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1 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三 花:古诗二首》 公开课教案_1

《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学校: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小学执教年级:四年级姓名:赵真《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的第一篇课文。
这首诗记叙作者在黄四娘家门前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了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和对安闲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描写春天的诗词已有一定积累,能根据注释理解大意,具有初步品词析句的水平。
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分析的水平,他们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莺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朗读,抓重点字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对春天、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安闲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莺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抓重点字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对春天、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安闲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填写学习单中的古诗和注释。
2、搜集杜甫的资料。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微课:杜甫的生平。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词题诗,导入新课:1.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你能用哪些成语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说成语。
2.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成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这些花:(姹紫嫣红)色彩:(斑斓多姿)花开的:(花团锦簇)这样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3.你能为这些图题上诗句吗?4.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诗,要考考你们,我们来开个赛诗会吧。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 。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花”主体课文《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花”主体课文《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通用12篇)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花”主体课文《江畔独步寻花》篇1【教材分析】《江畔独步寻花》以春花为题材,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整首诗对仗工整,作者落笔于一大片花,用戏蝶、娇莺,侧面描写花的娇艳芬芳,表达自己喜悦和赞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朗读诗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过程与方法:(1)品读诗句,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的写法。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美丽,体验诗人的喜悦与赞叹,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追求。
【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美丽。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作者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的写法。
【教学策略】品读词句,抓住景物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读一读”中的《春日》,引读背诵。
师:孩子们,伴着校园的第一抹新绿,我们走进了明媚的春天。
(出示1:《春日》,齐读。
)2、师:春日的泗水滨清风拂面,万紫千红。
黄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读的——(板课题)(出示2:《江畔独步寻花》)二、读出古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的对仗美。
孩子们,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韵律美。
这首诗你们已经背熟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1、自读做记号。
2、指名读古诗,师生点评,引导。
(评价:抑扬顿挫,有古诗的味道)出示3:(标有停顿的诗)二、理解古诗的意思。
1、课前预习成果交流。
师:课前,小组长带着组员探究了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哪几个小组愿意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同学注意听,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同理解。
指名汇报。
2、随机出示4:(教师整理的诗意)师:这是老师的理解,自由读两遍,让这段话留在你的记忆中。
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

课题:北师大语文教材四年级下第三单元《花》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引导学生进行画面想象,感受诗歌传达的美感。
3、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古诗的方法,让生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在美好的春景中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前一个单元,我们领略了“春潮”的磅礴气势、“三月桃花水”的清丽婉约,孩子们,春天在你们眼中象征着什么?生谈话。
2、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二首》,感受春的生机,春的魅力。
古诗是我们祖国灿烂悠久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很多古诗都极尽可能地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关注诗歌的字面意思,还要把诗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深入到诗境中去感悟情感。
二、释诗题定基调1.生齐读诗题——《江畔独步寻花》,师提问:在预习中,你们理解了哪些词语?生:江畔——江边独步——独自散步寻——欣赏2、师:那通过题目,你认为作者会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想象。
三、知背景促体会1、出示PPT,师借助PPT讲解:这首诗的作者是诗圣——杜甫。
