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咏荷

合集下载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答案

《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答案

《迦陵诗词稿》之咏荷(一)1【单选题】叶嘉莹的《咏莲》写于()夏。

A 1962年B 1956年C 1940年D 1938年2【单选题】阴历的六月按照中国的传统是那种花的月份?A 栀子B 桂花C 荷花D 蔷薇3【单选题】“莲花何旖旎”中“旖旎”的意思是()。

A 颜色鲜艳欲滴的样子B 随风摇摆的样子C 娇美的样子D 花瓣浓密的样子4【单选题】《爱莲说》的作者是()时期的()。

A 南宋;朱熹B 唐;韩愈C 北宋;周敦颐D 北宋,程颐5【判断题】拟诗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6【判断题】《拟采莲曲》的湖云和湖水代表相思的双方。

√7【判断题】“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田田”二字用以形容荷叶茂盛。

√8【判断题】中国乐府中的很多字常常是谐音字。

√9【判断题】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的“莲”常常通“怜”字,即为爱的意思。

√10【判断题】电影《云水谣》是改编自叶嘉莹的《水云谣》。

×迦陵咏荷.(二)1【单选题】《尔雅》中解释荷花时将荷花的叶称为()。

A 薏B 蔤C 茄D 蕸2【单选题】“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节选自李商隐的()。

A 《赠荷花》B 《登乐游原》C 《夜雨寄北》D 《暮秋独游曲江》3【单选题】“何当百忆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句诗出自?A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B 《赠荷花》C 《暮秋独游曲江》D 《送臻师》4【单选题】叶嘉莹人生很曲折,几经飘零,最后定居在哪里?A 多伦多B 巴黎C 渥太华D 温哥华5【单选题】《木兰花慢·花前思乳字》中“愁听”的“听”是()。

A 仄声B 平声字C 入声字D 韵字6【单选题】《木兰花慢》的体裁是A 赋B 小令C 散文诗D 长调7【单选题】下列诗句中,与荷花无关的是()。

A 出淤泥而不染B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C 植本出蓬瀛D 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生平8【单选题】“枨触于心”中的“枨”字读音同()?A 畅B 诚C 帐D 张9【判断题】义山诗就是李商隐的诗。

中华诗词之美 叶嘉莹 南开大学 章节测验答案

中华诗词之美 叶嘉莹 南开大学 章节测验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2)综合素养网络研修课程章节测验答案《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南开大学)目录课程内容 (1)章节测验及答案 (2)迦陵咏荷(一) (2)迦陵咏荷.(二) (2)迦陵咏荷(三) (3)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一) (4)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二) (4)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三) (5)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四) (6)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五) (7)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六) (7)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一) (8)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二) (9)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三) (10)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四) (10)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五) (11)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六) (12)中华诗词之特美(一) (13)中华诗词之特美(二) (13)中华诗词之特美(三) (14)中华诗词之特美(四) (15)课程内容1迦陵咏荷1.1《迦陵诗词稿》之咏荷;1.2忧患中的诗词人生;1.3叶嘉莹的创作生涯。

2从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2.1词产生的背景;2.2词的产生;2.3配乐填词与《花间集》;2.4小词与性别文化;2.5性别文化与君臣之道;2.6小词中的《离骚》传统。

3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3.1赏析温庭筠之词;3.2赏析韦庄之词;3.3冯延巳其人;3.4赏析冯延巳之词;3.5赏析李璟之词;3.6赏析李煜之词。

4中华诗词之特美4.1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与诗歌传统;4.2中西方诗歌传统比较;4.3赋比兴的诗歌创作方法;4.4词的内涵与特质。

5数字图书5.1叶嘉莹;5.2拓展阅读。

………………………………………………………………………………………………………………………章节测验及答案迦陵咏荷(一)1【单选题】叶嘉莹的《咏莲》写于(C1940年)夏。

挖莲藕的诗词

挖莲藕的诗词

挖莲藕的诗词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2.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3.绿荷相倚满池塘。

