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论

白居易诗论
白居易诗论

论白居易讽喻诗论与创作实践的得失

白居易以其讽喻诗论和创作,曾被誉为与杜甫并称的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讽喻诗论强调诗歌创作要关系时事,“兴寄”、“美刺”。讽喻诗作也的确揭示了中唐时期的社会弊端,具有充分的真实性,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讽喻理论与创作实践反差,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背离,又显示出其讽喻诗论与创作的缺陷。分析白居易讽喻诗论与创作的缺陷,探讨其形成原因,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认知和评价白居易讽喻诗论和创作,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诗歌创作的自身规律。因而,本文重在谈论其不足之处。

一、

作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论,白居易最为人们看重的是其讽喻诗诗论。诸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即要求诗歌创作立足社会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直陈社会弊端,以求“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此类观点,白居易诗作中也多有表述。可以说,“为时为事”是白居易讽喻诗论的总纲,“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是其讽喻诗创作的目的。

“为时为事”也是白居易的诗歌批评原则。他批评自屈原到李白等历代诗人作品不是“为时为事”,不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认为“诗道崩坏”,“六义尽失”。即使是杜甫,“撮其《新安吏》、《石壕》、《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与元九书》)。因而,他自觉地创作讽喻诗,想以此超越杜甫,振兴诗道。

白居易的讽喻诗论继承先秦儒家的“兴寄”,“美刺”诗论传统,首次提出诗歌创作要“为时为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过于强调诗歌“为时为事”、“补察时政”的原则和作用,难免会忽略诗歌的其他表现内容和社会功能。诗歌表现生活的范围非常广阔,诗人感受生活的角度也很独特,既可表现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题材,抒发具有一定概括意义的情感倾向,也可表现诗人在特定环境氛围中某一瞬间独特的情绪感觉。意境才是诗歌创作成败优劣的关键。读者更乐意欣赏具有美学价值的诗篇。如果狭隘地限定诗歌“为时为事”,容易淡化诗歌的审美特性,有碍于诗歌题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有害于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同样,白居易以此为原则评论历代诗人诗作,结论也有偏颇。屈原、苏武确为“不遇者”,但他们的“伤别”、“怨思”决非一已私怨,而是社会大环境与个人独特遭遇结合的情感体验,仍具有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陶潜首创“田园诗”,二谢开拓山水诗,对诗歌发展均有贡献,却均遭到白的指责。漠视盛唐诗歌,指责“诗史”杜甫尤甚。由《诗经》到盛唐诗歌,从诗歌内容到艺术形式,本为逐渐发展,走向辉煌的上升轨迹,在白居易看来却成了逐渐衰败的下降曲线。公允地说,白居易并非艺术修养不高,并非不领悟历代诗人的艺术造诣,问题在于,他对诗歌表现内容和社会功能,强调讽喻,不及其余,自然失于偏颇,又极易导致历史文化的虚无主义。单纯以政治功利为核心的“为时为事”、“美刺”比兴的

诗歌创作与批评原则,不利于诗歌自身发展。这也可见白居易讽喻诗论的偏激和片面。

二、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自白道:“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所谓“诗道”,即“上以纽王教,系国风;下以存炯戒,通讽谕”、“劝善惩恶”、“补察得失”(《策林》六十八)。白居易感慨“诗道”日衰,又不满杜诗合于“诗道”的’不过三四十首”,自认振兴“诗道”的重任落在自己肩上,欲以此超越杜甫,于是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

