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茉莉花

合集下载

第1课芬芳茉莉《茉莉花》(欣赏)(教案)

第1课芬芳茉莉《茉莉花》(欣赏)(教案)
4.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人际沟通素养;
5.引导学生感悟茉莉花所象征的美好品质,培养审美情感素养;
6.结合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节奏、结构等基本音乐元素;
-了解《茉莉花》所体现的民族音乐特色,如五声调式、装饰音等;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茉莉花所象征的美好品质。
举例:《茉莉花》的旋律优美,学生需学会哼唱并记住旋律线条;歌曲中的五声调式和装饰音是民族音乐的特点,学生应能识别并欣赏其独特韵味。
2.教学难点
-对歌曲旋律的记忆和演唱准确度;
-对民族音乐特色的理解和分析,如五声调式的感知、装饰音的应用;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我意识到,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应该提出更具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课堂实践环节,学生的歌唱表现总体良好,但在个别小组中,成员之间的配合仍有待提高。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团队合作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第1课芬芳茉莉《茉莉花》(欣赏)(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课芬芳茉莉《茉莉花》(欣赏)
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了解其背景及地域特点;
2.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元素;
3.学习歌曲中的民族音乐特色,如五声调式、装饰音等;
4.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5.引导学生体验茉莉花所象征的美好品质,如纯洁、坚韧等;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茉莉花》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茉莉花》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茉莉花》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来说,接触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茉莉花》这首经典的民歌,旋律优美、节奏舒缓,非常适合中班幼儿欣赏。

一、歌曲背景《茉莉花》是一首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起源于江苏南京六合一带,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这首歌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简洁朴实,描绘了茉莉花的清新美丽和迷人芬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受《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受。

2、引导幼儿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感知能力。

3、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茉莉花》的音乐磁带或 CD。

2、茉莉花的图片或实物。

3、制作相关的教学 PPT,展示茉莉花的生长环境、花朵形态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展示茉莉花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茉莉花的颜色、形状和香气。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它是什么样子的?闻起来是什么味道?”2、欣赏歌曲播放《茉莉花》的音乐,让幼儿安静地倾听。

提问幼儿:“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觉?”3、理解歌曲结合 PPT,向幼儿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的含义。

逐句解释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动作表现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用简单的动作表现茉莉花的开放和摇曳。

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些动作,然后引导幼儿自由发挥。

5、集体表演让幼儿分组或全体一起表演,边唱边做动作。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五、教学延伸1、美术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茉莉花。

2、家庭活动建议家长在家中播放《茉莉花》的音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茉莉花》这首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欣赏、理解和动作表现,幼儿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美,还提高了他们的情感感知和表现力。

民歌《茉莉花》赏析

民歌《茉莉花》赏析

民歌《茉莉花》赏析1、相关定义1.1、()”传播”的定义1. “传播”一词的概念“传播”一词,最初源自拉丁语Communis,词源包括共有的、公共的。

在英语中所指比较宽泛,被叫做Communication,意思是传达、通信、交流、交往。

Communi 是一个公共的词头,代表”互相”。

然而,”传播”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广泛、散布。

最早记录出现在唐代:”传播中外,咸使知闻”①其中,”咸使”的意思就是让大家都知道,从而达到资源的共享。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传播多指精神内容的传播。

简言之, 传播就是人们传授信息的一种行为。

在文化人类学中,”传播”被定义成”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社会借取文化要素并把它们溶合进自己的文化之中的过程。

”②2. “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的概念在学术界有57 种解释。

但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四种。

其一为共享说。

代表人物为美国的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

核心观点就是强调”传者”与”受传者”对信息的共享。

其二为影响说。

代表人物为波德森。

核心观点是强调传播是”传者” 欲对”受传者”施加影响的行为,且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是一种互动关系。

其三为交流说。

代表人物为霍本。

核心观点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双向的信息传递过程,不求结果,只求一个流动的过程。