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4.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辛弃疾《卜算子·红粉靓梳妆》5.兰花旋买,灵芝未采,藕叶初裁。

壶中天地春常在,画苑琴台。

——张可久《满庭芳·春暮韶光几》6.兰花旋买,灵芝未采,藕叶初裁。

——张可久《满庭芳·春暮韶光几》7.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黄庚《临平泊舟》8.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9.水晶宫映长城,藕花万顷开浮蕊。

——张元干《水龙吟·水晶宫映长城》10.藕丝易脱云易散,十二碧峰秋雨前。

——石珝《有所思·双星荧荧隔秋水》11.瓦缸满注春泉碧,谷雨晴时分藕植。

——柯潜《吟室盆荷》12.论诗春雨夜,解手藕花初。

——杨万里《辛卯五月送丘宗卿太傅出守秀州二首·老矣渠怜我》13.野亭枫叶暗,秋水藕花明。

——朱庆馀《送盛长史》14.藕花开后满船月,枫叶落时缘路霜。

——苏泂《走笔谢高秘书送示诗文》15.执手试听枫叶下,打门终待藕花开。

——释宝昙《送李宰免监镇之官浙西》16.青箬苞黍粽,紫丝络莲藕。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17.健啖晚菘兼早韭,快赏调冰仍雪藕。

——方回《记三月十日西湖之游吕留卿主人孟君复方万里》18.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纳兰容若《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19.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孟郊《送李翱习之》20.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李贺《天上谣》21.小盆池,新压藕,翠盖已擎雨。

——陈著《祝英台近·小盆池》22.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王勃《采莲曲》23.鱼生玉藕下,人在石莲中。

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202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叶嘉莹是著名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穿裙子的士”,受聘于台湾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执教。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供大家阅读参考。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1九月十日教师节,南开大学举办《掬水月在手》影片首映式。

叶嘉莹先生是国际儒联荣誉顾问,我衔命陪同王念宁副会长专程赴南开致贺,有幸在南开礼堂聆听九十六岁高龄的迦陵先生与白岩松共话诗意人生。

迦陵先生坐在轮椅上娓娓道来,鬓发皤然,声如洪钟,风华绝代。

首先,“弱德之美”是一个词体美学的概念。

叶嘉莹先生将此种美感定义为:“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状态的一种美”。

词体美学的“弱德之美”,是一种敬畏、节制、内敛、隐忍的美感,是“感情上那种承受”,是“在承受的压抑之中自己的坚持”。

再者,“弱德之美”不仅是词体美学的意蕴,更有人格风骨的美感,是一种在承受压力时坚持理想、坚韧不拔、外圆内方、一以贯之的美,是代表儒家至大气象的美。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弱德是我们儒家的传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我在承受压抑之时坚持我的理想、我的持守,坚持而不改变。

”进而,追问“弱德之美”因何而生?乃是因为词人追求理想境界而受挫不得,曲笔叙说“难言之处”。

面对压力,词人可以保持沉默,但却选择了用折笔言之——苏轼、辛弃疾、朱彝尊莫不如是,那是因为他们皆受内心生发的理想情怀、美好情感所驱使。

从这个意义而言,“弱德之美”追求的是天池、蓬山、瑶台这样的诗意胜境,是陈寅恪先生笔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

研读《迦陵诗词稿》,我发现叶先生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五种意象:荷花、柔蚕、蓝鲸、鲲鹏、妙音鸟,皆能体现“弱德之美”的意蕴。

叶嘉莹先生是在农历六月出生的,六月又称为荷月,叶先生的小名就叫小荷。

也正因此,荷花在迦陵诗词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蜘蛛丝阅读答案

蜘蛛丝阅读答案

蜘蛛丝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蜘蛛丝芥川龙之介有一天,释迦牟尼在西天极乐净土的荷花池畔独自溜达。