白居易的讽喻诗与杜甫类似诗歌比较,相同之处在于都能直接客观地表现社会现实,具体描写出普通劳苦群众在封建掠夺和暴虐下的凄惨生活,确实暴露出封建制度的政治弊端,具有充分的真实性。而二者最主要的差异是,由杜、白二人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导致的情感投入有很大区别,因而又影响到他们诗歌的艺术效果。比如,同样是表现民众苦难生活,表达对老百姓的同情,杜甫的《茅屋为秋风们破歌》与白居易《新制布裘》,两诗标题就显示出诗人创作时的不同生活境况,即生发诗情的根基不一样。杜甫历经磨难,穷困潦倒,对贫困、屈辱的生活有切身体验,当他“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前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时,由自己的凄苦联想到万千贫士,内心情思愤涌而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中交织着自叹悲苦、同情寒士和勇于献身的情感精神,具有撼人心魄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反观白居易,及第之后,官职屡迁,品阶渐进,生活无忧,即使谪佐远郡,仍“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与元九书》),与杜甫生活截然不同。严冬时节,他披裹新制裘衣,“朝拥坐至暮,夜寝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与冻馁之民有天壤之别。此时,“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同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由自己身暖到兼济之志再延及天下寒人,就似乎是悲天悯人了。由于缺乏诗人的切身体验,就缺少激情。虽然诗歌末尾如出杜诗之辙,毕竟不如杜诗感人。正如南宋黄彻《溪诗话》所说“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准。然考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诗人玉屑》卷十二)。当然,对封建士大夫而言,“推身利以利人”也是可贵的。但就诗歌艺术来说,如因此而缺乏激情,就难以感动人心了。这是白居易讽谕诗较为普遍的弱点,也是他最终没能超越杜甫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缺陷。表现现实,补察时政,自然宜写叙事诗。杜甫的《兵车行》,“三吏”、“三别”等,有叙事、有描写、有画面、有对白、有形象、更有殷殷之情,深情融于整体之中。而白居易的《议婚》、《重赋》等,开篇先发议论,确立诗旨,致使面的叙事似乎成了诠释,理性强而形象弱;《伤宅》、《买花》等开篇就铺排叙写,渲染描绘,结尾一、二句予以对比,表现讽谕之意,这种“卒章显其志”的结构方式与汉大赋何其相似,结果自然也是“劝而不止”

了。《新乐府》50首,除《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卖炭翁》人物形象较鲜明外,多数作品形象苍白,语言繁杂,缺乏艺术性,而且模仿《毛诗》小序,每首诗前均有题解,特别标明主旨,纯属多余。诗歌内蕴完全通过语言媒介,让读者自己去感悟体验,诗人完全不必特别揭示出来。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讽谕诗,“因事立题”,兴寄美刺,有《新乐府》、《秦中吟》等;闲适诗,“知足保和,吟玩性情”,有《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感伤诗,“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感伤、闲适两类诗,融入诗人情感体验,咏叹感慨深切,诗歌形象丰满,描写绘声绘色,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和谐流畅,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体现出白居易诗歌创作的艺术才能。而白居易却认为,“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是正声”。风情仅属个人,正声关乎讽谕,尽管“今仆之诗,人所受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与元九书》)。事实恰恰相反,《长恨歌》等感伤诗不胫而走,广为流传,而讽谕诗除了某些篇章令权贵者不悦、变色、扼腕、切齿外,却并不见得被一般读者所喜爱。主要原因在于过于直切,缺少诗情。白居易讽谕诗创作的客观效果也证明了它的不足。

白居易卒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终年75岁,留下2806首诗歌。依他所言,“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与元九书》),一生诗歌创作时间约60年。而其创作讽谕诗主要是在任周至县尉至左拾遗期间,历史不过5年。其讽谕诗主要为《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再计其他,充其量也不过150首,讽谕诗在其全部作品所占比例也确实太小。就其一生创作而言,讽谕诗创作时间太短、数量太少,固难以在讽谕兴寄方面超越杜甫。

三、

白居易曾对自己讽谕诗创作作过总结:“每下笔时,辄相顾,共患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而辞繁,意太切而言激。然与足下论文,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与元稹和答诗序》)白居易的自我评价符合他的讽谕诗创作实际,说明他对自己讽谕诗的特点和缺点认识是清醒的。

