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家谱
曾姓家谱系1PDF

曾姓家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氏祖训圣宗曾子祖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曾氏家规孝亲悦心尊师扶幼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祖训十则一、孝父母人子之身本乎父母。
未离怀抱三年够劳。
提携捧抚维持维姑。
孝道有亏百行难补。
羊能跪乳鸟有反哺。
勉尔后生忤wǔ逆为何。
二、睦兄弟孔怀兄弟一本所生。
手足至谊羽翼深情。
弟恭兄友尊卑相敬。
埙xūn篪chí雅奏和乐有声。
兄弟情融田氏荆荣。
勉尔后生毋生嫌隙。
三、和夫妇夫妇居室人之天伦。
夫为妻纲礼经所申。
妇主中馈内助殷勤。
毋伤反目毋玷家声。
家道乃成如鼓琴瑟。
勉尔后生诗咏睢麟。
四、序长幼乡党长幼年长以敬。
尊辈持身义在和平。
祖辈先训应记心铭。
授业为师要听之命。
尊宗序长语言必诚。
勉尔后生切记永铭。
五、尊宗亲水源木本宗族宜敦。
千系万枝同出一根。
何远何近均是同本。
崇宗睦族派字遵循。
家规祖训应记心铭。
勉尔后生古风永存。
六、严内外凡为宫室内外必分。
男女有别授受不亲。
嫌疑须避约束严明。
防微杜淅寡欲清心。
三姑六婆断绝逢迎。
勉尔后生韦著仪型。
七、训子孙子辈不谨父教不严。
放荡邪言起於英年。
圄yǔ禁非为子孙乃贤。
诗书执礼孝悌力田。
自少养性习惯自然。
勉尔后生勿稍忽焉。
八、勤职业天生四民业务有主。
士谋道艺农望收藏。
作为在业贸易惟商。
必安固守勤力竞业。
立世有本处世亦良。
勉尔后生毋怠勿荒。
九、明义利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非吾所有丝毫莫取。
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圣贤训诂廉洁处世。
盗拓贪污切宜刻责。
勉尔后生永记肺腑。
十、慎官守幸登仕籍须慎官箴。
清洁为民“三省”思深。
勤慎廉洁四言谨记。
正君在身泽民在心。
孟尝还珠杨震却金。
勉尔后生贪取谁钦。
曾姓字辈曾姓全国按统一世系排辈命名。
曾氏御赐统一名派来自曾参。
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他为。
“宗圣”。
曾谱称为第一派祖至曾国藩已是第70派了清康熙年间圣祖仁帝为孔、孟、颜、曾姓御赐统一的名派以致使他们四姓的辈份互相串联在全国得到统一。
曾家家谱28个字辈