池中荷花盛开,雪肪冰肌的花朵中,花蕊娇黄点点。

粉蕊浮起一种奇香瑞气,它一阵阵暗渡池面,周围溢满了馨香。

时间好像正值极乐净土的清晨。

过了一会儿,释迦牟尼伫立于荷花池畔,并从浮盖在绿水上的圆荷翠叶间,随意地看着池下的情景。

极乐净土的这个荷花池恰好下承十八层地狱,所以透过水晶般清澈的池水,地狱中的三涂道、奈河和刀山剑树的光景,仿佛看西洋镜箱似的,一览无遗。

于是,和其他一些罪人一起,一个名叫犍陀多的男子在地狱底层不时蠕动的样子,映入了释迦牟尼的慧眼。

这个叫犍陀多的男子,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大强盗。

但他却做过一件好事。

情况是这样的:有一次犍陀多从密林中通过,他看到一只小小的蜘蛛在路旁爬行。

犍陀多立刻举起脚来,想踩死它。

但瞬间一转念:“不,不,这家伙虽小,也肯定是有生命的。

这样随心所欲地让它一命呜呼,无论怎么说,是太可怜了。

”犍陀多终于没杀死蜘蛛而救了它一命。

释迦牟尼看着地狱里的情景,同时也想起了这个犍陀多曾经放过蜘蛛一命的事。

为了报偿这一桩善举,释迦牟尼想尽可能将犍陀多从地狱里拯救出来。

也真是好造化,释迦牟尼头一侧,恰好发现有一只极乐净土的蜘蛛正在翡翠色的荷叶上挂起一缕美丽的银丝。

释迦牟尼轻轻地勾起这缕银丝,使它从玉一般晶莹的白莲之间一直垂向深邃莫测的地狱深处。

地狱底层有一个血池,犍陀多正和其他罪人在血池里时浮时沉。

无论往哪一个方向看,周围都漆黑不见五指。

偶尔见到有物影从暗中朦胧浮出,却又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刀山剑树的雪刃霜尖,因此更令人胆怯异常。

加之四周凄凉静寂,真像是进入了墓中,偶尔闻得的声响,也不过是罪人那有气无力的呻吟。

落进血池的人已经受尽地狱的种种折磨,他们虚弱得连哭泣声都发不出来了。

所以,就连大强盗犍陀多也只得在血池里吞咽着污血,一面宛如一只濒死的青蛙,一味地折腾着身体。

然而,犍陀多无意之中抬起头来向血池上空睥目一望,只见寂静异常的一片黑暗中,从遥远的天边垂下一缕银色的蜘蛛丝。

中华诗词之美(同名3871)

中华诗词之美(同名3871)

中华诗词之美(同名3871)1.1词产生的背景1下列哪一本著作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大学》)2《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颂)3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尚书》)4《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贵族中的著名诗人的作品。

(×)5“诗言志”的“志”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

1.2词的产生1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清乐)。

2关于《尚书》的翻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ook of Documents)。

3对于词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产生背景是歌台舞榭、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

4诗是作者集体无意识的活动。

(×)5最初“词”的概念是指配合乐曲的演唱的歌词。

(√)1.3配乐填词与《花间集》1《花间集》的词主要取材于(美女、爱情)。

2下列哪一项不是宴乐的构成要素?(雅乐)3下列哪一项关于市井俗曲的描述是错误的?(当时传唱度低)4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促进小词的发展。

(√)5《花间集》是配合宴乐的唱词,由当时的诗人文士所作。

2、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 2.1赏析温庭筠之词1《花间集》共收录了多少位词人的作品?(十八)2南唐词人的代表“一冯二李”不包括(李昪)。

3关于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可以称为曲子词、可以称为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4《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集。

(√)5《花间集》中的作品都是由男性写作的。

(√)2.2赏析韦庄之词1韦庄共写了几首《菩萨蛮》?(五首)2“秦妇吟秀才”指的是(韦庄)。

3菩萨蛮是词牌名,又称为(《子夜歌》)。

4《花间集》与南唐词的写作风格完全相同。

(×)5《花间集》收录了一部分南唐词。

(×)2.3冯延巳其人1“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评价的是(冯正中)的作品。

2“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礼记》)。

3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中主指的是(李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件