公元765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饱经离乱之苦后,总算有了较安定的生活,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着江边散步,一口气创作了七首绝句,均为《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选自第六首。
2、交流想法。
三、抓字眼明诗意1、生自读古诗,与同桌交流预习中解决的字词。
2、生汇报:蹊——小路、压枝低——把枝条都压弯了、千朵万朵——形容花很多、留连——不忍离去自在——自由自在,无拘束、恰恰——刚好啼——啼叫、娇莺——声音柔美的黄莺师适时板书。
3、引导生将这些词语的意思放入诗歌中,用完整的话来解释古诗的意思。
繁花连成一片,将黄四娘家的小路都盖住了。
千朵万朵的花儿又多又大,压得枝条低垂下来。
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黄莺放开娇柔的歌喉不断啼唱。
四、提问题悟诗情1、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样”、“怎么样”的方法来让诗中的语言变成我们头脑中的画面。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1 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北师大版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杜甫的资料和《江畔独步寻花》的系列诗作。
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1、中国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期郝老师特别痴迷于“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PPT1)那百人团中卧虎藏龙;康震、俪波、蒙曼老师个个出口成章;主持人董卿完美的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2、在这个节目中我又特别钟情于一个环节——“飞花令”(PPT2)这个环节,让我激动。
今天,让我们以“花”为“令”,也来挑战一下自己。
(两位学生对决。
)(①学生如果说到“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师:你刚说到这句的“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②学生如果没有说到“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描写花的诗句:“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课题解析1、板书课题,(PPT3:课题)强调“畔pàn”的读音。
2、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这是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你对诗人杜甫有哪些了解呢?(PPT4:简单介绍杜甫生平,“小李杜”、古诗特色。
)3、谁来说一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发言)师小结:诗人一个人在江边漫步,想欣赏美丽的春花。
这里的“江畔”:指位于成都杜甫草堂不远的锦江之畔。
(PPT5:独步:一个人。
寻:欣赏。
)4、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告诉人们内心的情感,其实,诗也有自己的“题眼”,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题目,你觉得作者最想表达的情绪蕴含在哪个词里?(教师引导发现:“独步”是作者的身影,更是一种心境,悠闲、宁静、平和与喜悦。
语文四年级下北师大版3.1《江畔独步寻花》教案4

江畔独步寻花
课时
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意,并有所创造,感受春光的烂漫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人托物抒情表达方法的妙处。 背诵默写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热爱之情和暂得安身的适意之怀。 教学 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怀。 重点 教学 理解托物抒情的妙处。 难点 教学 尝试教学法 方法 教学 小黑板、彩色粉笔 用具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一、创设 情境,导 入新课。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唐朝诗人写的诗,他可是一位了不 得的诗人,人称“诗圣”,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 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 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 (板书课题)
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 二、朗读 课文,整 体感知。 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 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蹊(xī):指小路. 娇莺(yīng) :娇小可爱的黄莺. 恰恰啼(tí ):和谐动听地叫. 留连:舍不得离开.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学生自由读
4.串讲全诗意思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探究,小 组讨论。
1.杜甫独自一个人到哪里去赏花了?
1.是黄四娘家旁边的小路 上,而绝非她家里。 学习“蹊”字,理解词意,
2.诗的前两句写了一个怎样的景色?
蹊径、小路 3.繁花: 千朵万朵、 满 (从
3.杜甫欣赏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吗?说理由,读感 受。
数量看出花多) 压、 低 (从 形态看出花多) 蝴蝶: 嬉戏、 不停地跳舞、 翩翩起舞、舞姿婀娜多 姿…… 黄莺:啼叫,叫声和谐动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3、背诵这首诗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二、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三、教具安排:录音四、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花多留连戏蝶时时舞花美自在娇莺恰恰啼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
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这一句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这一句⑵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5、感情朗读古诗(三)迁移、应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学生的诗:⑴植物园独步寻花植物园内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⑵学校独步寻花杨园小学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⑶尚湖独步寻花尚湖公园花满蹊四、作业抄写古诗简评:在学生充分诵读诗句,深入地体会诗句的意境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进行简单仿写诗句。
北师大版语文四下《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

《江畔独步寻花》说课稿我说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花”主体课文《古诗二首》中的《江畔独步寻花》。
下面我从本课的设计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的特色、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及板书等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理念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