曾家家谱28个字辈
曾氏家族谱字辈是: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
曾姓比孔姓、孟姓字辈晚两代,即曾氏是第63派起用“宏”字辈,孔氏第61派用“宏”字辈;颜氏从第62派起用“宏”字辈。
曾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最早起源于姒姓,为夏禹的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有关资料所载,曾姓起源和来历还有一处,那就是外族或外姓冒姓,另外还有少数民族中有曾姓。
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峄县肇基禹,生启,生仲康相,生少康,生曲烈。
全国排38位。
一世,曲烈,受封于鄫,以国为姓,今山东枣庄峄县东,生炫忠,生坤仁,生录,生浩源,生富材,生焜,生伯基,生锐,一作铣,生汪。
十世,汪,生志梁,生煌,生相,生奎,同伊陟佐商,生横。
横,生瑞焕,生垠,生锦容,生洪,生茂挂。
二十世,茂桂,生珣,生培元,生允滌,生杞,生惟喜。
二五世,惟喜,生埙和,生成锐,生一清,斩培河上之蛟龙,生春,仁及其民,生炯。
三十世,炯,生垣,生绱销,生福波,生时荣,生炳。
三五世,炳,生均祚,生铃,生泓仁,子二:怡焕,生墅;一松。
四十世,墅,生镇玉,生浥,生祥传,生烓,子五:方、后、士、宇、銮,生朴。
朴,生沛思,子二:世美,生时泰;世贤。
五十世,时泰,生巫。
巫,鲁襄公六年,国被莒所并,太子巫奔鲁,前569年巫在鲁任宁阳大夫,族人去邑,表示离开故城,以曾为姓,以鲁国为郡号,葬武城东山,今山东费城西南,子二:夭、夫。
世居武城。
夭,鲁国季氏家臣,汉衡默陟,秉其政而有声,子二:阜、羿。
五二世,阜,鲁国季氏家臣,生蒧。
五三世,蒧,论语作点字子哲,前539,9,14-?,孔子七十二,精通六艺,性格举豪放不羁,称鲁之狂士,上官氏,前536-?,合葬嘉祥县南40里南武山,生参。
父子皆圣门高弟,名震古今。
郡望,鲁郡,西汉置,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天水郡,西汉置,治平襄,兮甘肃通渭北。
庐陵郡,东汉置,治石阳,江西吉水东北、后移高昌,泰和西北。
堂多,三省、武城、鲁阳、敦本等。
一世,参字子與,前505,10,12-前436,7,7。
年十六拜孔子为师,传述孔子之道,以每天三次反省自已自勉,其后人以三省为堂号,著《孝经》,大学、中庸,追封莱芜侯,后人称脉祖,在传统文化树立不朽之功,被尊为宗圣,公羊氏,葬嘉祥县南40里,距武城旧居五里,子三,元字子元,仕鲁,高阳氏,侯氏,子二,西、中;申字子西,拜子夏学诗,传左丘明,葬嘉祥南武,颜氏,子二,耕、森;华字子美,齐大夫,后裔待考。
曾氏家族族谱

曾氏家族族谱
曾氏家族族谱是以表谱形式,记载曾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重要文献。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最早关于曾姓的族谱是由曾肇所编的《曾氏谱图》一卷,但遗憾的是,该书已经失传。
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
按照传统的姓氏史籍记载,曾姓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裔。
在帝舜时期,鳏的妻子因为梦见食意改而生下了大禹,因此帝舜赐予禹姒姓。
曾氏族谱中详细记录了曾氏家族的历史变迁、家族成员的世系传承等信息。
家谱中通常会包含各个世代成员的姓名、生卒年月、官职、功绩等详细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历史、了解文化和传承家族精神都具有极大的价值。
此外,曾氏家族族谱对于曾氏族人的意义重大,他们可以通过查阅族谱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世系传承以及与祖先的联系,这无疑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同时,它也为曾氏族人寻根问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的来说,曾氏族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曾氏谱

我的家谱此为封面【目录】前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宗源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世系源流之迁徙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直系源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名派字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曾姓辈份(派语)排行七十字列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曾氏郡望、堂号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宗圣公训及族规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武城曾氏家规十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例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曾子名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颂曾子诗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曾姓名人录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我们心中的据公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略公房系及其简谱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径口村荣耀公裔孙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后记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A此为正文保存印制用【前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姓氏众多的国家。
有着悠久、深厚的姓氏文化。
国家史、地方志和姓氏族谱学是构成中华民族史的三大支柱。
姓氏族谱、家谱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对子孙后代寻根问祖、增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曾姓既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姓,又是中国人口居多的大姓。
曾氏先祖历来重视族谱、家谱的撰修,绵延不断,谱书较全。
为后世子孙知道自己的姓氏源流、世系字派,知上下高低,明宗知源,敬祖亲宗,继承和发扬曾氏先祖的美德,留下了珍贵的宝库。
国不能无史,家不能无谱。
前人不讲古,后人要失谱。
为了让子孙后代懂得自己姓氏知识,,明白自己这一支族人的原由支系,知晓自己这一支族人的辈分字派与全国曾姓通用字派如何相含接。
我利用晚年休闲时间,写下这本家谱,给子孙和族人留下一点真实的家史,方便后人使用和参考。
【宗源】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姓只有一个来源,系出姒姓,发脉於山东南武城即今山东省嘉祥县。
曾国藩家族成员表

