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生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一、引言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而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卓越的表现,而且他还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才华。

本文将探讨白居易在政治和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二、白居易的生平概述
白居易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并曾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政治历程。

他先后担任过宰相助理、翰林院编修等职位,在当时朝廷中具有深厚的政治造诣与影响力。

三、白居易的政治才华
1.政绩斐然:作为宰相助理期间,白居易秉持温和稳定的立场,推行了一系
列重要改革措施,例如整顿官吏选拔制度、减轻农民负担等,使得国家治理更加有效并带来社会稳定。

2.率直直言:白居易以其公正和勇敢的性格而闻名,敢于直言谏诤,坚持原
则与道义。

他多次上书君主,表达自己对国家政策的看法,为该时代的政治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1.诗歌创作:白居易被誉为“诗仙”,其诗才高度赞誉并广泛流传于后世。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真挚细腻,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2.散文写作:除了诗歌创作外,白居易还以其优秀的散文闻名。

他善于描绘
人物形象,写出许多深入人心的故事,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生、爱情
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思考。

五、总结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杰出成就,还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才华。

他通过其谨慎而稳健的政治态度和卓越才华,在政
治和文学领域留下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唐代文化的辉煌,也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字数:326)。

白居易的一生简短概括

白居易的一生简短概括

白居易的一生简短概括(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的一生简短概括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与元稹共同倡导了唐代中期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被称为“白体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色。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情感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爱情亲情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下面是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他于772年出生在陕西渭南,他的父亲是官员,家世显赫。

白居易的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在他18岁的时候,就因才华横溢而被选为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概括1.担任官员早年间,他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终于有机会进入皇宫为官。

他在官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多次升迁。

但是,他在唐朝官僚体制中,不同于大部分的官员,他更注重生活情趣和文学创作,所以,他在仕途上并没有长久的发展。

之后,他辞官回家,过起了自由舒适的生活,全心投入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与诗歌创作。

2.文学成就白居易擅写散文、诗歌,是唐代最出色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性、自然、真实、细致入微、给人以启示,以及含义深远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千秋岁》、《赋得古原草送别》、《汉江临泛》等。

3.感情生活白居易对于女性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写了很多诗歌来赞美女性,也经历了几段作者身边女性人物的痴情之感。

比如他曾经迷恋过的敬史女(《敬史篇》),程氏三女儿(《长恨歌》),还有被写入《琵琶行》中的女琵琶师等等。

4.晚年生活白居易虽然曾经是唐朝高官显爵,但他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充满了失望和厌恶。

后来,他开始了更加随心所欲的写作生涯,创作了更多的诗歌和散文,并通过这些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生道理和人类命运,写作更多关于人生、世态悲欢和天地事物的诗歌。

他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尤其是在晚年,顿悟了很多道理和真谛,成为“道家诗派”的代表先驱,为后来的一些类似思想的诗人树立了学者和导师的形象。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人物档案]姓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出生:公元772年逝世:公元846年农历八月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出生地:郑州新郑逝世地:洛阳主要身份:诗人主要功过:继承中国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发展完善了长篇叙事的诗歌体裁主要著作:《长恨歌》、《琵琶行》,有《白氏长庆集》[人物生平]白居易于公元772年出生于郑州新郑的一个官僚士族家庭,其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

白居易的家庭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年幼的白居易聪明好学,9岁时就可以辨别声韵。

在白居易11岁时,“安史之乱”爆发。

白居易在16岁时创作了传世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得到了当时名士顾况的赏识。

公元800年,白居易考中进士。

公元802年,白居易和元稹一道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职务,从此开始了两人一生的友谊。

公元806年,白居易参加科策获得第四名,被任命为周至县县尉。

在周至县期间,白居易创作了长诗《长恨歌》。

公元808年,白居易被提升为翰林学士,同年授左拾遗。

在此任上,他阻止了淮南节度使王愕通过财贿当宰相的企图。

公元814年,白居易在守丧期满后出任赞善大夫一职。

公元816年,宰相武元衡遭人暗杀,白居易上书要求捕杀刺客,得罪权贵,因此而被逐出长安,贬为江州司马。

在江州期间,他写了流传千古的名篇《琵琶行》。

公元818年,白居易出任忠州刺史,不到两年被召回长安,先后任尚书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中书舍人等职。

公元822年,他调任杭州刺史,三年后充任苏州刺史,一年后辞职,隐居洛阳。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与世长辞,享年74岁。

[影响力评述]在唐代诗人中,白居易在几个方面都堪居第一。

首先,他是唐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现存诗近3000首。

其次,白居易是写长篇叙事诗的圣手,其意境、辞藻均无人可及。

再次,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最具民间性。

他的诗,就像柳永的词一样,“老妪能解”,故后人称他是“人民的诗人”。

白居易的影响力除了来自他的诗作以外,也来自他的从政生涯。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一、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白居易的诗歌风格1. 温婉细腻白居易的诗歌以温婉细腻为主要特点。

他善于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注重细节描写。

他的诗作中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够深入人心。

2. 情感真挚白居易在创作中表达了自己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细节上所把握,将自己情感投入其中,并通过语言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

3. 描述现实生活白居易批判现实,关注人民生活,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社会百态,呈现出大唐盛世时期的繁荣和沧桑。

三、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1. 开创骈文诗流派白居易在骈文诗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运用富于律动感的韵律和行数,开辟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对后世的骈文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影响后来文人雅士白居易以其温婉细腻、情感真挚的诗风深受后来文人雅士的推崇。

