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附答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附答案)

17 古诗三首一、拼音写词.zhōng D uàn C hǔjiāng gūfān yáo wàng yín pán( ) ( ) ( ) ( ) ( )二、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淡妆浓抹.(mǒ mā) 镜未磨.(mó mò)蒙.(méng měng)古族抹.(mǒ mā) 桌子磨.(mó mò)豆腐山色空蒙.(méng měng)三、给下列生字(或偏旁)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的字,并组词.廷:()-()()-()()-()累:()-()()-()()-()末:()-()()-()()-()䍃:()-()()-()()-()四、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水光潋滟....晴方好 2.欲把西湖比西子3.湖光秋月两相和.4.遥望洞庭山水翠.五、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1.两岸的青山雄伟苍翠,面对面傲然耸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1.“天门中断楚江开, 至此回.”“”字的意思是劈开、断开.长江水把山都劈开了,让我想象到江水的气势雄浑,想到了成语:、.2.《望洞庭》一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比喻:一是把比作;二是把比作;三是把比作.生动形象,想象奇特.五、连线题.把下列同一首诗中的上下句用线连起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独去闲孤舟蓑笠翁秋水共长天一色众鸟高飞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独钓寒江雪参考答案一、拼音写词.(略)二、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淡妆浓抹.(mǒ mā) 镜未磨.(mó mò)蒙.(méng měng)古族抹.(mǒ mā) 桌子磨.(mó mò)豆腐山色空蒙.(méng měng)三、给下列生字(或偏旁)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的字,并组词.(略)四、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水光潋滟..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晴方好波光闪动的样子 2.欲把西湖比西子3.湖光秋月两相和.和谐,融合(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4.遥望洞庭山水翠.绿色五、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1.两岸的青山雄伟苍翠,面对面傲然耸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远影碧空尽.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1.“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开”字的意思是劈开、断开.长江水把山都劈开了,让我想象到江水的气势雄浑,想到了成语:波涛汹涌、惊涛骇浪.2.《望洞庭》一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比喻:一是把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磨拭的镜子;二是把湖面比作白银盘;三是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绿色的螺.生动形象,想象奇特.五、连线题.把下列同一首诗中的上下句用线连起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独去闲孤舟蓑笠翁秋水共长天一色众鸟高飞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独钓寒江雪。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望洞庭 (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望洞庭 (含解析)

第17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同步练习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tóng jìng dǎ mó yáo wàng tán m iàn()()()()qīnɡ luóbái yín pán hú guāng qiū yuè()()()二、比一比,组词语。

未()镜()遥()庭()来()境()摇()挺()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1、《望洞庭》作者是朝诗人,在诗中,“和”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潭面”是指______________;“青螺” 是指______________。

诗中的“镜”、“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比喻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青山,从远处看,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四、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和”的意思是连词,跟“同”相同。

()2、“镜”指的是洞庭湖的水面。

()3、“青螺”指的是青色的田螺。

()4、“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

()五、默写古诗,完成填空。

望洞庭,潭面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 。

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的景色。

2、“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镜;3、“白银盘”是喻体,它的本体是(),作者同时把()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第17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同步练习答案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1、唐刘禹锡和谐洞庭湖面君山无风的洞庭湖面洞庭湖君山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

四、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解析:“和”的意思和谐。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含答案)