既然认识清醒,又为何如此创作呢?这与白居易当时的人生态度、文学观念、谏官职责和报恩意识有直接关系。

首先,白居易当时的人生态度,深受儒家积极入世的传统思想影响,胸有“兼济天下”的政治报负。虽然“二十七方从乡试”,然而“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人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与元九书》),可谓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德宗,宪宗时,已渐衰败的唐王朝出现“中兴”迹象,这也极大地激发了白居易的政治热情,作《策林》,入翰林,拜左拾遗,近侍皇帝,欲有所作为。虽然白居易尚不宜称为政治家,但他以政治家的热情和责任感积极从政,则是明确无疑的。此时,履行职责,劝诫进言是他从政的主导思想和基本方式,诗歌创作自然也就从属于此了,“身为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辙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

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与元九书》)。为实现“兼济之志”,不惜把讽谕诗降格为一种政治工具,至于其他则无意顾及了。

其次,白居易的文学观念深受诗歌“六义”传统思想影响。非常重视诗歌的讽谕美刺作用。他对诗以情感人的特点很清楚,“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论诗也标举四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他认为情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和感染人的主动力,然而,情最终又归结于义,义是根本,情又成了义的附庸,从属于义。而义则是“六义”中的讽谕美刺,补察时政。为“补察时政”,白居易创作了讽谕诗。为突出讽谕内容,增强效果。他以极其冷静的态度,陈述客观事实,因而大大淡化了“情”;为使“闻者足以戒”,有意将讽谕诗写得意切言激,理周辞繁,平易通俗,反复强调,唯恐人们不明白。结果使其讽谕诗既有客观真实性,又缺乏艺术性。其实,白居易写出抒情色彩浓烈的《长恨歌》、《琵琶行》也能写出清新明丽的《钱塘湖春行》、《暮江吟》;既欣赏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等“神妙”好诗,又赞赏李白才思奇绝,杜诗尽工尽善,只是为了突出讽谕美刺的“实义”,有意为之,才导致其讽谕诗论和创作走向极端。

再次,白居易激昂的从政热情,使他深感谏官职责的重要,因而恪尽职守,“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延诤”(《新唐书·白居易传》),直言劝谏,不避时讳。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将其讽谕诗作为谏书的替补品。可谓尽职尽责。然而,直言劝谏,讽谕咏歌,必然涉及权贵利益,使他们不悦、变色、扼腕、切齿、进而加以诋毁,“凡所应对者,百不用其一二”(《策林》序》),美刺兴寄不能裨补时政,白居易只好激流勇退,“独善其身”。离开谏官职位,讽谕诗创作也就结束了。

最后,白居易效忠报恩的情感,也影响到其讽谕诗创作。十年之间,三登科第,白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惟思粉身以答殊宠”(《旧唐书·白居易传》)。要报答皇恩,最理想的方式自然恪尽职守,竭忠劝谏。他自认为赤诚昭昭,无所顾忌,直言进谏。讽谕诗既然已降格为补充谏书的政治工具,自然也就“意切而言激”了。孰不知,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龙颜岂容冒犯。一旦犯忌,轻则降职贬官,重则入狱杀头,白居易也是如此。“后对殿中,论执强硬,帝未谕,辄进言,‘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旧唐书·白居易传》)如果不是李绛劝解,当时就不可收拾。来年,白居易果然离任。直言进谏,报答皇恩之路不能,讽喻诗“劝而不止”,其创作自然随之终止。

总之,由政治热情所支配,为实现“兼济之志”,白居易继承兴寄美刺的诗歌创作传统,将讽喻诗作为政治工具,写得言直辞繁,平俗浅易,以求能“裨补时政”。然而,“兼济天下”不逞,转而“独善其身”,讽喻诗随之让位于感伤诗和闲适诗。诗歌创作由讽喻诗很快转向感伤诗和闲适诗,白居易实出无奈,别无选择。讽喻诗创作实践又证明了其讽喻诗理论的偏颇与不足。就这点说,白居易是可悲的。这种悲哀,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悲哀。

