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家谱

合集下载

曾姓家谱系1PDF

曾姓家谱系1PDF

曾姓家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氏祖训圣宗曾子祖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曾氏家规孝亲悦心尊师扶幼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祖训十则一、孝父母人子之身本乎父母。

未离怀抱三年够劳。

提携捧抚维持维姑。

孝道有亏百行难补。

羊能跪乳鸟有反哺。

勉尔后生忤wǔ逆为何。

二、睦兄弟孔怀兄弟一本所生。

手足至谊羽翼深情。

弟恭兄友尊卑相敬。

埙xūn篪chí雅奏和乐有声。

兄弟情融田氏荆荣。

勉尔后生毋生嫌隙。

三、和夫妇夫妇居室人之天伦。

夫为妻纲礼经所申。

妇主中馈内助殷勤。

毋伤反目毋玷家声。

家道乃成如鼓琴瑟。

勉尔后生诗咏睢麟。

四、序长幼乡党长幼年长以敬。

尊辈持身义在和平。

祖辈先训应记心铭。

授业为师要听之命。

尊宗序长语言必诚。

勉尔后生切记永铭。

五、尊宗亲水源木本宗族宜敦。

千系万枝同出一根。

何远何近均是同本。

崇宗睦族派字遵循。

家规祖训应记心铭。

勉尔后生古风永存。

六、严内外凡为宫室内外必分。

男女有别授受不亲。

嫌疑须避约束严明。

防微杜淅寡欲清心。

三姑六婆断绝逢迎。

勉尔后生韦著仪型。

七、训子孙子辈不谨父教不严。

放荡邪言起於英年。

圄yǔ禁非为子孙乃贤。

诗书执礼孝悌力田。

自少养性习惯自然。

勉尔后生勿稍忽焉。

八、勤职业天生四民业务有主。

士谋道艺农望收藏。

作为在业贸易惟商。

必安固守勤力竞业。

立世有本处世亦良。

勉尔后生毋怠勿荒。

九、明义利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非吾所有丝毫莫取。

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圣贤训诂廉洁处世。

盗拓贪污切宜刻责。

勉尔后生永记肺腑。

十、慎官守幸登仕籍须慎官箴。

清洁为民“三省”思深。

勤慎廉洁四言谨记。

正君在身泽民在心。

孟尝还珠杨震却金。

勉尔后生贪取谁钦。

曾姓字辈曾姓全国按统一世系排辈命名。

曾氏御赐统一名派来自曾参。

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他为。

“宗圣”。

曾谱称为第一派祖至曾国藩已是第70派了清康熙年间圣祖仁帝为孔、孟、颜、曾姓御赐统一的名派以致使他们四姓的辈份互相串联在全国得到统一。

全国各地曾氏辈份

全国各地曾氏辈份

全国各地曾氏辈份武城圣裔曾氏字辈:“宏闻贞尚胤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武城南宗支曾氏字辈:“宏闻贞尚胤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

武城香港支曾氏字辈:“宏闻贞尚胤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武城慈禧支曾氏字辈:“宏闻贞尚胤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世为朝廷用安邦定国贤”。

龙山支字曾氏辈:“圭壁呈云瑞人文焕国华台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一贯书绅永千秋赐福遐谋贻资燕翼世业仰清嘉”。

濑江支字曾氏辈:“洪伯子敦肇元国志经际克绍谋贻燕翼昭其世守联以友敬和厚致祥永为家庆”。

内坑支曾氏字辈:“克钦洪孚光玉铭淑懋耀惟钟泽森昭德愈鸿”。

平和支曾氏字辈:“子宗垂令绪宏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开成规兆瑞恒奕善绵礽”。

振裕支曾氏字辈:“仁玉天章海山水盛景常富贵由天赐承先启后长英才宣正义杰俊绍贤良道德传家宝文明增国光平和昭吉庆”。

新塘支曾氏字辈:“福志厚家道永隆昌”。

圭公支曾氏字辈:“盛会家安定应宣象愈贤永绳高显达还见向临传作述常循序享嘉每克全类由居敬锡栾运至连绵”。

金兰支曾氏字辈:“德继仁行文友仲大孝万世绍应兴梦汝如添福唯宗祖必荣思承昌盛嗣元开庭懋日奇仕振朝光允守嘉兆志民良国祚长”。

胜珍支曾氏字辈:“国思天心顺文宗世发长德厚维先泽道大显荣昌”。

珍和支曾氏字辈:“芳玉文章海山水盛德文明进化祥勋宏道大福盈堂家传忠恕宜珍重宝树芝兰永炽昌”。

苏澳支曾氏字辈:“子宗垂令序洪闻真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开成规兆瑞恒奕善锦仍”。