17《 古诗三首 》【基础再现】 一、看拼音写汉字.qīng C hǔC hǔ jiāngliàn yànxī húB ú D uàngū fānyín pánzhì yú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抹.布(mǒ mā)磨.难(mó mò)古诗.(shī sī)潋.艳(liǎn liàn)抹.掉(mǒ mò)碧.绿(B ǐ B ì)三、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选填序号) 1.碧水东流至此回.( )A .到这里回旋B .回到这里来 2.山色空.蒙.雨亦奇( )A .云雾迷茫的样子B .空的,没有东西 3.水光潋.滟.晴方好( )A .非常美丽B .波光闪动的样子 4.山色空蒙雨亦奇.( )A .奇怪B .奇妙四、比一比,组词语.断() 至() 孤( )磨.盘(mó mò) 空蒙.(méng něng) 化妆.(zhāng zhuāng)饮() 未( )1继() 到() 抓( ) 吹() 末( )五、查字典填空.(1)“厌”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2)“螺”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六.《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 . 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 . 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 . 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 . 这句写的是: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B .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C .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可以说这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八、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1.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课文直通车.(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__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_.诗中的“楚江”指的是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_.诗中的“西子”指的是春秋时代越国美女________.2(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头两句“__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__空蒙________”写出了西湖晴天波光闪动和雨天烟雨缭绕、山色空蒙的美丽景色.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欲把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景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相提并论.(3)《望洞庭》的作者________有“诗豪”之称.诗中用了很多比喻,如“白银盘里一青螺”中把洞庭湖的湖面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山的名称)比作青螺.十、连线.《望天门山》陈子昂《望洞庭》孟浩然《登幽州台歌》李白《宿建德江》刘禹锡《饮湖上初晴后雨》 张继《枫桥夜泊》苏轼【能力提升】十一、阅读诗句,完成练习望天门山[唐]李 白,,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描绘了壮阔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之情.3、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诗句是,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炼的诗句是.4、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A . 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B . 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C . 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35、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 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 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A . 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 B . 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 C . 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 6、“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 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 A . 深、色、流向 B . 色、深、起伏 C . 色、深、走向 十二、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 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A . 湖;山;春天;夏天 B . 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 . 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 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A . 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 . 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 . 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 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 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 A .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4B .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 . 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5参考答案一、清楚 楚江 潋滟 西湖 不断 孤帆 银盘 至于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抹.布(mǒ mā√)磨.难(mó√ mò)古诗.(shī√ sī)潋.艳(liǎn liàn√)抹.掉(mǒ√ mò)碧.绿(B ǐ B ì√)磨.盘(mó mò√) 空蒙.(méng √ něng) 化妆.(zhāng zhuāng√)三、1.A 2.A 3.B 4.B四、断开,继续,至此,到来,孤山,抓好,饮水,吹气,未来,末尾五、(1)厂;4;Y;yàn;厌烦(2)虫;11;L;luó;海螺分析: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六. A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望洞庭》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七. A ,B ,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及选项判断.故答案为:A B 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八、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九、(1)唐;李白;长江;宋;苏轼;西施6(2)水光;晴方好;山色;雨亦奇;西湖比西子(3)刘禹锡;白银盘;君山十、连线.《望天门山》陈子昂《望洞庭》孟浩然《登幽州台歌》李白《宿建德江》刘禹锡《饮湖上初晴后雨》 张继《枫桥夜泊》苏轼十一、读诗句,完成练习.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2、唐 ,李白,天门山和长江,祖国山河,3、两岸青山相对出,碧水东流自此回4、B5、A6、C十二、1、B2、A3、C7。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27分)1. (1分)读拼音,写词语。

fén shāo duǒ bìzhí xínɡyán jù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ó ɡuǐchuī yān chè dǐyā p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分)查字典填空。

“胜”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胜”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赢,跟“负”“败”相对;②打败(对方);③超过;④优美的(景物、境界等);⑤能担任,能承受。

请为下列各词中的“胜”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风景名胜________ 不胜其烦________胜利________ 事实胜于雄辩________3. (1分)写出反义词温顺—________ 热闹—________ 粗糙—________4. (15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3)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5. (3分)读一读《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说一说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我”是怎样理解的呢?________6. (3分)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陂:________寒漪:________腔:________信口:________(2)“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训练册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

ɡūfān(__________)mínɡjìnɡ(__________)yín pán(__________)duàn kāi(_________)dānɡchū(__________)yáo yuǎn(__________)2.比一比,组词语。

亭________ 挺________ 潭________ 累________ 音________ 胡________停________ 庭________ 淡________ 螺________ 谙________ 湖________3.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____朝大诗人_______。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朝大诗人_______。