其四为符号说。

代表人物为贝宙尔森。

核心观点是强调传播的具体信息,可以操纵某种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

尽管对”传播学”概念的解释众多,五花八门,但是各种说法之间紧紧相通,无法割裂开来。

总之,我们要把传播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信息的双向流动。

我们在分析的时候更需要保持一种由此及10 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不可孤立的去看待。

1.2、动漫概念的渊源讲就是动画和漫画两种艺术载体的总称。

传统的漫画, 以幽默、讽刺等功能立足于社会,而现代动漫却以其表现题材的丰富性、内容的多元性、创作手段的灵活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尤其是电脑设计制作的科技性等特征见长。

在当今的世界,动漫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精神文明,可以供人欣赏, 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而且动漫还可以发展为一种产业,成为一种现代物质文明。

《音乐欣赏茉莉花》课件

《音乐欣赏茉莉花》课件

《音乐欣赏茉莉花》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民歌风采”中的第2课时《茉莉花》。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歌曲旋律分析、歌词学习以及歌曲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 学会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能准确地演唱《茉莉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把握和演唱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歌曲背景的了解、旋律分析和歌词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茉莉花田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茉莉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茉莉花》。

2. 背景介绍:介绍《茉莉花》的起源、流传及在不同地区的演唱风格。

3.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起承转合结构、五声调式等。

4. 歌词学习:逐句教唱歌词,解释歌词中的难点,如:方言词汇、修辞手法等。

5. 演唱技巧讲解:示范演唱,讲解呼吸、咬字、音准等演唱技巧。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音乐欣赏:茉莉花》2. 内容:a. 《茉莉花》背景介绍b. 旋律特点:起承转合结构、五声调式c. 歌词学习:逐句歌词分析d. 演唱技巧:呼吸、咬字、音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茉莉花》,并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背景和旋律特点掌握较好,但演唱技巧方面仍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如:《小放牛》、《康定情歌》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把握和演唱技巧的运用。

2. 教学过程:旋律分析、歌词学习、演唱技巧讲解、实践环节。

一、歌曲旋律的把握1. 起承转合结构:向学生解释这一结构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通过聆听、分析,掌握歌曲旋律的基本框架。

2024年《音乐欣赏茉莉花》课件.

2024年《音乐欣赏茉莉花》课件.

2024年《音乐欣赏茉莉花》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四章《民族音乐》,具体内容为我国著名民歌《茉莉花》。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茉莉花》的背景、旋律特点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茉莉花》的旋律,能准确地唱出这首歌。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教学重点:《茉莉花》的旋律特点、歌词含义以及民族音乐的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茉莉花的外貌和寓意,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歌曲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茉莉花》的起源、流传地区以及它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3. 旋律学习(20分钟)(1)教师钢琴伴奏,示范演唱《茉莉花》。

(2)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旋律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3)分小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唱歌效果。

4.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歌曲中的一些典型节奏和旋律,讲解其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茉莉花》2. 内容:旋律特点: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歌词含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音乐风格:我国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茉莉花》,并分析其旋律和节奏特点。

2. 答案要点: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其他民间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旋律学习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节奏稳定性。

幼儿园音乐欣赏《茉莉花》教案

幼儿园音乐欣赏《茉莉花》教案

幼儿园音乐欣赏《茉莉花》教案一、主题幼儿园音乐欣赏《茉莉花》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茉莉花》的起源和历史。

2.听懂《茉莉花》的旋律,并能编舞蹈动作。

3.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历史渊源的介绍。

2. 听懂《茉莉花》的旋律,并能编舞蹈动作。

四、教学难点幼儿能否细致聆听和领会音乐的精神和内涵。

五、教学准备音响设备、CD,茉莉花的图片或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游戏教学、歌唱教学。