中国文学批评史纲作业

学生姓名:刘洪柱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2008年3月1日

必背古诗词300首

必背古诗词300首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 h ì勒l è 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 庐l ú, 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0、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 uān 鸯yāng 。 1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 u ō笠l ì翁wēng ,独钓寒江雪。 13、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4、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án 于y ú夜y è遁d ùn 逃t áo 。 欲y ù将jiāng 轻qīng 骑j í逐z h ú,大雪满弓刀。 1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chēng 小艇tǐng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cáng 踪zōng 迹j ì,浮f ú萍píng 一道开。 1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céng 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7、悯m ǐn 农 (唐)李绅shē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 ù,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9、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20年白居易的古诗大全

白居易的古诗大全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白居易的古诗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9、《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10、《宫词》

春天古诗大全56首

描写春天的古诗56首 关于春天的古诗 1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关于春天的古诗 2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关于春天的古诗 3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关于春天的古诗 4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春天的古诗 5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关于春天的古诗 6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关于春天的古诗 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关于春天的古诗 8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关于春天的古诗 9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春天的古诗 10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关于春天的古诗 11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关于春天的古诗 1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关于春天的古诗 13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关于春天的古诗 14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于春天的古诗 15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关于春天的古诗 16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关于春天的古诗 17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浅析白居易

浅析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主题矛盾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最有名的诗人之一。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一生诗作众多,其中有不乏佳作,加上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甚至达到“老妪能解”的程度,因此他的诗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但是,最能够代表白居易诗作的艺术巅峰的是他的两首长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从唐宣宗李忱写给白居易的悼亡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诵琵琶篇。”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有多么珍贵的文学价值。 长叙事诗《长恨歌》是白居易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白居易在自评其《长恨歌》时曾说:“一篇长恨有风情。”,由此看来,长恨歌的主题就是”长恨“二字,这是整个故事发展的主线,长恨歌就是一篇歌“长恨”的诗篇。我们都知道,在很多古代作品中,“恨”有“遗憾”的意思,在《长恨歌》中亦是如此,“长恨”就是“绵绵不绝的遗憾”,为什么会有这种遗憾呢?这究竟是诗中主人公的的遗憾还是作者本人的遗憾呢?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首诗的主题。 白居易早年写了很多讽喻诗,加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借古喻今,以之警醒当权者,避免重蹈安史之乱的覆辙。《长恨歌》开篇就着力塑造唐玄宗风流君主的形象“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所载,明皇一次就“采择百余人”,一个好色的封建君主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诗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又刻画出唐明皇得杨贵妃后是如何地沉迷于美色而荒废朝政的,又如,诗中描写杨家极尽权势,“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句更用了夸张手法,从侧面写出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幸之至,以致当时社会风气都为了君主一人的喜好为之一变。诸如此类的例子,全诗中可谓俯拾即是,这样就能说明诗人对于唐玄宗这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做法是持否定和批判态度的。唐玄宗的爱情悲剧完全是他个人咎由自取,正是他的耽于逸乐,荒淫无道,导致了国破家亡的最终结局。文中的“恨”,是唐玄宗对于自己以前的种种无道之举及其导致的个人悲剧的“恨”,是这个国家人民对于统治者不作为导致的悲剧的“恨“,同时也是诗人对于这一件由于统治者的错误而导致整个唐皇朝衰落的历史事件感到的“恨”。总的来说,作者在诗中的态度也是比较明确的,他认为国家的灾难以及唐玄宗的个人爱情悲剧都是由于唐玄宗作为统治者追求享受,疏于理政导致的,诗人希望以此警醒现今的当权者,以免踏上他们老祖宗的旧路,导致新的“恨”的出现。 但是,《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更多来源于其对李杨二人这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的表现上。每个人第一次读这首诗,着眼点不会是唐玄宗有多么的昏庸,也不会是杨贵妃有多么的妖媚,而是他们两人的爱情是多么的纯洁美好,令人动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句句都是款款深情,表达了诗人对这段爱情悲剧是寄予了充分同情的。从前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白居易对于作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的李杨二人是