赠从弟(其二)
刘桢
sè s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shèng
jìng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bǎi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严酷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 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 寒不凋的特性。再一次衬托了松树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 尚纯洁的傲骨。意境高远,XXX悲壮崇高。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在这一问一答中,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 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 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傲雪凌霜,是因为有坚贞 不屈的高风亮节。
(5)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 的什么特点? (6)根据“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发挥“想一象何盛,写”一突出段了景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挺拔刚劲(坚韧)。
物描写。(40字左右) (7)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 法?表高数现,山松了之树巅诗却,人松岿怎树然高不样耸动的挺。情立怀,枝? 干遒劲,山风呼啸而来,卷起沙石无
挺拔的样子。
形容寒风的声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多么。
多么。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凛冽,严酷。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遭受严寒。
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高高耸立在山峰之上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多么猛烈啊,松枝是多么刚劲! 顶着寒冷的冰霜,松树却能挺着腰杆四季常青。 难道松树没有遭受严寒的侵袭吗?是松柏自有(不惧严寒霜雪的)本性。

要见天孙织锦成——迦陵先生诗词赏析

要见天孙织锦成——迦陵先生诗词赏析

观的期盼,还可以理解为将要,即将实现。因 为马上就要看到天孙把那吐出来的丝织成美 丽的天机云锦了,所以理应无憾。“天孙”,就 是织女,是最巧手的仙女。 我们再返回头看这首诗:因为我有愿望
万 方数据
要见到天孙织成云锦,并且这愿望将要实现 没有落空。所以吐丝的柔蚕了无遗憾了,在 “到死丝方尽”的时候获得了凤凰涅粲一样的 重生,所以自然不必去抱怨那“人间”的“不 平”。一气呵成,回环往复。 迦陵先生在小序中还说.这首诗是“用旧 作《鹧鸪天》词韵而广其情”。因此,我们有必 要再来看那首《鹧鸪天》旧作。词也有小序: “庚辰九月既望之夜。长河影淡.月华如水.小 院闲行,偶成此阕。”2000年农历九月十六日, 深秋时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那晚的月光很 明亮,作者漫步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有感而 发,写下这首词: 似水年光去不停。长河如听逝波声。梧桐 已分经霜死.么凤谁传浴火生。 尽.可有天孙织锦成。 “似水年光去不停。长河如听逝波声。”作 者开门见山就说到年光如流.是无端心生感 慨吗?接下来是真的听见了银河流逝的声音 吗?不是的。我们不妨设想,月下散步的人,仰 望天际.银河看得很分明。由银河之水想到人 间东流不返的逝水,由逝水想到年光.那流逝 的时光就跟流逝的水波一样,没有办法阻止. 没有办法挽回。这个时候,才仿佛听到了银河 不停流动的水声.心底里起了波澜。 “梧桐已分经霜死”.由遥望银河想到逝 水。想到年光,恍惚而又分明地听着水声不停 歇地流逝.虚与实的感受交融在一起。视觉和 听觉的感受交融在一起。“梧桐”,未必就是当 时的所见,但它那一刻仿佛出现在眼前了,经 过秋霜的击打.它的生命是不是枯竭了、终止 了呢?“已分”是它的本分。难道它必须听从命 定的安排吗? “幺凤谁传浴火生”.梧桐的意象是现实 中常见的。那凤凰呢?谁见到过那美丽的凤 花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迦陵咏荷(一)]的字幕:
1如果说,人世间真的有因缘的话,(所以)因缘并不是迷信,只是你一种机会,一种机会,一种巧合。

这个机会跟巧合在哪里呢?那是84年前的夏天,我出生在阴历的六月。

2这个月份就是荷花的月份。

我们家里因为我出生是荷花的月份,是荷花的生日,所以我的小名就叫做“荷”,“小荷”,荷花的荷。

那么荷花,也就是莲花,它的别名也叫做莲花。

所以呢,我就对于凡是与荷花、莲花有关系的事物都表示关心,都感觉兴趣。

3而且我小的时候出生在北京。

北京我们家的院子里,我们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旧家庭,我祖父在世的时候,院子里面有一个大的荷花缸,养的荷花。

