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房含露玉冠鲜 --白居易咏荷诗赏析
八首绝美咏荷古诗----书法名家马文俊作品鉴赏

八首绝美咏荷古诗----书法名家马文俊作品鉴赏八首绝美咏荷古诗----书法名家马文俊作品鉴赏荷花,在历朝历代文人心中都是高洁的象征,圣洁的代表。
她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受到无数骚人墨客的讴歌。
《再过露筋祠》清·王士禛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如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庙内小姑塑像头饰翠羽耳饰明珰真是逼真美丽,高邮湖上的云霞笼罩着露筋祠前的树木一片碧绿如烟。
行人泊船正是明月刚刚落下,门外野风吹拂一片白莲盛开。
这首诗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在于诗人将人与自然,或曰将“圣女”之人格美与“白莲”之风神美相应映衬、交融,而构成一个“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可以言韵外之致”(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优美意境。
《荷花》清李禅碧波心里露娇容,浓色何如淡色工;漫道湖光全冷露,渔灯一点透微红。
这首咏荷诗形象地赞美了秋天荷花的美。
荷花秋天之美,让人回味无穷、留香久远。
《白莲》唐·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荷花,在历朝历代文人心中都是高洁的象征,圣洁的代表。
她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受到无数骚人墨客的讴歌。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荷花》宋江万里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
采莲曲白居易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采莲曲白居易阅读答案翻译赏析1. 采莲曲白居易阅读答案1.1 题目意义《采莲曲》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所表现的是江南游客到荷塘独具特色的采莲风俗。
本题由此引申出来,要求考生阅读《采莲曲》的文本,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触。
同时要求考生能够联系到白居易本人的生平和作品特色,深入分析诗人对荷花、采莲以及江南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1.2 题目难度本题难度适中,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涵和诗人意图。
同时,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从而给出自己的答案和看法。
1.3 答案综述《采莲曲》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和游人采莲风俗的优美唐诗。
作者通过精湛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生动展现了荷花美丽的形态,江南人优美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以及采莲者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和理想。
同时,本诗还寓意深远,以荷花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人生、理想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文本中可以看出,白居易是一位广泛涉猎、文武两全的诗人,在文学和官场上都有着非常突出的成就。
2. 采莲曲白居易翻译2.1 原诗全文荷叶上露,沾衣欲湿。
何妨吟啸,为尔翁媪。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 翻译荷叶上的露珠,悄悄地滴下来,弄湿了我的衣襟。
不要紧啊,我轻轻地吟唱着,让你的父母听到。
我的腰带日渐宽松了,但我决不会后悔,因为我为你而英勇奋斗,颓唐了自己的生命。
多年的好友离去黄鹤楼,流芳百世的三月扬州,我一个人驾舟在长江上独行,远处看不到任何人,只有蓝天和大江奔流。
3. 采莲曲白居易赏析3.1 诗歌特色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感,又充满了文学艺术感染力。
他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捕捉到真善美,表现出对人和自然、传统和现代等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采莲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清新淡雅的手法,展现了荷花的自然美和江南人的风韵,同时还表达出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和贪求平静生活的愿望。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白莲原文翻译及赏析1作品介绍《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58首。
