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四句诗

合集下载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 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 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 堂一一人间。
(3)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 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 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课文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 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 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 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 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 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 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 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 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作者简介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 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 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 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 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 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 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 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大林寺桃花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 不知:岂料、想不到。

赞美木瓜的四句诗

赞美木瓜的四句诗

赞美木瓜的四句诗赞美木瓜的四句诗,是一组由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句。

这些诗句充分展现了他对于木瓜这种水果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四句诗所表达的内涵和魅力吧!第一句诗:“红于脸唇香过酥,剖开腥臊皆不如。

”这句诗描绘了木瓜外表鲜艳、香气扑鼻的特点,尤其是与其他肉食相比,木瓜的气味更加香甜可口,让人不禁有口水直流之感。

同时,这句诗还有一种别样的意境,就是通过“剖开”这样一种简洁而直接的方式,深层次地描绘木瓜的美味和特性,使读者不难想象出一片洁净的瓜果,其美妙的芬芳萦绕在嘴唇之间,这种美感和惬意都很有文学和艺术上的感染力。

第二句诗:“熟时黄肉酸溜溜,食尽回肠饱过羹。

”这句诗营造出一种种甜中带酸、酸中带甜的独特口感,解释了木瓜甜度与酸性之间达到平衡的优越性。

这种口感让人吃的时候像是品味人生般,面临着各种复杂情绪的矛盾。

而在诗人的笔下,这种意境得以完美描绘:木瓜不仅可以让人留连忘返,更可以给食客带来心情的愉悦。

第三句诗:“山上日光熏不坏,松间清气死还乡。

”通过这句诗表达出,无论是在烈日当空的山上,还是在幽静的松林间,木瓜都能保持完整而新鲜,它生长的环境是多么的优雅、天然、清新。

在一片滋润的土地上自由快乐的生长,无需依赖人工的特别关注,它美丽的生命力和健康的营养价值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第四句诗:“洁净果肉食须知,或焯或炒或生吃。

”这句诗强调了木瓜的健康、营养价值和多种不同的食用方式。

不仅可以腌制醃制,烹调出丰富的美食,而且还可以生吃直食,让人们在口感和健康上达到了极大的享受和满足。

诗人的表述似乎是一种教诲,让人们在饮食日常中养成更加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木瓜都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健康、营养和美味的代表。

通过!赞美木瓜的四句诗,白居易巧妙地借诗抒情,将木瓜这种被人们广泛看好的水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四句诗的人文价值和文学价值至今依然存在,在众多诗歌中一直被广为赞美。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白居易的诗以下内容已过滤百度推广白居易的的诗词全集、诗集(2741首全)_诗词名句网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普通白居易的诗有哪些2016年10月31日-白居易的诗有哪些-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普通白居易的四句诗全集_百度知道最佳答案: 七绝·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七绝·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更多关于白居易的诗的问题>>专业问答网站白居易_白居易唐诗精选_唐诗赏析_白居易古诗大全_白居易代表作品白居易,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的诗全集,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的绝句,白居易唐诗鉴赏,白居易唐诗精选,白居易诗集,白居易诗选,白居易诗歌赏析。

普通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白居易的诗有哪些_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1、《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普通小学生所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有哪些?_百度知道最佳答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唐) ...更多关于白居易的诗的问题>>专业问答网站白居易诗集_百度文库2014年11月29日-40、翻经台(见咸淳临安志)白居易一会灵山犹未散,重翻贝叶有来由。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是名精进才开眼,岩石无端亦点头。

41、一字至七字诗(赋得诗)白居易诗。

绮...百度文库白居易著名诗句_百度文库2012年11月29日-白居易著名诗句_初中作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暮江吟篇一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通珍珠)译文及注释篇二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句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白居易《暮江吟》全诗赏析篇三《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1、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瑟瑟:一种宝石,澄澈碧绿。

此处指江水所呈碧色。

3、真珠:即珍珠。

赏析:俯仰之间,得一缕闲情;顾盼之中,见一番美景。

残阳斜照,映得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殷红;新月渐上,宛若一张小巧亮丽的弓;江草青青,缀满了晶莹碧绿的露珠。

“残阳”“水”“月”“露”四个意象,总括了暮江晚景的奇美。

一“铺”字,形象地写出夕阳与地平线已经是平齐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真实地再现了江面一瞬间呈现的两种颜色变化,被历代诗家所称赞。

第三句以“可怜”作为诗眼,写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赏析篇四《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

白居易诗歌朗诵10篇

白居易诗歌朗诵10篇

白居易诗歌朗诵10篇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诗歌朗诵,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客中月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

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大水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

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

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杂曲歌辞·杨柳枝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问友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登乐游园望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答刘和州禹锡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换印虽频命未通,历阳湖上又秋风。

《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7篇

《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7篇

《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7篇《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7篇《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1《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鉴赏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人们以动感,说明白居易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白居易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白居易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人们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白居易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白居易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人们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白居易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白居易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略写白居易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

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

⽩居易《钱塘湖春⾏》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是唐代诗⼈⽩居易的⼀⾸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以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钱塘湖春⾏赏析,喜欢的过来⼀起分享吧。

钱塘湖春⾏ 作者:⽩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翻译 ⾛在西湖边。

从孤⼭寺的北⾯到贾公亭的西⾯,湖⽔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云重重叠叠,同湖⾯上的波澜连成⼀⽚。

⼏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杨柳下迷⼈的断桥⽩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动地描绘了诗⼈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唱给春⽇良⾠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联紧扣题⽬总写湖⽔,前⼀句点出钱塘湖的⽅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

⼜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是在⼀边⾛,⼀边观赏。

后⼀句正⾯写湖光⽔⾊:春⽔初涨,⽔⾯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云和湖⾯荡漾的波澜连成⼀⽚,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出春天的勃勃⽣机。

黄莺和燕⼦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间传播春回⼤地的喜讯;燕⼦穿花贴⽔,衔泥筑巢,⼜启迪⼈们开始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机。

“⼏处”⼆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字的疑问,⼜表现出诗⼈细腻的⼼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

⽽是东⼀团,西⼀簇,⽤⼀个“乱”字来形容。

⽽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个“浅”字来形容。

这⼀联中的“渐欲”和“才能”⼜是诗⼈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主观感情⾊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翻译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①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 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 临胜地。

②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公元 785~804 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 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③水面初平: 春天湖水初涨, 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 副词, 刚刚。

云脚低; 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 景色。

④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 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 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⑤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 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⑥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 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 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 环湖一周, 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 以“最 爱”直抒深情。

【译文】: 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 游览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 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的四句诗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香炉峰——白居易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鹅赠鹤——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莫走柳条词送别——白居易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

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少年问——白居易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
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听幽兰——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忆江柳——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听夜筝有感——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