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说教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北师大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意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好美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诵读诗文,感受春花的美丽。
2、难点:初步理解作者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五、说教学设计的特色在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引探法及“背景再现”引导学生理解走进作者、走进画面,进行感情朗读,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进入诗境中感悟诗情,感悟作者的迷醉与惊喜。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学设计-3.1《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江畔独步寻花》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春天美景。
抒发了作者一人在江边散步时愉快高兴以及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设计理念古诗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感知诗意,感悟诗情。
学情分析《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理解诗意对中年段的学生来说不算困难。
但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感悟意境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点拨。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
2、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通过想象,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用词的精妙和语言的凝练。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明珠,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许多名垂千古的伟大诗人,你们都知道哪些诗人?2、简介杜甫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齐读课题)4、结合注释说诗题的意思。
4、这里的“江”指的是四川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把地名带进去说诗题的意思。
弄清“寻”的意思,带着愉悦的心情再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1、读准字音。
大声地把诗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准节奏。
小声地再把诗读一遍,用“∕”划出诗句间的停顿。
读出节奏美。
三、赏析诗句,整体感悟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哪一句写花?2、赏析一二句诗A、弄清赏花地点,比较“蹊”和“溪”。
①我们和诗人一起漫步在江边,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哪里?请同学们轻声读前两句诗,说一说。
(出示课件:前两句诗)②比较蹊和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杜甫的资料和《江畔独步寻花》的系列诗作。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1、中国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期郝老师特别痴迷于“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PPT1)那百人团中卧虎藏龙;康震、俪波、蒙曼老师个个出口成章;主持人董卿完美的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
2、在这个节目中我又特别钟情于一个环节——“飞花令”(PPT2)这个环节,让我激动。
今天,让我们以“花”为“令”,也来挑战一下自己。
(两位学生对决。
)
(①学生如果说到“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
师:你刚说到这句的“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②学生如果没有说到“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描写花的诗句:“黄四娘家画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
二、课题解析
1、板书课题,(PPT3:课题)强调“畔pàn”的读音。
2、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这是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你对诗人杜甫有哪些了解呢?(PPT4:简单介绍杜甫生平,“小李杜”、古诗特色。
)
3、谁来说一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发言)
师小结:诗人一个人在江边漫步,想欣赏美丽的春花。
这里的“江畔”:指位于成都杜甫草堂不远的锦江之畔。
(PPT5:独步:一个人。
寻:欣赏。
)
4、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告诉人们内心的情感,其实,诗也有自己的“题眼”,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题目,你觉得作者最想表达的情绪蕴含在哪个词里?(教师引导发现:“独步”是作者的身影,更是一种心境,悠闲、宁静、平和与喜悦。
)
让我们再来读题目时,又会变一种滋味,谁来试试?(指名读题)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中景。
1、请大家打开书翻到20页,带着思考自由读诗。
(PPT6)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要读得字正腔圆。
(2)、朗读的时候,找一找、画一画,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2、自由读,开始。
3、问题一:检查学生读诗情况,指名读:字正腔圆,没有错别字。
(1—2人)
4、问题二: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生汇报:花、蝶、莺
(一说到“花、蝶、莺”你会想到那个季节?--春天)
5、初春、仲春、暮春。
师:同学们都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还知道每个季节有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比如春天就有孟春、仲春和季春组成。
(PPT7)孟春(早春):一般在农历二月;
仲春:一般在农历三月;
季春(暮春):春之末,一般在农历四月。
(PPT8)“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就是孟春(初春)之景;
(PPT9)而“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xiàn)流莺。
(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又是一幅典型的季春(暮春)景物图画。
如果老师问你这首诗(PPT10)写的是春天那个时段的景色呢?
生:仲春,春季的中间,花开的最为茂盛,最美的时刻。
师:的却如此,百花盛开、群芳吐蕊的仲春是春天里最美的时节,现在这个时节正式是春天中最美的仲春,让我们在最美的时节再来读读这首最美的诗。
(学生齐读)
四、诵读,寻找古诗中的画。
1、我们读还要品味的去读,如品茶,越品越有味道,带着自己的感情、理解、品读出诗中的画面这叫诵。
2、请同学们再来诵读此诗:(齐读、指名读)
(PPT11)诵读要求:
(1)诵读时注意字音要有高低、有长短、读出节奏感。
(PPT12:出示长短音)你试一试借助老师标注的这些符号来诵读(为吟诵打下基础)。
(2)诵读发挥想象,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画面?