略公支曾氏字辈:“祖德培麟趾宗功兆凤鸣英华逢盛世友彩肇林明”。

成淡支曾氏字辈:“心维士君子汝乃尊经文成国家学院风声道德存”。

四川成都曾氏字辈:“国正天星顺家和万代兴修身锦世泽养志庆常丞忠恕心源守明新学术承诗书门第显勤俭古今纯宗圣流徽远武城衍派升悦亲资继述道脉识薰蒸笃族昭雍睦敦伦启瑞征人文长蔚起富贵用飞腾”。

曾家家谱28个字辈

曾家家谱28个字辈

曾家家谱28个字辈
曾氏家族谱字辈是: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

曾姓比孔姓、孟姓字辈晚两代,即曾氏是第63派起用“宏”字辈,孔氏第61派用“宏”字辈;颜氏从第62派起用“宏”字辈。

曾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最早起源于姒姓,为夏禹的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有关资料所载,曾姓起源和来历还有一处,那就是外族或外姓冒姓,另外还有少数民族中有曾姓。

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峄县肇基禹,生启,生仲康相,生少康,生曲烈。

全国排38位。

一世,曲烈,受封于鄫,以国为姓,今山东枣庄峄县东,生炫忠,生坤仁,生录,生浩源,生富材,生焜,生伯基,生锐,一作铣,生汪。

十世,汪,生志梁,生煌,生相,生奎,同伊陟佐商,生横。

横,生瑞焕,生垠,生锦容,生洪,生茂挂。

二十世,茂桂,生珣,生培元,生允滌,生杞,生惟喜。

二五世,惟喜,生埙和,生成锐,生一清,斩培河上之蛟龙,生春,仁及其民,生炯。

三十世,炯,生垣,生绱销,生福波,生时荣,生炳。

三五世,炳,生均祚,生铃,生泓仁,子二:怡焕,生墅;一松。

四十世,墅,生镇玉,生浥,生祥传,生烓,子五:方、后、士、宇、銮,生朴。

朴,生沛思,子二:世美,生时泰;世贤。

五十世,时泰,生巫。

巫,鲁襄公六年,国被莒所并,太子巫奔鲁,前569年巫在鲁任宁阳大夫,族人去邑,表示离开故城,以曾为姓,以鲁国为郡号,葬武城东山,今山东费城西南,子二:夭、夫。

世居武城。

夭,鲁国季氏家臣,汉衡默陟,秉其政而有声,子二:阜、羿。

五二世,阜,鲁国季氏家臣,生蒧。

五三世,蒧,论语作点字子哲,前539,9,14-?,孔子七十二,精通六艺,性格举豪放不羁,称鲁之狂士,上官氏,前536-?,合葬嘉祥县南40里南武山,生参。

父子皆圣门高弟,名震古今。

郡望,鲁郡,西汉置,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天水郡,西汉置,治平襄,兮甘肃通渭北。

庐陵郡,东汉置,治石阳,江西吉水东北、后移高昌,泰和西北。

堂多,三省、武城、鲁阳、敦本等。

一世,参字子與,前505,10,12-前436,7,7。

年十六拜孔子为师,传述孔子之道,以每天三次反省自已自勉,其后人以三省为堂号,著《孝经》,大学、中庸,追封莱芜侯,后人称脉祖,在传统文化树立不朽之功,被尊为宗圣,公羊氏,葬嘉祥县南40里,距武城旧居五里,子三,元字子元,仕鲁,高阳氏,侯氏,子二,西、中;申字子西,拜子夏学诗,传左丘明,葬嘉祥南武,颜氏,子二,耕、森;华字子美,齐大夫,后裔待考。