白居易诗12首带拼音

卖m ài 炭t àn 翁w ēng 白b ái 居j ū易y ì · 唐t áng 朝ch áo m ài t àn w ēng , f á x īn sh āo t àn n án sh ān zh ōng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m ǎn mi àn ch én hu ī y ān hu ǒ s è , li ǎng b ìn c āng c āng sh í zh ǐ h ēi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m ài t àn d é qi án h é su ǒ y íng ? sh ēn sh àng y ī shang k ǒu zh ōng sh í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k ě li án sh ēn sh àng y ī zh èng d ān , x īn y ōu t àn ji àn yu àn ti ān h án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y è l ái ch éng w ài y ī ch ǐ xu ě , xi ǎo ji à t àn ch ē ni ǎn b īng zh é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ni ú k ùn r én j ī r ì y ǐ g āo , sh ì n án m én w ài n í zh ōng xi ē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pi ān pi ān li ǎng q í l ái zh ě shu í ? hu áng y ī sh ǐ zh ě b ái sh ān ér 。 翩翩两骑来者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sh ǒu b ǎ w én sh ū k ǒu ch ēng ch ì , hu í ch ē ch ì ni ú qi ān xi àng b ěi 。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y ī ch ē t àn , qi ān y ú j īn , g ōng sh ǐ q ū ji āng x ī b ú d é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b àn p ǐ h óng sh ā y ī zh àng l íng , x ì xi àng ni ú t óu ch ōng t àn zh í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bái 白 jū 居 yì 易 : chánɡ 长 hèn 恨 ɡē 歌 hàn 汉 huánɡ 皇 zhònɡ 重 sè 色 sī 思 qīnɡ 倾 ɡuó 国 , yù 御 yǔ 宇 duō 多 nián 年 qiú 求 bù 不 dé 得 。 yánɡ 杨 jiā 家 yǒu 有 nǚ 女 chū 初 zhǎnɡ 长 chénɡ 成 , yǎn ɡ 养 zài 在 shēn 深 ɡuī 闺 rén 人 wèi 未 shí 识 。 tiān 天 shēnɡ 生 lì 丽 zhì 质 nán 难 zì 自 qì 弃 , yì 一 zhāo 朝 xuǎn 选 zài 在 jūn 君 wánɡ 王 cè 侧 。 huí 回 móu 眸 yī 一 xiào 笑 bǎi 百 mèi 媚 shēnɡ 生 , liù 六 ɡōnɡ 宫 fěn 粉 dài 黛 wú 无 yán 颜 sè 色 。 chūn 春 hán 寒 cì 赐 yù 浴 huá 华 qīnɡ 清 chí 池 , wēn 温 quán 泉 shuǐ 水 huá 滑 xǐ 洗 nínɡ 凝 zhī 脂 。 shì 侍 ér 儿 fú 扶 qǐ 起 jiāo 娇 wú 无 lì 力 , shǐ 始 shì 是 xīn 新 chénɡ 承 ēn 恩 zé 泽 shí 时 。

关于春天的现代诗歌大全

关于春天的现代诗歌大全 【导语】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下面是分享的关于春天的现代诗歌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关于春天的现代诗歌 《春姑娘》 艾青 春姑娘来了―― 你们谁知道, 她是怎么来的? 我知道! 我知道! 她是南方来的, 前几天到这里, 这个好消息, 是燕子告诉我的。 你们谁看见过, 她长的什么样子? 我知道! 我知道! 她是一个小姑娘, 长得比我还漂亮, 两只眼睛水汪汪, 一条辫子这么长! 她赤着两只脚, 裤管挽在膝盖上; 在她的手臂上,

