相连是分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为水分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图中所示粒子是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不是水分子,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粒子为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不是水分子,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粒子为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故选项正确.D、图中所示粒子为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不是水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对分子、原子及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如图,○表示X原子,●表示Y原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是()A.4X+Y═X4Y B.X2+Y2=2XY C.2X2+Y2═2X2Y D.4X2+Y2═2X4Y【分析】根据题意,○表示X原子,●表示Y原子,由反应模型图,2个分子和1个分子和2个分子,1个分子由2个X原子构成,1个分子由2个Y构成,1个分子是由2个X原子和1个Y原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反应模型图,2个分子和1个分子和2个分子,1个分子由2个X原子构成,1个分子由2个Y构成,1个分子是由2个X原子和1个Y 原子构成,2X2+Y2═2X2Y符合要求.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B.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减少C.反应物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1或1:3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均不改变【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一氧化氮,生成物是二氧化氮,其中示意图中有一个一氧化氮分子没有则反应方程式为O2+2NO=2NO2;因此: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因此也属于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是3个分子,反应后是两个分子,分子数目减少,故说法正确;C、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2或2:1,因为有一个一氧化氮分子没有参加反应,故说法错误;D、观察微观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均不改变,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C.【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9.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B.反应前后微粒个数比为:2:1:2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分析】由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该反应是2个和1个生成2个,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该反应是2个和1个生成2个.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和,均由同种原子构成,均为单质的分子,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两种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前后微粒个数比为2:1:2,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和,生成物是,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反应物是和,生成物是,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2H2+5O24CO2+2H2O【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物质的微观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是乙炔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C2H2+5O24CO2+2H2O,由方程式可知: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4×44):(2×18)=44:9,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不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故C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2H2+5O24CO2+2H2O,故D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在解答时,首先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简单.1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中有单质(S﹣32;H﹣1;O﹣16)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17:24【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反应物中氧气属于单质硫化氢属于化合物;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C、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D、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即硫化氢与氧气额质量比是:(34×2):(32×3)=17:24.故选B.【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12.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A.金B.干冰(固态二氧化碳)C.氯化钠D.金刚石【分析】根据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金属单质和金刚石由原子构成,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解答.【解答】解:分析结构示意图结合物质的构成情况可知:金属金是由金原子构成,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选AD.【点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硫酸铜等物质;大多数非金属单质、绝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3.治理空气污染要从源头抓起.“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分析】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等,根据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有一种生成物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A选项的分析,生成物中有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上述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如图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C.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分析】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由微观图中分子的构成判断氢水分子、分子、氧分子的构成,结合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用摩擦的方法以创造电荷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D.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分析】A、宇宙是一个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普通的恒星;B、电荷不能被创生也不能被消灭,摩擦起电只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的;D、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宇宙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的,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故A错误;B、电荷是守恒的,既不会被创生也不会被消灭,故摩擦起电不会创造电荷,只是引起了电荷的移动,故B错误;C、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转动的电子组成的,故C错误;D、我们能闻到香味是因为香气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被我们呼吸到,故B说明分子在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均为基础内容,但要求我们熟记.16.如图为对原子结构认识在不同时期的模型,根据你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想象,认为提出模型的年代最近的是()A.B.C.D.【分析】根据化学史和人们的认知规律进行分析.【解答】解:A、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B、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行星模型;C、玻尔1913年提出了轨道式原子模型;D、1927﹣1935年的电子云模型.模型的年代最近的是D.故选D.【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的发展史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7.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12C有相同的中子数C.15N与14N的核电荷数相同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分析】13C、15N的质量数分别为13、15,质子数分别为6、7,利用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同位素的概念来解答.【解答】解:A.13C与15N的中子数分别为7、8,故A错误;B.13C、12C的中子是分别为7和6,故B错误;C.15N与14N的质子数都是7,质子数=核电荷数,故C正确;D.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为15﹣7=8,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较简单,熟悉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判断可解答.18.(2018秋•荆州月考)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请分析下列粒子回答1、2两小题A.电子B.α粒子C.金原子的原子核D.中子.1.(2分)上述粒子中质量最大的是()A.A B.B C.C D.D【分析】根据已有的微观粒子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原子核的质量大于中子,电子的质量是质子和中子质量的,故电子的质量最小,α粒子是氦原子核,比金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小的多,故质量最大的是金原子的原子核,故填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微观粒子质量大小的比较,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推荐】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第1节 第一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随堂检测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随堂检学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微粒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夏天分子受热膨胀,冬天分子遇冷体积缩小,这就是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氧化铜D、液氧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是()A、氢分子B、氧分子C、水分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A、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B、物质状态发生改变C、物质颜色变了D、分子本身起了变化,变成其它分子5、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同样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6、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A、一定是混合物B、一定是纯净物C、可能是纯净物D、可能是混合物7、氧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氧气的微粒中()A、氧分子不变,氧分子与其他分子发生重新组合B、氧分子、氧原子都不变,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C、氧分子、氧原子都变,生成新的分子或新的原子D、氧分子变,而氧原子只是和别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8、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B、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C、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填空题11、分子是保持物质微粒。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12、在有关叙述后的括号里,填写与之对应的分子的有关特点的编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选择题
1.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这一本质特点使化学处于所有自然科学的中心地位.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B.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会发生变化
C.原子化合形成分子,分子分裂变成原子
D.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发生改变⑥氧化铜是由氧和铜组成,因此氧化铜是混合物()
A.①⑦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 n B.m = n +x
C.m = n - x D.m = x - n
5.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C.原子、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B、由于CO2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
故选:D。
2.A解析: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排列方式,故B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C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3.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来保持.如金属单质,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可分。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因为有些物质有原子、离子构成;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应为化学性质;
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说法正确,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⑥氧化铜是由氧和铜组成,因此氧化铜是混合物,说法错误,氧化铜是纯净物。
故选C。
4.B解析:A、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
B、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
C、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n-x;
D、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 n + x,而不是m = x -n。
故选B。
5.A解析:A、所有氢原子的质子数都为1,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故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所以正确;
B、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则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种氢原子差一半的电子达到2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则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错误;
D、这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该原子核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错误。
故选A。
6.C解析: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此项正确;
B.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也不显电性,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故显电性,此项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一般易得到或失去电子,而离子的最外层一般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