曾字辈族谱

曾字辈族谱

曾字辈族谱
曾字是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历史的发展,曾字族谱也越来越丰富,发挥着对民族历史文
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古至今,曾字被称为“三民”,是古代中国民族最推崇的字号,是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的
开端,具有悠久的历史。

无论大帝国的崛起与没落,大臣的升迁降落,曾字谱系一直都在,流淌着古老而灿烂的传奇。

由于曾字谱系渗透历史深处,涉及到政治、行政、军事等重要
领域,所以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古代文献中常见到曾氏这一谱系的记载,
甚至有“曾朰子孙支家太史”之说。

曾字谱系历史长河从海外回归到中国,分布遍及沿海城市,也遍及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的曾字宗族为代表,世世代代发扬光大,门第不断昌、
族谱不断壮大,形成了曾字谱系文化的独特魅力,借此影响了上一代的文化传承。

曾字族谱的繁华和流芳使它在历史轨迹上显耀无比,可以说它与长江同源,来自于远古包
裹在神话传说中的传承,它是民族文化传播和血缘关系链条的体现,也是民族记忆价值的
体现。

曾字族谱以语言及文字的形式,流传了众多重要历史及文化资料,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
历史,更加搞清楚了中华民族从古而今的动向、发展状况及文化传承,有足够的可观赏性
和参考性。

曾氏字辈表

曾氏字辈表


69代 毓 毓 毓 毓 云 绍 泽 继 云 由

70代 传 传 传 传 瑞 贻 森 广 瑞 天

71代 纪 纪 纪 纪 人 谋 昭 昭 人 赐

72代 广 广 广 广 文 燕 德 宪 文 承

73代 昭 昭 昭 昭 焕 翼 愈 庆 焕 先

74代 宪 宪 宪 宪 国 昭 鸿 繁 国 启

75代 庆 庆 庆 庆 华 其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贯道昌常孝
书德
循万
绅传
序世
永家
享绍
千宝
嘉应
秋文
每兴
赐明
克梦
福增
全汝
遐国
类如
谋光
由添
贻平
居福
资和
敬唯
燕昭
锡宗
翼吉
栾祖
世庆
运必

至荣

连思

绵承
























善励俊家临文
84代 绍 绍 绍 绍 承 致
绵承绍道传友
85代 念 念 念 念 家 祥
礽家贤永作仲
86代 显 显 显 显 一 永
一良隆述大
87代 扬 扬 扬 扬 贯 为
88代 建 鼎 鼎 世 书 家

曾姓家谱系1

曾姓家谱系1

曾姓家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氏祖训圣宗曾子祖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曾氏家规孝亲悦心,尊师扶幼;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祖训十则一、孝父母人子之身,本乎父母。