挂着一个大胆柳筐。她渡过了河水 在沙滩上慢慢走, 她低着头轻轻地唱,那声音像河水在流……看见她的样子, 谁也会高兴; 听见她的歌声, 谁也会快乐。 在她的大柳筐里, 装满了许多东西-- 红的花,绿的草, 还有金色的种子。 她把花挂在树上, 又把草铺在地上; 把种子撒在田里, 让它们长出了绿秧 她在田垅上走过, 母牛仰着头看着, 小牛犊蹦跳着, 大羊羔咩咩地叫着……她来到村子里, 家家户户都高兴, 一个个果子园, 都打开门来欢迎; 那些水池子, 擦得亮亮的; 春姑娘走过时, 还照一照镜子。

各种各样的鸟, 唱出各种各样的歌, 每一只鸟都说: “我的心里真快乐!” 各种各样的鸟, 唱出各种各样的歌, 每一只鸟都说: “我的心里真快乐!” 只有那些鸭子, 不会飞也不会唱歌, 它们呆呆地站着, 拍着翅膀大笑着…… 它们说:“春姑娘, 我们等你好久了! 你来了就好了! 我们不会唱歌,哈哈哈……”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让我们换上春装, 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飞过树林,飞上山岗, 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我高兴地捕捉住它, 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

唐诗300首(全版)

唐诗300首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白居易的名诗

白居易的名诗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1、《大林寺桃花》描写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忆江南·江南好》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 4、《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别诗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 5、《琵琶行》唐诗三百首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6、《钱塘湖春行》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观刈麦》描写夏天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 8、《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9、《采莲曲》爱情诗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3、《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11、《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3、《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14、《绝句》

必备古诗词300首

蒹葭(节选) 硕鼠(节选) 关雎(节选) 易水歌 (汉朝) 垓下歌 大风歌 江南 长歌行(节选) (魏晋南北朝) 七步诗 归园田居(节选) 杂诗 敉勒歌 重别周尚书 (隋朝) 人日思归 送别 (唐朝) 蝉 咏鹅 于易水送人一绝在狱咏蝉 送兄 风 山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军行 杂诗 渡汉江 咏柳 回乡偶书 登幽州台歌 望月怀远 照镜见白发 赋得自君之出矣登鹳雀楼

凉州词 凉州曲 与诸子登岘山 春晓 宿建德江 过故人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望余雪 从军行七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其二) 闺怨 芙蓉楼送辛渐 出塞 山居秋暝 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杂诗 竹里馆 山中送别 送别 乌鸣涧 田园乐 观猎(节选) 终南别业 使至塞上 莲花坞 送梓州李使君 书事 积雨辋川庄作 山中 鹿柴 岭上逢久别者叉别别董大 塞上闻笛 题破山寺后禅院 静夜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 登金陵凤凰台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秋浦歌 清平调三首(其一) 清平调三首(其二) 清平调三首(其三) 古朗月行(节选) 送友人(节选) 客中作 春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 越中览古 子夜吴歌 夜泊牛渚怀古 夜宿山寺 独坐敬亭山 山中问答 关山月(节选) 春夜洛城闻笛 渡荆门送别 长干行(节选) 早梅 黄鹤楼 长干行二首(其一) 长干行二首(其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弹琴 次北固山下 绝句 绝句二首(其一) 绝句二首(其一) 蜀相

赠花卿 春夜喜雨 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 江畔独步寻花 春望 月夜忆舍弟 登高 前出塞 旅夜书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客至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逢入京使 山房春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枫桥夜泊 渔歌子 寒食 江村即事 滁州西涧 秋夜寄邱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长安春望 寒下曲六首(其二) 寒下曲六首(其三) 听筝 小儿垂钓 新嫁娘词 雨过山村 游子吟 登科后 夜上受降城闻笛 秋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春 题都城南庄

带有春字的诗句大全

带有春字的诗句大全 导读: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带春字的诗句大全,欢迎阅读! 带春字的古诗: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带春字的诗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