七、教学过程1. 自然引入老师放上古琴版《茉莉花》,教师让幼儿们听歌曲,问他们曾经是否听过这首歌曲。

并询问幼儿们对《茉莉花》的印象、感受、意义等。

2. 学习歌曲(1)老师播放《茉莉花》的原版CD,幼儿们仔细聆听,并在听歌过程中观察手势、肢体等,为之后的编舞和唱歌做好准备。

(2)请幼儿们跟着CD唱《茉莉花》,反复练习,将唱歌和动作结合起来。

3. 编舞蹈(1)老师引导幼儿们学习编排《茉莉花》的舞蹈动作,让幼儿们发挥自己创造动作的想象力和能力。

(2)请幼儿们在响应音乐的节奏中跳跃、转圈、摆臂等练习编排的舞蹈。

4. 总结回顾让幼儿们再听一遍《茉莉花》,回忆唱歌和跳舞中的过程,让幼儿们发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鼓励幼儿们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感受。

八、教学效果评估老师对幼儿们对《茉莉花》的认知和理解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作技巧。

九、拓展延伸1.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学习和欣赏古典音乐。

2. 设计音乐绘画或制作乐器等活动,丰富幼儿的音乐学习方式。

十、教学反思《茉莉花》是一首经典中国音乐作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能更好地了解到其历史、文化及传统价值,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增加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力和美学素养。

未来需要更加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和教育方式,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音乐欣赏《茉莉花》教案

音乐欣赏《茉莉花》教案

音乐欣赏《茉莉花》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欣赏《茉莉花》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茉莉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3. 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茉莉花》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习《茉莉花》的曲调和歌词。

3. 听取学生的观感和情感体验。

4. 分析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对音乐的喜好和体验。

2. 引入《茉莉花》这首音乐作品,提问学生是否听过或了解过这首歌曲。

内容讲解:3. 介绍《茉莉花》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包括该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等信息。

4. 听取学生对《茉莉花》的第一印象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曲调和歌词:5. 播放《茉莉花》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

6. 分段解析曲调,指导学生跟随节奏和旋律口唱。

7. 分发《茉莉花》的歌词,让学生阅读和理解歌词的意义。

情感体验与讨论:8.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茉莉花》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用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

9. 引导学生讨论《茉莉花》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及音乐如何通过声音和旋律传递情感。

分析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10. 引导学生分析《茉莉花》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11. 分析音乐中的表现手法,如音色运用、音乐结构等。

12. 鼓励学生思考这些元素和手法如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结:13.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茉莉花》的音乐特点和文化意义。

14.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探索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教学评估:15. 通过学生的表现、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他们对《茉莉花》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16. 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茉莉花》的音乐评论或感悟。

教学拓展:17.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其他经典作品,拓宽音乐欣赏的范围。

18.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音乐创作,以《茉莉花》为灵感。

教学资源:1. 《茉莉花》音乐录音2. 《茉莉花》歌词3. 《茉莉花》的背景和历史信息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民族音乐作品《茉莉花》的欣赏、演唱与感悟 高中音乐教案

民族音乐作品《茉莉花》的欣赏、演唱与感悟 高中音乐教案

民族音乐作品《茉莉花》的欣赏、演唱与感悟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

通过发声训练和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在美的音乐中领悟到民歌《茉莉花》的魅力,并能准确的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茉莉花》是我国民歌花海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

其中,广为流传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民歌《茉莉花》的代表,且走出国门并深受国外友人喜爱。

本课以“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不同演唱风格的《茉莉花》,并通过歌唱实践,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艺术高中二年级学生。

高二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基础上选择“歌唱”模块的学习,多数学生是具有基本的歌唱能力的,但是他们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经验不够丰富。

另外,大部分学生已渡过变声期,但是歌唱中还需注意保护声带,正确发声。

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同名歌曲《茉莉花》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对江苏民歌《茉莉花》背景知识的学习了解《茉莉花》在中外舞台上所产生的影响和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用连贯、流畅、圆润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做到声部和谐、均衡。

五、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演唱《茉莉花》,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并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知识。

六、教学难点: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七、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及音像资料八、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歌唱的站姿、歌唱的呼吸和一些基本的练声方法,那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它是哪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呢?请大家先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茉莉花》的音乐)师:同学们,刚刚播放的音乐,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生:茉莉花师:是的,《茉莉花》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一首民间小调,许多省份都有同名的《茉莉花》,各种各样,色彩纷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