他的作品不仅成为其他文化名流学习借鉴的对象,也激发了后世无数学者和艺术家对诗歌创作和人生观念的思考。

3. 启发艺术审美与情感表达白居易通过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引领了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的新境界。

他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后蕴含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四、结论白居易作为唐代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温婉细腻、情感真挚和对现实生活描写为主要特点。

他对骈文诗的创新以及其独特的诗风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是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对人们情感与美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他成为了文人雅士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同时也启发了艺术审美与情感表达方面更广泛的思考。

以上是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的简要介绍。

白居易以其独特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创了新的诗歌形式,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文化名流和艺术家们在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探索。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世间。

他在唐代以“诗仙”之名闻名于世,是唐代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位诗人。

以下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作品。

一、生平白居易的生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官场生涯和隐居生涯。

1. 官场生涯白居易是唐代时期的一名官员,于公元80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为陕西凤翔。

他自幼聪明好学,后来考中进士。

进入官场以后,他先后担任过很多职务,如秘书郎、给事中、翰林学士等。

后来,他进入皇家内阁,成为了尚书右丞。

但是,因为他的一篇诗歌引起了中官的不满,被贬到了陕西洛阳做知州。

2. 隐居生涯白居易在洛阳做了知州后,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自那时起,他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文,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中,反映出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晚年返回咸阳,与家人一道生活到逝世。

二、诗歌作品白居易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大多数是豪放、自然和浪漫的。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还描绘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大部分涉及爱情、人生哲学等主题,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描绘了一个人物的生命历程。

这首诗歌以草地为背景,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送别诗之冠”。

2.《长恨歌》这是白居易的又一代表作,以杨贵妃为主人公,描写了她与唐太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歌的风格庄严、雄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诗歌中,白居易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突出了杨贵妃的形象,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3.《琵琶行》这首诗歌以唐朝著名的女琵琶手韩翃为主人公,描绘了她在忧愁的悲伤中演奏琵琶。

这首诗歌的语言优美、含蓄、悲壮,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创作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语言流畅优美、音韵和谐,富有情感的表达力。

他的诗歌将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主题与艺术技巧完美融合,体现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诗歌取向。

诗魔白居易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一生经历曲折,但才华横溢,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生平经历: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聪慧好学。

他先后经历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等朝代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左拾遗、大理寺卿、刑部尚书等。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到地方,对底层人民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和感受。

2.成就贡献: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而且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代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性格特点:白居易性格豁达、开朗,喜欢喝酒和写诗。

他对朋友和家人都非常热情和关爱,尤其是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对于社会问题非常关注和思考。

4.社会影响:白居易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和社会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触动了当时的社会神经。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代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故事传说:有关白居易的故事传说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写《琵琶行》的故事。

传说白居易在贬谪到浔阳后,偶然听到一位琵琶女弹奏琵琶,深受感动。

他通过与琵琶女的交谈,得知她也是一位被社会遗弃的人,于是深表同情。

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这首诗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6.实用信息: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作品,可以去浙江杭州的白居易纪念馆参观游览。

这里陈列了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手稿、墨宝等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可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白居易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尚书左丞、右卫大将军、户部尚书等职务,为唐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福州浮山(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

他的祖父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白居易,父亲是当时的贺州刺史。

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曾经在礼部上任职,后来调任秦州尉,又在安禄山之乱中受到牵连,于是干脆辞官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创作。

白居易曾经游历各地,多次经历风雨坎坷。

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文学作品传世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被后人称为“白乐天风”。

二、创作特点白居易擅长写家居生活、民间风情、议论时政、叙述历史等,其诗歌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较为细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贵妃的形象描绘和感情渲染,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诗歌,也是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它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影响和价值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当时的高度认可,也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等都被人们传唱和引用,成为了经典名句。

同时,他的诗作和思想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新诗运动和风雅文化的兴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沧桑,也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学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时读书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

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元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

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历
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白居易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诗歌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

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当他受皇帝信任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积极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服务;当他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作为时,便请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要表现个人感受。

无论达和穷,他都离不开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很多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

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

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在中唐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这种诗歌理论对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病,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大历以来诗坛上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也有针砭作用。

但是,他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现实政治需要,有时把诗歌变成押韵的谏章,又是不恰当的。

有时他运用这种理论来批判谢灵运、陶渊明、谢□、李白等著名诗人,便不免显得偏颇和狭隘。

同样,如果一味强调“辞质而径”等诗歌的表现方法,势必束缚诗歌艺术的创造,拘限诗歌风格的多
样,难免有浅率之弊,因而受到晚唐诗人杜牧及宋代一些诗人的批评。

白居易诗歌的创作风格,后世颇有争议。

有人说他“俗”,说他“浅”,矜耀富贵,吟弄风情,存在着格调低下的庸俗的一面,缺少蕴藉含蓄的韵味和抑扬顿挫的气势。

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蕴含深远的思想情趣,有力地显示着白诗通俗化、大众化的重要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

晚唐的许多诗人,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诗风的启示。

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变为白朴的《梧桐雨》、《琵琶行》演变为马致远的《青衫泪》等。

白诗的词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除诗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写得也很有特色,他以其创作的实践,推动了散文的革新。

由上可以知道,白居易不仅在诗歌上给予后人有很大的影响,更是以其超然自适的性格和人生智慧赢的文人的尊敬与崇拜。

他的一生,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