白居易诗论

论白居易讽喻诗论与创作实践的得失 白居易以其讽喻诗论和创作,曾被誉为与杜甫并称的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讽喻诗论强调诗歌创作要关系时事,“兴寄”、“美刺”。讽喻诗作也的确揭示了中唐时期的社会弊端,具有充分的真实性,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讽喻理论与创作实践反差,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背离,又显示出其讽喻诗论与创作的缺陷。分析白居易讽喻诗论与创作的缺陷,探讨其形成原因,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认知和评价白居易讽喻诗论和创作,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诗歌创作的自身规律。因而,本文重在谈论其不足之处。 一、 作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论,白居易最为人们看重的是其讽喻诗诗论。诸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即要求诗歌创作立足社会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直陈社会弊端,以求“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此类观点,白居易诗作中也多有表述。可以说,“为时为事”是白居易讽喻诗论的总纲,“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是其讽喻诗创作的目的。 “为时为事”也是白居易的诗歌批评原则。他批评自屈原到李白等历代诗人作品不是“为时为事”,不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认为“诗道崩坏”,“六义尽失”。即使是杜甫,“撮其《新安吏》、《石壕》、《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与元九书》)。因而,他自觉地创作讽喻诗,想以此超越杜甫,振兴诗道。 白居易的讽喻诗论继承先秦儒家的“兴寄”,“美刺”诗论传统,首次提出诗歌创作要“为时为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过于强调诗歌“为时为事”、“补察时政”的原则和作用,难免会忽略诗歌的其他表现内容和社会功能。诗歌表现生活的范围非常广阔,诗人感受生活的角度也很独特,既可表现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题材,抒发具有一定概括意义的情感倾向,也可表现诗人在特定环境氛围中某一瞬间独特的情绪感觉。意境才是诗歌创作成败优劣的关键。读者更乐意欣赏具有美学价值的诗篇。如果狭隘地限定诗歌“为时为事”,容易淡化诗歌的审美特性,有碍于诗歌题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有害于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同样,白居易以此为原则评论历代诗人诗作,结论也有偏颇。屈原、苏武确为“不遇者”,但他们的“伤别”、“怨思”决非一已私怨,而是社会大环境与个人独特遭遇结合的情感体验,仍具有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陶潜首创“田园诗”,二谢开拓山水诗,对诗歌发展均有贡献,却均遭到白的指责。漠视盛唐诗歌,指责“诗史”杜甫尤甚。由《诗经》到盛唐诗歌,从诗歌内容到艺术形式,本为逐渐发展,走向辉煌的上升轨迹,在白居易看来却成了逐渐衰败的下降曲线。公允地说,白居易并非艺术修养不高,并非不领悟历代诗人的艺术造诣,问题在于,他对诗歌表现内容和社会功能,强调讽喻,不及其余,自然失于偏颇,又极易导致历史文化的虚无主义。单纯以政治功利为核心的“为时为事”、“美刺”比兴的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的:《村夜》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麦花如雪。 白居易的.诗词:《秋思》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白居易的诗词:《宫词》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白居易的诗词:《采莲曲》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的诗词:《观刈麦》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的诗词:《》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的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江南好》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诗词:《暮江吟》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的诗词:《大林寺桃花》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古诗大全

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鸟鸣涧》王维(唐)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3.《相思》王维(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5.《春思》李白(唐)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6.《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李白(唐)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7.《早春寄王汉阳》李白(唐)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8.《落日忆山中》李白(唐)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9.《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0.《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11.《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12.《绝句》杜甫(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春运》杜甫(唐)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1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5.《曲江对雨》杜甫(唐)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16.《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春宿左省》杜甫(唐)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18.《腊日》杜甫(唐)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19.《绝句漫兴九首·其二》杜甫(唐)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20.《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21.《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2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3.《忆江南》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4.《竹枝词》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25.《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26.《春词》刘禹锡(唐)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27.《晚春》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诗300首(全集)

栾川县叫河中学富强唐诗300首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作者: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作者: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作者: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九龄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楼》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作者: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试述白居易的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

