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合集下载

《长恨歌》古诗赏析

《长恨歌》古诗赏析

《长恨歌》古诗赏析《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盛世壮美的景象。

本文将对《长恨歌》进行深入赏析,从诗歌的意境、艺术特点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长恨歌》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相互思念之情。

诗中以杨贵妃的视角叙述,情感真挚动人。

首两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直接点明了明皇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之间因政治权力无法圆满的爱情。

接下来的描述“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则与前文构成鲜明对比,呈现出杨贵妃出身贵族却被世人忽视,又在宫中幽禁的形象。

在描写杨贵妃出宫后,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与意象,使整首诗笔触丰富生动。

例如,“黄泉无识鬼神惊”一句通过“黄泉”暗喻杨贵妃死去,表达出她因爱情悲剧而失去生命的悲凉。

又如“乐游原上作别繁华,复入小楼吹彻玉箫”的描写,展示了杨贵妃在世事变迁中的自省与忧伤。

同时,诗中巧妙地穿插了对唐朝盛世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繁荣与文化底蕴。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样的文字表达了大唐盛世的浩荡气势。

“千载谁堪伯仲间,惟有杨家听不完”一句则呈现了贵妃莫名的荣耀与苦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长恨歌》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诗中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表现,每句都独立完整,句式通顺,押韵工整。

这种形式相对简练、凝练,使得诗歌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最后,对于《长恨歌》诗歌赏析,还需要考虑到其历史背景。

《长恨歌》创作于唐代盛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被看作是封建君臣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压抑和禁锢。

总之,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悲剧性的爱情故事、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长恨歌》的赏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化与社会风貌,感受古人对爱情和人生的独特思考。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长恨歌》原文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长恨歌》的实质就是一首悲情之歌,所谓的悲情之歌,主要是从《长恨歌》前后对比来说的。

具体的来看下!《长恨歌》的写作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在叙事长诗中,白居易对唐玄宗淫乱误国的事实进行讥讽,但是其主旨并不在于此,贯穿《长恨歌》全诗的是长恨,经历安史之乱后二人阴阳两隔,对彼此的思念构成这一真情流露的着眼点。

一、《长恨歌》概述《长恨歌》是白居易所写的有关唐太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的长篇叙事诗,其内容既有对唐太宗荒淫误国予以讥讽,又对唐太宗与杨贵妃凄婉爱情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并蕴含同情的个人情感。

《长恨歌》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而且还具有特色性的艺术特点。

二、《长恨歌》的内容分析从整体上来说,《长恨歌》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淫欢倾国、妃死恨生、帝思缠绵、长恨无期,从结构上来予以剖析。

(一)淫欢倾国在“淫欢倾国”这一部分,主要是就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现实生活予以细致描绘,其结果自然与下文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蕴含着白居易对唐玄宗“淫欢倾国”的讥讽。

在《长恨歌》的开始就对杨贵妃的美貌予以描绘:“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一句既有对杨贵妃出众外貌直接描绘,又运用对比揭示出受到宠爱的原因,“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与“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则是对二人的骄奢生活予以刻画,表达出皇帝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尤其是在前一句中,皇帝“爱屋及乌”的特点被淋漓尽致揭示出来,这也就为以后安史之乱爆发埋下伏笔。

再来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因为与贵妃处于欢乐之中,皇帝不再上朝,大臣们只能在宫殿上苦苦等待,淫欢倾国的讥讽之意至此暴露无遗。

(二)妃死恨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由淫欢倾国转为妃死恨生关键点,杨贵妃的命运至此发生变化。

这一部分是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赏析

【赏析一】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

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

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

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

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

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

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

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

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

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

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

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

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

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

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

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译文鉴赏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译文鉴赏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译文|鉴赏《妖猫传》已经在国内正式上映了,电影中白居易为了写长恨歌而来探索出杨贵妃的身世之谜。

这《长恨歌》写的正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下面我们一起透过这首《长恨歌》,来看看唐玄宗与杨贵妃千年前的爱情故事吧!白居易《长恨歌》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结构,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首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他通过描绘两人的相识、相爱、相守和分离,展现了爱情的甜蜜和悲凉。

这种描绘方式不仅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其次,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精妙。

同时,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命运进行对比,突出了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也非常丰富。

白居易通过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思想内涵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长恨歌》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白居易的才华和艺术追求。

同时,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情的复杂和悲凉,以及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长恨歌》文言诗赏析

《长恨歌》文言诗赏析

《长恨歌》文言诗赏析《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文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和悲凉,使读者陶醉其中。

本文将对《长恨歌》进行赏析,探讨其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内容。

《长恨歌》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共有九十九首。

整首诗以述情的手法,以男性主人公的视角,儿女情长的线索串联了整首诗的内容。

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语言优美,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

首先,该诗描绘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厚爱。

诗中以“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开篇,直接道出了唐玄宗为了杨贵妃而失去了统治国家的决断力。