原文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作者:唐·白居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注释①东林寺:在庐山。
寺有白莲,晋慧远等十八人结成白莲社。
见《莲社高贤传》。
②清飘:清风。
③银囊:指花房。
④玉盘:指莲叶。
⑤垢:全诗校:“一作埃。
”⑥敷:开。
⑦房:全诗校:“一作芳。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
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
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
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繁体对照卷424_58尋陽三題·東林寺白蓮白居易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10首歌颂荷花的古诗文及赏析

10首歌颂荷花的古诗文及赏析又到一年仲夏,正是赏荷好时节。
在中国古代民间,一直有夏天邀人赏荷,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咏荷花的诗词不在少数,或赞美其君子风度,或欣赏其品格高雅,或唱和其风韵独胜,或咏颂其优美风姿......下面是歌颂荷花的古诗文及赏析,欢迎欣赏。
红白莲宋杨万里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释义】红莲白莲挤身一处,竞艳争芳,荷风送爽,荷香扑鼻,荷花半浓半淡,犹如汉皇宫中的无数美女,她们有的浓妆重彩,有的淡妆清丽。
杨万里笔下的咏荷诗极具神韵,这首《红白莲》,将荷花描绘得极为灵动,有色有香,色和香之间妙不可言。
莲花宋张文潜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
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释义】平静的池水宛如碧玉一般,泛着清盈的水波;绿叶在风中摇晃,就像摇动的扇子。
水面上荷花宛如水中仙子,互相攀比着谁的妆容最美,摇曳的身姿如在明镜的水面上踏着凌波微步。
诗的前两句写荷叶如绿云摇扇,碧波荡漾;后两句写莲花如水宫仙子,轻步踏波,争红斗艳。
新奇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荷叶荷花的美好形象。
荷花清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释义】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但这并不妨碍彩舟的荡漾。
直到四五月间夏风微掠,这些荷叶荷花的高度依旧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中彩舟上的美人在没腰的荷叶荷花中穿行,构成了一幅清新艳丽的美女赏荷图。
雨中荷花宋杜衍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释义】荷花如佳人在如翠盖的荷叶陪伴下临水而立,花容在雨中红粉不匀香汗湿润。
一阵风吹了荷叶翻转,叶上的水珠滴落下来难于收拾。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雨中荷花的娇羞之态。
荷花宋王月浦雨余无事倚栏杆,媚水荷花粉未干。
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
【释义】骤雨初歇,闲来无事,倚靠在栏杆上观赏荷花。
在那柔美的池塘上,荷花满脸脂粉尚未晾干。
七年级下学期专题《荷》之咏荷诗四首赏析

七年级下学期专题《荷》之咏荷诗四首赏析聪明出自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姓名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裳,简直就象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这里指莲花。
采莲女进入莲池后,再也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莲叶唐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船在水中移动溅起水珠,被荷叶映成闪耀的绿色,倚着栏杆,看着风摇动一株株荷花的柄,传来阵阵香气。
真的要感谢那些在溪水中浣纱的女子们没有将它攀折,留到现在,为雨中那一双双鸳鸯遮风避雨。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
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贵品质。
这首小诗,意境优美,句句是画,它由舟行荷塘图、荷塘浣纱图、风摇荷叶图、鸳鸯戏莲图组成,这组画面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
这首诗清新秀逸,是咏物诗,又是一幅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立体风俗画。
赠荷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
古代诗人咏荷诗词赏析