白居易的诗歌包括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等,各种类别的诗各具特点,大体反映了白诗的基本面貌。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讽喻诗是最具价值、也是最有特色的部分。讽喻诗内容上主要是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在唐代诗人中,很少有人像白居易这样对下层人民的痛苦,特别是农民的痛苦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果说,杜甫因其经历遭遇和时代特征主要关心人们的战乱流离之苦,那么白居易却看到了唐代社会平静外表下掩盖着的深刻矛盾。从早年面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光天”的农夫,到《观刈麦》所写的“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以及《轻肥》中所描写的因为大旱导致衢州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这些都表现出了诗人对民生和百姓的关注和同情。其次,讽喻诗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们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诗人进一步在诗中揭示导致农民痛苦的原因主要是苛重的税赋以及官吏的贪暴,以及在皇帝名义下进行的各种巧取豪夺,如在《杜陵叟》中诗人对于九重天子不关心农民疾苦的进行强烈反讽。表达了诗人对残暴统治者的极大愤怒。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点是首句标其目的,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代表作有《新乐府》《秦中吟》。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白居易写闲适诗,是为了“独善”,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白居易的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是诗人为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做出的感叹。它在《长恨歌》中描绘了一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男女真挚爱情的赞美肯定。

带春字的古诗大全

带春字的古诗大全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金门答苏秀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6、初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小雨》 7、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8、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9、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10、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12、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清明二首》 13、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5、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16、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 17、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1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1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2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21、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来《春日》 22、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23、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2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6、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27、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2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29、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 30、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宋·苏轼《春宵》 3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3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 3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3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36、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3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8、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落日忆山中》 39、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送祁昂滴巴中》 4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总的看来,白居易的讽喻诗具有如下艺术特点: 一、语言浅显平易而又能警策动人。他的诗善叙事,但又善用一二警策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奇警的效果。如《轻肥》前十四句全是铺叙权贵的阔绰,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怵目惊心的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生活。《买花》前十六句叙述长安豪贵纷纷攘攘、争相买花的情景,末尾以田舍翁的叹息作结:“一从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十分精警的揭示出豪贵的这种奢侈浪费的生活是建筑在剥削的基础上的。再如《重赋》的“剥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红线毯》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等等,都是十分警策的句子。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二、以叙事为主,又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白诗以善于叙事见长,但又将叙事抒情结合。其方式有三,一是寓感情于叙事中,诗中虽无抒情的句子,感情却洋溢于叙事中,如《卖炭翁》。二是以第一人称口吻代替人物抒情,如《上阳白发人》等。三是在叙事之后直接抒情,也即“卒章现其志”,如《红线毯》等。此外,白诗的叙事还有一个特点,即脉络分明,曲折生动,这以《卖炭翁》最出色。 三、白居易还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如《新丰折臂翁》、《卖炭翁》、《上阳白发人》等都善于刻画出人物相近的命运却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这是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又一发展。如将杜甫的《兵车行》与白之《新丰折臂翁》对比,即可看出其特点。 但是白居易的诗也有一些缺点:一是理周辞繁,精炼不够,二是言辞激切,含蓄不够。务尽务详,使诗歌给读者想象的余地不足,加上议论过多,不免破坏了诗歌的形象性,这都削弱了其艺术力量。 不过,通俗的诗,容易得到流传,产生较大的影响。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流传之广,确是前所未有。他的诗,生前已经传至国外,当时新罗、日本都有传写者,对日本诗歌的影响尤大。 白居易的后期创作 下面我们再看看白居易的后期创作。白居易在后期诗歌创作中,闲适生活成了他主要的表现内容。他的这些闲适诗对后世士大夫影响很大。白居易很推崇陶渊明,他退居渭上时,写过《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在江州还专门去访问过陶渊明的故居。不过,虽然他的闲适诗也追求自然淡泊、悠远平和的风格,但并不像陶诗那么古朴,倒有些跳荡的明丽与亮色,也不像陶诗那么浑厚,倒有些悠长的理趣,语言也更显得浅切流畅。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在山寺看见迟开桃花的惊喜,还蕴含了人世间事所谓“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