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椎间孔镜手术记录

合集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

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04—2021.09,用密封信封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传统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应用在研究组中,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7.14%)相比对照组的(82.86%)要高(P<0.0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相比对照组的(22.86%)要更低(P<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有显著效果,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积极作用,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不良反应在骨科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见,该疾病会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的疼痛感,对其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严重的负性影响[1]。

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但不同术式的疗效不同。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的局限性[2]。

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04—2021.09,用密封信封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8:17,年龄区间为30-59(平均42.85±3.69)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区间为31-60(平均42.87±3.56)岁。

组间基础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传统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首先建立腰椎桥,借助C臂X线透射仪明确病变位置之后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处理,在达到麻醉效果后做手术切口,切口位置为病变椎体间的间隙,切口方向为纵向,切口长度约为5cm。

骨科部分手术与操作记录 (李维科)

骨科部分手术与操作记录 (李维科)

一、四肢篇----1)上肢:锁骨骨折一、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左肩背部垫高,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二、以左侧锁骨骨折端为中心作横形切口,长约c m,切开筋膜层,显露锁骨骨折端,作骨膜下剥离,见:左锁骨中段长斜形骨折,轻度侧方移位,断端少许纤维骨痂生长,并见囊肿形成。

术中直视下骨折复位,长斜形骨折端先以一3.5m m皮质螺钉固定后,选择“8孔S型解剖金属接骨板(康力批号:11060910)”固定,见钢板于骨质贴服良好,逐一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术毕活动左肩关节见骨折端及内固定稳定、牢固。

三、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切口,纱布包扎后病人安返病房。

一、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右肩背部垫高,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二、以右侧锁骨骨折端为中心作横形切口,长约8c m,切开筋膜层,显露锁骨骨折端,作骨膜下剥离,清除骨折端血肿。

见:骨折端呈粉碎性改变,明显错位。

骨折直视下复位,取10孔S型锁骨接骨板(浙江广慈产品批号:090703(019))置于锁骨上侧,肩钢板于骨质贴合良好后,逐一钻孔、测深、丝攻,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术毕被动活动右肩关节见骨折固定稳定、牢靠。

三、冲洗切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留置引流皮片一根,纱布敷贴伤口覆盖固定后病人安返病房。

左锁骨、右股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一、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单。

二、右下肢:以右股骨达转子上2c m为起点行股骨前外侧切口,约25c 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切口扩筋膜,经股外侧肌前方入路,顿性分离肌肉,直达股骨,切口骨膜并稍作剥离,显露股骨骨折区。

术见:右股骨粗隆下严重粉碎性骨折,断端粉碎成多个大小不等蝶形块,骨折线波及股骨颈基底部,小粗隆连同皮质骨劈裂,并向内侧分离移位。

给予直视下复位,选择合适长度的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见于骨质贴合良好后逐一钻孔、测深、丝攻,行内固定。

冲洗切口,留置负压引流管一根,逐层关闭切口。

腰椎手术记录

腰椎手术记录
பைடு நூலகம்醉成功后患者俯卧手术台上,腰部后伸位置复位骨折。C型臂定位受伤椎体,术区常规消毒铺单。以L4为中心取背部后正中切口长约15CM,切开皮肤,皮下到达腰椎棘突及腰背筋膜,见L3-L4棘突间韧带破裂,周围有淤血。于棘突两侧显露L3椎体至L5椎体的椎板,小关节突及横突根部。再次用C型臂证实L3L4L5椎体,于L3椎体的左右上关节突略偏外和L3左右横突中线的交点处分别以内倾角度约10°,并垂直于身体正切面攻入两枚直径6.5MM,长度50MM的椎弓根螺钉,进钉深度约4CM。同样方法于L5上关节突下锥入两枚椎弓根螺钉。C型臂透视见四枚定位针均在L3L5椎弓根内,角度长度合适,取长度45MM,头尾倾6°的固定杆分别连接椎体两侧的椎弓根钉,螺帽固定AF系统,最后连接横向连杆完成AF系统内固定。冲洗切口,核对纱布器械无误,闭合切口,留置引流。术中顺利,麻醉满意,出血约150ML。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CK、CRP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CK、CRP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 58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M(X3 FEB*2021doi: 10.13241/ki.pmb.2021.03.039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CK、C R P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时强程银树武进凌嵘于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骨二科安徽宿州234000)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突出患者肌酸激酶(C K)、C反应蛋白(C R P)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6年10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椎间孔镜组(n=45)和后路切开组 (n=45)。