诗中的“西子”指的是春秋时代越国美女________。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头两句“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空蒙________”写出了西湖晴天波光闪动和雨天烟雨缭绕、山色空蒙的美丽景色。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欲把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景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相提并论。

(3)《望洞庭》的作者_____有“诗豪”之称。

诗中用了很多比喻,如“白银盘里一青螺”中把洞庭湖的湖面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山的名称)比作青螺。

4.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中断:___________ 开:______ 至:___________潋滟:_________ 空蒙:__________ 亦:________和:_________ 未:_______ 磨:___5.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淡妆浓抹.(mǒmā) 镜未磨.(mómò)蒙.(méng měng)古族抹.(mǒmā) 桌子磨.(mómò)豆腐山色空蒙.(méng měng)6.字词积累与理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17古诗三首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相宜.(yíyì)家庭.(tín tínɡ)至.于(zìzhì)清楚.(cǔchǔ)二、看拼音,写词语。

ɡūfān mínɡjìnɡyín pánduàn kāi dānɡchūyáo yuǎn三、给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奶奶请工人把这个石磨.( )清洗和打磨.( )了一下。

2.这个淘气的小男孩拿着水彩笔在桌上涂抹.( ),妈妈只好用抹.( )布擦干净。

句子模块四、根据意思或图片写诗句。

1.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门山中间是被长江之水冲断的,写出了长江水波涛汹涌,气势很大。

B.诗句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C.诗人运用了多处动态描写,写出了对天门山被冲断的担心。

读写模块六、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的“西子”指的是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望天门山 (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望天门山 (含解析)

第17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zhōnɡ duàn chǔ jiānɡ ɡū dú()()()fān c huán bì shuǐ zhì cǐ huí()()()二、比一比,组词语。

断()青()孤()帆()继()请()狐()凡()三、给下列诗句填上合适的颜色。

1、天门中断楚江开,()水东流至此回。

2、两岸()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远上寒山石径斜,()云生处有人家。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于二月花。

5、()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8、日照香炉生()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四、古诗理解。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读古诗,理解字词的意思.(l)望:。

(2)开:。

(3)出:。

(4)日边:。

2、全诗四句共两层意义,前两句为第一层,着重写和,后两句为第二层,“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字,逼真地写出了天门山夹江对峙,而且由两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一个“”字,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一片”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的情景。

五、阅读理解。

姥姥家的小院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院子西南角,几根长竹竿架上,爬满了花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嫩,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

院子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的棚子。

光滑滑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

瓜棚下面有桌子。

晚上,灯亮了。

孩子们在这里读书,下棋,大人们也在这里乘凉,闲谈。

院子东面栽着几株像巨人一样高大的白杨,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

白杨树挺直了高大的躯干,碧绿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果子的清香。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

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各种各样的蔬菜,为农家增添了乐趣。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古诗三首(附答案)

第17课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duàn kāi gūfān jìng zi yáo wàngyín pán chǔjiāng zhìcǐyǐn jiǔ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潋.滟(liǎn liàn)洞庭.(tín tíng)相宜.(yíyì)淡妆.(zuāng z huāng)浓抹.(māmǒ)磨.盘(mómò)三、给形近字组词.孤()闲()湖()镜()淡()狐()闭()糊()境()谈()四、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序号)A.比喻 B.拟人 C.夸张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五、写出诗句的意思.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解释下列词语.出 ________ 日边来 ________ 西子 ________相宜 ________ 潭面 ________ 镜未磨 ________七、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八、默写古诗.望天门山[唐]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课内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____.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_.3.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西湖______天和_____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十、课外阅读.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2.“缘”的意思是()A.边 B.因为C.沿,顺着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的感觉.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_____”画出相关的诗句.5.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参考答案一、断开孤帆镜子遥望银盘楚江至此饮酒二、liàn tíng yízhuāng mǒmò三、孤云空闲湖水镜子冷淡狐狸关闭糊涂环境谈话四、 (1)A (2)C (3)B五、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六、突出,出现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西施也显得十分美丽指湖面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七、A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九、1.西施2. 西湖西施美丽3. 晴雨对西湖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十、1. 远近高低2.B3. 横侧远近高低庐山4.只缘身在此山中.5.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42分)1.拼拼写写é méi tán shuǐqīng luóyáo wà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查字典填空。