诗中还描述了当时江山和杨贵妃之间的纠葛,体现了唐玄宗在情感和政治上的艰难取舍。

其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其中最为突出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

比如,“分明怨恨曲中论,直是人间富贵花”一句中,将杨贵妃的命运比作一曲怨恨曲,表达了她的遭遇和境况。

拟人手法的运用则使杨贵妃的形象更加鲜活,读者对她的命运充满同情。

此外,诗中运用了多样的景物描写,使全诗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意象。

从宫室、衣饰,到自然景观,如芙蓉花、杨柳等,使诗歌画面感强烈,意境独特。

例如“去国怀乡何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一句中,用落霞和孤鹜的形象去象征唐玄宗和杨贵妃离开家乡的无奈之情,表达出他们的惆怅和迷茫。

诗中的句式多样,运用了对仗、押韵等手法,使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流畅自然。

例如,“后庭花落尽,西入故园行”一句中,运用了“尽”和“行”的押韵,使句子韵律欢快,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总的来说,《长恨歌》以艺术的手法展现了古代爱情悲剧,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情感表达,引发了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长恨歌》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风尚和爱情观念,也能够体味到古人对爱情悲剧的深刻悲伤。

这首诗不仅传达了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爱情和生命的痛苦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说认为白居易通过此诗中李杨的爱情悲 剧的描写,意在讽刺、暴露和批判他们的 荒淫生活以及由此导致的误国之罪。
3 、 长 恨 歌 主 题 之 双 重 主 题 说
主要理由:
★ 《长》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写玄宗溺于女色, 不顾国家大事,导致安史之乱;另一方面也着力刻画 贵妃惨死,玄宗思念,人仙相隔的悲剧。 第一部分明显以理智驾驭诗笔,讽喻占主导,后 半部分逐渐演变为对有情人生离死别的同情和咏叹。 ★ 这种矛盾态度是由帝妃的爱情特点决定的:
不可否认,李、 杨之间的爱情存 在一定的基础。
诗的前半部内容 含有讽刺和谴责之意, 但仅是为了交待悲剧 发生时的情形,显示 结局的必然性。
2 、 长 恨 歌 主 题 之 讽 喻 说
主要理由: ▲ 李、杨是统治者阶级中的最高层人物,不可能有 真正的爱情。 ▲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笼罩全篇的纲,明确 标出了讽刺对象和内容。 ▲ 《长恨歌传》云:“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 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 白居易其他诗作中对杨贵妃多持批判态度。
政治性
所谓“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诗中既有讽 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
4 、 长 恨 歌 主 题 之 第 四 说
爱情悲剧+政治悲剧+时代悲剧
八十年代以来,有学者认为,应 摒弃单一主题说,分三个层次把 握《长恨歌》主题:即从爱情主 题、政治讽刺主题和时代感伤主 题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男主人公:唐玄宗形象
三、《长恨歌》多重复杂的主题
对《长》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爱情诗
2、讽喻诗
3、双重主题说:
“爱情”+“讽喻” 4、爱情悲 长 恨 歌 主 题 之 爱 情 说
该说认为,此诗通过描写李、杨爱情 悲剧,歌颂了他们真挚而专一的爱情。
主要理由: ▲ 从诗的结构看,贯穿全篇内容的是李、杨的爱情。 为了突出爱情主题,作者有意识地剔除了历史材 料中荒淫不纯的东西,选择和集中了最能表现李、杨 真诚、动人爱情的情节。 ▲
五 、 艺 术 特 色 1
爱情说
讽喻说 双重主题说
爱情悲剧
多重复杂 主题思想 政治悲剧
时代悲剧
五 、 艺 术 特 色 3
☆ 构思:建立在对过去 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
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
的情感世界之间。 ☆ 欢乐+追忆+相思 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 神性的追求。
精巧独特的 艺术构思
思考与练习:
1、你对《长恨歌》的主题是怎样评价的?为 什么? 2、这首诗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有何特 点? 3、你认为此诗最美在哪些方面?为什么?
2
§ 描写贵妃的美貌 “回眸一笑百媚生”; “芙蓉如面柳如眉” ;“玉容寂 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比喻、拟人) “六宫粉黛无颜色” ; “三千宠爱在一身”(对比、 衬托) § 刻画贵妃的忠贞 “揽衣推枕起徘徊”; “花冠不整下堂来”; “含情凝睇谢君王”;“唯将旧物表深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四 、 人 物 形 象 分 析
1
§重色 集中体现在诗歌第一部分。 “思倾国”-“得倾国”-“宠 倾国”,导致朝政荒废, 一步步 走向政治危机。
§多情 主要体现在生离死别时的依 依不舍,回归旅途中的悲痛、独 处宫中时刻骨铭心的相思,以及 令方士多方寻觅杨妃等事件。
女主人公:杨贵妃形象
四 、 人 物 形 象 分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