未离怀抱,三年够劳。

提携捧抚,维持维姑。

孝道有亏,百行难补。

羊能跪乳,鸟有反哺。

勉尔后生,忤(wǔ)逆为何。

二、睦兄弟孔怀兄弟,一本所生。

手足至谊,羽翼深情。

弟恭兄友,尊卑相敬。

埙(xūn)篪( chí)雅奏,和乐有声。

兄弟情融,田氏荆荣。

勉尔后生,毋生嫌隙。

三、和夫妇夫妇居室,人之天伦。

夫为妻纲,礼经所申。

妇主中馈,内助殷勤。

毋伤反目,毋玷家声。

家道乃成,如鼓琴瑟。

勉尔后生,诗咏睢麟。

四、序长幼乡党长幼,年长以敬。

尊辈持身,义在和平。

祖辈先训,应记心铭。

授业为师,要听之命。

尊宗序长,语言必诚。

勉尔后生,切记永铭。

五、尊宗亲水源木本,宗族宜敦。

千系万枝,同出一根。

何远何近,均是同本。

崇宗睦族,派字遵循。

家规祖训,应记心铭。

勉尔后生,古风永存。

六、严内外凡为宫室,内外必分。

男女有别,授受不亲。

嫌疑须避,约束严明。

防微杜淅,寡欲清心。

三姑六婆,断绝逢迎。

勉尔后生,韦著仪型。

七、训子孙子辈不谨,父教不严。

放荡邪言,起於英年。

圄(yǔ)禁非为,子孙乃贤。

诗书执礼,孝悌力田。

自少养性,习惯自然。

勉尔后生,勿稍忽焉。

八、勤职业天生四民,业务有主。

士谋道艺,农望收藏。

作为在业,贸易惟商。

必安固守,勤力竞业。

立世有本,处世亦良。

勉尔后生,毋怠勿荒。

九、明义利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非吾所有,丝毫莫取。

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圣贤训诂,廉洁处世。

盗拓贪污,切宜刻责。

勉尔后生,永记肺腑。

十、慎官守幸登仕籍,须慎官箴。

清洁为民,“三省”思深。

勤慎廉洁,四言谨记。

正君在身,泽民在心。

孟尝还珠,杨震却金。

勉尔后生,贪取谁钦。

曾氏家谱

曾氏家谱

曾氏排辈诗文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贤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整理天下曾姓,自古同宗。

作为中国的四大圣裔,曾氏子孙从六十三代“宏”字辈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记载,将曾氏班次如下彰户房曾姓四十六世祖曾泰谕公的老班次为:泰延文仲德承仕思友子时克欣永原蒙正大光明显志德功成,大字班,实宗圣公六十三派,今谨遵御赐班字于大字班,以后班字悉为更易。

”明熹宗皇帝天啟四年御赐班次十五字(自宗圣六十三派起宏字班):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清仁宗睿皇帝嘉庆二年御赐班次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清光绪三十四年,宁乡总局拟定班次正心诚意知定静安家齐国治康阜熙咸派者分也,行者同也。

祖、孙、父、子名,兄、弟、叔、姪之分,自古有之。

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

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

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

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

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

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

“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

“继”字因曾族避太宗讳名改作“纪”。

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2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元年(1911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尔、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氏家谱
曾氏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轩辕皇帝的苗裔上古聖君夏禹的后代。

历经四千多年,历经沧桑。

支派繁衍遍布全国各地,港澳台及海外地区。

总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为中华民族大姓之一。

曾氏家族一贯秉承忠恕传家的古训,注重归宗认祖,修身齐家。

知书达礼,爱国爱家,自强不息,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氏家族功垂百世祖德家馨千秋浩荡
曾氏家族辈分表(辈分分为大小派:大63至107 小一十八至六十二)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注:大派由宗圣公曾参公开始
小派由新桥祖仕贵公开始
曾氏大宗祠内对联:大学堂
千古华夏历数百秋惟巫公始定曾姓
万世师表学儒虽众独子兴得领其宗
曾氏大宗祠
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乔木第三家
曾氏大宗祠简介
新桥村曾氏宗祠约建于明代(一说元代),曾是居住在新桥一带的曾姓人的宗族祠堂。

据说他们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之后,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逾800年,繁衍32代。

祠堂占地1050平方米,三进三间,由檐廊、山门、前殿、正殿和后厅等组成,气势恢宏,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古祠堂。

走过天井中的石牌坊,祠门上方“曾氏大宗祠”的匾额扑进眼帘,两侧柱木上镌刻着这一副对联,联语说的是先圣曾参的事,因为曾参在孔门弟子中排位第三,其后人便自称“乔木第三家”。

据说居住在这里的曾姓后人崇尚诗书传家,仅前清时便出过翰林7个进士、数十个举人和秀才,祠前现存的10多对旗墩,便是彼时族中子弟中举或升官时升旗庆贺留下的遗迹。

曾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新桥区社区
摘记于二零零九年二月于深圳
曾氏家谱字派的来源
公元一六八四《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出巡曲阜谒孔廟,御笔题赐派语二十個希言·公·彦·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傅·纪·廣·昭·憲·庆·繁·祥·以上字派。

公元一七七四年(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十七日)乾隆告示凡四姓(即孔、颜、曾、孟)都要按照以上二十个字取名,如不按字序取名者,不准入家谱。

清道光皇帝又续赐十个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以上叫新字字派。

公元一九二零年(民国九年孔子七十六世孙衍公孔令贻续订二十个派语。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以上字派是当时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执行,穗民国字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