父亲曾麟书曾麟书(1790年10月9日—1857年2月4日),派名毓济,字竹亭, 是曾玉屏的长子。
曾麟书自幼受到其父曾玉屏的严格家训,指望他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但他天资愚钝,平生虽勤劳于学,考过十次童试,但都名落孙山,直至43岁那年,参加第17次乡试,才以得补县学生员, 获“大界曾氏”几百年来第一个秀才,曾氏家族自此科门大开。
他自知才短,无望跻身仕途的更高阶梯,遂发愤教育督促诸子,曾麟书很重视对其子弟的基础教育,督课非常耐心细致。
常对曾国藩等人说:“吾固钝拙,训告尔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
”曾国藩兄弟五人,从小就在其严格训导之下刻苦读书,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家学根底。
曾麟书反复告诫其子弟,读书是为了光大曾家门弟,是为了尽忠报国,是为了做一个明理君子。
叔父曾骥云曾骥云是曾玉屏的第三子,一生于功名不得志,一直在乡间协助父亲和兄长主理家事。
他一生无所出,后兄长曾麟书将第三子曾国华过继给他。
四弟曾国潢曾国潢,原名国英,字澄侯,为曾国藩大弟,因在族兄弟中排行第四,故曾国藩依族谱称其“四弟”。
曾国潢天分不高,曾国藩劝其不必求取功名,专心在家主理家事即可。
曾国潢遵循兄长的教诲,协助父亲与叔父管理家务,将家里打点得井然有序。
六弟曾国华曾国华,字温甫,为曾国藩二弟,因在族兄弟中排行第六,故曾国藩依族谱称其“六弟”。
因叔父曾骥云无子,曾国华出生后过继给叔父为子。
咸丰五年在乡办团练,当湘军被困于江西时,他率军赴赣解围。
咸丰十月十日,曾国华于三河镇“力战,死之”“骸未收”。
清廷悯惜国华忠烈,特旨赐谥“愍烈”。
九弟曾国荃曾国荃,字沅甫,号叔纯,又名子植,为曾国藩三弟,因在族兄弟中排行第九,故曾国藩依族谱称其“九弟”。
曾国荃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
早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咸丰六年起独领一军,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
同治三年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曾氏族谱——精选推荐

曾⽒族谱曾⽒族谱峄县肇基禹,⽣启,⽣仲康相,⽣少康,⽣曲烈。
全国排38位。
⼀世,曲烈,受封于鄫,以国为姓,今⼭东枣庄峄县东,⽣炫忠,⽣坤仁,⽣录,⽣浩源,⽣富材,⽣焜,⽣伯基,⽣锐,⼀作铣,⽣汪。
⼗世,汪,⽣志梁,⽣煌,⽣相,⽣奎,同伊陟佐商,⽣横。
横,⽣瑞焕,⽣垠,⽣锦容,⽣洪,⽣茂挂。
⼆⼗世,茂桂,⽣珣,⽣培元,⽣允滌,⽣杞,⽣惟喜。
⼆五世,惟喜,⽣埙和,⽣成锐,⽣⼀清,斩培河上之蛟龙,⽣春,仁及其民,⽣炯。
三⼗世,炯,⽣垣,⽣绱销,⽣福波,⽣时荣,⽣炳。
三五世,炳,⽣均祚,⽣铃,⽣泓仁,⼦⼆:怡焕,⽣墅;⼀松。
四⼗世,墅,⽣镇⽟,⽣浥,⽣祥传,⽣烓,⼦五:⽅、后、⼠、宇、銮,⽣朴。
朴,⽣沛思,⼦⼆:世美,⽣时泰;世贤。
五⼗世,时泰,⽣巫。
巫,鲁襄公六年,国被莒所并,太⼦巫奔鲁,前569年巫在鲁任宁阳⼤夫,族⼈去⾢,表⽰离开故城,以曾为姓,以鲁国为郡号,葬武城东⼭,今⼭东费城西南,⼦⼆:夭、夫。
世居武城。
夭,鲁国季⽒家⾂,汉衡默陟,秉其政⽽有声,⼦⼆:⾩、羿。
五⼆世,⾩,鲁国季⽒家⾂,⽣蒧。
五三世,蒧,论语作点字⼦哲,前539,9,14-?,孔⼦七⼗⼆,精通六艺,性格举豪放不羁,称鲁之狂⼠,上官⽒,前536-?,合葬嘉祥县南40⾥南武⼭,⽣参。
⽗⼦皆圣门⾼弟,名震古今。
郡望,鲁郡,西汉置,治鲁县,今⼭东曲⾩。
天⽔郡,西汉置,治平襄,兮⽢肃通渭北。
庐陵郡,东汉置,治⽯阳,江西吉⽔东北、后移⾼昌,泰和西北。
堂多,三省、武城、鲁阳、敦本等。
⼀世,参字⼦與,前505,10,12-前436,7,7。
年⼗六拜孔⼦为师,传述孔⼦之道,以每天三次反省⾃已⾃勉,其后⼈以三省为堂号,著《孝经》,⼤学、中庸,追封莱芜侯,后⼈称脉祖,在传统⽂化树⽴不朽之功,被尊为宗圣,公⽺⽒,葬嘉祥县南40⾥,距武城旧居五⾥,⼦三,元字⼦元,仕鲁,⾼阳⽒,侯⽒,⼦⼆,西、中;申字⼦西,拜⼦夏学诗,传左丘明,葬嘉祥南武,颜⽒,⼦⼆,耕、森;华字⼦美,齐⼤夫,后裔待考。
曾氏的名人 家谱 曾氏起原