对照组给予后路切开髄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 K、C R P、腰 椎功能、视觉模拟(V A 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1)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后路 切开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低(P<〇.〇5);手术前,两组C K、C R P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 后,两组C K、C R P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较后路切开组低(P<0.05);手术前,两组腰椎功能检测结 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腰椎曲度、直腿抬高试验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更为明显(P<〇.〇5);手术前,两组V A S、0D丨评分评定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V A S、O D I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下降更为明 显(P<0.05);手术后,与后路切开组24.44%( 11/45)进行比较,椎间孔镜组4.44%(2/45)显著降低(P<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C K、C R P及腰椎功能水平。

疼痛科椎间孔镜操作记录

疼痛科椎间孔镜操作记录

椎间孔镜记录:术前小结一、简要病情:患者田琼英,女,65岁,因“腰痛4+年,复发加重伴左下肢疼痛、麻木1月。

”入院。

既往多年糖尿病病史,长期口服格列美脲控制血糖,自诉血糖控制良好。

15+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有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查体示:腰4/5、L5/S1棘突间轻压痛,相应左侧腰椎旁压痛,左踇趾背伸肌力约IV级,右侧Ⅳ-Ⅴ级,双下肢痛、触觉正常,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约45°),加强试验阳性,右侧阴性,双下肢"4"字试验阴性,屈颈试验阴性,左侧膝腱反射减弱,右侧正常,双侧跟腱反射正常,Babinski 征阴性。

CT(2022.08.05 于江油市人民医院):腰椎轻度右突侧弯畸形,腰椎及椎间小关节退变。

腰3/4、腰4/5椎间盘膨出。

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中央偏左型),硬膜囊及左侧神经根受压,左侧侧隐窝稍变窄。

入院后腰5/骶1椎间盘向左后突出,腰4/5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

胸12椎体结节,血管瘤?或其他。

腹部彩超示:胆总管上段轻度扩张,右肾结石。

DR示:心肺未见异常。

腰椎骨质增生。

心脏彩超示:左房长大;室间隔增厚;升主动脉扩张;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心包腔积液;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降低。

查血示:25羟总维生素D测定:19ng/ml。

尿酸:519.60UMol/L,葡萄糖:8.39MMol/L。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0.17Iu/ml,乙肝表面抗体定量:0.54miu/ml,乙肝e抗原半定量:0.11COI,乙肝e抗体半定量:99.94lnh%,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588.71COI。

下肢肌电图正常。

二、术前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L5/S1);2、高尿酸血症;3、维生素D缺乏;4、2型糖尿病;5、乙肝小三阳;6、右肾结石。

三、手术指征:1、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L5/S1)明确;2、保守治疗效果不佳,3、患者及家属选择行腰椎孔镜手术。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11-10T15:03:52.53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张明彦常磊刘斌彭帅沈雄杰刘向阳[导读] 采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分析疗效。

湖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南长沙 410005【摘要】目的采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分析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采用椎间孔镜治疗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

随访内容包括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且优良率大于80%。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选择椎间孔镜手术技术治疗,手术疗效满意。

【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最近十年,脊柱微创技术方兴未艾、蓬勃发展,脊柱内窥镜技术、扩张通道技术、经皮内固定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

我院也紧跟时代潮流,在全省率先开展椎间孔镜的手术治疗。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6年1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89例病例资料,分析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9例。

其中,男性41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34.8岁,L4/5节段突出77例,L5/S1节段突出12例。

患者术前均完善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腰椎CT和腰椎MRI检查。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单肢放射痛,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腰臀部疼痛。

89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见表一)。

1.2 手术方法均采用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完成手术。

患者侧卧于可透视手术台上,术前予以氟比洛芬酯镇痛。

术前根据CT和MRI确定穿刺点,消毒铺巾后局麻穿刺点,间断透视下穿刺针经安全三角进入硬膜外腔,硬膜外腔可用6-8ml局麻药浸润。

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三叉神经今日行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患者仰卧位定位扫描,显示右侧卵圆孔清楚,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射频针穿刺,缓慢进至卵圆孔,CT显示穿刺到位,退出针芯,分别行感觉刺激(50Hz)和运动刺激(2Hz),测试针尖位置理想,疼痛复制满意,再行射频热凝术,50℃x60",60℃x60",70℃x60",75℃x60",80℃x120"x2。

术中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心率,热凝过程顺利,拔出穿刺针,无菌敷料盖之,观察5分钟无异常反应,安返病房。