醉归去时, 玉簪坠入水中, 被水神发现后, 拿到水晶 宫 里去了 第二天捧出 , 来时, 将要与嫦娥争执时, 偏 偏吹来一阵荷花池里的香风, 谁也看不清楚下面的 情形了。由故事而牵 l 荷叶荷香来, 出 于是下阙便 描写荷花芳香滋润, 新明 白 清 净, 荷像玉一样晶莹, 鲜有趣。 赛雪明洁。就是天上王母的后花苑中, 也不一定有 此物。我们普通人只有赋诗空赞叹, 谁也不敢轻易 宋代著名词人晏殊也写了一 菩萨蛮》 《 的咏荷 词:芳莲九蕊开新艳, “ 轻红淡白匀双脸。一朵近华 去攀折, 此时还不忘要嘲笑一下, 李花太粗莽 了, 梅 堂, 学人官样妆。 看时斟美酒, 共祝千年寿。销 花太清瘦 了, 都不如荷花美艳, 真是人间一奇绝呢。 得曲中 世间无此 夸, 花。” 此词中 最美的 一笔, 应是 古代诗人描写的 荷花的 诗词还有很多, 每一首 “ 轻红淡白匀双脸” 一句, 此句虽然没有铺垫, 倒是 读来, 都有感人的地方, 只从这几个 例子中, 我们就 让读者可以领会到, 无论红莲, 还是白莲, 都被比喻 已 看出, 古代诗人们极力去描绘荷花时, 当 荷花在 为了轻匀脂粉的美人脸。 那么当一朵荷花接近华堂 他们的笔下, 是如何琳琅满 目, 如何光彩夺 目, 如何 时, 又直接把荷花比喻爱穿名贵的宫人妆束之美人 化为美人、 嫔妃, 又如何与神奇的故事相连。 我们不 了。看到此花时, 心情美好, 应当同斟美酒, 祝愿它 得不赞叹先人雅士们的奇思妙想, 生花妙笔。在 当 古体诗词创 千百年来, 在人世间长盛不衰。祝愿后仍觉意犹未 今庞大的网络文学充斥文坛的时代里, 尽, 还不忘再夸一句: 销得曲中夸, 世间无此花。 作, 应该属高难度的知识产权而存在的。然而我们 宋朝另一词人蒋捷写过一首 《 燕归梁・ 风莲》 : 仍然不能忘却我们那些先人们, 在久远的历史时代 “ 我梦春宫春昼迟, 正舞到, 曳裙时。翠云队仗绛霞 里, 在人类文学史上, 在诗词创作中, 留给我们的丰 衣, 慢腾腾, 手双垂。 忽 然急 将起, 鼓吹 似彩凤, 富宝贵的精神财富。 乱 惊飞。 不见从琼妃, 梦回 见荷花, 被风吹。蒋 ” 捷的 荷花, 据古植物 学家研究乃古化石时 发现, 早 这一首词, 词中, 运用类比的手法, 把荷花与万琼妃 在一亿三千五百 万年之前, 在地球北半球的许多 水 相比, 同时运用镜头切换的手法, 在人的视觉暂 留 域中, 已有莲属植物的分布, 当时正值 巨型爬行动 时, 给人造成扑朔迷离的景象, 从而把千千万万的 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 比人类祖先类人猿出来的 荷花被风吹时的情形, 比喻为宫殿里美女们起舞的 要早得多, 它与水杉、 银杏等同属经历为冰川时期 镜头。 蒋捷笔下的荷花, 成了宫中万千的妃子, 而幸存的孓遗植物代表, 活灵 是地球上最早发生的被子 活现地展现在读者们的面前。 植物种属之一。 莲花, 千百年来, 以其超然飘逸的风 我们再读一首宋朝道士葛长庚的 《 满江红・ 姿, 咏 永远驻足在诗人们的心里, 站在画家的毫端, 挺 白 :昨夜妲娥, 莲》“ 游洞庭、 醉归天阕。 缘底事, 立在佛教及禅意意境之中。 玉簪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和诗句阅读

【导语】⼀到夏天,荷花的花苞慢慢地绽放,看着⼀朵朵清洁⾼雅的荷花,就想起⼀句座右铭: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荷花的古诗词和诗句,欢迎阅读!【篇⼀】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唐·韩愈 翻翻江浦荷,⽽今⽣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知,谁⾔盆盎是。
【题⽩莲】唐·⽩居易 素房含露⽟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寄⽣莲。
移根到此三千⾥,结⼦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采花船。
【⼩庭⽔植率尔成诗】钱微 泓然⼀⽸⽔,下与坳塘接。
青菰⼋九枝,圆荷四五叶。
动摇⾹风⾄,顾盼野⼼惬。
⾏可采芙蓉,长江讵云涉。
【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宋·梅尧⾂ 彤云⾚雾⽣绿房,朝霞变蕊朱粉光。
⽩⽟⼊泥不满盎,⽻盖裹露明⽬⼝。
浊⽔⼀⽯乱蛙龟,凿池五丈如⽃⽅。
萍根科⽃得⾃在,荷芰明年出⽔央。
【房莲】宋·司马光 莲房前后熟,供噉不须齐。
⾁嫩⼭蜂⼦,稜深天马蹄。
尚怜⾷蘂在。
深映绿荷低。
脆美如新采,近根犹带泥。
【采莲曲】宋·陆游 采莲吴妹巧笑倩,⼩⾈点破烟波⾯。
双头折得欲有赠,重重叶盖羞⼈见。
⼥伴相邀拾翠⽻,归棹如飞那可许。
倾鬓障袖不应⼈,遥指⽯帆⼭下⾬。
【咏⽩莲(其⼆)】唐·⽪⽇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甃塘。
向⽇但疑酥滴⽔,含风浑讶雪⽣⾹。
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独芙蓉】唐·王贞⽩ ⽅塘清晓镜,独照⽟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愁。
⽇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鶒游。
【南乡⼦】李绚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竟折团荷遮晚照。
【⾼荷】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叠。
亭亭⾃抬举,⿍⿍难藏。
不学著⽔荃,⼀⽣长怗怗。
荷叶和孩子的诗句

荷叶和孩子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荷叶和孩子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荷花孩子的诗句1、《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1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唐·杨万里究竟西湖6月中,风光不与4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东林寺白莲》唐·白居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3百茎。