曾氏的名人家谱曾氏起原曾氏的名人、家谱、曾氏起原大界曾氏名人录大界曾氏名人辈出。
曾元吉公六个儿子都读了书。
至第六十七派后不仅代代有读书之士而且房房有人在朝中做官:以下资料录辑[大界曾氏五修族谱]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曾纪泽、曾纪鸿、曾昭燏、曾昭抡。
曾约农、曾宝荪。
曾宪植、曾宪杰、等在论坛已有专述。
下列名录不再重复。
末入谱的名人当有遗漏。
曾尚榜:曾元吉第三子。
名文炳字兴榜、号静轩。
清从九品。
曾尚怀:曾元吉第四子。
字兴怀、号明德。
清诰封建威将军。
配贺氏,诰赠一品夫人。
曾尚烈:曾元吉第六子。
字兴烈。
号戌若。
清诰封建威将军。
配龙氏,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胜:尚庭长子。
字儒胜。
号竟希。
清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义勇伯。
配彭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一品伯太夫人。
曾衍寀:尚庭次子。
字儒,号同寅,别号桂亭。
清诰赠奉政大夫。
配彭氏。
诰赠宜人。
曾衍霖:尚榜长子,字儒霖,号琼芳。
清貤赠通奉大夫。
配彭氏,清貤赠夫人。
曾衍雅:尚榜次子。
字儒雅、号仲醇。
清诰赠建威将军。
配高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达:尚怀六子。
字儒达、号尊三。
清诰赠建威将军。
配左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才:尚烈长子。
字儒才,号际盛。
清诰赠建威将军。
配左氏。
清诰赠一品夫人。
曾衍铎:尚烈次子。
字儒铎。
号金声。
清诰赠中议大夫、武翼都尉、建威将军。
配贺氏。
清诰淑人一品夫人。
曾兴仁:衍政长子。
字于心。
清诰赠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
配刘氏。
清诰赠淑人晋赠一品夫人。
[衍政系尚梁长子]曾兴教:竟希长子。
名民升。
字为教。
号重五。
清太学生,貤光禄大夫。
配彭氏。
清貤赠一品夫人。
曾兴致:字为致。
号中和。
清貤赠荣禄大夫。
诰赠振威将军。
配肖氏。
清貤赠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夫人。
曾星冈:名玉屏。
号星冈。
清太学生。
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毅勇伯。
配王氏。
清诰封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候太夫人、一品伯太夫人。
曾兴旭:衍寀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yu)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dun)安定,懋(mao)修肈(zhao)彝(yi)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氏家谱2006-11-21 14:04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
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入此家谱,在古代可以免税,如不按此字序起名,则不许入家谱。
另外,此四姓为贵姓,答别人问时,不用免贵。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
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敏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经验显示,卜、闵、冉三姓也用此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