(1)“厌”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螺”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3.给形近字组词孤________ 闲________ 湖________ 镜________ 银________狐________ 闭________ 糊________ 境________ 跟________4.给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填序号)(1)天门中断楚江开()A.从中间断开。

B.中途停止或断绝。

(2)碧水东流至此回()A.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B.回旋。

(3)湖光秋月两相和()A.和谐。

B.温和,暖和。

5.我学古诗我会填。

(1)《独坐敬亭山》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

诗句“________,________”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2)《望洞庭》是诗人________在明月当空的________(季节)天的夜晚,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景象。

“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6.《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 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 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 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正确的是()。

A.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知情。

B.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C.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二、诗歌鉴赏(共3题;共30分)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天门山【唐】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开:________ 回:________ 出:________(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B.“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C.“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传神地描绘出一叶轻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潋滟:________ 方:________空蒙:________ 亦:________(3)这首诗中,诗人把西湖比作________,描绘了西湖________时和________时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诗人________之情。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洞庭【唐】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A.平和,和缓B.和谐,和睦(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A.一种田螺B.君山(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5)诗人是站在__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11.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②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③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12.扩句①湖面像铜镜。

②月光和水色交融。

答案解析部分一、积累运用1.【答案】峨嵋;潭水;青螺;遥望【考点】拼音,词形,望洞庭【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峨、嵋、潭、青、螺”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厂;4;Y;yàn;厌烦(2)虫;11;L;luó;海螺【考点】拼音,字形,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解析】【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3.【答案】孤云;空闲;湖水;镜子;银光;狐狸;关闭;糊涂;环境;跟随【考点】字形,字义,词形,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如:孤云、空闲、湖水、镜子、银光、狐狸、关闭、糊涂、环境、跟随。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答案】(1)A(2)B(3)A【考点】字义,词义【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1)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之所以从中间断开是因为楚江的江水把它冲断开的,中断:从中间断开。

(2)碧水东流至此回:东流的江水在这里折回转向北方向奔流。

回:回旋。

(3)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和:和谐。

故答案为:(1)A;(2)B;(3)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5.【答案】(1)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2)刘禹锡;秋;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独坐敬亭山,望洞庭【解析】【分析】(1)全诗主要写作者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也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带到了一个“静”的最高境界。

(2)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指的是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句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面比作洁白的银盘。

故答案为:(1)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2)刘禹锡、秋、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描写能力。

(1)《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2)《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答案】A【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望洞庭》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B【考点】课文内容理解,独坐敬亭山,望洞庭【解析】【分析】我和敬亭山对视着,谁也看不够。

看来理解我的只有敬亭山了。

在这句诗句中把敬亭山当做是诗人自己,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点评】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诗句的理解,做到这点很容易找到答案了。

二、诗歌鉴赏8.【答案】(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劈开;回漩;出现(3)C【考点】诗,望天门山【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开:劈开。

回:回漩。

出:出现。

(3)借代修辞。

孤帆的“帆”,借代指“船"。

是用个局部代整体的修辞方式。

衬托修辞。

其特点是“烘云托月”。

孤帆一片日边来,是用日边的宏大烘托“孤帆“其“孤”。

故答案为:(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劈开回漩出现(3)C【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此题考查结合诗句的理解字词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借代、衬托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9.【答案】(1)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波光闪动的样子;正;迷茫的样子;也(3)西子;晴天;下雨;对西湖的赞美【考点】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

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如:蒙、亦、欲、湖、妆、抹、宜。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空蒙:迷茫的样子。

亦:也。

(3)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这首诗中,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描绘了西湖晴天时和下雨时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1)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波光闪动的样子正迷茫的样子也(3)西子晴天下雨对西湖的赞美【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结合诗句理解字词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0.【答案】(1)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B(3)B(4)秋夜(5)远;遥望【考点】诗,望洞庭【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