白日发光荣,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清·石涛荷叶5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45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古风》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7、《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幻想。
8、《莲花》唐·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莲》唐·唐彦谦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10、《咏双开莲花》唐·刘商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101、《芙蓉》唐·温庭筠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房含露玉冠鲜 --白居易咏荷诗赏析
素房含露玉冠鲜
——白居易咏荷诗赏析
川雪
唐代诗人白居易很喜爱莲花,在他的诗中,写到有关莲花的意象(包括荷花、芙蓉、
菡萏)就有八十多处。
在描写莲花的诗中,白居易更爱白莲花,将其用以自比,作有《种
白莲》《东林寺白莲》《感白莲花》《六年秋重题白莲》《莲石》《白莲池泛舟》等等有
关白莲的诗。
白居易十分爱慕莲花的高洁,特别是对白莲花情有独钟。
在《感白莲花》中,他欣赏
莲花的遗世独立、孤清不群:
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
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
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
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
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
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
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
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
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
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
诗中叙写了白莲是诗人从江南移种到洛阳来的,初来憔悴凋零,经过多年的繁衍生长,才在北方扎下根来。
白莲这种孤清不群、遗世独立,但仍馥郁芬芳、颇具神韵的形象,正
是诗人非常偏爱而用以自诩的写照。
清人宋长白在《柳亭诗话十七则》中云:“洛阳无白莲花,乐天自吴中带种归,乃始
有之。
其《白莲池泛舟》诗曰:‘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
谁教一片江南兴,
逐我殷勤万里来。
’又《种白莲》诗曰:‘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
万里携归
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
’周濂溪谓莲为花中君子,况纯白者耶?但移入洛阳,是以君
子而入富贵之乡矣。
”
在《东林寺白莲》中,诗人进一步写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白莲的形象怎样?诗人用四句诗尽情描绘:“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日光下流光溢彩,清风里芳香飘逸,花朵张开如同剖开香囊,荷叶伸开就
如同玉盘,露珠点点滚落。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用红莲的有色与白莲对比,突
出白莲的清净纯洁。
至此,诗人发出这样的慨叹:“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在诗人心里,这荷本就是天上仙子,怎能在人间生长呢!表达了诗人
对白莲花的喜爱之情。
再看《六年秋重题白莲》: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此诗写的白莲是:素房含露,似玉冠鲜润;紺叶摇风,如翠钿圆扇。
展示了白莲纯洁
如玉、婷婷玉立的风姿。
对白莲远离故土、移根北方,仍是白色如故的坚贞品格表示了由
衷的赞美。
白居易在《采莲曲》中,则表现了采莲女的娇羞情态: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在荷塘里,菱叶萦回水波,荷叶迎风起舞,采莲的小船划向荷花深处。
路上采莲女逢到自己的心上人,想说话又害羞,只好低头笑笑,不小心把搔头的碧玉掉落水中。
细节的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娇羞情态,极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