我们后来到我祖父去世以后,那个大缸还在那里,已经不再养荷花了,只是养些金鱼什么的。

可是北京,
4不管是北海、什刹海、后海,都是到处都是荷塘。

每当夏天的时候,我母亲就会带着我和我的弟弟到北海去,或者到什刹海去,就看到荷花,很多的荷花。

所以我对于荷花,在现实的生活上,就有很亲切的一种感受。

5李商隐的诗,讲了很多关于莲花、荷花的故事。

其实最有名的,最有名的一篇文章,是宋朝的理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文章,叫《爱莲说》。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啊,水里边生长的,在陆地上生长的,水陆之花,美丽的,让我们喜爱的花,太多了。

6但是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他说晋朝的陶渊明就特别喜欢菊花,唐朝的人特别喜欢牡丹花。

周敦颐,他说我自己,就特别喜欢莲花。

然后他就说,我为什么喜欢莲花呢?他说我喜欢莲花,就因为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它虽然是从那个很脏的污泥之中长出来,但是它没有染上一丝的泥尘,
7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它生在水中,但是它与那些个随水漂浮的那些个水藻之类是迥然不相同的。

它是直直地挺立在那里,它不随着流水而漂荡转移的。

荷花的香气,你是远远的,一阵风过,飘来一阵轻微的荷香,是香远益清,
8不是在你面前这么强烈的刺激。

亭亭净植,它是直立的,所以它跟西方的那种睡莲,叶子花都趴在水上完全不一样,它是很挺拔的,出来。

所以我们,我就说:“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这是我说,荷花、莲花的本来的品质是如此。

那么佛经上说,荷花上面
9都是有这佛的菩萨的像,而佛、菩萨、如来是要度脱我们众人,脱离苦海的。

可是因为我并不相信佛教,所以我说“如来原是幻”,说人,有一个如来有一个佛可以度脱我们脱离苦海,我说“如来原是幻”,是“何以度苍生”。

因为我小时候,经过这个沦陷的, 10还有经过我父亲我母亲的生离死别,所以我说“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中国古代学作诗的时候,常常有拟作,
11拟就是模拟,模仿。

你刚刚开始作诗,就给你一些个古人的诗,作为例证,你就模仿它,写一首诗。

所以有古诗,《古诗十九首》的古诗,有拟古诗,你就模仿着古诗,来写那些诗。

那么有乐府诗,乐府诗是可以配合音乐来唱的一些个诗。

那么乐府诗里边有个曲子就是《采莲曲》。

12江南有很多溪水了,湖泊了,里边都是种植的莲花。

所以江南的女子,就唱一些个采莲的曲子。

而女孩子呢,在采莲的时候,青春是美好的,所以也有一种对爱情的向往。

所以那些个古人的《采莲曲》里边常常也写一些个女孩子的这种感情的这种的诗歌。

13而且中国在乐府里边,常常有一些同音字,可以谐音。

所以这个“莲”声音跟这个“怜”一样。

而这个“怜”也有“爱”的意思。

那么我那个时候正是少女的时代,那么我拟《采莲曲》,所以里边,也模仿了乐府诗,有一种爱情的这种意味。

14我说:“采莲复采莲,莲叶何田田。

鼓棹入湖去,微吟自扣舷。

湖云自舒卷,湖水自沦涟。

相望不相即,相思云汉间。

”想像江南的女孩子去采莲,“采莲复采莲,莲叶何田田”,“田田”是荷叶茂盛的样子,
15就是乐府诗里边就这么说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就用的是古乐府诗的《江南曲》。