3、学生试读全诗。
4、谁来诵读?(指名读)师指导朗读:借助标注的这些符号来诵读。
5、你的清亮的诵读带着大家来到了“黄四娘家”,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1)(PPT13:出示句式:)
(啊,(景物)真啊!你看)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生: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理解词语“花满蹊”。
)
噢!小路就是诗中的“蹊”;为什么花会“满”“蹊”?)
生:因为花多呀!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理解词语“压枝低”。
)
师:因为“压枝低”所以“花满蹊”。
(PPT14:“花满蹊”图片)
啊!“满蹊”的花,不仅多而且美呀!(板书:花多美)你看那火红的杜鹃花……
生:那白的梨花。
生:那金黄的迎春花……
师:这真是(PPT15:古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师: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还(作闻香气的动作)。
生: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PPT16:蝴蝶飞入)板书:蝶舞师:引来了流连忘返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开。
(PPT18:这真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理解:“留连”)
师:除了蝴蝶之外还有一只只“自在的娇莺在恰恰啼”(PPT19:黄莺啼鸣)板书:莺啼
师:啊!我们看到了花美蝴蝶舞、闻到了花香,还听到了黄莺婉转清脆的鸣叫!还听到了什么呢?还听到了……
(2)师:这样鲜艳芬芳的春花真的使蝴蝶不舍得离开,让娇莺也迷恋其中吗?
生:不是,是让诗人流连忘返,不舍离开。
师:对!正真流连忘返,不舍离开,陶醉其中的是诗人杜甫。
那为什么要写蝴蝶和娇莺呢?
(从侧面描写春花的鲜艳芬芳,春天的鸟语花香。
)
师:好,让我们再一起诵读出这一派鸟语花香的美景吧!
齐诵:(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3)杜甫不愧为“诗圣”,这首诗:一二句写花,三四句写蝶和莺,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好一派美不胜收的春景图(PPT20:春景图)
杜甫面对此情此景不仅吟出:(PPT21:“吟诵”起)
五、吟诵,体味诗中的情。
1、同学们听到的是吟诵。
吟诵,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情感,让我们要带着心去感受诗中的那份心情。
2、那位同学知道吟诵古诗要注意什么?(PPT22依字行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请同学们拿出手指,吟诵《江畔独步寻花》全诗)
(指名吟诵,指导,全体吟诵配乐)
3、师:小路弯弯,春花烂漫。
万紫千红,芬芳四散。
杜甫独步江边,不禁吟道――(指名学生吟诵)诗人呀,你此时的心情如何?(高兴、惬意)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高兴、惬意的杜甫。
3、师:彩蝶翩翩起舞,留连不去;娇莺啼鸣,婉转动听。
杜甫独步江边,不禁吟道---(指名学生吟诵)诗人呀,你此时的心情如何?(悠闲、自得)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悠闲、自得的杜甫。
(全体起立,带着这份高兴与惬意,悠闲与自得再来吟诵这首诗,配乐起。
)
六、“寻”花“根”,体味诗中的境。
1、同学们,我们感受的杜甫的欢愉、杜甫的惬意,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题,齐读诗题。
读了诗题,我有一个疑问:诗中写到花多花美,其实这样的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诗人还要“寻”呢?这就要从杜甫的一生说起:
2、介绍写作背景
(PPT23)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在饱经战乱之后,好不容易到了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大好。
春暖花开时,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一组诗。
这一组诗一共有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最为出名。
杜甫的诗感情深沉《江畔独步寻花》是其少有的清丽欢快的诗篇。
3、诗人“寻找”的仅仅是花吗?
(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宁静与欢愉。
)
4、那就让我们一起诵出、吟出诗人心中久违的和谐与宁静、欣慰与欢愉吧!
(生齐吟,配音)
七、作业: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畔独步寻花》的情景。
2、选择一首《江畔独步寻花》熟读背诵。
3、搜集更多关于“花”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pàn花多美香
江畔独步“寻”花蝶舞宁静欢愉
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