骨水泥今日在主任医师指导下行CT引导下T11椎体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患者俯卧位于手术床,常规定位扫描,显示T11椎体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选择穿刺路径,由右侧椎弓根入路,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穿刺针到达椎体前缘1/3处,遂注入骨水泥3ml,CT扫描显示扩散满意,旋转拔除穿刺针,加压包扎创口,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奇神经毁损今日在主任医师指导下行CT引导下奇神经节阻滞+毁损术,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一薄枕,标记定位,常规薄层扫描,找寻骶尾韧带,由骶尾关节垂直入路,进针约3cm停止进针,注入空气1ml无阻力,回抽无漏血漏液,注入2%利多卡因2ml+碘海醇1ml,CT扫描造影剂扩散满意,患者有骶尾部灼热感,疼痛消失,遂注入无水酒精10ml+碘海醇2ml,拔出穿刺针,贴辅料,平卧患者,安返病房。

等离子+胶原酶拟于今日上午在CT引导下行L4/5椎间盘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胶原酶溶解术,患者俯卧位于手术床,CT2mm薄扫,显示L4/5椎间盘突出(左侧椎间孔受堵),选择L4/5左侧小关节外侧入路,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顺利,每阶段行1档、2档、3档低温射频1次,CT 扫描显示真空征,盘内、外注射40ug/ml浓度臭氧8ml,注入利地混合液5ml(2%利多卡因3ml+地塞米松1ml+生理盐水1ml),观察20分钟,无全脊麻(腰麻)体征出现,向靶外注射胶原酶1200U(2瓶)(4ml),拔出穿刺针,无菌敷料盖之,观察5分钟无异常反应,安返病房。

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二)

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二)

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探讨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

方法分别从病人方面,护士方面,器械管理等方面对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椎间孔镜下行颈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7例手术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和护理配合方法,手术期间无其它并发症,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严格适应症,规范精细护理配合,熟练掌握器械运用是配合椎间孔镜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使其纤维环破损·髓核膨出压迫颈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者[1]。

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为颈椎病的不同阶段。

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介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该疾病的手术效果和手术切口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经皮椎间孔镜下的脊柱微创手术已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

我院于2016年10月至12月,对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7例,男4例,女3例。

年龄42至78岁,平均年龄为56岁。

7位患者均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主,影像学检查提示颈髓受压。

7例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1.2手术方法待患者全身麻醉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再次核查病人信息无误,将患者摆置为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常规消毒,铺巾,贴膜;C臂透视下定位,自颈后正中线相应椎间隙水平患侧旁开1cm做长约8mm切口,切开皮肤;置入Joimax工作管道及椎间孔内窥镜,常温3L袋等渗液通过工作管道持续灌注,内窥镜下直视下找到病变椎间盘间隙;先用射频电极给视野中软组织止血,工作管道进入椎板间隙后方,用磨钻磨除部分上下椎板及少许关节突以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建立骨窗隧道,再用蓝钳咬除部分黄韧带,进入椎管;用蓝钳清除硬膜外脂肪组并用射频电极止血暴露颈椎硬膜囊和神经根,见椎间盘在神经根腋下部位突出明显,卡压神经根,交替使用抓钳,蓝钳取出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使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完全清除,再次探查,见神经根松解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万州川东骨科医院
欧阳光明(2021.03.07)
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号:
手术日期:年月日
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名称:L4-5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椎间盘微创消融术+椎间孔成形术
手术指导者:
手术者:助手:麻醉方式: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
病人俯卧于手术台,胸髂部垫枕约10cm,腹部悬空。

C型臂透视定位:于L4-5间隙,标记棘突中线。

L4-5间隙左侧旁开11cm,标记穿刺点。

常规术区皮肤消毒、铺巾。

1%利多卡因
3ml穿刺点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尖刀片切开穿刺点皮肤约
0.6cm。

C臂引导下穿刺针进针回抽无血同时麻醉至靶点位置。

注入1%利多卡因5ml,置入导丝,顺导丝旋入1-3级逐级套管,C臂透视套管前端正位于椎弓根连线,侧位于间盘后缘,置入工作通道,台下调试影像系统至图像清晰。

入镜观察,持续生理盐水冲
洗。

术野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转动工作通道,使通道缺口壁将神经根及硬膜囊挡在后内侧,可见突出间盘,4mm环钻行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开窗,不同髓核钳交替使用钳取髓核约2g,置入消融电极入盘内多点消融、电凝,退电极于开窗处,热凝开窗口。

镜下观察无活动性出血。

神经根松弛。

硬膜囊搏动可,退出内镜及工作通道,切口缝合一针,纱布包扎。

手术结束,麻醉满意,术中病人无特殊不适,安返病房。

手术者签名: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