它就说“江南可采莲”,下边一句就是“莲叶何田田”。

所以我是用了古代的乐府诗的句子“莲叶何田田”。

很茂盛的一片荷叶。

所以我就说“采莲复采莲,
16莲叶何田田。

鼓棹入湖去”,“鼓棹”,就
是响的这个船桨的声音,我就进入这个湖水之中。

“微吟自扣舷”。

舷就是这个船的船帮。

“吟”,可以是吟诗,可以是唱歌,你可以就唱着这个采莲的《江南曲》,“微吟自扣舷”。

那么这些女孩子看见什么呢?“湖云自舒卷”,
17天上的云彩一些卷开了,一些散去了,“湖云自舒卷”。

你低头看一看,“湖水自沦涟”。

那湖水一荡一荡的波光荡漾。

“沦涟”,是水的波光荡漾的样子。

我后来还写过一首诗,因为里面没有荷花,所以没有录下来。

我写的那首诗叫作《水云谣》。

好像我们近来拍了一个电影
18叫《云水谣》,但是我那比它早得多,我是六十年代就,它那现在是2000年以后才有的。

《水云谣》。

水就是说,云就是水,水就是云,水气上升就变成云,云下雨降下来就变成水。

所以云水,云水我说本来是一家。

19所以天上的是白云叆叇,底下是水光波光潋滟。

所以我说,湖云在天上,一下展开,一下变化,云彩的形状千变万化。

“湖水自沦涟”,那水波里荡漾的波光闪烁。

“相望不相即”,云水本来应该是一家,可是现在云在天上,水在地下,所以“相望”,你可以看见,
20但是“不相即”,即是凑在一起,但是他们两个人不能合在一起,所以“相思云汉间”。

我们有一个追求,一个向往,还不一定确指,是某一个人的爱情的对象。

总而言之,我们追求向往一个目的,一件事物,“相思云汉间”。

我们有一个理想,“相思云汉间”。

21这是前边的这个两节。

每一节四句,合在一起都是写这个采莲的。

先从莲叶说起的。

下边“采莲复采莲,莲花何旖旎。

艳质易飘零,常恐秋风起”。

所以就从莲叶,说到莲花了。

所以你还采莲。

刚才采莲,你的重点在写叶子,现在就写到莲花。

22“旖旎”是美丽的娇美的样子,说莲花,“何”,是多么的娇美。

“采莲复采莲,莲花何旖旎”。

可是这么美丽的荷花,“艳质”,它这个美艳的生命,很容易就飘零了所以我后来还写一些个诗词,南开有个荷花的湖、池塘,叫马蹄湖。

我是喜欢荷花的, 23可是每年九月我来的时候,那荷花就凋零了。

一阵秋风,那荷花瓣就零落了。

所以“艳质易飘零”,所以“常恐秋风起”。

它的美好的生命,如此的短暂。

再下面一节,“采莲复采莲,莲实盈筐筥。

采之欲遗谁,”“所思云鹤侣”。

遗留的“遗”字在这里念“遗(wèi)”,
24是赠送的意思,当作赠送讲的时候,念“遗(wèi)”。

说你,我们采莲的时候,有莲叶有莲花,我们还采了莲子,“莲实盈筐筥”。

我们把莲子采了竹筐里面,一筐一筐的这个莲子。

“采之欲遗谁”,你采下来,你是要送给谁呢?“所思云鹤侣”。

我说我所怀念,是在白云之间。

25就像一只白鹤,可以冲上天空的,是那样高远的一个伴侣。

这也可以说,跟前边那句“相思云汉间”是互相呼应的。

我所追求和向往的,是在高空之上。

而最后是一个结尾:“妾貌如莲花,妾心如莲子。

持赠结郎心,莫教随逝水。


26女孩子,说年轻的时候,说美丽像莲花一样。

说我的心像莲子一样,莲子中心是很痛苦的这种感觉的。

“持赠结郎心”,我把这些都采下来,都送给一个人,希望我们能够有这个生命上的一种共同的结合,是“莫教随逝水”,你不要把这样的美好的莲花,
27这样美好的莲子,随便就抛弃到水中去。

这是我小的时候模拟乐府诗的《采莲曲》所写的一首乐府的小诗。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